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全 文 :第 8卷 第 1期
1 9 87年 s月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CI N S J H E EO UR N L O A F TR O I PL R A C CO S P
V ol

8N o

1
M a r

1 9 87
-一二二二二 二 =二二二二 二二 二全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潘 贤 丽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 )
邢 福 易
(海南腰 果研究中心 )
摘 要
在海南岛南部 , 腰果蛀果斑螟 (N e p五oP t e r y x sP . )一年发生 9 代。 田间始见期为 10 一 1 月 ,
末见期为 7 月中下旬。 4 一 6 月是该虫大发生为害期 , 田间虫果率为2。~ 的 % 。
4 一 7 月间完成一代所需时间雄虫为 26 一 31 天 , 雌虫28 一 36 天 , 10 一 3 月份完成一代雄虫需
28 ~ 3嫂天 , 雌虫 30 ~ 36 天 。 成虫产卵对果实的部位以及果实的发育阶段有明显的选择性 。 幼虫具
转果为害的习性。 蛹在树冠下土壤中呈不均匀水平分布。
种群虫口的建立与田间结果量的增长同步 , 产量损失因果实发育阶段而异 。 田间中果态果实
坚果受害最重 , 是重点保护目标。
防治措施 , 目前以化学防治为主 , 有效药剂有敌杀死 、 速灭杀丁 、 杀虫双和乐果等 , 第一次
喷药防治适期应在田间大量果实即将进入中果态之时 , 在乐东腰果植区通常为 3 月中下旬 。 第一
次喷药后 , 连续用药 2 ~ 3 次 , 即可保护95 % 以上的果实免遭虫害。 此外 , 结果早期摘除树上虫
蛀果 , 收集地上落果及利用害虫潜伏场所进行毒杀 , 对降低害虫种群虫 口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腰果 : 蛀果斑螟 ; 发育阶段 ; 虫口 , 虫言 ; 化学防治
腰 果蛀果斑螟 ( N e p h o p t e r y x s p . )是近年来海南岛严重发生的新害虫 , 隶属鳞翅 目螟蛾
科斑螟亚科云翅斑螟属 。 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的乐东 、 陵水 、 崖县 、 万宁 、文昌 、 昌江等腰果种
植区 。结果盛期田间虫果率 (果梨和坚果被害率的总和 )为 20 一 6端 , 单株虫果率最高可达 9 5%。
印度曾报道仁 1 〕的腰果果 蛀 虫 有 T il y l e e o p t i l a p a n r o s e m a M e y r i e k , A n a r s i a e p 。 t i a s
M
. , H y l o s p i l a l e u e o
