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4年 3月 第 10 卷 第 1期
17
Abstract 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 is an important semi-mangrove species,
which has typical adaptability to marine and terrestrial habitats, uniqu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high economic value. The actual distribution area
of H.1ittoralis Dryand was less than 30 hm2 in China, and the number of
mature individuals was less than 1500. The species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an endangered species. Current status of H.1ittoralis Dryand resources and
their conservation of in China were studied,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for protection of H.1ittoralis Dryand.
Key words Mangrove,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Semi-mangrove
doi:10.3969/j.issn.1673-3290.2014.01.04
摘 要 银 叶 树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是最重要的半红树植物之一,
具有典型的海陆生境适应性、独特的
生态功能及较高的经济价值。银叶树
在我国分布面积不足 30 hm2,成熟
个体不超过 1 500 株,应定为濒危物
种。针对我国银叶树资源及其保护现
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红树;银叶树;保护
Current Status of 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 Resources in China
an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我国半红树植物银叶树
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徐桂红 1,2 程华荣 1 李瑜 3
(1 深圳市东华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深圳 518028;2 深圳市湿地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3 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深圳 518040)
XU Gui-Hong1,2 CHENG Hua-Rong1 LI Yu3
(1 Shenzhen Donghua Gardening and Landscaping Co. Ltd., Shenzhen 518028; 2 Shenzhen Wetland Sunlight S & T Company Limited,
Shenzhen 518000; 3 Center for Wildlife Animal Rescue and Protection, Shenzhen 518040)
深圳盐灶银叶树保护区树龄超 500 岁
的古老银叶树(徐桂红 摄)
银叶树的花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Vol.10 No.1 Mar. 2014
18
银 叶 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 是梧桐科银叶树属植物
Heritiera Dryand 模 式 种, 全
球银叶树属植物约 35 种,分布
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地
区。我国有 3 种,分别是长柄银
叶树H. angustata Pierre、蝴蝶
树H. parvifolia Merr 和银叶树
H. littoralis Dryand(中国植物
志编辑委员会,1984;徐颂军,
2002)。
银叶树是一种既能生长在滨海
潮间带,也能在远离滨海陆地生长
的海陆两栖半红树植物 ( 徐祥浩,
1984;刘镜法,2002),通常分布
于高潮线附近的海滩内缘以及大潮
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滩底或海岸
陆地上(陈建海等,2006),具有
典型的海陆生境适应性和独特的生
态功能,在恢复滨海湿地植被、丰
富物种多样性和探讨海陆植物群落
演替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
值。银叶树种内系统地理分布的形
成和适应异质性生境的种群分化机
制,对探讨红树植物起源与进化及
海陆植物群落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深圳盐灶古老银叶树种群是城
市悠久历史的佐证和宝贵文化遗产
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活的文物,
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林中大等,2012)。银叶树的树
皮,水煮熬汁内服,可治疗血尿病;
种子有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作治
疗腹泻和赤痢,其种仁被认为是一
种滋补品(林鹏等,1995)。银叶
树具有独特的黄酮类、三萜类(Tian
et al,2004)、甾体类和倍半萜类
化合物 ( 李月娟,2012) 及内生真
菌(邓祖军等,2007),使其成为
具有广阔前景的抗菌、抗肿瘤药物
的原植物资源。
目前,我国银叶树资源的保
护与合理利用,特别是深圳盐灶古
