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17份腰果种质萌生特征比较



全 文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1): 84-87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PZS069);农业部“948”项目(2005-C14)
作者简介:梁李宏(1962 年生),男,研究员,主要从事腰果选育种与腰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mail: lianglh62@yahoo.com.cn。
收稿日期:2010-11-24
17 份 腰 果 种 质 萌 生 特 征 比 较
梁李宏,王金辉,黄海杰,黄伟坚,张中润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 儋州 571737

摘要:对 17 份腰果种质进行截干处理,测定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分析不同腰果种质萌生能力之
间的差异,同时对植株大小与萌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
的萌生能力有差异,在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冠幅以及被截一
级枝条直径大小有关,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新梢总数与截干前植株冠幅和被截一级枝条直径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等性状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的相
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腰果;萌生特征;差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664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5906(2011)01-0084-04
腰 果 (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系 漆 树 科
(Anacardiaceae)腰果属(Anacardium L.)多年生常绿
乔木果树,较耐旱、耐瘠薄,不耐寒,是典型热带
果树。腰果原产巴西东北部地区,葡萄牙人在 16
世纪将腰果引入印度东部、南部地区和东非的莫桑
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继之,腰果被引入中、南
美洲地区和东南亚的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
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1]。腰果现在南、北纬 20°以内
的热带国家和地区都有栽培,我国种植腰果有 60
余年历史,分布在海南岛南部、西南部滨海沙土和
燥红土地区,以及云南省南部、西南部干湿热河谷
低海拔山地[2]。腰果树生长迅速,是干旱、贫瘠地
区防止水土流失的优良树种[3]。在管理良好的腰果
园,成龄树高 6~8 m、树冠幅 8~10 m;在海边沙地
无防护林生境下,腰果树匍匐生长,呈灌木状[4]。
据笔者对南美洲(巴西)、非洲(莫桑比克)和亚洲
地区(越南、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的腰果生产调
查发现,采用合理株行距(先密植后疏伐)、修枝(防
止行间树冠交叉)、间伐和高接换种是腰果植株的主
要管理措施,很少采取截干和培育新树冠措施,国
内也未见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通过对 17 份
国外腰果种质的 5 龄植株进行截干处理,观察和比
较植株截干后的萌生力,旨在为生产上现存较为密
植的腰果园间伐(如植距 6 m×6 m,6 m×7 m,7 m×7
m)和干热地区(干热河谷)老龄腰果园更新和生态经
济林带建设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果园基本情况
试验果园位于海南省乐东县利国镇海南省腰
果研究中心,地理位置 108°52′ E、18°31′ N,海拔
69.0 m,燥红土,面积 2.5 hm2。试验果园所在区域
的年平均温度 25.0~26.0 ℃,最冷月(1 月)平均温度
20.0~22.0 ℃;年平均降雨量 1 000~1 300 mm。
2005 年 6 月定植 42 份腰果种质种苗 713 株,
每份种质定植 17 株;株行距 6.0 m × 6.0 m;植穴规
格 60 cm × 60 cm × 60 cm;定植时每穴施腐熟农家
肥 7.5 kg(不施用化肥),第 2~5 年每株每年施用尿
素[w(N) 46.0%] 0.25、0.50、1.0、1.5 kg,第 4~5 年
每株每年施用复合肥[w(N)︰w(P2O5)︰w(K2O)=15
︰15︰15] 0.5、1.0 kg。每年防治病虫害、除草、修
枝等管理措施相同。2008/2009 生产年度,果园株
间封行,树冠重叠,植株生长壮旺。
2009 年 5 月收获腰果后,在 2009 年 7 月 28 日
—8 月 7 日期间,选择连片的 17 份腰果种质植株统
一进行截干处理,截干(主干或形成多主干的一级
分枝)高度 1.5~2.0 m。17 份种质的编号分别为 S1、
S2、S3、S4、S6、S7、S8、S9、S10、S11、S15、
S16、S17、S18、M2、M3、M4。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腰果种质植株在截干前,测定和记录株高、株
冠幅。株冠幅测定东西×南北方向数值,取平均值。
截干处理 120 d 后,每份腰果种质选择 3 株植株,
每株随机选择 3 条被截断的一级分枝,从截口向下
丈量 30~50 cm,油漆作标记点,测定并记录一级分
枝的直径;记录一级分枝上生长的新梢数量;随机
选择 5 条新梢,从枝条与新梢结合点向上丈量 5 cm,
油漆作标记点,测定和记录新梢长度、直径,抹除
其它新梢;分别记录 5 条新梢上的叶片数。
梁李宏等:17 份腰果种质萌生特征比较 85
利用 Excel 2003、DPS v7.05 软件进行统计分
析,采用新复极差法(Duncan)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质间植株生长和新梢生长的特征比较
