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麸杨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全 文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 4期
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是秦岭巴山区系的主要
产倍树种,集中分布在海拔 350~1 000m 的浅山丘陵地带。
其产倍量居全国之首,且富含单宁酸,质量优于其他倍类,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深受当地群众重视。随着人工林的不断
扩大,病虫危害日益加重,对五倍子生产影响极大。有关青
麸杨病虫的研究,国内报道甚少。为有效控制青麸杨病虫的
危害,确保五倍子生产安全,近年来,笔者对青麸杨病虫的
种类、主要病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
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根据青麸杨在汉中的分布情况,调查地点选在产倍比
较集中的城固县五堵镇和西乡县沙河坎镇。当地有悠久的产
倍历史,老龄树较多,病虫发生较为普遍。
1.2 调查方法
1.2.1 病虫害种类调查。定期对选定的青麸杨树林进行调
查,每 10d 观察 1 次,记载病虫的种类、发病情况、害虫的虫
态、危害情况等,并将感病的枝干、叶片带回实验室进行培
养鉴定;将采集的幼虫带回,用青麸杨叶片饲养,观察其生
活习性和生活史。
1.2.2 主要病虫发生规律调查。针对青麸杨主要枝干病害膏
药病 (Septobsidium pedicelltum Schw),选定成年倍树 30 株
作为固定观察对象,并对其所有病斑进行标记,定期检查已
有病斑的扩展和新病斑的出现情况,确定该病害在不同季节
的发生情况;选择不同年份栽植的青麸杨各 80~120 株,按树
龄分类,分别在春季和秋季统计不同树龄的发病率和病情指
数;选择一至五年生枝条各 100个,分别统计发病率;选择不
同的青麸杨混栽林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类型的混栽林青麸杨
膏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选择不同地势的青麸杨林,调
查统计膏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针对青麸杨主要害虫宽
肩象(Ectatorrhinus adamsi Pascoe),采取野外观察和室内饲
养相结合,并将宽肩象危害的倍树移植到校园内守候观察
其习性和生活史。
1.3 防治试验
膏药病防治主要用菊酯类农药加柴油(菊酯类农药各
取 4mL,加入到 96mL 的 0 号柴油中,再对水 30 倍稀释)、
4°Bé 石硫合剂涂抹病斑、等量式波尔多液、石灰乳(将新鲜
生石灰对水 5 倍,调制为石灰乳)、桐油原液、泥浆涂抹病
斑,用清水作对照,每种药剂及对照各涂抹病斑 30 个。涂抹
时对每个病斑编号,测定其大小,列表记载,并对每个病斑
挂牌标记,20d 后第 1 次检查防治效果,50d 后第 2 次检查
防治效果。宽肩象防治采取人工防治成虫和药剂防治幼虫相
结合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青麸杨病虫害种类
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确定青麸杨病害
有 10 余种,常见病害有膏药病、枝枯病、角斑病、炭疽病、立
枯病、毛毡病等,以膏药病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害
虫 30余种,常见害虫有:宽肩象(Ectatorrhinus adamsi Pascoe)、
云斑天牛 (Batocera horsfieldi (Hope))、星天牛 (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木蠹蛾(Cossus cossus Linnaeus)、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 L .)、栎黄枯叶蛾 (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
Yang)、绿尾大蚕蛾(Actias selene ningpoana Felder)、褐刺蛾
(Setora postornata(Hampson))、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扁刺蛾 (Thosea sinensis Walker)、青刺蛾 (Latoia
青麸杨病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段均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摘要 对青麸杨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青麸杨病害有 10 余种,害虫有 30 余种。病害以膏药病发生最为
普遍,每年春秋两季是该病的主要发生期,树龄及环境条件对发病影响较大,用桐油原液或 5%氯氰菊酯乳油加适量柴油稀释后涂抹病斑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害虫以宽肩象危害最重,该虫 1 年发生 1 代,以成虫越冬,防治幼虫可用 20%杀灭菊酯乳油 800 倍液或 50%敌敌畏乳
油 200倍液加适量柴油涂抹树干受害部位。
关键词 青麸杨;病虫种类;发生规律;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92.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4-0190-02
Study on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Technique about Insect Pests of Rhus potaninii Maxim
DUAN Jun-tuan
(Han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anzhong Shaanxi 723001)
Abstract The occurrence regularigy and control technique about insect pets of Rhus potaninii Maxim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10 varieties of diseases and 30 species of insect pests which occured in Rhus potaninii Maxim.The most-common disease was
Septobsidium pedicelltum Schw,which usually occured in spring and autumn. The age and growing surrounding of Rhus potaninii Maxim trees had
great effect on its occurrence. It was proved that the best solution was applying Tung oil or 5% of cypermethrin cream to proper amount of diesel oil and
painting dilute onto the spots. Among the insect pests,the most harmful was Ectatorrhinus adamsi Pascoe,which breeded one generation in one year and
the insects lived through the winter as adults. To kill the larva,it was effective to apply 800 times of 20% fenvalerate cream or 200 times of 50%
dichorvos cream with proper amount of diesel oil and paint it onto the parts of trunk.
