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不同种植密度对瓜子金产量的影响



全 文 :韶 2 0 了瓦访Z了成从〕 .2 农业与技术 嵌 种植与养殖
不同种植密度对瓜子金产量的影响
王孝华 阮培均 刘建新 赵明勇 梅 艳
( 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贵州
张 俊 王海玲 涂光洪
毕节 5 5 2 7 0 0
摘 要 : 为探索人工栽培瓜子金种子繁育技术及不 同种植密度下的鲜草产量和经济效益 。 以野生采集的瓜子金种苗
进行人工栽培与繁育研究 。 结果显示瓜子金鲜草产量为 1 3 9 2 . 8 0 一 3 0 4 5 . 8 3 k g h/ 时 , 以密度 26 . 5 万株 h/ 时 时产量最
高 , 为 3 0 4 5 . 8 3掩 / hm Z ; 总净增产量为 8 0 4 . 0 一 17 9 4 . 6 3 k g h/ m Z , 净增产值为 2 0 10 0 一0 一 4 4 8 6 5 . 75 元 h/ 时 , 均以密
度 26 . 5 万株 h/ m Z 时最高。 种子 出苗率为 7 4 . 6% 一 9 4乃% , 出苗期 巧 一 4 0 d 。
关键词 : 瓜子金 ; 人工栽培 ; 产量
中图分类号 : 5 567 文献标识码 : A 001 : 10 . 1 9 7 4 / vn vsj 一 2 0 1 6 0 1 3 3 0 5 4
本试验瓜子金 (P ol yg al aj ap on ic a) 为远志科远志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 , 又名瓜子草 、 瓜米细辛 、 辰砂草 、 惊风草 、
小远志 、 金锁匙等 , 主根圆柱形 , 细长 , 黄白色 , 须根较少 。
茎丛生 、 紫色或紫绿色 , 叶互生 , 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
叶柄短 , 总状花序腋生 , 茹果 , 种子卵形而扁 , 最早载
于 《植物名实图考 》 [ ’ , 2 〕 。 瓜子金主要成分为瓜子金皂
普 川 , 申劲松 , 郝海鸥 , 张东明 , 李文魁等对瓜子金化
学成分与生药学进行了研究 。 以全草或地上部分入药 ,
具有祛痰止咳 、 活血化疲 、 解毒消肿等作用 。 民间常用
于治疗小 ) [抽搐 、 感冒鼻塞 、 胃气痛 、 吐血 、 刀伤 、 骨
折 、 血栓炎 、 脱皮癫 、 咽炎 、 扁桃体炎 、 口腔炎 、 乳腺炎 、
骨髓炎 、 小儿肺炎 、 咳嗽 、 咽喉痛 、 牙痛 、 蛇咬伤等症 ,
近年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 、 食道癌等疾病取得良好疗效 ,
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中药材 。 野生瓜子金多生于山坡 、
地头和路边 ,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 对土壤要求不严 , 可
用种子或根茎繁殖 , 在排水 良好 、 肥沃而疏松砂质壤土
生长较好 。
采收前每小区随机调查 10 株茎枝数
石 产量测定
采收全株 , 除去泥土 , 称鲜重计产 ,
(枝长 全3 em )
进行方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不同密度瓜子金鲜产量
试验结果 , 小区鲜产量为 4 17名4 一 9 13 . 75 9 (见表 l ) ,
折合 1392 名。 一 304 5 . 83 1倒 lm 1 2 , 随着密度的增加 , 产量呈先
上升后下降趋势 , 以处理 4 产量最高 , 为 304 5 83 1`留lm 1 2 ,
处理 1 产量最低 , 为 13 92 . 8c0I g月m 1 2 , 试验各处理产量大
刁、顺序为 : M 4 > M 。 > M 3 > M Z > M l 。 增产 2 9刀 8 ;0 一
118
.
6 8%

表 1 瓜子金不同密度试验产量
处理 小区产量 德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旱作科研基地内 ,
E 10 5
O
3 1 ’

