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工 艺 技 术
2012年第16期
仿栗(Sloanea hemsleyana(Ito)Rehd. et Wils)系
杜英科猴欢喜属常绿乔木,生长在海拔500~1400m
的山谷林中,国内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
的湘、鄂、川、滇、黔、桂等地区,国外仅越南等部分东
南亚国家有分布[1-2]。湖南省湘西、湘北地区分布有大
面积的野生仿栗混交林和散生林,目前我国一些地
区已建立了一定规模的仿栗人工林基地,仿栗资源
丰富[3]。仿栗籽是仿栗果实脱壳去假种衣后得到的种
仁,其含油率最高可达58%,可以用来制备生物柴油
原料油和高级食用植物油,脱脂后的籽粕还含有丰
富的蛋白质(约为20%~25%),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
用价值[2-3]。目前,国内外关于仿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果实油脂的提取与应用等方面,
尚未见相关仿栗籽蛋白的研究报道[3]。本实验以仿栗
籽粕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碱溶酸沉法
提取仿栗籽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期为仿
栗籽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仿栗籽粕 2011年10月初采摘于吉首大学新校
区内,常温脱脂后过60目筛,蛋白质21.27%;牛血清
蛋白标准品、考马斯亮蓝(分析纯) 美国AMRESCO
公司;透析袋(分子截留量8000~14000) 美国Sigma
公司;石油醚、盐酸、氢氧化钾、五水硫酸铜、硫酸钾、
硼酸、硫酸、磷酸等 均为国产分析纯。
CDE-220E2多功能食品处理机 佛山市顺德区
欧科电器有限公司;JA5103N高精度电子天平、721分
光光度计 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ZX-
9146MBE电热鼓风干燥箱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
司;THZ-82A水浴恒温振荡器 金坛市顺华仪器有
限公司;PHS-25数字式pH计 上海伟业仪器厂;
LXJ-ⅡB飞鸽牌离心机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FD5-2.5冻干机 西盟生命技术有限公司;凯氏定氮
收稿日期:2012-01-08 * 通讯联系人
作者简介:黄伟(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天然产物化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09K089);吉首大学校
级科研项目(11JDYO43)。
响应面法优化仿栗籽蛋白提取工艺
黄 伟1,2,麻成金1,2,*,黄 群2,苏 超2,冯 磊2
(1.吉首大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吉首 416000;
2.吉首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研究了仿栗籽蛋白的碱溶酸沉法提取工艺。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定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液料比四
个因素的三个水平进行中心组合实验,建立了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通过响应面分析以及岭嵴分析得
到了优化组合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当提取工艺条件为pH9.6、温度42℃、时间138min、料液比1∶25(g/mL)时,仿栗籽蛋
白提取率为64.97%。
关键词:仿栗籽蛋白,碱提酸沉,响应面法,提取工艺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rotein from
sloanea hemsleyana se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HUANG Wei1,2,MA Cheng-jin1,2,*,HUANG Qun2,SU Chao2,FENG Lei2
(1.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College of Hunan Provinc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2.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Jishou University,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The extraction of protein from the sloanea hemsleyana seed by alkaline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three levels of the factors(extraction temperature,
extraction time,pH and material/liquid ratio) were selected for the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to establish a
quadric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describing the yield of sloanea hemsleyana seed protein. By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as follows:extraction temperature of 42℃ ,time of
138min,pH9.6 and material/liquid ratio of 1∶25(g/mL),under which the highest yield of sloanea hemsleyana
seed protein reached 64.97%.