一 n e u r e l l a R o g o n 乞等 。 A b r a h a m 〔 “ 二和 D h a r m a r a j u 〔 3 二等报道过一种
N eP h 0 tP e r y x s p
. 在印度为害腰果的果梨和坚果 , 损害率达 20 ~ 60 % 。 我国发生的这种蛀 果
_斑螟是否与其同种 , 尚待查考 。
为有效地防治此害虫夕 笔者于 1 9 8 3、 1 9 84和 1 9 8 6年分别在海南岛的乐东县黄流 、 冲坡腰
果场和海南腰果研究中心对该虫进行了研究 , 结果如下 。
一 、 生物学特性
1
. 发育历期
室内饲养和田问观察的发育历期无明显差异 。 在室内条件下 ( 均温 28 ~ 3 ℃ , 相对湿度
本文于 1 9 8 6年 5月 14 日收到 。
. 本文昆虫属名承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平远教授鉴定 , 本文初稿承钱庭玉副教授审阅修改 , 黄圣明 、
沈金定两位老师对本研究提供宝贵意见 ; 工作过程中得到海南腰果研究中心主任江式邦的支持和帮助 , 特
此一并致谢。
n。 热 带 · 作 物 学 报 ` 8卷
7 6一 0 % 8) , 4 一 7 月间完成一代所需的时间雄虫为 2 6~ 3 1夭 , 雌虫为 2 8一 36 天 。 这期间各
代各虫态历期列于表 1 。 其余的月份 ( 10 一 3 月 ) , 完成一代所需的时间雄虫为 28 一 34 天 ,
雌虫为 3。一 3 6天 。
表 1 腰 果 蛀 果 斑 螟 各 虫 态 历 期 ( 冲坡 , 1 9 8 4 )斗川千一…一
注 : 第 9 代成虫 羽化时供 给蜂蜜水作为补充 营荞。
2
. 生活习性
成 虫
成虫的羽化从傍晚 5 时左右开始至晚上 8一 9 时止 。 雌蛾羽化高峰在傍晚 , 雄蛾大多在
晚上 8 时左右 。 极个别个体在下午羽化 。 其余时间未见羽化现 象 。
成虫无趋光性 。 白天静伏在隐蔽的叶背 枝间 , 夜里活动 。 交配发生在凌晨 。 产卵在深夜
2 时后 。
雌娥月化后第二或第三天夜间产卵夕 次 日成虫即死亡 。 室内词养 , 每雌产卵 3 一 3 6个 ,
平均 2土个 。 初羽 化时 , 供给 1 %蜂蜜水作为成虫补充营养 , 方能产 下正常孵化卵 。 在田 间 ,
成虫取食果实泌出的蜜露或花蜜作为补充营养 。
卵通常单产 , 但 也有数个叠厅初垂鳞状 , 最多可见 6个卵叠成一片 。 一个果实上有卵 1一 24 个 。
成虫产卵对果实的部位以 及采实的不 同发育阶段有明显的选择性 ` 卵主要分布在果梨与
坚果接缝中以及果面凹陷伤痕和先前侵入的幼虫虫粪上 。 在不 同发育阶段的果实 中辛 , 卵 在
后果态采实上的数量最多 , 中果态次之 , 初果态最少 ( 表 2 ) 。
表 2 ( 黄流 , 1 9 8 3 )
果 实 发 · 调 田间各果态果
合计
育 阶 段
果梨 与坚果交
接缝
初 果 态
中 果 态
后 果 态
合 计
蛀果斑螟卵在不同果态果实上及果实不同位置的分布情况
果 实 不 同 部 位 的 卵 数
}