银叶树群落的保护,已引起了社
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刘镜法,
2002)。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银叶
树资源保存现状,以及就地自然保
护和人工造林扩繁状况,提出了相
应保护对策,以期有助于我国银叶
树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 银叶树资源状况
银叶树是嗜热性世界广布种,
分布于非洲东部海岸、亚洲东南部
和澳洲东北部,在东太平洋的夏威
夷和汤加群岛也有引种,银叶树零
星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 徐
祥浩,1984)。有学者将银叶树归为
旧世界热带分布区类型,并指出我
国银叶树的分布与马来西亚、澳大
利亚种群有联系(徐颂军,2001)。
谱系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认为,我国
银叶树种群与泰国、越南银叶树种
群存在基因交流,亲缘关系较近(杨
勇,2010)。
我国银叶树主要分布在广东、
广西、海南、香港、台湾等省份(表
1)。曾有学者将银叶树引种到福建
厦门,虽然尚能存活,但未能繁殖
后代 (王文卿等,2007)。
成熟个体 (Mature Individuals)
是指已知、估计或者推测的具有
繁殖能力的个体 (IUCN,2001)。
据简曙光等(2004)统计,我国
现有银叶树的实际分布面积不足
30 hm2,成熟个体在 20 株以上的
银叶树野生种群仅在深圳盐灶、海
丰香坑、广西防城港、海南清澜港
等 4 地分布(表 2)。经 2012 年
12 月 -2013 年 5 月调查,除海丰
香坑种群面积和数量略有减少外,
其余 3 地银叶树种群分
布面积和数量都有增
加。从总体来看,我国
银叶树实际分布面积仍
不足 30 hm2,全部个
体数不足 5 000 株,成
熟个体数不足l 500株。
盐灶银叶树群落现存
100 年以上树龄的银叶
树有 55 株,其中,树
龄 200 年以上的古银叶
表 2 我国银叶树种群集中分布的区域、面积和数量
种群 面积 /hm
2 成熟个体数 /株 全部个体数 /株 面积 /hm2 成熟个体数 /株 全部个体数 /株
简曙光等(2004) 2012 年 12 月 -2013 年 5 月调查
香坑 0.6 70 150 0.5 45 126
盐灶 0.7 204 1 350 0.8 260 1 430
清澜 1.3 300 500 1.3 320 750
防城港 5.0 180 500 6.0 374 742
表 1 我国银叶树的分布区域
分布区域 文献来源
广东 深圳盐灶 *、海丰香坑 *、廉江、淇澳岛、台山广海、 林鹏,2001;简曙光等,2004;兰竹虹等,
华侨城湿地、福田红树林保护区 2006;秦仲阳,2006;邱凤英,2009
广西 钦州、防城港、渔万岛*、山心岛、竹山村*、江平江口、 徐祥浩,1984;刘镜法,2002;莫竹承,
黄竹江口 * 2002;简曙光等,2005;曾聪,2006;
海南 清澜港 *、东寨港、青梅港 兰竹虹等,2006;王丽荣等,2010;
徐中亮等,2012
香港 赤坑、企岭下海、荔枝园、荔枝窝、大滩、土瓜坪 Tam et al,1997;陈桂葵等,1998;
简曙光等,2005
台湾 恒春、屏东、台北、基隆 张娆挺等,1998;陈桂葵等,1998;
简曙光等,2005
注:* 表示该地区存在 20 株以上的野生银叶树成熟个体,未标注则表示该地区银叶树为
人工引种或野生成熟个体数不足 20 株
2014年 3月 第 10 卷 第 1期
19
树 32 株,树龄 500 年以上的古银
叶树 1 株。
2 我国银叶树资源的保护
状况
在印度,银叶树与银叶树属的
H . fomes 和H . macrophlla 2 个
种均被定为濒危物种。在越南,银
叶树也被列入受威胁植物名录。我
国银叶树属植物列入《中国珍稀濒
危保护植物名录》或《国家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名录》的仅有蝴蝶树。
银叶树在我国暂未列为濒危植物,
但其地理分布区域狭窄,仅在海丰
香坑等 4 个地区存在 20 株以上的
野生银叶树成熟个体,分布面积不
足 30 hm2,且呈岛屿状分布;成
熟个体数不足 1 500 株,且多数种
群幼树及中龄个体数较少,呈一定
的瓶颈现象。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
盟 IUCN 于 2001 年颁布的《世界
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 (3.1
版 )》,银叶树应定为濒危物种
(IUCN,2001;田先华,2003;
简曙光等,2005)。广西、海南已
分别将银叶树列入《广西壮族自治
区第一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
录》。
2.1 就地保护
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
(潮间带或陆地)影响银叶树的遗
传多样性及其分布结构,应采取就
地保护策略,恢复适合其生长和种
群繁衍的生境,建设银叶树保护区
势在必行 (Jian,2004)。广东深圳
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坝光社区的古银
叶树群,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
现的最完整、树龄最长的天然古银
叶树群落,面积约 2 hm2,与周边
的海滩、红树林和湿地连成一体,
构成坝光盐灶古银叶树保护区,已
被列入国家珍稀植物群落重点保护
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从银叶树分布
区域来看,广西的银叶树绝大部分
分布在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刘镜法,2002);海南的银叶树
分布在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和青梅港
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王丽荣等,
2010);海丰香坑银叶树分布在广
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保护区对银叶树资源的保护至关重
