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表 6 醇沉工艺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F值 F临界值 P值
E 0. 001 2 0. 40 19. 000 > 0. 05
F 0. 003 2 22. 35 19. 000 < 0. 05
G 0. 001 2 3. 47 19. 000 > 0. 05
误差 0. 00 2
直观分析表明,以苦参碱含量为考察指标,醇沉
时各因素对苦参碱含量的影响: 醇沉浓度(F) 为主
要因素,醇沉时间(G) 和浓缩液比重(E) 为次要影
响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醇沉浓度对试验结果
有显著影响,浓缩液比重及醇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
异。结合实际生产需要,确定醇沉条件为 E2F1G2,
即醇沉浓度为 50%,醇沉时间为 15 h,浓缩液比重
为 1. 05 g /mL。
2. 5 验证试验 为验证最佳制备工艺的可靠性,
在上述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条件下,对 3 个批次
(20120312、20120315、20120322,n = 3) 的样品进行
了试验,苦参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0. 0894、0. 0834、
0. 0914 mg /mL。验证试验表明,最佳工艺的稳定性
好,且工艺简单可行。
3 讨论
3. 1 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很多因素相关,
如药材的质地、提取的方法等。除此之外,当选定药
材及提取方法后,其主要成分的溶出受诸多因素的
影响,主要有煎煮时的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
等。伤科洁肤液的组方中苦参为君药之一,故本文
将其主要成分苦参碱作为提取指标考察。
3. 2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的伤科洁肤液制
备工艺,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为其规范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吴智慧,黄绳武,胡锡波,等.苦参生物碱的药理研究进
展[J].中南药学,2006,4(5) :380-382.
[2]朱保科,刘洪涛,王继东,等.传统黑膏药加厚热熨法治
疗软组织损伤 224 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4) :
28-29.
[3]张春丽,孙国英,黄超,等.青柏洁身洗液中苦参碱的含
量测定方法比较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9,29(7) :
619-620.
[4]李梅荣,周东胜,叶晓娅. 比较妇康洗剂不同提取工艺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变化[J].中国药事,2008,
22(7) :584-586.
[5]王小龙,叶晓娅.不同提取工艺对制霉洗剂中苦参碱与
氧化苦参碱含量的影响[J]. 医药导报,2009,28(5) :
645-646.
[6]汪俊,王雪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配方颗粒中苦
参碱含量[J].中国药业,2005,14(9) :54-55.
[7]韩颂,于喜水,赵敏.苦参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J]. 中
医药学报,2009,37(2) :40-42.
[8]田娟,王智民,王维皓. HPLC测定苦参药材中苦参碱和
氧化苦参碱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
(2) :23-24.
余甘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曹 维,朱建梅,文 洁,俞励平*
(中山大学药物开发中心,广东 广州,510080)
摘要 目的:优化余甘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广东普宁产余甘子鲜果实为原料,采用正交设计法对
余甘子多酚提取进行工艺筛选,比较不同提取条件的余甘子多酚得率,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考察料液比、提取时
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余甘子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 余甘子多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0%甲醇为溶剂、料
液比 1∶ 10、提取次数 1 次、浸提时间 90 min;余甘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20、提取时间 3. 0 h、提取次数
3 次、温度 90 ℃。结论:优化后的余甘子多酚、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对进一步开发余甘子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余甘子;多酚;多糖;正交设计
中图分类号:R284. 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3)05-0812-04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简介:曹维(1960-) ,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新药开发研究;Tel:020-87331585,E-mail:drugdc@ 126. com。
* 通讯作者:俞励平,Tel:020-87331585,E-mail:drugdc@ 126. com。
·218·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Fructus Phyllanthi
CAO Wei ,ZHU Jian-mei,WEN Jie ,YU Li-ping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in Fructus Phyllanthi. Methods:Using Fruc-
tus Phyllanthi from Puning,Guangdong as the raw materials,its extraction process was screened by the orthogonal design. The extrac-
tion rates of polyphenol from Fructus Phyllanthi under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extraction
technology. The effects of the ratio of raw materials to liquid,extraction time,extraction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number on extrac-
tion rates of polysaccharose in Fructus Phyllanthi were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for polyphenol
were as follows:50% methanol as solvent,ratio of raw materials to liquid 1∶ 10,extraction times 1,extraction time 90 min. The opti-
mum extracting conditions for polysaccharose were as follows:ratio of raw materials to liquid 1:20,extraction time 3. 0 h,extraction
times 3 ,an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90℃ . Conclusion:The optimization of the extraction process for polyphenol and polysaccharide in
Fructus Phyllanthi has a good reference guide for further developing a seris of health care products of Fructus Phyllanthi.