Key words:sloanea hemsleyana seed protein; alkaline extrac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extraction process
中图分类号:TS255.6 文献标识码:B 文 章 编 号:1002-0306(2012)16-0246-05
246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2.16.084
工 艺 技 术
2012年第16期
Vol . 33 , No . 16 , 2012
编码值
因素
X1 pH X2温度(℃)X3时间(min)X4料液比(g/mL)
-1 9.0 40 90 1∶20
0 9.5 50 120 1∶25
+1 10 60 150 1∶30
表1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Experimental variables and levels for the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装置等。
1.2 实验方法
1.2.1 工艺流程 仿栗籽→粉碎→过筛→脱脂→干燥→
仿栗籽粕→碱液浸提→离心分离→上清液→酸沉→离心分
离→透析→干燥→仿栗籽粗蛋白粉
1.2.2 操作要点
1.2.2.1 原料预处理 仿栗籽经干燥粉碎后用环己
烷按1∶7的料液比置于水浴恒温振荡器中常温振荡
脱脂4h,抽滤分离后置于通风厨中12h以挥发残余溶
剂,得仿栗籽粕,过60目筛后于冰箱4℃保存备用。
1.2.2.2 仿栗籽蛋白制备 取一定量仿栗籽粕与去
离子水按一定料液比混合,用1mol/L NaOH调至一定
pH,于一定温度下水浴恒温振荡浸提一段时间,
4500r/min离心20min,分离上清液,用1mol/L的HCl调
至等电点(pH4.5),4000r/min离心15min后分离得到
蛋白凝乳,用去离子水透析48h后,进行真空干燥,即
可得到仿栗籽粗蛋白粉。
1.2.3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原料中粗蛋白含量测定
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参照GB5009.5-2003;上清
液中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4],以牛血清蛋
白为标准,标准曲线如图1所示。
1.2.4 蛋白提取率的计算
蛋白提取率(%)=上清液中蛋白含量
原料中蛋白含量
×100
1.2.5 单因素实验 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分别对
pH(8、8.5、9、9.5、10、10.5、11)、提取温度(30、40、50、
60、70℃)、提取时间(30、60、90、120、150、180min)、
液料比(1∶10、1∶15、1∶20、1∶25、1∶30、1∶35、1∶40(g/mL))
进行单因素实验,每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其平均
值,探讨各因素变化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1.2.6 中心组合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
中心组合实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以蛋白提取率
为响应值,通过SAS8.1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响应面
分析及岭嵴分析,对仿栗籽蛋白提取工艺参数进行
优化[5-7]。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1.1 pH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取5g仿栗籽粕,设
定提取温度50℃、料液比1∶20(g/mL)、提取时间120min,
不同浸提pH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在碱性环境中仿栗籽蛋白质提取率
随pH升高不断增大,当pH超过9.5后提取率变化不
大。这是因为碱液使仿栗籽蛋白发生酸式解离而带
负电荷,蛋白质分子间互相排斥,分散性好,对蛋白
质分子有增溶作用,这种增溶作用随着pH的升高而
增大;但pH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分子间发生缩合反应,
生成异味物质和有害物质[8-9]。因此,为保证提取的仿
栗籽蛋白的品质,pH控制在9.5左右为宜。
2.1.2 提取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取5g仿栗籽
粕,设定浸提pH9.0、料液比1 ∶20(g/mL)、提取时间
120min,不同提取温度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仿栗籽蛋白质提取率随温度升高先
增加后减少,50℃时仿栗籽蛋白提取率最大。这是因
为在较低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质分子的
构象发生轻微改变,分子的立体结构变得伸展,有利
于蛋白质分子和水分子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从而
使蛋白提取率增加;但当温度超过50℃后,维持蛋白
质空间构象的次级键被破坏,引起天然构象的解体,
原来在分子内部的一些疏水基团被暴露到分子表
面,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结合而凝结沉淀,蛋白
提取率降低[10-11]。故提取温度宜控制在50℃左右。
2.1.3 提取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取5g仿栗籽
粕,设定提取温度50℃、浸提pH 9.0、料液比1∶20g/mL,
不同提取时间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如图4
所示。
图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
Fig.1 The standard curve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0.7
0.6
0.5
0.4
0.3
0.2
0.1
0
0 20 40 60 80 100
牛血清蛋白浓度(μg/mL)
吸
光
值
A
A=0.0067c+0.0128
R2=0.9987
图2 pH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pH on protein yield
65
60
55
50
45
8 8.5 9 9.5 10 10.5 11
pH
蛋
白
提
取
率
(
%)
图3 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tein yield
62
60
58
56
54
52
30 40 50 60 70
温度(℃)
蛋
白
提
取
率
(
%)
247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工 艺 技 术
2012年第16期
变异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比值F 显著水平p 显著性
X1 4.08 1 4.08 4.67 0.0517
X2 9.51 1 9.51 10.86 0.0064 **