2.1.1 种质间植株生长的特征差异
17 份腰果种质植株在相同大田管理条件下,株
高、株冠幅和一级分枝的生长量基本一致,也存在
少数种质植株生长较快或较慢(表 1)。其中,种质
S9 株高最大,达到 6.45 m,与种质 S2、S7、M3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S7 株高最小,为
4.97 m,与种质 S3、S4、S9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
显著差异;种质 S10 株冠幅最大,达到 7.05 m,与
种质 S6、S15、S18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种质 S6 株冠幅最小,为 4.68 m,与种质 S1、S7、
S8、S10、M2、M3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其余种质的株高、株冠幅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植
株生长大小基本一致。
17 份种质植株中,S16 一级分枝直径最大,达
到 9.0 cm,与种质 S2、S6、S11、S17 比较,达到
统计上的显著差异;S2 一级分枝直径最小,为 5.6
cm,与种质 S1、S3、S9、S10、S16 比较,达到统
计上的显著差异。其余植株的一级分枝直径无统计
上的显著差异。
2.1.2 种质间新梢生长的特征差异
2009 年 11 月 11 日—11 月 15 日测定种质植株
截干后新梢生长情况,结果见表 1。从表 1 看出,
17 份种质植株在截主干、一级分枝后,不存在树冠,
顶端生长优势明显,种质 S1 一级分枝上萌生的新
梢数量最多,达到 30 条,与种质 S2、S3、S4、S11、
S15、S16、S17、S18、M3、M4 比较,达到统计上
的显著差异;种质 S2 一级分枝上萌生的新梢数量
最少,仅是 16 条,与种质 S1、S3、S4、S6、S7、
S8、S9、S10、S16、S17、S18、M2 比较,达到统
计上的显著差异。其余种质的一级分枝上萌生的新
梢数量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17 份种质植株中,种质 S10 新梢长度最长,达
到 78.9 cm,与种质 S4、S6、S11、S15、S18、M4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种质 S4 新梢长度
最短,为 43.7 cm,与种质 S1、S10、M2 比较,达
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种质 S10 新梢直径最大,达
到 1.39 cm,与种质 S1、S2、S3、S4、S6、S7、S17
比较,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种质 S2 新梢直径
最小,为 1.05 cm,与种质 S9、S10、M2、M4 比较,
达到统计上的显著差异。种质 S10 新梢叶片数最多,
达到 30 片,与参试的其余 16 份种质比较,均达到
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2.2 截干前植株大小与植株萌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截干前的植株冠幅对
截干后植株的萌生能力有显著影响,新梢长度、直
径、叶片数和新梢总数与冠幅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
相关关系(图 1)。而株高与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
和新梢总数之间的相关性则均不显著。
表 1 17 份腰果种质植株萌生特征的相关因子方差分析
Table 1 The difference of sprouting correlation factors among 17 cashew germlasm resources
一级分枝上新梢 品系 株高/m 冠幅/m 一级分枝直径/cm
总数/条 平均长度/cm 平均直径/cm 平均叶数/片
S1 6.00 abc 6.60 ab 8.9 a 30 a 73.4 ab 1.11 cd 21.0 bc
S2 5.30 bc 5.55 abc 5.6 d 16 e 59.2 abcd 1.05 d 20.0 bc
S3 6.22 ab 5.79 abc 8.2 ab 23 bcd 58.4 abcd 1.19 bcd 19.7 c
S4 6.29 ab 5.78 abc 6.8 abcd 23 bcd 43.7 d 1.18 bcd 17.0 c
S6 5.93 abc 4.68 c 5.8 cd 24 abcd 48.7 cd 1.06 d 18.3 c
S7 4.97 c 6.84 ab 7.1 abcd 27 ab 65.2 abcd 1.18 bcd 25.0 b
S8 5.88 abc 6.70 ab 7.2 abcd 25 abc 61.7 abcd 1.21 abcd 21.7 bc
S9 6.45 a 6.29 abc 8.0 abc 25 abc 66.0 abcd 1.36 ab 22.0 bc
S10 6.01 abc 7.05 a 7.9 abc 25 abc 78.9 a 1.39 a 30.0 a
S11 6.00 abc 6.10 abc 6.6 bcd 19 cde 53.8 bcd 1.21 abcd 18.7 c
S15 5.85 abc 5.23 bc 6.9 abcd 18 de 51.2 bcd 1.21 abcd 17.3 c
S16 5.95 abc 5.46 abc 9.0 a 23 bcd 61.7 abcd 1.24 abcd 17.7 c
S17 5.36 abc 5.50 abc 6.3 bcd 23 bcd 59.5 abcd 1.14 cd 19.7 c
S18 5.97 abc 5.31 bc 7.7 abcd 23 bcd 52.1 bcd 1.21 abcd 18.3 c
M2 5.87 abc 6.54 ab 6.9 abcd 25 abc 66.6 abc 1.25 abc 20.0 bc
M3 5.31 bc 6.40 ab 6.9 abcd 18 de 60.0 abcd 1.23 abcd 17.0 c
M4 5.52 abc 5.84 abc 7.6 abcd 19 cde 54.0 bcd 1.28 abc 19.0 c
(1) 2009.07.28—08.07 截干、一级分枝;2009.11.11—11.15 测定新梢生长量; (2) 同列比较,有相同字母代表差异不显著,无相同字母代表差异显
著(α=0.05)