…果 梨 …坚 ` {坚 ” 阶唯洲 果 {
}
” … “ …。 …” { “ 】” }
1
“ … 4 …“ … , i ’ 0 { ” 1
}
艺 l 委 }
2
}
” 2 …2 ` 1 1 }卜三 !一 1 !上…卫一目i …一 1 一…
}
3
· ” } 5 · 丫 { “
·
8 { ” 0
·
5 1 2 2
·
0 ) 。
· 了
}
各 果 态
卵 数
比率 (% ) 实数比率 (写 )
1
.
4
2乐。 6
7 3

0
7
。 9
4 1

1
5 0

1
236韶41
卵在果实不 同位 置
上数 量比 率 (% )
4 9
34

8
8,百1内Q内舀84月0
山``n乙
. 果实发育阶段划分标准 : 初果态 : 坚果紫红色 , 形小而嫩 , 即座果后 15 天内 , 中果态 : 座果后 20 一35 天 . 坚果淡
绿色 , 果壳外形大小发育基本稳定 , 后果态 : 座果后 35 一 50 天 , 果梨 膨大至成熟 , 坚果 果壳硬化 。
1期 潘贤丽等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冬 卵
, 初产卵扁平 , 乳白色 , 次日下午变为红色 , 且逐渐丰满 。 卵在夜间2 时以后开始孵化 。
幼虫
幼虫咬破卵壳孵出 , 白色透明的卵壳留在果面上 。 初孵幼虫桔红色或桔黄色 , 在果面上
缓慢爬行 , 遇沟缝或凹陷隐蔽处即停留取食果皮 , 翌 日上午或下午蛀入果中为害。 幼 虫共 5
龄 , 老熟幼 虫暗红色 。
( l) 为害状 : 幼虫主要为害果梨和坚果 , 被害果实外部粘积虫粪。 剖开虫蛀果 , 内呈不
规则坑道 。 为害后期 , 整个果梨或坚果被蛀空 , 中间充满虫粪。 各发育阶段的果 实 均 可 受
害, 发育早 、 中期的果实被害后干枯死亡 。 干枯后的虫蛀果可长时间粘挂于树上 。 常见一个
果实有一至数头不同龄期的幼虫在其中为害夕 最多可达 8 头 。
( 2 ) 侵入部位 : 幼虫在侵入果实时对其部位有选择性 。 凡较隐蔽的部位如果梨与坚果交
接缝 , 嫩坚果腹沟夕 果蒂凹陷处 , 果实间接触点以及粘于果面上的枯枝 , 落花处 , 均是幼虫
侵入的部位 。
( 3 )转果为害 : 据观察 , 若在果实发育的早 、 中期侵入 , 一头幼 虫须转果 l 一 4 次 , 才
能完成幼虫发育阶段 , 从而造成多个果实受害。 若初侵入 的果实是后果态 , 则无须转果即可
完成幼虫期的发育 。 因此 , 幼虫是否转果为害 , 主要取决于最初侵入果的发育阶段 。
( 4 )幼 虫的脱果 : 幼虫成熟时即脱离果实预备化蛹 ( 简称脱果 ) 。 脱果前的老熟幼虫在