要。
2.2 造林扩繁保护
银叶树树干直、高大,且生长
快,是一种比较好的海岸防护林树
种,其特殊的板状根、形状怪异的
果实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可作为
红树林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
内容(刘镜法,2002)。在深圳福
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华侨城湿地、
珠海淇澳岛、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湿地修复和保
护时,都将银叶树作为引入树种(陈
玉军等,2002;王文卿等,2007;
田广红等,2012)。
银叶树的造林扩繁保护已有研
究基础。学者对银叶树果实和种子
的形态、自然条件及不同处理下种
子的萌发率和幼苗存活率、育苗技
术、造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自然情况下,银叶树通过种子进
行繁殖,其种子为留土萌发,通常
腹部朝下,萌发时先长出胚根,然
后再长出胚芽;②银叶树果实的各
项形态结构指标相对稳定,果实大
小及果实内壳的特殊结构对它的漂
浮扩散及定居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果实背部的龙骨状突起可起到类似
于船帆的作用,使其种子可随海水
传播到各地(曾聪,2006);③野
外自然条件下银叶树的种子发芽缓
慢,需 80 ~ l80 d,室内条件下也
需 1 个月才能发芽。在种子发芽方
面,种子去除外壳组较保留外壳组
所需时间短,淡水浇灌较海水浇灌
可以缩短发芽时间。种子萌发率
方面,去除外壳实验组>保留外壳
组(P < 0.05),且室内组>野外
自然条件组(P < 0.05),淡水浇
灌相比较于海水浇灌可以提高萌发
率,采取脱壳处理及用淡水浇灌,
发芽率可达 100%。虽然海水浇灌
对发芽率有负面影响,但用盐度高
达 18%的海水浇灌时,破壳处理
组发芽率仍可达 61.6%,这表明
银叶树种子耐盐性较强。幼苗存活
率方面,保留外壳组>去除外壳组
(P < 0.05),保留外壳组>野外
自然条件组(P < 0.05)(简曙光
等,2005;陈建海等,2006);④
育苗时宜采集成熟果实,即自然凋
落的风干果,其成苗率显著优于直
接采自母树上的鲜果。储存时宜
采用常温沙藏的方式,保存温度
不低于 7℃(高秀梅等,2006;刘
秀等,2007)。银叶树不适合盐碱
地和滨海沙地人工造林,而应选择
泥质地人工造林,泥质地保存率为
86.0%,造林2年胸径可达3.1 cm,
高可达 2.9 m(陈彧等,2011)。
3 存在问题及保护建议
3.1 存在问题
1) 我国银叶树分布面积小,个
体数目少。野生种群中,往往是幼
树及中等个体数少,呈一定的瓶颈
现象,特别是深圳盐灶的陆生亚种
群年龄结构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形。
此外,银叶树的雄花由于缺少蜜腺,
只能被少数传粉昆虫造访。自然情
况下,尤其是在陆生环境,种子萌
发率低,幼苗向成苗转化率低(简
曙光等,2005)。这些不利因素限
制了银叶树的自然繁衍,加之因沿
海地区城市建设造成其生长立地条
件破坏和生境退化,我国银叶树实
际上已严重受威胁,已符合 IUCN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Vol.10 No.1 Mar. 2014
20
对濒危物种的定义标准,亟需保护
和种群恢复。
2) 地方政府对古银叶树资源
的保护力度还不够。虽然我国对银
叶树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
施,4 个银叶树野生种群所在区域
都已建立国家级、省级或市级保护
区,但保护区管理机构人力不足,
普通民众对银叶树生态价值的认识
不够,以及游客过量、无序婚纱摄
影取景等问题依然存在,过去被当
地居民认作“风水林”而幸存的银
叶树正面临生存威胁(石义胜,
2012)。
3) 保护区在银叶树资源的保
护、复壮、生境修复等方面的技术
比较落后。如深圳盐灶,有 2 棵
300 多年树龄的银叶树分别在 2003
年和2006年被海风刮断(赵根云等,
2006)。
3.2 保护建议
1) 加快建设保护区,推进银叶
树资源就地保护。加强管理和执法,
杜绝滥砍乱伐现象;建设银叶树生
态教育基地,提高人们对银叶树的
认识和保护意识,发动社会各界人
士投入到保护队伍中来;建设银叶
树生态旅游基地,以树养树,减少
对银叶树旅游价值的无序开发;设
立银叶树保护基金,筹集社会善款,
奖励对银叶树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
人和组织。
2) 积极开展银叶树保护的科学
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银叶树种子萌
发、育苗、造林等方面实验,制定
银叶树造林技术规程和标准,指导
银叶树的造林扩种;拓展银叶树群
落的生态空间,改善生长立地条件,
修复特殊生境;做好对古银叶树的
综合保护工作,开展古银叶树复壮
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3) 建立银叶树资源动态监测网
络,尽力做到现有野生银叶树一棵
都不少。
参考文献
陈桂葵,陈桂珠 .1998. 中国红树林植物区
系分析 [J]. 生态科学,17(2):19-23
陈玉军,郑松发,廖宝文,等 .2002. 珠海
市淇澳岛红树林引种扩种问题的探讨
[J]. 广东林业科技,18(2):31-36
陈彧,方发之,黄士绮 .2011. 银叶树造林
试验研究 [J]. 热带林业,39(4):32-33
邓祖军,曹理想,谭红铭,等 .2007. 红
树林内生真菌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
的初步研究 [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3(5):563-567,571
高秀梅,韩维栋 .2006. 银叶树育苗试验
研究 [J]. 福建林业科技,33(2):140-
143,174
简曙光,唐恬,张志红,等 .2004. 中国银
叶树种群及其受威胁原因 [J]. 中山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43( 增刊 ):91-96
简曙光,韦强,唐恬,等 .2005. 深圳盐灶
