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5-07-29*通讯作者:文 涛 , E-mail:wentao@sicau.edu.cn
不同海拔下大叶碎米荠中激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张 宇 ,文 涛* ,喻 晓 ,曾 杨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雅安 625014)
摘 要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海拔大叶碎米荠中的ZT与 IAA的含量。方法:ODS-5μm C-18
柱(5μm , 4.0 mm×250 mm),流动相 A(甲醇)与 B(0.6%冰醋酸),采用梯度洗脱 , 在前10 min , 流动相 B由 100%降到
50%,流速为 1 mL/min ,检测波长254 nm ,柱温35 ℃。结果:其回收率 92%以上 , RSD <5%。不同海拔的激素含量
存在显著差异 , IAA在海拔2 100 m时含量最高 , ZT 在海拔600 m时含量最高 , ZT/ IAA值随着海拔上升而降低。
关键词 大叶碎米荠;海拔;HPLC
中图分类号:S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6)02-0053-02
Determination of Hormone in Cardamine macrophylla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 by HPLC
Zhang Yu ,Wen Tao* ,Yu Xiao ,Zeng Yang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Using HPLC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ormone in Cardamine macrophylla
from different altitudes.Methods:The analytical columnwas Hypersil ODS-C18 column.Using gradient elu-
tion method , the mobile phase A was methyl alcohol and the mobile phase B was 0.6% acetic acid.At the
first ten minutes , the mobile phase B decreased from 100% to 50%,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 , the detec-
tion wavelength was 254 nm and the temprature of column was 35℃.Results:The diversity was prominent ,
IAA was richest at 2 100 m , ZT was richest at 600 m , ZT/ IAA was highest at 600 m.The recovery rate was
beyond 92% and the RSD was 1%~ 2%.
Key words Cardamine macrophylla;altitude;HPLC
大叶碎米荠(Cardamine macrophylla Willd.var.
macrphlla)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生于山坡灌木林下 、
沟边 、石隙 、高山草坡水湿处 ,海拔约1 600 ~ 4 200 m
的地方 。在四川各地均有分布 ,味道鲜美且具有独
特的药用功效 ,是一种重要的蔬菜和药用资源 。在
低海拔人工种植过程中 ,可能会引起营养成分含量
的改变 。为此 ,通过测定不同海拔大叶碎米荠的激
素含量 ,为大叶碎米荠的深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个人工种植点:海拔分别为600 m、1 500 m
采用藤类植物套作 ,模拟自然条件 ,600 m(雅安
市大兴科技园)驯化点在2005年 3月 8日播种 ,4月
11日补施磷肥与粪肥 ,采用南瓜套作;1 500 m(雅安
市荥经紫炉村)驯化点在 2005年 3 月 5日播种 ,采
用南瓜套作 。两个驯化实验点行距20 cm ,采用条
播 ,双种并排放种 ,排放的是根茎芽头 ,都要朝相反
方向 ,平放沟里 ,芽嘴朝上 ,以利出苗 。每667 m2须
栽根茎300 kg 。根茎放好后 ,盖土 2 ~ 3 cm ,施人畜
粪水 ,再盖上杂肥 。
3 个野生点:海拔分别为 1 760 m 、1 960 m、
2 100 m
3个野生点都处在同一坡向(南坡),同一生境
(沟边林下), 温度差异1 ℃左右 , 空气压强差异
—53—
第 25 卷第 2期
2006 年 4月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Chinese Wild Plant Resources Vol.25 No.2Apr.2006
20 hPa左右 ,海拔差异200 m左右 。
2005年4月 18日对 5个点取样
1.2 仪器及试剂
Agilent公司 11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含脱气