果内做一白色薄丝廊 , 静伏其中半天至一天 ,然后离开果实 。 室内观察 , 中午 12 时 后 至下 午
14 时是 幼虫脱果盛时 , 其余时间较少见有幼 虫脱果 。 大多数幼 虫随同成熟的被害果掉落到地
面 , 在落果巾继续取食到老熟时才脱离果实 , 也有少部分在树上完成幼虫期的发育后 , 吐丝
吊落到地面上 。

( 1 ) 化蛹场所 : 蛀果斑螟化蛹于树冠下土壤中 。 老熟幼 虫脱果后 , 爬行数分钟至十几分
钟 , 然后钻入土中 , 吐丝做一椭圆形土茧化蛹 。 在室内 , 若不提供土壤 , 幼虫四处爬行一段
时间 , 最后不结茧而裸露化蛹 。
( 2 )蛹在土中的分布 : 蛹在土中的垂直分布主要集中于 1厘米深的表土层中 , 少量在 2
厘米深的土层里 , 3 厘米以下几乎没有蛹分布 ( 表 3 ) 。
表 3 树冠下土壤中分布的蛹且 ( 冠幅直径 3 一 4 米 , 黄流 , 1 9 8 3 )
土层深 度
(厘米 )
合 计
1
.
6 米 2 面 积 内 蛹 数 (个 )
- 竺生里堕兰竺一一}一竺塑竺i竺兰竺es 二…里三哩掣里i匕{立一 -里`
2 0 4 】 “ 了 … “ { “ 6 `
3 }
“ … ” }
1
` … “ {“ 3 9 ! “ 6 } “ } “ 5
注 : 每个土壤徉方为 4 0 平方厘米 。 每株树按东西南北四 个方位在水平位置和季直位置各抽一土样方检查蛹数 。 共 调
查 10 株树。
蛹在树冠下土壤中的水平分布依冠幅天小呈不同分布规律 。 在树冠 直 径 3 一 4 米 的 树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8卷
下 , 蛹的密度分布是树头周围极显著大于树冠中间投影处和树冠边缘垂直处 , 而后两者之间
无显著差异 。 但在冠幅直径为 5 ~ 6 米的大树下 , 蛹的分布趋势为树头周围和树冠边缘垂直
处极显著大于树冠巾间投影下的土层 , 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 ( 表 4 ) 。 树冠垂直投影范围以
外的土层中无蛹存在 ( 表 3 ) 二蛹在树冠下的水平分布差异 , 初步认为是蛀果斑螟幼虫在选
择 化蛹场所时有趋荫性所致 。
表 4 不同冠幅下水平分布的蛹最 ( 冲坡 , 1 9 8 4 )
冠 幅 直 径 (个 )
(米 ) 树头周围
一 1 : } 12 . 4
5 一 6 …平 均 ! `。 .3A
卜一 i夔些{醚竺竺一 { 一 - 竺竺壑燮生一一一
… 5 ` …」 4 · 7 B {
} ; 。 } 2
3 一 4
…“
…个