X3 0.54 1 0.54 0.61 0.4483
X4 4.97 1 4.97 5.68 0.0346 *
X12 6.18 1 6.18 7.07 0.0209 *
X22 6.62 1 6.62 7.57 0.0176 *
X32 8.39 1 8.39 9.59 0.0093 **
X42 50.16 1 50.16 57.32 <0.0001 **
X1X2 5.90 1 5.90 6.75 0.0233 *
X1X3 3.17 1 3.17 3.62 0.0813
X1X4 0.12 1 0.12 0.14 0.7148
X2X3 61.15 1 61.15 69.88 <0.0001 **
X2X4 1.37 1 1.37 1.56 0.2349
X3X4 3.50 1 3.50 4.00 0.0688
回归 144.79 14 10.34 11.82 <0.0001 **
剩余 10.50 12 0.88
失拟 10.25 10 1.02 8.05 0.1155 不显著
误差 0.25 2 0.13
总和 155.30 26
R2=0.9324 RAdj2=0.8535
表3 方差分析
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sults
注:**表示极显著(p<0.01);*表示显著(0.01<p<0.05)。
实验号 X1 X2 X3 X4 Y(%)
1 -1 -1 0 0 61.79
2 -1 1 0 0 63.09
3 1 -1 0 0 62.67
4 1 1 0 0 59.11
5 0 0 -1 -1 61.92
6 0 0 -1 1 58.78
7 0 0 1 -1 58.42
8 0 0 1 1 59.02
9 -1 0 0 -1 60.3
10 -1 0 0 1 59.42
11 1 0 0 -1 58.77
12 1 0 0 1 57.19
13 0 -1 -1 0 58.02
14 0 -1 1 0 64.93
15 0 1 -1 0 64.28
16 0 1 1 0 55.55
17 -1 0 -1 0 61.54
18 -1 0 1 0 61.03
19 1 0 -1 0 59.69
20 1 0 1 0 62.74
21 0 -1 0 -1 60.82
22 0 -1 0 1 60.63
23 0 1 0 -1 59.34
24 0 1 0 1 56.81
25 0 0 0 0 63.81
26 0 0 0 0 63.58
27 0 0 0 0 63.11
表2 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
Table 2 Box-Behnken experimental design arrangement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图4 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protein yield
65
60
55
50
45
40
30 60 90 120 150 180
时间(min)
蛋
白
提
取
率
(
%)
从图4可知,在一定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随
着提取时间延长而增大,当浸提时间超过120min后,
蛋白质的溶出基本达到动态平衡 [12],提取率趋于平
稳,此时,延长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不大。因此,
综合各种因素,选择提取时间为120min较佳。
2.1.4 料液比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取5g仿栗籽粕,
设定提取温度50℃、浸提pH9.0、提取时间120min,不
同料液比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仿栗籽蛋白提取率随着料液比的增
大而增加,当料液比超过1∶25后,随料液比的增大,
提取率趋于平稳。这是因为当料液比较低时,溶液的
黏度较大,蛋白质不能充分浸润,分子扩散速率低,
从而影响了传质过程;但料液比过大会增加水的消
耗及后续的浓缩成本,对实际生产意义不大[13-14]。因
此,选择料液比为1∶25较为适宜。
2.2 中心组合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中心组合实验结果与响应面分析 根据Box-
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依据上述单因素
实验结果,确定pH(X1)、温度(X2)、时间(X3)和料液
比(X4)四个因素水平,以仿栗籽蛋白提取率(Y)为指
标,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
验。实验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2,每组实验重复3次,
取其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通过SAS软件的RSREG程序对实验结果进行响
应面分析,经二次回归拟合后求得响应函数,即回归
方程为:
Y=63.5-0.914167X1-0.89X2-0.5425X3-0.643333X4-
0.745833X12-1.279583X22-0.923333X32-3.232083X42-
1.215X1X2+1.8825X1X3-0.175X1X4-3.91X2X3-0.585X2X4+
0.935X3X4
为说明回归方程的有效性及各因素对提取率的
影响程度,对该方程及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
表3。
图5 料液比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material/liquid ratio on protein yield
65
60
55
50
45
40
1∶10 1∶15 1∶20 1∶25 1∶30 1∶35
料液比(g/mL)
蛋
白
提
取
率
(
%)
248
工 艺 技 术
2012年第16期
Vol . 33 , No . 16 , 2012
编码半径r 响应值Y(%) 标准误 X1 X2 X3 X4
0 63.500000 0.540078 0 0 0 0
0.1 63.602355 0.538064 -0.046475 -0.078404 0.001413 -0.041120
0.2 63.676253 0.532162 -0.052307 -0.176242 0.062315 -0.048163
0.3 63.757359 0.522805 -0.026284 -0.262593 0.137207 -0.039089
0.4 63.857149 0.510766 0.004173 -0.340213 0.208435 -0.028161
0.5 63.977631 0.497240 0.035538 -0.414088 0.277458 -0.016893
0.6 64.119387 0.483935 0.067197 -0.486057 0.345257 -0.005526
0.7 64.282651 0.473164 0.098980 -0.5569239 0.412316 0.005877
0.8 64.467538 0.467846 0.130825 -0.627091 0.478897 0.017295
0.9 64.674109 0.471311 0.162703 -0.696788 0.545151 0.028720
1.0 64.902404 0.486820 0.194601 -0.766152 0.611171 0.040147
表5 岭嵴分析
Table 5 Ridge analysis
从表3可知,回归决定系数R2=0.9324,说明响应
值的变化有93.24%来源于所选因素的变化,模型修