86 生态环境学报 第 20 卷第 1 期(2011 年 1 月)
2.3 一级分枝直径与植株萌生能力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被截的一级分枝直径对截干后
植株的萌生能力有显著影响,新梢长度、直径、叶
片数、新梢总数与一级分枝直径之间均呈现极显著
的正相关关系(图 2)。
2.4 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新梢总数与新梢长度、直径以及叶片数之间的
相关性分析结果列于表 2。结果显示,新梢总数与
新梢长度、直径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此
时新梢较小,养分供应充足,新梢数量与新梢大小
尚能同步增长,不会因为新梢数量多而导致新梢偏
小。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新梢直径与新梢长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
系,新梢叶片数与新梢长度、直径之间的相关性也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 3)。
3 结论与讨论
在森林树木受到人为或自然破坏以后,残留植
物体的萌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5]。Kauffman[6]
和 Khan[7]等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研究结果表
明,通过萌生形成的幼苗比实生苗具有更快的生长
y = 0.046x + 0.928
r = 0.376**
y = 7.960x + 12.04
r = 0.595**
0
20
40
60
80
100
0 2 4 6 8 10
冠幅/m




/c
m
0
1
2
3
4




/c
m
新梢长度
新梢直径

y = 2.194x + 9.678
r = 0.431**
y = 2.140x + 7.300
r = 0.526**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2 4 6 8 10
冠幅/m





/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条新梢叶片数
新梢总数

图 1 植株冠幅与植株萌生能力的关系
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shew crown width and sprouting capacity
y = 0.044x + 0.89
r = 0.522**
y = 4.167x + 29.43
r = 0.497**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0 3 6 9 12 15
一级分枝直径/cm




/c
m
0
1
2
3
4
5




/c
m
新梢长度
新梢直径

y = 1.504x + 11.89
r = 0.403**
y = 0.559x + 16.04
r = 0.227**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3 6 9 12 15
一级分枝直径/cm





/片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条
新梢叶片数
新梢总数

图 2 植株一级分枝直径与截干后新梢生长的关系
Fig.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grade branch diameter and the growth of sprout
表 2 新梢总数与新梢长度、直径以及叶片数之间的关系(n=153)
Table 2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amount, length, diameter and leaf number of the sprout
测定项目 新梢长度 新梢直径 新梢叶片数
新梢总数 y y=0.133x+14.89 (r=0.298**) y=10.19x+10.52 (r=0.227**) y=0.139x+20.01 (r=0.0917)

表 3 种质新梢直径、长度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765)
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diameter, length and leaf number of the sprout
测定项目 新梢长度 新梢直径
新梢直径 y y=0.005 3x+0.889(r=0.441**)
新梢叶片数 y y=0.148x+11.269(r=0.491**) y=8.419x+9.946(r=0.336**)