{…二

。 …
均 …l 平 均 { 8 . S A { 1 . 5吕 O 。 g A
注 : ( 1 ) 每个土壤徉方面积 : 冠幅 5 一 6 米 的为 9。 。乎方厘米 , 8 一 4 米 的为 4 0 平方厘米。
( 2 )平均数右上 角字母相同者 , 差异不显著 , 字母不 同者之间有极显著差异 ( Q测验D o . o l ) 。
二 、 发生 、 为害与寄主的关系
1
。 田向种群消长与结果量
在海南岛南部 , 腰果住果斑螟全年发生 9 代 , 田间 一世代重叠 。 第一氏始于 10 一 1 1月份 ,
时值花前嫩 悄期 , 并有少呈花序和零星果实 , 但 田间虫口 极少 , 嫩梢 、 花序及零星呆实上的
为害率为 0 . 1% 左右 。 ! 一 3 月上句 , 腰果树进入结果初期 , 在长势较 好 的 果 园 里 , 约有
9 % 的树结果 , 该虫的第三 、 第四 代发生于此期间 , 田间虫呆率为。 . 5~ 8 % 。 经前四 代 的
虫口积累之后 , 第五至第七代 ( 由于世代重叠 , 实际上有几个不同世代复合为害 ) 恰逢结果
0t。考十萨谬霖踌泌
卜`J飞i月IelJws礴, l..J弓盆奋,se.一l
一曳基攀气确 派行争 八一止ǔ
盛期 ( 3 月中下旬至 5 月 ) 夕 是大 发生为
害时期 。 这期间 , 田间结果树由 3 月上旬
的 10 %剧增到 5 % ( 3 月中旬 ) , 然后逐
渐增加到 90 % 以上 。 与此 同 时 , 虫 果 率
由 3 月上旬 的 8 %增 加 到 17% ( 3 月 中
旬 ) , 至 4 月底 5 月初 , 虫果率达的 % I从
上 。 此后夕 随着田问果实量的减少 , 种群
虫口 自然下降 , 并部分转入为害嫩悄 。 田
间害虫末见 期 为 7 月 中 、 下 旬 。 到 8 月
份 , 个别树又产生一 批果实 ( 少量 ) , 但
直到收获 , 无一被言 ( 图 1 ) 。
2
. 虫果率与果实发育阶段的关系
) 0
落一代
图 1
t l
l
革二代认 落四气 娜无决 字六产: 另份 {戈 彩八 :忆 第九
腰果蛀果斑螟种群 ( 虫果率 ) 消长及结
果情况 ( 冲坡 , 1 9 5 5~ 1 9 5 6 )
蛀果斑螟可以侵害腰果所有发育阶段的果实 , 但不同发育阶段果实受害率有显著差异 。
在结果期间 , 田间同时并存着三种果态一一初果态 、 中果态和后果态 , 但在不同果园 , 不同
时 间 , 各果态数量 比率各不同 。 调查表明 , 虫果率在三种果态中高低趋势稳定 , 并不随各果
1期 潘贤丽等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态数量比率的变动而有明显的变化 。无论在怎样的果态数量比率中 , 后果态虫果率总是最高 ,
中果态次之 , 初果态最低 ( 表 5 ) 。 而且 , 无论在怎样的果态数量比率中 , 初果态中的虫果
,率总是低于 10 % ( 表 6 ) 。
初步认为 , 造成三种果态间虫果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1 ) 成虫产卵时对果实 外 部形 态
钓选择性所致 ( 卵在果实上分布的不均匀性 ) , ( 2 了果实外部形态对初孵幼 虫侵入成功率的
影响 ( 幼 虫侵入部位的选择性 ) 。
后果态果实的果梨膨大 , 坚果与果梨接缝较深 , 成为成虫产卵和幼 虫入侵的合适场所 ,
初果态果实不具备此条件 , 故受害率低 。 此外 , 不同发育阶段果实的生理变化 , 可能也与这
种差异有关 。
表 5 腰果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虫果率
场部老树区 4 . 2 第 二分场
( 冲坡腰果场 , 1 9 8 4 )
场部西边果园 5 . 4
后态果中果·一果初态
民é
92C.O
唯l行月八ùé
3512A56
月O
一76
后果态
6
1厂.
08B.5.6
月O冉0山2 2
内`4
25.8v
,翻dQ乙口OJ
左ù一考L迸ù一口弓4
中果态初果态后果态中果态初果态调 查 项 目
31B5
民é2` .二O公. J二
一21调查总果数
虫 果 数
1 84
以4
7弓
4 1
虫果率 〔% )
各果态数量比率 (% ) :{ {::
A
6
.
一ō口。1
一卜:9一
`62
注 : 各地点的调查数据分别进行Q测验 , 带不 同字母 的虫果率均数 间有显著差异 。
表 6 初果态果实在不同果态比率中的虫果率万可万蕊黄 流 嫂采 场 (物邵 ) { , 。 。 月 。 。 。 {犯坡 .腰 果 场 { ` ” 。 “ ` 。 ’ ` “ } ` “ “ “
(物 邵老树区 ) { 1 9 8 4 . 4 一 2了 { 4 4 5冲 圾 场 l _ _ _ , } . ` .`肇部酉边果月2 _ l ` u 石4 ’ 。 ` 4 } “ 乙 `神垠场 (弊二分物 , } 1匀 8 4 · 4 · 3 0 】 9 9了冲 圾 场 } _ _ _ _ _ } 一
(场部西边桌菌) } 1 , 匕 4 · b · I A {
其 中初果
态 果 数
初果态数
量百分率 (% )
初果态
虫果数
初 果 态
虫果率 (% )
三种果态总平
均虫果率 (% 》
8自心21`2
. .…一匕3ùn51 5 1 44了1 8 515 4 仑 7 。 34 1 。 0 83 06
6`子
2 1 `
3 6
。 1
6 1