N 2 7
O
18 ’
, 海拔 14 7 0m , 年均日照时数
12 0 h0
, 年平均气温 14 乃℃ , 一月份平均气温 2 . 8℃ , 七
月份平均气温 22乃℃ , 年降水量 1 10 0~ 左右
, 无霜期
28 d0
。 试验地平坦 , 排灌方便 , 土质轻粘 , 抗冬 。
1
.
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 小区面积 3 . 0m 2 (长 Zm x
宽 1 5 m ) , 每个处理重复 3 次 , 共 5 个处理 (M l : 13 乃
万 株 / lm 1 2 、 M Z : 17万 万 株 / lm 1 2 、 M 3 : 2 2乃 万 株 / lm 1 2 、
M
4 : 2 6万 万株 /lm 1 2 、 M S : 3 1 . 0 万株 / lm 12 ) 。 5 行区 , 株距
按设计密度调节 , 小区和重复间走道 4 c0 m , 四周为玛卡
种植示范区 。
1
.
3 试验过程
20 13 年 4 月野外采集种苗 , 选取分枝数 , 株高相近
种苗作试验 , 苗平均重 4 . 69 /株左右 , 未施基肥 , 栽后盖
遮荫网 , 浇水保湿 , 6 月 1 日揭除遮荫网 , 6 月 10 日和 7
月 16 日分别撒施尿素 150 cgI 月溯 2 。 生育期中人工除草 4 次 ,
8 月 2 8 日采收 。
1
.
4 株高调查
采收前每小区随机调查 10 株株高 。 从地面到植株最
长枝顶端高 。
1
.
5 茎枝数调查
4 17

84 E
54 2

2 9 D
7 0 5

O6 C
9 1 3

7 5 A
7 8 5

4 5 B
K留il m Z
13 9 2

8 0
18 07

6 3
2 3 5 0

2 0
3 04 5

8 3
2 6 18
.
17
产量位次
21飞4气M
注 : 同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达极显著 。
表 2 L Sn 法多重比较
处理 均值 4
M
1
9 13刀 5 3 3
M
Z 7 8 5 4 5 0 0
M
3 7 0 5刀6 34
M
4
5 4 2 2 9 0 0
M
S 4 17名 4 0 0
12 83 03 3
2 0 8石90 0 8 0 3 8 67
37 1
.
4 63 3
4 9 5月 13 3
2 43
.
16 00
3 67 石 100
16 2刀 7 34
2 87 2 2 34 124 4 5 00
注 : “ * * ” 表示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 。
表 3 瓜子金不同密度试验株高和茎枝数
处理 株高龙m 茎枝数 / ( 个 /株 )
产量结果经方差分析 , F 区 组 一 L 6 85 < 0F 05, F 处理 一
2 130
.
2 1>8 0F
1, 区组间差异不显著 , 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
水平 。 说明试验数据准确可信 。 经 L S D 比较 , 各处理间
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见表 2) 。 说明不同密度种植对
基金项目 : 毕节市农业攻关 “ 瓜子金野生资源收集和繁育技术研究” ( 项 目编号 : 毕科合字 〔20 1 2〕3吕号 )
( 下转第98 页 )
夕8 2 0 了瓦访Z了成从〕. 2 农业与技术 嵌 种植与养殖
表 3 2 0 0 9/L 氯氟毗氧乙酸 E c 防除小麦田间阔叶杂草试验 4d 5防效
药剂处理 莽菜 反枝觅 播娘篙防效 /% 差异显著性 防效 /% 差异显著性 防效 / % 差异显著性 防效 /% 差异显著性
h B
a A B
c C
b c B
70
1八、
.…Q工I C八0117 C八 OQ阳a A
a
h A B
b B
a A
a A
bR
a A
bc BC
61
112 4.…0111 4 O八Q C1,八、411
表 4 20 0留L 氯氟毗氧乙酸 E c 防除小麦田间阔叶杂草试验总防治效果
药剂处理 总株防效 /% 总鲜重防效 /%
80

Zc B
8 7

s b A
89
.
l a b A
9 2

s
a A
8 7

s b A
86

s c B
9 1
.
gb A
9 3

O
a
b A
93

s
a A
9 1
.
gb A
表 5 2 0 0 9 L/ 氯氟毗氧乙酸 E c 防除小麦田间阔叶杂草试验作物产量
药剂处理 产量 / k( 她动 比人工除草增产 /% 比空白对照增产 /%
6 18 1
.
5 19 2
a A
6 27 1
.
5 20月 a A
6 3 4 3