Key words Fructus Phyllanthi;Polyphenol;Polysaccharide;Orthogonal design
余甘子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甘子 Phyllan-
thus emblica L.的果实,别名油甘子。主产区分布在
南方诸省( 区) ,如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
建、海南、台湾等省〔1〕。余甘子是药食两用的具有
保健功能的经济资源植物,果实作为中药,包括藏医
药等民族药用植物记载使用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现
已被中国药典收载〔2〕。余甘子含有丰富的超氧化
歧化酶(SOD)、维生素 C、多酚类及多糖等活性物
质,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降血压、保肝
等功效〔3〕。余甘子抗氧化活性是其生理功能的基
础,而余甘子多酚是主要的抗氧化物质〔4〕。本研究
从广东普宁产余甘子中提取余甘子多酚、多糖,采用
正交法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其多酚、多糖含量,为
余甘子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剂
1. 1 仪器 752 分光光度计;AL104 分析天平; 真
空泵;HH-4 恒温水浴锅;SK-1 旋涡混合器; 小型粉
碎机。
1. 2 材料 余甘子鲜果采自广东普宁。取颗粒大
小、饱满程度、色泽都较均匀的果实洗净,去核,60
℃干燥 24 h,粉碎后过 100 目筛备用。无水乙醇、苯
酚、浓硫酸,甲醇、碳酸钠、福林酚试剂、无水葡萄糖
试剂均为分析纯; 没食子酸对照品( 批号:110831-
200803) 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 方法与结果
2. 1 正交试验设计
2. 1. 1 提取多酚参数优选: 称取3 份余甘子干粉
各 10 g,分别加入蒸馏水、50%甲醇、80%乙醇,加热
回流提取 1 h,提取液滤过作为供试品;以蒸馏水代
替供试液加入同样的试液作空白对照,参照“2. 3.
2”项下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确定提取溶剂,再以料
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按 L9(3
4) 正交表
进行试验,重复两次,以提取液中多酚含量为考察指
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因素水平见表 1。
表 1 多酚提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A料液比
/(g /mL)
B提取时间
/min
C提取次数
/次
1 1∶ 8 30 1
2 1∶ 10 60 2
3 1∶ 12 90 3
2. 1. 2 提取多糖工艺参数优选: 正交试验考察因
素确定为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 4
个因素,按 L9(3
4) 正交表进行试验,重复两次,以提
取液中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因
素水平见表 2。
表 2 多糖提取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水平
A料液
比 /(g /mL)
B提取
温度 /℃
C提取
时间 /min
D提取
次数 /次
1 1∶ 10 80 30 1
2 1∶ 20 90 60 2
3 1∶ 30 100 90 3
2. 2 多酚含量测定
2. 2. 1 精确称取没食子酸 10. 0 mg,50%甲醇于
100 mL 容量瓶中溶解并定容至刻度。用移液管移
取 0、1. 0、2. 0、3. 0、4. 0、6. 0 mL于 10 mL容量瓶中,
50%用醇定容至刻度,摇匀,于 765 nm 波长测定。
以吸光度(A) 对没食子酸质量浓度(C) 进行线性回
归,得回归方程 A = 0. 0086C + 0. 0428,r = 0. 9946。
结果表明,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 0 ~ 60 μg /mL 范围
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2. 2. 2 称取余甘子粉末 10 g,加入 50%甲醇加热
回流提取 1 h,滤过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用移液管分
别移取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水各 1. 0
mL于比色管内,在每个试管内分别加入 5. 0 mL
10%福林酚试剂,摇匀,反应 3 ~ 8 min,加入 4. 0 mL
·318·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
7. 5%碳酸钠,摇匀,室温下放置 1 h,在 765 nm波长
下测定吸光度,并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多酚含量。每
组样品做两个平行样,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结
果,多酚含量以 g( 没食子酸)/100 g( 干果) 表示。
2. 3 多糖含量检测
2. 3. 1 精确称取 105 ℃干燥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
100 mg,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 mL,再取该溶液 10 mL