正决定系数R2Adj=0.8535,说明该模型能解释85.35%
响应值的变化,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极显著,失拟
性检验不显著,表明方程对实验拟合情况很好,可用
该回归方程代替实验真实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从方差分析表中各因素的F值可以看出,各因素对仿
栗籽蛋白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料液比>pH>
时间,且温度、料液比分别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
响达到了极显著与显著水平。
根据表3的分析结果,作出各显著交互因素的响
应曲面图(图6、图7)。由图6、图7及方差分析可得出,
浸提pH、提取时间与提取温度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
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最大,浸提pH与提取温度
的交互作用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的效应相关性呈山
丘形曲面,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了显著水平,提
取温度与提取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
的效应相关性呈马鞍形曲面,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
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由图6可知,浸提pH一定时,蛋白
提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
下降趋势随pH的增加越来越明显,这说明提取温度
升高有利于蛋白提取,但高温容易使蛋白发生变性,
造成提取率下降[15];由图7可知,当提取温度较低时,
延长提取时间,可获得较高的蛋白提取率,但当提取
温度较高时,延长提取时间,蛋白提取率反而降低,
这可能是因为长时间的高温导致蛋白变性引起的[8]。
2.2.2 典型分析 典型分析结果可以判断方程是否
有极值存在,当特征值均为正值时,响应面分析图为
山谷形曲面,有极小值存在;当特征值为负值时,为
山丘曲面,有极大值存在;当特征值有正有负时,为
马鞍形曲面,无极值存在 [16]。为了确定最佳提取条
件,通过SAS软件对回归方程进行典型分析,结果见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4个因素的特征值有正有负,表
明此二次响应面是鞍面,无极值存在,这与以上响应
面图的直观显示结果是一致的。因此不能直接从二
次响应面上找出最佳工艺参数,需要进一步作岭嵴
分析。
2.2.3 岭嵴分析 岭嵴分析的原理是以原始设计中
心点为球心,r为半径的超球面与响应面的交点形成
的轨迹范围内找出最佳响应值,即最佳工艺条件。岭
嵴分析的结果是对每个坐标从编码零值点开始不断
扩大,半径r可以由实验者自行规定,但不能超出实
验范围[17]。为了便于分析,本文选取r在0、0.1、0.2、…
1.0上计算嵴点。岭嵴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编码半径r的增加,响应值
Y逐渐增大。由此可知,仿栗籽蛋白提取率随pH、料
液比、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本实验的水平范
围内,当r=1.0时,此时的pH9.5973、提取温度42.3385℃、
图6 Y=f(X1,X2)的响应面图
Fig.6 Response surface show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pH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tein yield
63.2
59.2
Y
-0.9
0.9
X2
-0.9
0.9
X1
图7 Y=f(X2,X3)的响应面图
Fig.7 Response surface showing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length
of extraction time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protein yield
64
58
Y
-0.9
0.9
X3
-0.9
0.9
X2
特征值
特征向量
X1 X2 X3 X4
1.090470 0.319464 -0.679782 0.650223 0.114228
-1.296577 0.940431 0.174447 -0.254624 -0.142564
-3.031477 0.112226 0.584414 0.437402 0.674200
-3.274083 -0.030627 0.407339 0.566617 -0.715599
表4 典型分析表
Table 4 Canonical analysis
24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工 艺 技 术
2012年第16期
提取时间138.3351min、料液比1∶25.2007(g/mL),仿栗
籽蛋白的理论提取率为64.9024%,为方便实际操作,
设定最优提取条件为:pH9.6、提取温度42℃、提取时
间138min、料液比1∶25(g/mL),按此优化工艺进行3次
验证实验,得到仿栗籽蛋白实际提取率为64.97%,与
预测值基本一致且高于中心组合实验中的任何一
组。因此,回归拟合模型可较好地预测仿栗籽蛋白
提取率,所得的仿栗籽蛋白提取工艺优化条件是切
实可行的。
3 结论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研究了碱溶酸沉法提
取仿栗籽蛋白的工艺条件,建立了仿栗籽蛋白提取
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其决定系数和修正系数分别为
93.24%和85.35%;在本实验设计范围内,所选因素对
仿栗籽蛋白提取率影响大小顺序为:温度>料液比>
pH>时间,且温度、料液比分别对仿栗籽蛋白提取率
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与显著水平,仿栗籽蛋白提取率
与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料液比的二次回归曲面
为鞍面,无极值存在,需要通过岭嵴分析找出最佳提
取工艺条件。岭嵴分析的结果表明,碱溶酸沉法提取
仿栗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9.6、提取温度42℃、
提取时间138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仿
栗籽蛋白提取率预测值为64.90%,与验证值64.97%基
本一致,故回归拟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仿栗籽蛋白提
取率,所得的工艺优化条件切实可行。本实验首次对
仿栗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仿
栗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昌珠,张良波,向祖恒,等. 仿栗生物学特性及果实油脂
含量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08,35(2):4-8.