4
8
3 5
2 2

1
1 5

6
:;::
3
.损害程度与果态的关系
由田间调查和解剖虫蛀果得知 , 不但虫果率与果实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 而且损 害 程 度
( 指坚果毁坏率 ) 也依果态不同而异 。 各果态间虫 果 率 差 异 趋 势 依 次 为后 果 态 > 中 果
态> 初果态 。 但坚果毁坏情况则相反 , 即初果态 > 中果态> 后果态 ( 表 7 ) 。 对粘挂于树上
的虫蛀干果的调查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各果态间坚果受害程度的差异 。 在 1 54 个粘挂于树上的
虫蛀干枯果中 , 37 . 7%属于初果态 , 4 6 . 1%是中果态 , 1 6 . 2%是后果态 。 而在各果态千枯果
冲 , 初果态 10 0%坚果毁坏 , 中果态 59 . 2%的坚果受害 , 后果态20 %坚果被害。
初步认为 , 造成果态间坚果被害程度差异的原因 , 是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对斑螟的敏感度
沁同所致 。 在初果期 , 果实形小而嫩 , 幼 虫蛀入后 , 无论是果梨或坚果被害, 整个果实很快
热 带 作 物 学 报8 卷
表 7各 果 态 坚 果 被 容 情 况 润 奋
{ }
调* }虫 果
_率{ 坚 果 损 害 情 况
调 查 地 点 }果 态 } _ _., } , 。 , 、 }—— {— }~里里望犯卜一竺二- }一竺燮鳌一卜一竺圣二竺呈{, - }竺生竺里j琶兰…三兰2’冲 坡 场 } 初 果 态 } 34 { ” · 8 } ” { “ 1 ’ 0 0场 部 西 边 1 中 果 态 { 。 o { “ 7 · 8 1 ’ ` } ` 4 ’ } 4 4里退一一…j 哩里- {一逻一…- 型二…一兰一一卜一竺一一卜- -兰兰一冲 获 场 } 初 果 态 } “ 2 { ’ · 6 } ’ 1 ” _ { ` 0 0肥 料 试 } 中 果 态 { “ 0 1 “ 2 · 2 1 “ 1 “ 3 ’ } “ o · 7验 地 { 后 果 态 } ` 60 { ` , · 9 } “ } ` 。` … ` · 0. 此果态坚果 虽未被害 , 但 终将枯死 。干枯。 在中果期 , 坚果外壳大小发育基本稳定 , 但未硬化 。 此阶段被害有两种情况 : 一是幼虫从果梨侵入 , 此时果梨尚未膨大 , 很快被蛀空 , 以致坚果死亡 ; 二是幼 虫直接 从 坚 果 蛀入 , 为害种仁 。 这类被害果中有一部分坚果在成熟前枯死 , 另一部分虽可继续发 育 达 后 果期 , 但由于种仁已被害 , 丧失其经济价值 。 在后果期 , 坚果果壳充分硬化 , 果梨迅速膨胀成熟 , 此时若遭侵害 , 幼虫也无法进入坚果 , 只能在果梨中为害。 在后果态被害果中 , 93 %属
于这种情况 。 这类被害果除果仁饱满度比正常果实低 O ~ 5 % , 但不影响坚果的外观 。 后果
态被害果实中 , 还存在另两种情况 , 即幼虫在中果态初期侵入坚果和在中果态后期 ( 或后果
态初期 ) 侵入果梨 , 前者就是中果态中的第二种被害情况 , 后者则是挂在树上的后果态于枯
果 。
综上所述 , 蛀果斑螟对腰果的损害程度与果实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 初果态 被 害 后 虽
10 0%死亡 , 但田间虫果率低 ( 约 。 . 5~ 6 % ) , 且处于发育不稳定阶段 ( 此阶段生理落果率
为 80 一 94 % ) , 被害果本身往往就是无效果实 。 因而认为 , 在初果期 , 由于蛀果斑螟造成的
产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 后果期虫果率虽是三种果态中最高者 , 但坚果损坏程度则不是居洲
首位 , 通常仅 5 %以下 ( 不包括果仁饱满度的影响 ) 。 唯有中果期 , 其虫果率基本上可代表
产量的损失程度 , 是三种果态中受害最严重者 , 应为重点保护 目标 。 田间结果量和中果态睁
数量可以作为是否进行化学防治的物候指标 。
三 、 防治措施探讨
1
. 化学防治
( 1 )药剂及用法 :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 4 〕 , 2 . 5%澳氰菊 醋 20 。~ 3 0 倍 , 20 %速 灭 杀 丁
2 0 ~ 30 0倍 , 25 %杀虫双 10 倍和 40 %乐果 1 0 ~ 20 。倍低容量弥雾 , 对保护果实免受此 虫侵
害有显著防效 。 喷药间隔为 10 或 7 夭 , 依所用药剂的残效期长短而定 。 最好几种药剂交替使
用 , 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 。