银叶树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华
南农业大学学报,26(4):84-87,91
兰竹虹,陈桂珠,廖岩 .2006. 南中国海地
区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 [J]. 生态科学,
25(1):13-16
梁士楚 .2000. 广西红树植物群落特征的初
步研究 [J]. 广西科学,7(3):210-216
林鹏,傅勤 .1995. 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及
经济利用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75-80
林鹏 .2001. 中国红树林研究进展 [J]. 厦门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40(2):592-604
林中大,唐光大 .2012. 深圳市龙岗区古
树现状调查研究 [J]. 广东林业科技,
28(2):63-68
刘镜法 .2002. 广西的银叶树林 [J]. 海洋开
发与管理,19(6):66-68
刘秀,李志辉,廖宝文 .2007. 不同贮存方
法对两种半红树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J]. 广东林业科技,23(6):9-12
莫竹承 .2002. 广西红树林立地条件研究初
报 [J]. 广西林业科学,31(3):122-127
秦仲阳 .2006. 海丰银叶树年年要点数一
棵也不能少 [N]. 广州日报,2006-7-
9(21)
邱凤英 .2009. 几种半红树植物生物学特
性、耐盐、耐水淹及造林试验研究 [D].
长沙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石义胜,闻坤,何龙 .2012.“观光潮”冲
击珍稀古银叶树生态 [N]. 深圳特区
报,2012-4-4(A4)
田广红,李玫,杨雄邦,等 .2012. 珠海
淇澳岛红树林引进树种的适应性评价
[J]. 福建林业科技 .39(1):104-107
田先华 .2003. 受威胁植物濒危等级和标
准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2):117-119
王丽荣,李贞,蒲杨婕,等 .2010. 近 50
年海南岛红树林群落的变化及其与环
境关系分析:以东寨港、三亚河和青
梅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J]. 热带
地理,30(2):114-120
王文卿,王瑁 .2007.中国红树林 [M].北京:
科学出版社:95-98
徐颂军,徐祥浩 .2001. 梧桐科植物的地
理分布 [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9(1):19-30
徐中亮,杨小波,李东海,等 .2012. 清
澜港红树林植被类型数量分类 [J]. 安
徽农业科学,40(34),16659-16661,
16663
杨勇 .2010. 基于 AFLP 分析的半红树植物
银叶树谱系地理学研究 [D]. 北京 : 中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曾聪 .2006. 红树林植物银叶树的繁殖生态
研究 [D]. 南宁 :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
张娆挺,胡慧娟 .1998. 台湾海峡两岸
高等植物区系研究 [J]. 台湾海峡,
17(4):417-425
赵根云,吴永东 .2006. 古银叶树群落期待
安度“晚年”[N]. 深圳晚报,2006-3-
17(A3)
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 1984. 中国植物
志(第 49 卷第 2 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9-142
IUCN.2001.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 n d C r i t e r i a , Ve r s i o n 3 . 1 [ M ].
I U C N , G l a n d , S w i t z e r l a n d a n d
Cambridge,UK:3-6
Jian Shuguang,Tang Tian,Zhong Yang,et al.
2004.Variation in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in mangrove and non-
mangrove populations of Heritiera
littoralis (Sterculiaceae) from China and
Australia[J].Aquatic Botany,79:75-86
Tam N F Y,Wong Y K,Lu C Y,et al.1997.
Mapping and charac te r iza t ion of
mangrove plant communities in Hong
Kong[J]. Hydrobiologia,352:25-37
Tian Yan,Wu Jun,Zhang Si.2004. Flavonoids
from Leaves of Heritiera littoralis D.[J].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13(3):214-216
收稿日期:2013-07-15
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科研专项
(200905009)资助项目,深圳市城
管局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徐桂红(1985-),男,
从事红树林湿地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
的研究。E-mail:253877132@qq.com
通讯作者:李瑜(1982-),女,工
程师,主要研究红树林湿地保护及园
林生态。E-mail:4250651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