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虾子花苗木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全 文 :虾子花苗木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蓝 颖 1  杨辉明 1  冯志坚 1  钟金宏 2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广州 510642; 2.深圳市铁汉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摘要 概述了虾子花的繁殖技术 ,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 、微体繁殖为主的无性繁殖 ,介绍了这些繁育
方式在印度和我国的研究现状 ,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虾子花 播种 扦插 压条 微体繁殖
中图分类号:S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427(2007)04-0070-03
SummaryonSeedlingPropagationTechniquesofWoodfordiafruticosa
LanYing1  YangHuiming1  FengZhijian1  ZhongJinhong2
(1.ColegeofForestry, 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2.ShenzhenTechandLandscapeCo., LTD.)
Abstract ThepropagationtechniquesofWoodfordiafruticosaweresummarizedinthepaper, thatinclu-
dingseedpropagationandasexualreproductionwhichconsistedmostlyofcutageandmicropropagation, andintro-
ducesthestatusofthisstudyinIndiaaswelasinChina, andprovidesguidanceforfurtherresearchwork.
Keywords Woodfordiafruticosa, sowing, cotage, layering, micropropagation
虾子花(Woodfordiafruticosa)是千屈菜科虾子花属多年生灌木植物 ,树形呈伞形状 ,枝条柔软下垂 ,随风
飘舞 ,姿态优美潇洒;花色鲜红美丽 ,形如小虾 ,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2] 。根 、花药用 ,可用于治疗肝病 、痢疾
和烫伤等 ,是重要的药用植物[ 1, 3] 。树皮可提取栲胶 ,经济价值高 [ 1] 。
虾子花产于我国广东 、广西 、云南等地 ,生于海拔 500 ~ 1 200m的干热河谷的旱生灌木丛中 ,分布成片 ,
面积大而集中。越南 、缅甸 、印度 、斯里兰卡 、印度尼西亚及马达加斯加也有分布[ 1] 。由于虾子花具有重要
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苗木的繁殖与栽培成为国外研究的重要方向 。国外于 20世纪 80年代就开始研
究 ,而且较为深入 ,尤其是在印度 ,在该植物的繁殖技术方面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 4-6] 。我国对虾子花的研
究甚少 ,只粗略描述其药用和观赏内容[ 1-3] ,在少数苗木网站见有该植物的播种繁殖记录 ,但仅限于经验性的
应用栽培报道[ 7] 。故至今在国内未曾对虾子花的应用原理和繁育栽培方面进行具体深入研究。
为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 ,探讨如何提高苗木的繁育率 ,以及解决珍稀濒危种类种源的保护等方面的问
题 ,目前国内外在农业 、林业上 ,都对种源植物的有性及无性繁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 8-11] ,如对红豆杉的经
济价值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开发[ 12] 。针对这种情况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文章对虾子花的种子繁殖 ,压
条 、扦插繁殖和组培等方面进行综述 ,希望能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该苗木的繁殖试验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
1 虾子花种子繁殖研究
虾子花的种子发芽受基质和种子贮藏时间的影响很大。印度 S.Bhagat(1992)等人曾对虾子花的种子
发芽和生长能力进行过研究 ,结果证实了此结论。我国的苗圃播种试验数据统计结果也符合这一结论。因
70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07年第 23卷第 4期
* 第一作者简介:蓝颖(1982-),女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通讯作者:冯志坚 , E-mail:zqc@scau.edu.cn.