( 2 )防治适期 : 防治适期的确定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做到经济 、 有效地防治此害虫的
重要一环 。 蛀果斑螟的种群虫口建立过程 、 田间物候等的分析为确定防治适期提供了理论依
据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 图 . 2 ) 夕 在两种不同的第一次喷药时间处理组合中 , 3 月 下 旬 用
20 %速灭杀丁 2 0 倍液 ( 低容量弥雾 ) 对结果树喷第一次药的处理组合效果最佳 , 从第 一次
1 期 潘贤丽等 , 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
钓,加ē咨井峨材
喷药后至结果末期 ( 5 月上旬 ) , 此
处理 且 合为虫果 率一直保持在 4 一
6 %之间 ; 而 4 月上旬用相同药剂喷
第一次药的处理组合 , 在盛果期虫果
率达 1 8一 2 0% , 直到结果末期 ( 5 月
上旬 ) , 虫果率才降到 6 % 。 也就是
说 , 需连续喷药三次后 , 才能达到与
第一种时间处理组合在第一次喷药后
相似的防效 。 当然 , 两种处理组合的
虫果率一直极显著地低于不喷药对照
( 结果盛期的虫果率为 5 8 . 7% ) 。
由此 , 第一次防治蛀果斑螟的喷
药适期应在田间大量果实即将进入中
果态 ( 也即害虫种群虫口处于大发生
前夕 ) 的时候 , 这一时间在乐东县通
常是 3 月中下旬 ( 若结果期提早夕 防
治适期可相应提前 ) 。 第 一 次 喷 药
后 , 连续喷药 2 ~ 3 次 夕 可 使 田 间
骊% 以上的果实免遭此虫为害 。
不嘴药对盆的虫采年
1 1 万2
图 2 不同的首次喷药时间对
腰果虫果率的控制效果
( 冲坡 , 1 9 8 6 )
( 3 )在害虫潜伏场所进行毒杀 : 根据该虫的化蛹习性和蛹在树冠下土层中的分布特点 ,
在结果期撒施杀虫粉剂 ( 如乐果粉剂 , 敌马粉剂等 ) 于树 冠下 , 重点撒施于树头周围和树冠
边缘垂直处的地面上 , 可杀灭入土前夕的老熟幼虫和出土成虫 。 室内曾发现 3 % 吠喃丹粒剂
对出土成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 在土壤潮湿的条件下 ) 。如何合理地应用潜伏场所进行毒杀 ,
尚待进一步探讨 。
2
. 人工防治
( l) 摘除树上虫蛀果 。 在蛀果斑螟发生初期 , 其田间分布呈明显的核心分布型 , 及时查出
被害树 , 摘除树上虫蛀果 , 可有效地降低当年虫口基数 , 结果早期 ( n 一 3 月上旬 ) , 田间
结果树少 , 虫口 密度低 , 是实施这一措施的有利时机 , 定期进行田间调查 , 若发现虫蛀果 ,
即随手摘下 , 集中消灭 ( 方法 : 挖一深坑 , 将 虫蛀果实倒入坑中 , 上撒 3 %映喃丹粒剂或WlI
入溥灭杀丁水溶液 , 覆上厚土 ) 。
( 2 )收集地上落果 。 蛀果斑螟幼虫随成熟的被害果掉落地面并在果中继续取食至老熟方
才脱果入土化蛹 。 在劳动力许可的条件下 , 定期 ( 每 3 ~ 5 天 ) 收集地上落果并集中毁灭之
乒有法同 ( 1 ) ) , 以降低下代虫口 。
11 6 热 带 作 物 学 报 8卷
参 考 文 献
〔1 」播资丽等 : 几种杀虫剂对腰果斑螟的防治试验。 《 热带作物研究 》 , 19 8 5 ( 2 ) . 7卜 73 。
〔 2 ] A b r a h a m , E . V . , 1 0 55 : P e s t s o f C a s h e w . I n d i a n . J . A g r j。 S e i . D e 。 . 2 5 ( 4 ) : 6 5 1一 5 4 3 .
[ 8 〕 D h a r m a r a j u , E . , 19 7 5 : N e p h o p t e r y x SP .— A s e r i o u s p e s t o n 。 a s h e w I n d i a n e a s h e w . J . l o ( 3 ) . 9一 1 2 ,〔 4 」 P i l la i , G . B . , D u b e y , O . P . a n d S i n g h V i g a v a , 19 7 6 : P e s t s o f e a s h e w a n d t h e i r e o n t r o l i n I n d i a . J o u r an L
o f P l a n t a t i o n rC
o p s
.
4 ( 2 )
: 3 7一 4日.
T H E !N C ID E N C E AN D C ON T ROL O F
N E P HOP T E RYX S P

