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火炬松、桐棉马尾松引种初报



全 文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25 ( 1): 63~ 66  1998
Jour  o f  Fujian  Fo rest ry  Sci &  Tech
火炬松、 桐棉马尾松引种初报
黄金瑞 方国林
(建瓯水西林场 )
摘要  1989年始在建瓯水西林场进行火炬松、 桐棉马尾松引种试验 , 造林后 5年调查结果表明: 其平均胸径、
树高、 单株立木材积比本地同龄马尾松分别提高 59. 5%和 33. 3% ; 11. 0%和 26. 20% ; 96. 1%和 38. 4% , 是理
想的速生工业原料林树种 , 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火炬松 ; 桐棉马尾松 ; 引种
The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Introduction of P inus taeda and TongmianMasson Pine
Huang Jinrui Fang Guolin
(Shuix i Forest Farm of Jian′ou)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o f Pinus taeda and Tongmian masson pine w as begun to make in
Shuixi For est Farm of Jian′ou in 1989. Fiv e years la ter afte r the planting , the surv ey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average d. b. h. , height and indiv idual- tree standing vo lume of both species w ere 59. 5% and 33. 3% ; 11%
and 26. 2% ; a s well as 96. 1% and 38. 4% higher than those o f masson pine with th e same age in the lo ca l
ar ea , r espectiv ely and th erefo re these tw o species w ere ideal fast g rowing ones of the indust rial raw ma teria l
fo rest with the ex tended va lue.
Key words  Pinus taeda; T ongmian masson pine; introduction
火炬松 (Pinus taeda. L)原产美国东南部 , 分布在北纬 28~ 36°间 , 具有干形通直、含脂
丰富等特点 , 我省引种的范围、 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大。桐棉马尾松 (以下简称桐棉松 ) 是我国
广西省宁明县桐棉一带的马尾松的一个优良种源 , 具有生长迅速、 干形通直、 适应性强等特
点 , 并在我省各地广泛引种。建瓯水西林场地处北纬 27°03′属丘陵山区 , 与火炬松、 桐棉松产
地的地理位置、 生态条件相近 , 为探索火炬松、 桐棉松在建瓯市引种推广的适应性 , 总结其
育苗和栽培的技术经验 , 为建瓯市引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为此 , 1989年我场开展了火炬松、
桐棉松的引种试验。几年来通过对火炬松、桐棉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以及育苗和栽培技术的探
索 , 取得了成功经验 ,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种子来源和育苗
火炬松种子由美国进口 , 桐棉松种子由广西省调入 , 马尾松种子由建瓯市林委调给本市
东游镇生产的种子。1989年在水西林场水西工区采用容器育苗。
收稿日期: 1997— 01— 13
1. 2 试验地的选择、 配置
选水西林场鲁口工区 91小班 1989年杉木采伐迹地 , 立地类型Ⅲ , 坡向南 , 坡位下 , 土壤
为红壤 , 土层深厚 , 海拨高 190~ 250m。火炬松、 桐棉松间隔排列 , 各重复 5次 , 每重复面积
0. 2hm
2
, 各重复内划分相等 6个小区 , 按株行距 1. 5m× 1. 5m、 1. 5m× 2m、 2m× 2m、 2m×
2. 5m、 2. 5m× 2. 5m、 3m× 3m六种密度栽植 , 随机区组排列 , 本地马尾松作对照 , 重复 6次 ,
重复间木荷两行作标志行 , 重复内和小区间木荷一行作标志行。
1. 3 整地、 栽植和抚育管理
林地清理后 ,拉线定点 ,挖暗穴 ,穴规格 40cm× 40cm× 30cm, 1990年 2月栽植。栽植后 1~ 2
年每年全面锄草抚育两次 , 3~ 4年每年全面锄草抚育一次 , 1994年全面劈草抚育一次。
1. 4 调查方法
