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圆叶乌桕种群特征研究



全 文 :学术园地 Academic Field
8  PR ACTICAL FORES TRY TECHNOLOGY
二〇〇九年第十期 林业实用技术
 
慢-快-慢”的生长节律 , 2 个生长
高峰期为 7月中下旬至 8月初 、8月
下旬至 9 月初 ,这与本研究略有不
同 ,可能是划分标准不一致造成的 。
(2)根据有序聚类分析结果 ,可
将美国紫薇的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划
分为 3个阶段:高生长初期 4月 1日
至6月 15日 ,生长盛期 6月16日至
8月 1 日 ,生长末期 8 月 2 日至 11
月16日 。地径生长初期4月1日至
5月 31日 ,生长盛期 6 月 1 日至 9
月 15日 ,生长末期 9 月 16 日至 11
月 16日。
(3)美国紫薇不仅夏季开花 ,
而且秋季叶片变色 ,提高了观赏价
值。通过对 3 年生美国紫薇苗木
的观察发现 ,其生长正常 ,基本保
持了原产地的特性 ,适合在浙江省
进行推广 。
(4)GGR 生根粉是中国林科
院研制出的新一代非激素类的生
理活性物质 ,能显著影响营养元素
的吸收和代谢作用 ,调节植物生长
发育和器官形态形成 ,提高作物产
量 ,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 10-11] 。
本研究使用 5 种浓度 GGR6 号生
根粉对紫薇插穗进行处理 ,最后以
10 mg/ L处理成活率高 , 有利于大
量繁殖苗木。美国紫薇较中国紫
薇扦插成活率高出近 2倍 ,说明它
更容易无性繁殖 。在栽培过程中 ,
美国紫薇根部也表现出极易萌生
枝条的特性 。
参考文献:
[ 1]  裘宝林主编.浙江植物志(第四卷)
[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3 , 271-272.
[ 2]  武国胜.多花矮紫薇的园林用途及
栽培技术[ J].林业实用技术 , 2007
(5):43-44.
[ 3]  汪传佳 , 张方秋.赴美归来谈美国
南方松引种问题[ J] .浙江林业 ,
2007(4):41-43.
[ 4]  彭方仁.有序聚类法在大叶樟苗高
生长时期划分中的应用[ J].林业科
学研究 , 1989 , 2(5):501-504.
[ 5]  曹帮华.有序聚类和数学模拟法在
刺槐苗年生长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 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 29
(4):487-494.
(6 ~ 11 本刊略)★
贵州喀斯特高原区圆叶乌桕种群特征研究*
杨 瑞 喻理飞 谢双喜
(贵州大学林学院 贵州 550025)
*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D03A1006-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
撑计划项目(2006BAC01A09);贵州大学自然科
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贵大自青基合字(2007)
063号)。
作者简介:杨 瑞(1979-),男 ,讲师 , 在读
博士 , 主要从事森林经营和森林生态方面研究。
[ 摘要]  以岩石裸露率在 80%以上的贵
州喀斯特高原区自然生长的圆叶乌桕作为
研究对象 , 分析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
中的物种组成动态。结果表明:生态环境
严酷 、资源贫乏的喀斯特高原区 ,圆叶乌桕
生长较好。但是种群内部的圆叶乌桕幼树
较少 , 从森林演替的规律, 圆叶乌桕最终被
其它物种所代替。从喀斯特区生态环境治
理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考虑 , 圆叶
乌桕是较为理想的先锋树种之一。
[ 关键词]  圆叶乌桕 种群 喀斯特高
原区 贵州
贵州高原地处于我国西南喀斯
特地区的中心 , 全省面积 17.61
万 km2 ,碳酸盐山地面积占全省土
地总面积的 73%[ 1] ,处于世界岩溶
发育最复杂 、类型最齐全 、分布面积
最大的东亚岩溶区域中心 ,是我国
碳酸盐岩分布面积最大 、岩溶最发
育的省区[ 2-3] 。由于喀斯特区土层
浅薄 ,土被不连续 ,再加上喀斯特区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 ,导致水土流失
严重 ,石漠化程度加剧 ,生态环境脆
弱性加深[ 4-7] 。在喀斯特区石漠化
生态综合治理中 ,恢复森林植被具
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岩石裸露
率在 80%以上的贵州喀斯特高原区
自然生长的圆叶乌桕(Sapium ro-
tund i folium)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
种群结构特征 ,对喀斯特区植被恢
复过程中的物种选择与配置 ,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研究区自然条件概况
研究区位于贵州西南部 、关岭
以南 ,贞丰县以北的花江峡谷地段 ,
地处东经 105°36′30″-105°46′30″,
北纬 25°39′13″-25°41′00″, 海拔
500 ~ 1 100 m ,相对高差 600 m ,年
均温约 17.5 ℃, 1月均温 4 ~ 7 ℃,
大于或等于 10 ℃的年积温 5 000 ~
5 500 ℃,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
候 ,年降雨量 1 200 ~ 1 400 mm ,无
霜期 300 ~ 330 d。在本研究区 ,喀
斯特分布面积达 88.07%,是贵州高
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