ON C ASH E W
P a n X i
a n l i
( S o u t il C il i n a A e a d e m y o f T
r o P i e a l C r o P s )
X i n g F u y i
( H a i n a n C a s h e w R
e s e a r e h C
e n t r e )
A b s t r a e t
I n t h e s o u t h e r n p a r t o f H a i n a n I s l a n d
,
N e p五o p t e r y x s p . , a b o r e r o f e a s h e w a p p -
l e a n d n u t
,
p r o p a g a t e s 0 g e n e r a t i o n i n a y e a r
.
T h e p e s t o e e u r s d u r i n g t h e O e t o b e r
-
N o v e m b
e r p e r i o d a n d d s s a p p e a r s f r o o t五e rn i d d l e t o 飞五e e 二 d o f J。 l犷 . T 五e : C r i 。 u : i n -
e i d e n e e t a k e s p l a e e u s 住 a l l y d 往 r i n g t h e A p r i l 一 J住 n e p e r i o d , w i t h 2 0 一 6 0 % e a s h e w f r u i t s
i n f e s t e d

D u r i n g t h e A p
r
i l

J u l y p e r i o d , t h e I i f e e y e l e l a s t s 2 6

3 1 d a y s f o r m a l e i n s e e t s a n d

2 5

3 6 d a y s f o r f e m a l e o n e s , d u r i n g t h e O e t o b e r

M a r e h p e r i o d
,
t h e l i f e e y e l
e l a s t s
2 8

3 4 d a y s f o r m a l e i n s e e t s a n d 3 0

3 6 d a y s f o r f e m a l e o n e s
.
T h e f e m a l e i n s e e t h a s a
e l e a r s e l e e t i v i t y o n t h e l o e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 o f t h e f r u i t f o r t h e m t o
o 丫 i p o s i t . T h e l a r v a h a s a 五a b主t o f m i g r a t i n g t o a n o t h e r f r u i t o n e e t h e a t t a e k e d f r u i t
d r i e s u p
.
T h e h o r i : o n t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h e p u p a e w i t h e a r t h e n
e o e o o n s 1 0 t h e 5 0 11
“ ” d佗r t h e c a n 0 P y 1 5 ” ” e v e n .
T h e p e s t p o P u l a t i o n g r o w s w i t h t h e i n e r e a s e o f f r u i t n u m b e r
.
T h e d a m a g e e a u s e d
b y t h d p e s t v a r i e s w i t h d i f f e r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 s o f t h e f r u i t
.
T h e m o s t s e r s o u ,
d a m a g e o e e u r s i n t h e m i d d l e s t a g e
,
i
. e . 2 0

3 5 d a y s a f t e r f r u i t s e t t i n g

1t g i v e s e f f e e t i v e e o n t r o l t o s p r a y t h e f r u i t w i t h i n s e e t i e i d e s
, s 住 e h a s D e e i s ,
S u m i e i d i n
,
R o g o r
, e t e
。 ,
i n e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d e s t r o v i n g o f a l l i n f e s t e d f r u i t s a n d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u p a r

h a r b o 住 r i n g 5 0 11 . T h e f i r s t r o u n d o f i n s e e t i e i d e s p r a y i n g
s h o u l d b e e o n d u e t e d i n t h e m i d d l e o r a t t h e e n d o f M
a r e h w 五e n t h e p e a k f r u i t i n g
s e a s o n s e t s i n

K e y w o r d s
: c a s h e w , N e p h o p t e r y x s p
. ,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g e , p o p u l a t i o n , p e s t d a m a g e ;
e h e m i e a l e o n t r o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