5
6 3 7 2

O
22 3 a A
22名 a A
4Q16.…ō6C八O
6 2 2 8 ZO
.
l a A
5 86 6万 13 . l b B
7 5 187刀
2
.
4 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安全性影响
不同处理对出苗 、 成苗均无明显影响 , 亦未见 明
显药害症状 , 并均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测产 。 其中 , 处
理 4 产量最高 , 比人工除草增产 8 . 6% , 比空白对照增产
2 2名% , 处理 l 、 2 、 3 、 4 、 5 与人工除草相 比 , 增产显著
(见表 5 ) 。
3 结论与讨论
20 9/ L 氯氟毗氧乙酸乳油 4 d5 防效明显高于 20 d 防
效 , 处理 1 对各种杂草的防效要低于其他处理 , 各处理
对反枝觉和葵的防效要好于对荞菜和播娘篙的防效 ,
用量 以每公顷 7 50 m L ( 有效用量 1509 月m 刁2 ) 为宜 , 药
后 45 d , 对各类麦 田阔叶杂草防效均达到 85 % 以上 。
15 0 0 n 1L月m 1 2 (有效用量 30 m L月溯 2 ) 以下对小麦生育安全 ,
药后观察各处理小麦均未出现明显药害症状 。
参 考 文 献
1[ ] 张新生 . 淮北地区冬小麦 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化除技术 [J] . 现代农业科
技 , 2 0 10 ( 4 ) : 2 22 -
2[ ] 张田 田 , 马士仲 , 张勇等 . 山东省东部 15 县市区麦田杂草调查及
防除方法 [J] . 杂草科学 , 20 10 ( 3 ) : 36 一37 .
3[ ] 路兴涛 , 马士仲 , 张勇等 . 氯氟毗氧 乙酸 · 2 甲 4 氯防除冬小麦田
阔叶杂革的效果 [J] . 杂草科学 , 20 08 ( 3 ) : 54 一 5 6 .
4[ ] 于文华 , 孔令娟 , 张连林 . 氯氟毗氧乙酸乳油防除小麦田杂草的效
果 [J ] . 安徽农学通报 , 2 0 0 6 ( 5 ) : 1 18一 119 , 19 2 -
5[ ] 李美 , 高兴祥 , 高宗军等 . 7 5 % 磺酞磺隆 w D G 对麦田杂草防除效
果及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J] . 麦类作物学报 , 2 0 13 ( 4 ) : 7 95 一7 9 9 .
6[ ] 王险峰 , 辛明远 . 除草剂安全应用手册 「M ] . 北京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 0 13
-
作者简介 : 刘路 ( 1 9即 一 ) , 女 , 山东烟 台人 , 农艺师 ,
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
(上接第68 页 )
瓜子金产量有明显影响 。
2 2 不同密度瓜子金株高和茎枝数
试验瓜子金平均株高为 2 . 7 一 27 . 8 c m ( 见表 3 ) ,
处理 1 植株 最矮 , 为 2 刀c m , 处理 5 植株最 高 , 为
2 7
.
8 c m
。 平均茎枝数为 12 . 3 一 16 4 个 /株 , 处量 5 茎枝
数最少 , 为 12 3 个 / 株 , 处理 3 茎枝数最多 , 为 16 4 个
/株 。 密度小的植株生长较好 , 分枝较多 , 植株较矮 。 说
明合理密植的瓜子金植株生长健壮 , 茎枝数多 , 产量高 。
花期较长 , 种子成熟期不一致 , 种子细小 , 采收困难 ,
生产上用种子繁殖种苗方式发展难度较大 。
3 经济效益
移栽时苗重 4 . 6留株左右 , 采收产量 7 . 41 一 1 . 3 7留株 ,
净增重 2 . 81 一 6 . 7 留株 , 以处理 3 单株净增产量最高 。
按当年当地市场收购价 25 元 cl/ g 计算 , 净增产值 (不含
劳动力和肥料投入 ) 为 20 10 0乃。一 4 4 8 6 5 . 75 元 山 n 1 2 , 处
理 4 总净增产值最大 。
4 种子繁殖育苗
实施栽培研究同时 , 采集种子进行育苗繁殖试验 。
出苗期 20 一 45 d , 出苗率 74 乡% 一 79 . 8% 。 瓜子金植株
5 小 结
瓜 子 金 草 产 量 在 密 度 2 6 . 5 万 株 / lm 1 2 时 最 高
30 4 5
.
8 3cgI 月m 刁2 , 净增产值为 4 4 8 6 5 . 75 元 / lm 1 2 , 种子出苗
率在 7 6% 左右 。 毕节市各县 、 区均有野生瓜子金资源分布 。
本试验结果可为中药材瓜子金进一步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
参考文献
1[ ]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 . 中药大辞典 ( 土册 ) 「M ] . 土海科学技术 出版
社 , 19 8:6 7 57 一7 5 8 .
2[ ] 国家 药典委 员会 编 . 中国药典 ( 一 ) 「M ] . 中国医药科技 出版 权
社 ,2 0 10 : 103 一 104 -
3[] 方乍浦 , 尹国江 . 瓜子金 皂戒丙和 丁 的化 学结构研 究 [J] , 植物学
报 , 19 89 ( 9 ) : 7 0 8一7 1 1 .
作者简介 : 王孝华 ( 1 9 57一 ) , 男 , 贵州毕节人 , 高级
农艺师 , 主要从事中药材栽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