Key words Rhus potaninii Maxim;varieties of insect pests;occurrence regularity;control
作者简介 段均团(1960-),男,陕西武功人,副教授,从事植物保护教
学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 2010-02-23
植物护理学
190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 4期
consocia Walker)、缀叶丛螟 (Locastra muscosalis walker)、银
杏大蚕蛾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樗蚕蛾 (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
Gorham)、花潜(Oxycetonia jucunda bealiae Gory et Pereh)等,
蛀干害虫以宽肩象危害最重,云斑天牛次之。食叶性害虫以
舞毒蛾和缀叶丛螟危害较为严重 [1,2]。
2.2 主要病害和害虫发生规律
2.2.1 膏药病的发生规律。膏药病是青麸杨的重要枝干病
害,在秦巴山区倍林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率一般在
30%左右,部分老倍林可达 80%~100%,发病轻者树势衰弱,
重者枝干枯死,对五倍子生产影响极大。调查表明:青麸杨膏
药病主要发生在枝干上,在受害部位形成菌膜,象膏药贴附
于青麸杨枝上,初呈圆形或近圆形,后扩展蔓延成不规则
形,病部暗灰色,中央暗褐色,菌膜表面光滑,常形成明显的
轮纹状,病斑边缘呈灰白色,老菌膜颜色较深,中部有龟裂
纹,以后逐渐脱落。该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的隔担耳菌,菌
丝吸取蚧壳虫分泌物而生长扩展 [3,4]。病菌以菌膜在青麸杨
枝干上越冬,翌年 4~5 月温湿度适宜时形成担孢子,借气流
和蚧壳虫传播。春季 4~5 月及秋季 9~10 月是该病的 2 个发
生高峰期,新病斑增加最多,老病斑扩展最快。各林龄的青
麸杨都可发病,且随林龄的增长,膏药病的发病率及病情指
数均呈上升趋势,五至七年生青麸杨发病率为 60.83%,八到
十年生青麸杨发病率为 71.67%,十年生以上青麸杨发病率为
82.00%,这与病菌的连年积累和蚧壳虫连年发生有关。随着
枝条生长年限的增加,发病率也相应增高。一年生枝条发病
率为 32.00%,二年生枝条发病率为 55.33%,三年生枝条发
病率为 74.67%,四年生枝条发病率为 84.00%。但一、二年生
的枝条较细,受害后病斑横向扩展容易连接成环,使枝条枯
死。不同的青麸杨混栽林都有膏药病发生,但以青麸杨与香
椿混栽林膏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发病率为 86.68%,
青麸杨茶树混栽林膏药病发生较轻,发病率为36.67%。通风
不良、生境阴湿的条件下,膏药病发生较重,而在通风透光
条件好的青麸杨林,发病率较低 [5,6]。山梁地段的青麸杨林,
环境干燥,发病率为 22.50%,而在山洼潮湿地段的青麸杨林
发病率高达 82.50%。
2.2.2 宽肩象的发生规律。宽肩象是青麸杨的主要蛀干害
虫,受害株率达 20%,死亡株率达 10%以上。宽肩象在秦巴
山区 1年发生 1代,以成虫在树干内越冬 [7]。越冬成虫次年 4
月由羽化孔钻出,即在主干上活动,并将口器刺入皮层取食
汁液 。5 月上中旬是成虫觅偶的盛期 ,6 月上旬是成虫产
卵的盛期,卵产于青麸杨皮层下组织中。成虫活动期较长,
从 4月初到 7月上旬在主干上都可以见到成虫活动。幼虫于
6月下旬至 7 月上旬出现 ,8 月中旬老熟幼虫进入木质部
作蛹室化蛹,蛹期 8~17d,9 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即在蛹
室内越冬。成虫行动迟缓,多群集于树干基部,飞翔力差,
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成虫有多次交配的习性,且多在中午