此 ,对种子在何种基质中繁殖 、种子的新鲜程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实验研究 ,在提高该苗木的种子发芽率
和苗木质量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1.1 印度的种子繁殖研究[ 4]
1.1.1 不同基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印度 S.Bhagat等于 1988年 6月 14日开始种子发芽试验 ,取 1 000粒
种子设 4个重复 ,分别播种于沙 、砖粉和土(腐殖土∶砂质壤土 =1∶1)3种基质中 。试验结果得出:在沙中
发芽始于播后第 7 d,止于第 27, 21d内发芽完毕 ,发芽率为 97%。在砖粉中发芽始于种后第 12 d,止于第
28 , 17d内发芽完毕 ,发芽率为 58.28%。在土中发芽始于播后第 12d,止于第 28, 17d内发芽完毕 ,发芽率
为 42.75%。结果显示种子在沙中的发芽率最高且出苗时间快。
1.1.2 不同贮藏时间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在 25℃恒温的发芽箱内 ,将种子放置在填满沙的培替氏培养皿
里 12个月 ,测定每个月的发芽率。试验结果得出:新鲜种子发芽率为 96%,贮存 1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90.25%,贮存 3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84.25%,贮存 5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80.00%,贮存 6个月的种子发
芽率为 78.25%,贮存 8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46.00%,贮存 9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41.25%,贮存 11个月的
种子发芽率为 11.50%,贮存 12个月的种子发芽率为 1.25%,结果显示种子的发芽率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
而减小 。
1.2 国内苗圃的种子繁殖研究 [ 7]
我国苗圃常用的虾子花播种育苗方法:5月下旬至 6月上旬果实成熟 ,采集果实置室内无风处阴干 ,下
垫薄膜 ,开裂后种子脱出 。种子极细小 ,不宜置日光下暴晒 ,可以随采随播种 ,也可用塑料袋密封 ,至 4℃左
右低温处贮藏至翌年播种 。按小粒种子的播种要求 ,混合 20 ~ 30倍的细面沙 ,密播于播种盘或花盆内 ,防雨
防晒 ,喷雾保湿。当气温在 20℃以上时 ,播下 3 ~ 4 d即可发芽 ,发芽率约为 40%。幼苗极纤弱 ,发芽后约
50 d,移植至容器内或圃地培育 ,实生苗一般 1年半可出圃。
2 虾子花的无性繁殖研究
虾子花的无性繁殖包括扦插繁殖 、微体繁殖及压条繁殖三种方式。与种子繁殖一样 ,国内外学者都进行
了各种研究试验 ,期望能从中筛选出最佳的繁育方式 ,以此提高虾子花的产量和苗木质量 。
2.1 扦插繁殖[ 5]
印度 V.K.Bahuguna(1988)等人利用不同的生长激素对虾子花侧枝进行扦插繁殖试验研究。使用以 3
种激素 IAA、IBA、NAA, 2种浓度 100, 200 mg/kg, 2种处理时间 12, 24 h分别进行处理 。结果是用 IBA
(200mg/kg, 24 h)处理的插条萌芽率和生根率最高 ,达到 33.33%和 25%;同时该处理的插条根长最长 ,达
到 35.6 cm;结果表明使用 IBA(200mg/kg, 24 hrs)处理效果明显 ,能促进虾子花的侧枝扦插生根。
2.2 微体繁殖[ 6]
印度 P.N.Krishnan和 S.Seeni(1994)利用芽点和茎节点外植体培养的方法来进行虾子花的快速微体
繁殖研究 。从田间生长的开花植株上切取芽尖在试管中培养 ,然后在 SH培养基上进行再生芽节段的再培
养 ,建立了虾子花的快速繁殖方法。
用 0.5mg·L-1 BAP和 NAA作初始的培养基 ,然后用 0.2 mg· L-1BAP作次培养 ,得到最高的芽点繁
殖数(26 ~ 35个)。在 1.0mg·L-1BAP的培养基中 ,以 0.4 ~ 0.6 cm的再生芽节段再培养所获得的芽点繁
殖率更大。切下的芽段(3.5 ~ 7.0cm)在 0.2 mg· L-1IAA的培养基上培养 3星期后即生根。且从培养基
培养转为田间种植非常简单 。生根的植株直接移植到 SH培养基里 ,实现了 89%(201/206个植株)的成活
率 。植株的形态和生长特性无明显的异常 。在田间培养 2 a后 ,所有无性繁殖的植株都能开花和繁殖 ,植物
的特性没有变异 。
2.3 压条繁殖[ 7]
我国生产中常用高压法育苗 ,于每年开花后的 5 ~ 6月间进行 ,选 1a生健壮枝作压条 ,如枝条过长 ,可将