1990年 2月下旬栽植后全面调查测定地径和苗高 , 以后每小区固定标准行 , 1990~ 1993年
每年 12月调查地径和树高一次 , 1994年 12月调查测定胸径和树高一次 , 平时注意观察病虫害
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及严冬过后受冻害情况等。
2 结果分析
2. 1 地径和树高
1990~ 1993年每年 12月调查地径和树高一次 , 其结果见表 1。从表 1中看出 , 火炬松、桐棉
松地径和树高总生长量、 连年生长、 平均生长各年的平均值绝大多数都比本地马尾松大。
表 1  1990~ 1993年地径和树高生长过程比较表
项 目
1990 1991 1992 1993
栽后苗高 ( m)生长量 比马尾松增加 生长量 比马尾松增加 生长量 比马尾松增加 生长量 比马尾松增加


( cm)
火炬松
总生长量 0. 30 1. 38 0. 01 3. 35 1. 14 5. 65 1. 45 8. 22 1. 79
连年生长 1. 08 0. 02 1. 97 1. 13 2. 30 0. 31 2. 57 0. 34
平均生长 1. 08 0. 02 1. 53 0. 58 1. 78 0. 48 1. 98 0. 45
桐棉松
总生长量 0. 34 1. 17 - 0. 20 2. 37 0. 16 5. 04 0. 84 7. 07 0. 64
连年生长 0. 83 - 0. 23 1. 20 0. 36 2. 67 0. 68 2. 03 - 0. 20
平均生长 0. 83 - 0. 23 1. 02 0. 07 1. 57 0. 27 1. 68 0. 15
马尾松
总生长量 0. 31 1. 37 2. 21 4. 20 6. 43
连年生长 1. 06 0. 84 1. 99 2. 23
平均生长 1. 06 0. 95 1. 30 1. 53


( m)
火炬松
总生长量 0. 16 0. 78 0. 14 1. 27 1. 40 2. 20 0. 72 3. 11 0. 68
连年生长 0. 62 0. 18 0. 49 1. 26 0. 93 0. 32 0. 91 - 0. 4
平均生长 0. 62 0. 18 0. 56 0. 22 0. 79 0. 36 0. 74 0. 18
桐棉松
总生长量 0. 18 0. 70 0. 6 1. 17 0. 30 2. 06 0. 58 3. 21 0. 78
连年生长 0. 52 0. 8 0. 47 0. 24 0. 89 0. 28 1. 15 0. 20
平均生长 0. 52 0. 8 0. 50 0. 18 0. 63 0. 20 0. 76 0. 20
马尾松
总生长量 0. 20 0. 64 0. 87 1. 48 2. 43
连年生长 0. 44 0. 23 0. 61 0. 95
平均生长 0. 44 0. 34 0. 43 0. 56
·64·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25卷
2. 2 胸径、 树高和材积
1994年 12月进行胸径和树高的测定 ,其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见表 2。从表 2可看
出: 火炬松、 桐棉松的平均胸径、 平均树高、 平均单株立木材积都大于本地马尾松。火炬松比
马尾松分别提高 59. 5% 、 11. 0%和 91. 1% ;桐棉松比马尾松分别提高 33. 3%、 36. 2%和 38. 4%。
方差分析 (见表 3) 表明 , 火炬松、 桐棉松和马尾松的胸径、 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等生长性状
存在着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
表 2  1994年胸径、 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表
项  目 重    复Ⅰ Ⅱ Ⅲ Ⅳ Ⅴ 平 均
火炬松
平均胸径 ( cm ) 7. 7 6. 2 7. 4 5. 1 7. 0 6. 7
平均树高 ( m ) 3. 86 3. 54 3. 77 3. 30 3. 75 3. 64
单株材积 ( m3 ) 0. 0098 0. 0062 0. 0093 0. 0041 0. 0085 0. 0077
桐棉松
平均胸径 ( cm ) 5. 3 7. 0 5. 9 4. 9 4. 9 5. 6
平均树高 ( m ) 3. 94 4. 84 4. 41 3. 74 3. 77 4. 14
单株材积 ( m3 ) 0. 0055 0. 0106 0. 0051 0. 0045 0. 0045 0. 0062
马尾松
平均胸径 ( cm ) 4. 1 4. 3 4. 0 4. 4 4. 2 4. 2
平均树高 ( m ) 3. 09 3. 34 3. 24 3. 41 3. 32 3. 28
单株材积 ( m3 ) 0. 0022 0. 0029 0. 0022 0. 0031 0. 0026 0. 0026
表 3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重复 品种 机误 总变异 重复 品种 机误 总变异 重复 品种 机误 总变异
df 4 2 8 14 4 2 8 14 4 2 8 14