交配,其产卵时先在皮层咬一个小孔至木质部,然后产卵于
其中。卵单产,产卵处外观呈褐色小点,往往伴有流胶现象。
幼虫孵化后先蛀食形成层,多在皮层下纵向连片蚕食,形成
环割致使青麸杨死亡。该虫仅为害青麸杨,未发现其他寄主。
青麸杨受害部位表皮呈灰褐色,手按有松软感,但不外露
木丝,8月下旬幼虫蛀入木质部约 1cm,再向上蛀 2~3cm,形
成蛹室,隧道直径 5~8mm,底部稍大,内有新鲜木丝。据调
查,宽肩象的发生与树龄、树势和立地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二至四年生的幼树及二十年生以上的青麸杨受害较轻,受害
株率分别为 14.28%和 12.50%。以五至十年生的青麸杨受害
最重,受害株率为56.10%,十一至二十年生的青麸杨受害次
之,受害株率为25.00%。
2.3 防治方法
试验表明 ,几种参试药剂对青麸杨膏药病都有一定
的防治效果,以桐油原液涂抹病斑防治效果最佳 ,20d 检
查防效达 97.92%,菊酯类农药加柴油涂抹病斑有较好的防治
效果,尤以 5%氯氰菊酯乳油加柴油防效较高,20d 检查防效
达 97.86% ,4° Bé 石硫合剂涂抹病斑 20d 检查防效为
85.47%,等量式波尔多液涂抹病斑 20d 检查防效为 78.70%,
石灰乳涂抹病斑 20d 检查防效为 75.43%,泥浆涂抹病斑也
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d检查防效达 88.23%,且经济简便。宽
肩象的防治应在冬季及时清除死亡的倍树,消灭树干内的
越冬成虫, 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中旬, 利用成虫群集的习
性,以五到十年生青麸杨为主,捕杀成虫。6 月对未进入木
质部的幼虫用小刀剜除,7 月五倍子采收后而幼虫尚未进
入木质部时可用 20%杀灭菊酯乳油 800 倍液或 50%敌敌
畏乳油 200 倍液加适量柴油涂抹树干受害部位,8 月幼虫
进入木质部后 ,可将蘸有 80%敌敌畏乳油或 40%氧化乐
果乳油 10~30 倍液的棉球,塞入洞内毒杀幼虫。其他食叶性
害虫防治可在五倍子采收后使用触杀剂或胃毒剂农药喷雾
防治。
3 结论与讨论
五倍子生产受青麸杨、五倍子蚜虫、苔藓 3 个因素的影
响,在防治青麸杨病虫害的同时也要确保五倍子蚜虫的安全。
在对主要病虫防治时,尽量避免使用内吸性农药和残效期长
的农药,或在施药时间上尽量避开五倍子蚜虫在青麸杨寄主
上的活动时期。膏药病的药剂防治可在秋季五倍子采收后进
行,春季是五倍子蚜虫从苔藓向青麸杨转移和五倍子形成时
期,可用泥浆等涂抹病斑,既可控制膏药病的扩展蔓延,又
能保护五倍子蚜虫。防治时如果能用竹板等刮除病斑,再用
药剂或泥浆涂抹,防治效果更佳。其他害虫的防治可在 8~10
月进行施药。采用农业措施改变适于病虫害滋生的环境条
件也是十分必要的,早春及时清理青麸杨树干上的杂物,可
消灭越冬的鳞翅目害虫。
4 参考文献
[1] 刘玉兰 ,束庆龙,等 .板栗膏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J].经济林研究 ,
2006,24(2):51-54.
[2] 段均团 .秦巴山区青麸杨病虫害调查初报 [J]森林病虫通,1995(2):
34.
[3]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 房丽君,王鸣 .灰倍子膏药病调查初报 [J].陕西林业科学 ,1991(3):
41-43.
[5]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6] 孙倩,束庆龙,刘洪剑,等.影响板栗膏药病发生因素的研究 [J].经济
林研究,2006,24(1):1-4.
[7] 段均团,彭贵录.宽肩象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1996,33
(5):276-277.
植物护理学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