区域内山高坡陡 ,地形破碎 ,冲沟发
育 ,切割密度大 ,侵蚀力强 , 土壤剖
面基本无层次变化 ,土壤瘠薄 ,土被
DOI :10.13456/j.cnki.lykt.2009.10.017
学术园地 Academic Field
PR ACTICA L FORES TRY TECHNOLOGY 9 
二〇〇九年第十期 林业实用技术
  表 1 圆叶乌桕林内物种组成重要值
 林内物种名称 相对密度/ %
相对显著
度/ %
相对频度
/ % 重要值
高粱泡 Rubus lambertianus 55.88 23.39 30.00 109.27
野桐 Mallotus japonicus 12.50 34.80 6.67 53.97
圆叶乌桕 Sapi um rotundi folium 9.56 12.76 16.67 38.98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 ri f era 3.68 17.56 13.33 34.56
毛桐 Mallotus barbatus 3.68 7.62 10.00 21.29
石岩枫 Mallotus repandus 4.41 1.46 3.33 9.20
飞龙掌血 Toddalia asiatica 2.94 0.35 3.33 6.62
雀梅藤 Sageretia thea 2.21 0.47 3.33 6.01
青香木 Pistacia weinmanni f olia 2.21 0.12 3.33 5.66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1.47 0.39 3.33 5.20
复羽叶栾树 Koelreuteria bi pinnata 0.74 0.62 3.33 4.69
酸枣 Z iziphus juj ube 0.74 0.48 3.33 4.54
不连续且保水 、保肥能力差 ,岩石裸
露率高。
2 调查研究方法
植物的调查采取常规样地调查
的方法 ,分别调查测定其植物种名
称 、数量 、胸径 、地径 、高度 、冠幅 、盖
度等 。对种群年龄结构采取 Rutz[ 8]
立木级划分 , 即 Ⅰ 级幼苗 , 高度
33 cm以下;Ⅱ级苗木 ,高度 33 cm
以上 ,胸径 <2.5 cm;Ⅲ级幼树 ,胸
径 2.5 ~ 7.5 cm;Ⅳ级立木 , 胸径
7.5 ~ 22.5 cm;Ⅴ级大树 ,胸径大于
22.5 cm 。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群年龄结构动态
圆叶乌桕种群年龄结构如图 1。
从图 1中可知 , 圆叶乌桕种群 Ⅰ级
幼苗很少 , Ⅲ级幼树和 Ⅳ级立木最
多 , Ⅴ级大树缺失 ,从 Ⅰ级幼苗到 Ⅲ
级幼树 ,圆叶乌桕株数所占比例逐
渐增多 , Ⅲ级幼树和Ⅳ级立木的株
数所占比例基本上同样多。导致圆
叶乌桕Ⅴ级大树缺失的原因 , 一方
面与农民的经营活动有关 ,当圆叶
乌桕长成大树时 ,容易遭受到当地
农民的砍伐制作农具 、桌椅 、板凳等
的原材料 。另一方面与喀斯特的恶
劣生境有关 ,由于喀斯特生境中土
层浅薄 ,岩石裸露率高 ,供给圆叶乌
桕生长的营养物质有限。
图 1 圆叶乌桕种群年龄结构
3.2 种群中物种组成动态
从森林的外貌特征来看 ,在岩
石裸露极高的喀斯特区圆叶乌桕大
多以纯林出现 ,林木盖度 0.5 ~ 0.7。
对胸径大于 5 cm 以上的圆叶乌桕
进行统计 ,平均高度 8.9 m ,最大树
高达 13.5 m;平均胸径 7.77 cm ,最
大胸径 12.8 cm ;林木密度达 925
株/ hm2 。通过对乔木层覆盖下的
林内物种组成调查分析见表 1。林
内有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
野桐(Mallotus japonicus)、圆叶乌
桕 、构树(Broussonet ia papy ri f era)
等 ,其中高粱泡在林内占有明显优
势。对整个群落内的木本植物株数
进行统计 , 其中圆叶乌桕株数比例
占 12%, 其 它物种株数 比例占
88%。圆叶乌桕种群内幼树很少的
原因是由于植被郁闭度较高 ,而圆
叶乌桕又属于阳性树种 ,这样就导
致了林内光线不能满足圆叶乌桕幼
苗的生长。当停止人为的干扰时 ,
随着种群的发展 ,圆叶乌桕种群会
随着森林的演替而衰退 。
4 小结
(1)圆叶乌桕种子含油量高 ,种
子油可作机械润滑油或生产油墨 、
肥皂及洗涤剂 、化妆品 、蜡纸等原
料 ,对种子油进行深加工分离提取 ,
还可得到各种日用化工或医药化工
原料 。
(2)在生态环境严酷 、资源贫乏
的贵州喀斯特高原区 ,圆叶乌桕具
有相当强的适应性 ,但以圆叶乌桕
为主要种群的森林群落中 , 林内圆
叶乌桕幼树较少 。因此 ,从改善喀
斯特区生态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两方面考虑 ,圆叶乌桕是喀斯特
区较为理想的造林先锋树种之一 。
参考文献:
[ 1]  杨明德.论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
[ J].云南地理研究 , 1990 , 2(1):21-
29.
[ 2]  白占国 , 万国江.贵州碳酸盐岩区
域的侵蚀速率及环境效应研究[ J].
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 4(1):1-7.
[ 3]  杨胜天 , 朱启疆.论喀斯特环境中
土壤退化的研究[ J].中国岩溶 ,
1999 , 18(2):169-175.
[ 4]  李瑞玲 , 王世杰 , 张殿发.贵州喀斯
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分
析[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002 , 21(1):43-47.
[ 5]  张冬青 , 林昌虎 , 何腾兵.贵州喀斯
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 J].水
土保持研究 , 2006 , 13(1):220-223.
(6 ~ 8 本刊略)★
(栏目责任编辑 张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