梁李宏等:17 份腰果种质萌生特征比较 87
速度,且前者对于不利环境的敏感性低于后者。从
本次试验中可以看出,腰果植株具有很强的萌生能
力,在植株被截干后,剩余部位萌生出大量新梢。
这一特点对老腰果园改造、腰果植株遭到破坏(如折
断、烧毁等)和生态林带建设等果园管理方面,具有
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的萌生能力
不同,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的植株冠幅以及被
截一级分枝直径大小有关,植株冠幅越大,枝条越
粗,其截干后的萌生能力越强。这与植株内贮存的
养分量有关。植株冠幅越大,枝条越粗,其贮存的
养分就越多,在被截干后,植株母体能提供更多的
养分,保证萌生的新梢生长。同时,冠幅大的植株,
其根系较发达,能够吸收更多的养分,促进萌生的
新梢生长。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各性状
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原
因为此时萌生的新梢尚小,植株母体和根系能供应
充足养分,保证新梢正常生长,新梢总数和新梢大
小能同步增长。但当新梢长到一定程度,植株母体
和根系不能供应足够的养分时,这一关系可能就会
发生变化。另外,若对萌梢进行人为调控,除去其
中一部分新梢,保留不同株数的新梢,新梢总数与
新梢大小之间的关系亦会发生变化。孟令彬等在研
究萌蘖调控对辽东栎再萌生能力的影响时,对萌生
株进行了人为疏伐处理,按每丛留存株数目分为 3
类:1 萌生株/丛,2 萌生株/丛,3 萌生株/丛,试验
结果显示,随着调控强度的增大,再萌生株的平均
高度逐渐降低,平均基径和平均生物量逐渐增大;
每丛再萌生株的总生物量以保留 2 支萌生株的调控
丛最大[8]。因此,若利用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方法更
新腰果树冠,还需除去部分新梢,保留一定数量且
生长旺盛的新梢,方能使新梢后期能较好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Cashew J G O. Koninklijk Instituut voor de Tropen[M]. Amsterdam,
1979: 15-19.
[2] 梁李宏, 梅新. 腰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
国农业出版社, 2006: 1-3.
LIANG Lihong, MEI Xin. Descriptors and Data Standard for Cahsew
(Anacardium occidentale L.) [M].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2006: 1-3.
[3] JAYASEKERA S B J A, Jayasekera N E M. Cashew Cultivation:
Principles & Techniques [M]. Sri Lanka: CP Printers, 2003: 159-191.
[4] 江式邦, 邓穗生, 洪丽娥, 等. 海南腰果的施肥效应[J]. 热带作物
研究, 1987, 1: 36-40.
JIANG Shibang, DENG Suisheng, HONG Li′e. The fertilization effect
of cashew in Hainan province[J]. 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1987, 1: 36-40.
[5] 何永涛, 曹敏, 唐勇, 等. 云南省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萌生
现象的初步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0, 18(6): 523-527.
HE Yongtao, CAO Min, TANG Yong,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on
sprouting of canopy trees in middle mountain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f Ailao Mountain, Yunnan[J].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2000, 18 (6): 523-527.
[6] KAUFFMAN J B. Survival by sprouting following fire in tropical
forests of the eastern Amazon[J]. Biotropica, 1991, 23(3): 219-224.
[7] KHAN M L, RAI J P N, TRIPATHI R S. Regeneration and survival of
tree seedlings and sprouts in tropical deciduous and sub-tropical
forests of Meghalaya, India[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1986,
14(4): 293-304.
[8] 孟令彬, 包维楷, 庞学勇, 等. 萌蘖调控对辽东栎再萌生能力的影
响[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1): 18-22.
MENG Lingbin, BAO Weikai, PANG Xueyong, et al. Effect of
artificial adjustment on resprouting capability of quercus
liaogungensi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07, 13(1): 18-2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prouting characteristic of 17
cashew germplasm resources

LIANG Lihong, WANG Jinhui, HUANG Haijie, HUANG Weijian, ZHANG Zhongrun
Tropical Crops Genetic Resources Institute, CATAS // Key Laboratory of Tropical Crops Germplasm Resources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Danzhou, 571737, China

Abstract: 120 days later after the first grade branch of 17 cashew germlasm resources were cut, the sprout amount, length, diameter
and leaf number were measured. The difference of sprouting capacity among 17 access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routing
capacity and plant siz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sprout character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routing
capacity of the 17 cashew germlasm resources was different, the sprout amount, length, diameter and leaf number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 17 accessions. The sprouting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rown width before cutting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first grade branch which was c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ach other of sprout amount, length, diameter and leaf
number were all significant, excep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rout amount and leaf number.
Key words: cashew; sprouting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