ss 2. 19 15. 46 5. 42 23. 07 0. 34 1. 91 0. 78 3. 03 0. 000013 0. 000067 0. 000036 0. 000116
ms 0. 548 7. 730 0. 678 0. 085 0. 955 0. 098 0. 0000033 0. 0000335 0. 0000045
F 11. 4
* * 9. 74* 7. 44*
F0. 05 /F0. 01 4. 46 /8. 65 4. 46 /8. 65 4. 46 /8. 65
  多重比较 (表 4) 表明 , 火炬松、 桐棉松的平均胸径、 树高、 单株立木材积都大于本地马
尾松 , 达到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水平。
表 4 多重比较表
项 目 火炬松 桐棉松 马尾松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火炬松 6. 723 0. 497* 0. 00766 3. 652
桐棉松 5. 619 0. 00616 1. 104 4. 149 0. 00150
马尾松 4. 384 0. 840* * 0. 00260 2. 339* * 3. 309 0. 00506* * 1. 235* 0. 343 0. 00356*
  * 胸径: LSD0. 05= 1. 199, LSD0. 01= 1. 745; 树高: LSD0. 05= 0. 4566, LSD0. 01= 0. 6643; 单株材积: LSD0. 05
= 0. 00309, LSD0. 01= 0. 00450
3 小结
( 1)在建瓯水西林场引种栽培的火炬松、 桐棉松仍保持原产地的速生性 , 栽植后 5年其平
·65·第 1期            黄金瑞等: 火炬松、 桐棉马尾松引种初报
均胸径分别为 6. 7cm和 5. 6cm, 比本地马尾松分别提高 59. 5%和 33. 3% ; 平均树高分别为
3. 64m和 4. 14m, 比本地马尾松分别提高 11. 0%和 26. 2% ; 平均单株立木材积为 0. 0077m3和
0. 0062m
3 , 比本地马尾松分别提高 96. 1%和 38. 4%。方差分析结果和多重比较表明 , 火炬松、
桐棉松与马尾松的平均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都达到显著性和极显著性差异水平。
( 2) 火炬松、 桐棉松适应性强 , 建瓯市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与其原产地有一定差异 , 但
从引种试验观察 , 从苗期到造林后都保持其原产地的速生性 , 多年引种表明 , 火炬松、 桐棉
松也有本地马尾松的一般林学特性 , 1991年 12月 29日建瓯出现罕见低温- 6. 9℃一夜积雪达
6cm , 过后观察无一冻害 , 具有较强的抗寒性。
( 3) 火炬松、 桐棉松的速生性在苗期已体现出来 , 大田培育一年生裸根苗 , 苗高径粗须
根少 , 造林成活率偏低 , 以容器育苗造林为好 , 若因边远高山造林不提高成本 , 大田培育半
年苗 (育苗推迟至当年 6月播种 ) 也可保证造林成活率。
( 4) 本地马尾松主要虫害有松毛虫和松梢螟 , 也同样危害火炬松和桐棉松 , 尤其是松梢
螟对火炬松危害更为严重 ,在引种推广中需加强防治。桐棉松有很强的萌芽性 ,顶芽折断或松
梢螟蛀食 , 伤口下方能很快萌芽 , 形成直立主干。
( 5) 引种试验观察 , 桐棉松高生长极快 , 径生长相对较慢 , 出现根、 径、 高生长比例失
调 , 林内常见风倒木 , 相反火炬松是径生长比高生长快 , 密度稀者尤为明显 , 但其密度控制
在多少为宜 , 待今后进一步试验。
( 6) 引种试验的初步结果 , 火炬松、 桐棉松生长迅速 , 抗寒性较强 , 适应性广 ; 营林经
济效益高于本地马尾松 , 是理想的工业原料林树种 , 适应闽北大部分地区推广。
* 参加本试验工作还有黄全瑞、 方国林、 黄家庆、 杨李英等。
(上接第 39页 )
果为农、 林业综合区划提供科学可信的基础资料 , 同时亦是综合区划是否科学、 合理的有力
证明。
本文为了阐述和说明方便以乡、 镇为单位进行区划 ,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局部小气候
效应的影响 , 同时在乡、 镇界相邻处要结合地形、 海拔和耕作制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 而
非直接按行政边界一刀切。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国等编著 .林业区划原理与方法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4. 36— 98
2 阳含熙等著 .植物生态学的数量分类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 1983. 252— 262
3 袁嘉祖编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 , 1985
·66· 福 建 林 业 科 技                第 2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