机 、四元梯度泵 、自动进样器进样 、柱温箱 、VWD 检
测器);超滤膜(上海亚东核级树脂有限公司 ,规格
25 mm ,孔径0.22 μm);低温离心机(eppendorf cen-
trifuge 5804R);超纯水系统(MILLPORE);色谱柱(Ag-
ilent ,Hypersil ODS C18 ,5μm ,4.0 mm×250 mm)。
甲醇(FisherChemicals , 色谱纯);乙腈(Fish-
erChemicals ,色谱纯);石油醚(30 ~ 60 ℃);IAA(吲哚
丁酸)、ZT(玉米素)标准品均为 Agilent公司产品 。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
1.3 样品处理
精确称取大叶碎米荠叶片1.000 0 g , 将其剪成
细条状 ,用10 mL甲醇于4 ℃冰箱中分两次提取24 h;
过滤 ,冰浴下将上述样品研成匀浆 ,加入 80%甲醇
10 mL于4 ℃分两次再冷浸提取24 h;过滤 ,渣用少许
80%甲醇洗 3 次。合并全部洗涤液和浸提液;用等
体积石油醚萃取脱色 2次。再过10 mm×100 mm的
细粉 CaCO3层析柱 。约用10 mL 80%甲醇洗脱 ,收
集全部洗脱液约30 mL;于 35 ~ 40 ℃下减压浓缩至
原体积的 1/3。所得溶液若不足10 mL ,用流动相溶
液定容至10.0 mL;再经0.22 μm的超微滤膜过滤 ,即
可作为供试液
1.4 色谱条件
流动相 A(甲醇)与 B(0.6%冰醋酸)采用梯度
洗脱(0 ~ 10 minA:0% ~ 50%, B:100%~ 50% ;
10 min ~ 30 min A:50%~ 50%,B:50%~ 50%)。
色谱柱:Hupersil ODS C18;流量:1 mL/min;波
长:254 nm;柱温:35℃。
1.5 线形回归方程与回收率测定
表 1 4 种维生素的标准曲线方程
标准样品 线形回归方程 R 保留时间/min
ZT Y =-413.99 + 2 690.6X 0.999 7 22.985
IAA Y = -13.74 + 991.47X 0.999 8 12.664
由表 1可以看出ZT 与 IAA 在一定范围内都能
呈很好的线形关系 ,相关系数都在 0.999以上。
回收率测定:向已知含量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
的标准液 ,再按上述操作过程进行测定 ,扣除样品中
原有的含量 ,求出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求得 ZT 与
IAA的回收率分别为 92.15%和 94.16%,回收率均
在 92%以上。
精密度试验:用激素混合标准溶液做 5次平行
试验 , ZT 与 IAA 的 RSD 分别为 2.2%、1.2%, RSD
均小于 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海拔的大叶碎米荠两种激素含量差异比
较
ZT 与 IAA都属于植物生长促进剂 ,其含量要在
一定范围才会促进植物生长 。大叶碎米荠在 5个海
拔高度(600 、1 500 、1 760 、1 920 、2 100 m)的内源激
素含量变化如图 1 与图 2。 IAA的含量随着海拔的
上升而增加 ,ZT的含量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降低 。
图 1 不同海拔吲哚乙酸(IAA)含量的变化
图 2 不同海拔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
对比野生状态下的 3个取样点 , IAA 在2 100 m
含量最高 ,高出1 920 m 207%和1 760 m 836%;ZT
在1 760 m的含量相对较高 , 高出1 920 m 9.8%和
1 760 m 9.4 %。对比 2 个人工种植点(600 m与
1 500 m),高海拔的激素含量都低于低海拔的含量 ,
总体看相差不大 , ZT 在海拔600 m的含量高出
1 500 m 2.23%;IAA 在海拔 600 m 的含量高出
1 500 m 83.64%。相邻的人工种植地(1 500 m)与
野生状态(1 760 m)相比 ,野生状态的 ZT 高出驯化
地 3.1%, IAA高出驯化地 25.7%。
2.2 不同海拔的大叶碎米荠ZT/ IAA比值差异
ZT/ IAA值能反映植物 (下转第58页)
—54—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5 卷
化合物 DFS3:黄色无定形粉末 ,三氯化铁 -铁
氰化钾显色为阳性 ,UV(EtOH)λmaxnm:327.0 ,268.2 ,
202.8;ESI(-)-MS m/z:311[ M(C17H12O6)-H]
-;1H-NMR(Me2CO-d6):δ2.88(2H ,m ,Ar-CH2),
6.26(1H ,d , J=17Hz , -C=CH), 7.89(1H , d=17Hz ,
HC=C-),6.74-7.44(6H ,m ,Ar-H),参考文献[ 8]
的1H-NMR ,故可推断该化合物为 4-羟基-1-乙
烯羧基-7-(3 ,4-二羟基苯基)苯并[ b]呋喃(4-
hydroxy -1 -vinyl carboxy -7 -(3 , 4 -dihydrox-
yphenyl)benzo[ b] furan)。
参考文献:
[ 1] 李 静 ,黎莲娘 ,宋万志.南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草药 ,
1994, 25(7):347-349.