顶端剪去 ,枝条的下部进行环状剥皮 ,宽度应大于枝条的直径 ,敷以苔藓及腐殖土 ,用塑料薄膜包裹 ,上下两
端包扎紧 ,剥皮及包扎后约 30d后发根 , 60 d后可剪下上盆或种植至圃地 ,翌年可出圃并开花可供观赏 。
71蓝 颖等: 虾子花苗木繁殖技术研究综述
3 总 述
综上所述 ,在虾子花繁殖方式中传统的种子繁殖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大量大范围的繁殖 、单株成本
低 ,但是由于虾子花的特殊习性 ,可能出现发芽率偏低 、发芽后幼苗容易猝死的问题;扦插与压条繁殖 [ 13]可
以维持母体的遗传一致性 ,相同环境下具有较高的繁殖率 ,但是需要母株数量多且单株成本较高 。而微体繁
殖 [ 14-15]是目前所有繁殖方式里繁殖效率最高 ,存活率最好的一种 ,也是未来虾子花繁殖技术的发展方向。
虾子花具有多种优良性状 ,不仅能够药用 ,还可用于提取栲胶和作为蜜源植物 ,在园林观赏应用方面也
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虾子花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 ,而且随着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环境的恶化 ,其资源面
积不断减少 ,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虾子花的繁殖方法及技术的研究和掌握 ,以便能充分利用这一良好资源。
参考文献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 [ M] .第三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1995:70-77.
[ 2]  钱芸芝.虾子花 [ J] .园林 , 2004, 6:41.
[ 3]  KroosBH.虾子花的功效 [ J] .国外医药:植物药学分册 , 1990, 5(6):586.
[ 4]  SBhagat, VSingh, OSingh.StudiesongerminationbehaviorandlongevityofWoodfordiafruticosaKurzseeds[ J] .TheIndian
Forester, 1992, 118:797-799.
[ 5]  VKBahuguna, VKDhawan, BDPant.StudiesontheeffectofgrowthhormonesforvegetativepropagationofWoodfordiafruti-
cosaKurzbyrootingofbranchcutings[ J] .TheIndianForester, 1988, 114:832-836.
[ 6]  PNKrishnan, SSeeni.RapidmicropropagationofWoodfordiafruticosa(L.)Kurz(Lythraceae), araremedicinalplant[ J] .
PlantCelReports, 1994, 14:55-58.
[ 7]   [作者不详 ] .虾子花育苗技术 [ EB/OL] .(2003-11-25)http://www.yzmiaomu.com/mmkp/read.asp? data=育苗技术
&tech=&miaomu=虾子花.
[ 8]  许再富.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的原理 [ 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1998.
[ 9]  佟凤勤.发展中的中国科学院植物园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7.
[ 10]  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3.
[ 11]  张若蕙.浙江珍稀濒危植物 [ 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4:30-33.
[ 12]  王米力 ,曾平安.红豆杉经济价值及繁殖技术研究 [ J] .四川林业科技 , 1996, 17(32):11-15.
[ 13]  周国全 ,候银梅.园林绿化优良观赏植物繁殖技术研究 [ J] .山西科技 , 2005, 6:96-99.
[ 14]  郝立新 ,王贤 , 周涤.花卉植物洋桔梗和火鹤的组培快繁技术 [ J] .北京农业科学 , 2000(1):22-23.
[ 15]  李晶 ,李世承.洋桔梗叶片 、茎段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 J] .植物生理学通讯 , 1993, 29(2):107.
72 广 东 林 业 科 技 2007年第 23卷第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