[2] 胡欣欣,麻成金,黄群,等. 超声波辅助萃取仿栗籽油的研
究[J]. 江苏食品与发酵,2008(1):11-14.
[3] 麻成金,吴竹青,傅伟昌,等. 响应面法优化仿栗籽油超临
界萃取工艺[J]. 食品科学,2010,31(18):196-202.
[4] 戴宇翔,钱志娟,曾晓雄,等. 菜籽蛋白提取工艺的优化[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3):304-306.
[5] 逯与运,麻成金,黄群,等.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
提取蜡梅籽蛋白[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9):59-63.
[6]齐宝坤,江连洲,李杨,等.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
取花生蛋白工艺[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1):253-256.
[7] Sayan Gupta,Manohar C S. An improv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ailure probability and importance
measures[J]. Structural Safety,2004(26):123-132.
[8] 邓红,田芸芸,田子卿,等. 响应曲面法优化文冠果种仁蛋
白的碱溶酸沉提取工艺 [J] . 食品工业科技 ,2010,31 (8):
197-200.
[9] 许英一,李红,杨伟光,等. 碱提酸沉法提取紫花苜蓿叶蛋
白初探[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264-266.
[10] Jebrail MJ, Wheeler AR. Digital microfluidic method for
protein extraction by precipitation [ J ] . Analytical Chemistry ,
2009,81(1):330-335.
[11] Bernardi Ra, Negri A, Ronchi S, et al. Isolation of the
epithiospecifier protein from oil-rape(Brassica napus ssp.oleifera)
seed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 FEBS Letters,2000,467(2-3):
296-298.
[12] 黄群,麻成金,孙术国,等. 超声波辅助提取蚕豆蛋白及其
功能特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8):179-182.
[13] 丁丹华,彭光华,夏辉,等. 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J].
食品科学,2010,31(8):102-105.
[14] Li Jing-en, Nie Shao-ping, Yang Chao, et al. Extraction
optim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Herba Moslae [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1,38(3):1201- 1206.
[15] 李新华,富艳鑫,郑煜焱 . 米糠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J]. 食品科学,2010,31(22):251-254.
[16] 王振宇,周芳,赵鑫.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大果
沙棘总黄酮工艺[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6):44-51.
[17] 朱建飞,吴谋成,冯睿,等. 菜籽粕中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
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2):251-254.
Technol,1991,36(1):51-65.
[6] 陈合,余建军,舒国伟,等. 复合酶降解高温蒸煮玉米秸秆
的饲料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0(12):176-178,181.
[7] 庄童琳,李虎,郭凤霞,等. 黑曲霉固态混菌发酵苹果渣生
产多酶生物饲料[J]. 食品工业科技,2010(12):171-175.
[8] 陈娜,顾金刚,徐凤花,等. 产纤维素酶真菌混合发酵研究
进展[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4):16-21.
[9] 邹水洋,吴清林,肖凯军,等. 康宁木霉与米根霉混合发酵
生产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的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9,30(3):69-73.
[10] Mandels M, Weber J, Pariaek R. Enhanced cellulase
production by a mutant of Trichoderm aviride [J]. Applied
Microbiology,1971,21(1):152-154.
[11] 段学辉 ,颜淑芳 ,彭云召 ,等 . 响应面法优化灰绿青霉
Penicillium glaucum NS16产酶条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29(3):464-470.
[12] 张瑞萍. 纤维素酶的滤纸酶活和CMC酶活的测定[J]. 印染
助剂,2002,19(5):51-53.
[13] 苏香萍,龚大春,陈国华,等. 混合菌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
条件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0,12(21):3330-3331.
[14] 江晖,何珣. 小麦麸皮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J]. 安徽农
业科学,2011,39(2):834-835.
[15] 汤丽琳,夏先林,张丽,等. 不同处理方法对稻草营养成分
影响研究[J]. 草业科学,2002,19(7):16-29.
(上接第227页)
!!!!!!!!!!!!!!!!!!!!!!!!!!!!!!!!!!!!!!!!!!!!!!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