[ 2] 徐任生.丹参-生物学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
128.
[ 3] 杨保津 ,钱 名 ,秦国伟 , 等.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 J] .药学学
报 , 1981 ,16(11):837-841.
[ 4] Tezuka Y., Kasimu R., Li J.X.et al.Constituents of Roots of Salvi-
a deserta SCHANG(Xinjiang -Danshen)[ J] .Chem Pharm Bull ,
1998 , 46(1):107-112.
[ 5] Mstsumoto T., Usui S..A Simple Total Synthesis of (+)-Ferrugi-
nol ,(+)-Sempervirol , and(+)-Podocarpa-8(14)-en-13-
one[ J] .Bull Chem Soc Jap.52(1):212-215.
[ 6] Luo H W , Ji J ,Wu M.Y , et al.Tanshinlactone , a Novel Seco-abi-
etanoid f rom Salvia mi ltiorrhiza[ J] .Chem Pharm Bull , 1986 , 34(8):
3166-3168.
[ 7] 周长新 ,罗厚蔚 ,丹羽正武.丹参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J] .中
国药科大学学报 , 1999, 30(6):411-416.
[ 8] Ai C.B., Li L.N.Stereostructure of salvianolic acid B and isolation of
salvianolic acid C from Salviamiltiorrhiza[ J] .J Nat Pro ,1998 , 51(1):
145-149.
(上接第 54页)
地上部和地下部交错的生长关系。比值高时营
养芽趋向分化生长 ,此时根系生长被抑制;相反 ,比
值低时 ,根系生长趋于旺盛 , 地上部生长逐渐缓
慢[ 1] 。随着海拔升高其比值逐渐下降。通常高海拔
的次生代谢比较旺盛 ,容易积累次生物质在根系 ,地
上部分化生长不多;而低海拔初生代谢比较旺盛 ,地
上部分化生长较多 。从图 3可见 ZT/ IAA值很好的
反映了大叶碎米荠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地上部和地下
部交错生长关系 。
图 3 不同海拔ZT/ IAA的变化
3 讨 论
研究[ 4 ~ 10]表明海拔差异对植物形态 、光合 、蒸
腾 、有效成分等有很大的影响 ,这是不同海拔特异小
环境作用的结果 ,其中主要生态因子有光照(UV-
B)、温度 、湿度 、气压与土壤等。经过 2003 ~ 2005两
年对大叶碎米荠的初步移栽驯化 ,发现从高海拔
(2 100 m)移栽到低海拔(600 m)后 ,形态上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 ,叶片颜色加深 ,厚度增加 ,株高不超过
50 cm ,并且全年常青 ,无休眠 ,开花结实提前 ,可见
海拔差异对大叶碎米荠影响很显著。大叶碎米荠的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更是说明了这些现象 ,引起这种
变化的主要因素到底是光照(UV-B)、温度 、湿度 、
气压与土壤中的那一个 ,尚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 1]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三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
[ 2] 周太炎.中国植物志(第 33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 3] 谢 君.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多种植物内源激素方法研究[ J] .四
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15(3):297-299.
[ 4] 师生波.不同海拔地区紫外线 B辐射状况及植物叶片紫外线吸
收物质含量[ J] .植物生态学报 , 1999 , 23:529-535.
[ 5] 方延庆.黄山松幼树主要形态指标与海拔关系的研究[ J] .安徽
林业科技 , 2001(1):13-15.
[ 6] 段喜华.不同海拔高度泡沙参叶片形态研究[ J] .植物研究 ,
2003 , 23(3):224-227.
[ 7] 马书荣.不同海拔裂叶沙参和泡沙参气孔形态的对比研究[ J]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1999, 27(6):95-98.
[ 8] 朱仁斌.皖西山区西洋参有效成分含量与栽培地海拔高度的关
系[ J] .中草药 , 2002 ,33(2):163-166.
[ 9] 王 环.山莨菪中 4种生物碱含量与海拔关系的研究[ J] .中国
中药杂志 , 2002 ,27(2):151-152.
[ 10] 汪海峰.不同海拔高度和生长季节对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的
影响[ 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2 , 22(4):47-50.
—58—
中 国 野 生 植 物 资 源 第 25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