用蒸馏水定容至 100 mL,即得 100 μg /mL的葡萄糖
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量取 0、0. 1、0. 2、0. 4、0. 6、
0. 8、1. 0、1. 2 mL 葡萄糖溶液,加蒸馏水至 2 mL,再
分别加入 5%苯酚液 1 mL,摇匀后迅速加入 5 mL浓
硫酸,摇匀,放置 5 min,置沸水浴中加热 15 min,取
出冰浴冷却至室温,以空白试液为对照,于 485 nm
波长处测定,以吸光度(A) 对葡萄糖液浓度(C) 进
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 A = 6. 6047C + 0. 2003,r =
0. 9939。结果表明,葡萄糖质量浓度在 0 ~ 120 μg /
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
2. 3. 2 将余甘子干粉置于 500 mL 烧杯中,按设定
料液比加水加盖,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在设定温度水
浴浸提数小时,提取 2 次。将提取液抽滤,弃去滤
渣。按 1∶ 4( 滤液∶ 无水乙醇) 体积比加入无水乙醇
于滤液,静置 24 h后抽滤,弃去滤液,滤渣移至培养
皿中。60 ℃恒温干燥,得黄白色粉末,即余甘子多
糖。精密称取多糖 100 mg,稀释定容至 100 mL,再
取 10 mL稀释定容至 100 mL,即配制成了 1∶ 1 000
的粗多糖溶液。精密吸取该溶液 2 mL 于试管中以
标准曲线绘制项操作,于 485 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
度并带入回归方程计算多糖含量。每组样品做两个
平行样,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结果,多糖含量以
g( 无水葡萄糖)/100 g( 干果) 表示。
2. 4 结果与分析
2. 4. 1 最佳提取溶剂: 用不同的溶剂对余甘子多
酚进行提取,50%甲醇提取的多酚含量为 3. 6%,其
次 80%乙醇为 3. 4%,然后蒸馏水为 2. 9%。结果
显示 50%甲醇的提取效果最佳。
2. 4. 2 多酚提取正交试验: 通过对正交试验的极
差分析可知,料液比对多酚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
提取次数,而提取时间对多酚提取的影响较小。方
差分析结果表明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酚
的提取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 01) ,最佳组
合为 A2B3C1。即料液比为 1:10,浸提时间 90 min,
浸提 1 次。结果见表 3、表 4。
2. 4. 3 多糖提取正交试验: 由正交试验的极差分
析可知,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提取
时间,而提取温度和次数对多糖提取的影响较小。
因此,对于多糖浸提效果的影响因素次序为:料液比
>提取时间 >提取温度 >提取次数,均达到极显著
水平(P < 0. 01) ,最佳组合为A2B2C3D3。即料液比
为 1∶ 20,提取温度为 90 ℃,提取时间 90 min,提取
次数为 3 次。结果见表 5、表 6。
表 3 多酚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多酚含
量 /%
1 1 1 1 3. 28
2 1 2 2 3. 35
3 1 3 3 3. 32
4 2 1 2 3. 62
5 2 2 3 3. 52
6 2 3 1 3. 87
7 3 1 3 3. 41
8 3 2 1 3. 39
9 3 3 2 3. 29
K1 3. 317 3. 437 3. 513
K2 3. 670 3. 420 3. 420
K3 3. 363 3. 493 3. 417
R 0. 353 0. 073 0. 096
表 4 多酚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显著性
A 0. 221 2 2. 673 P < 0. 01
B 0. 009 2 0. 109 P < 0. 01
C 0. 018 2 0. 218 P < 0. 01
误差 0. 25 6
表 5 多糖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试验号 A B C D 多糖含
量 /%
1 1 1 1 1 4. 67
2 1 2 2 2 4. 65
3 1 3 3 3 4. 85
4 2 1 2 3 4. 83
5 2 2 3 1 5. 12
6 2 3 1 2 4. 85
7 3 1 3 2 4. 75
8 3 2 1 3 4. 89
9 3 3 2 1 4. 61
K1 4. 723 4. 750 4. 803 4. 800
K2 4. 933 4. 887 4. 697 4. 750
K3 4. 750 4. 770 4. 907 4. 857
R 0. 210 0. 137 0. 210 0. 107
2. 4. 4 工艺验证: 参照正交试验所确定的优选工
艺条件,进行 3 次验证试验,多糖平均含量为
5. 21%,CV为 0. 38%,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418·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
结果见表 7。
表 6 多糖方差分析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显著性
A 0. 078 2 1. 608 P < 0. 01
B 0. 033 2 0. 680 P < 0. 01
C 0. 066 2 1. 361 P < 0. 01
D 0. 017 2 0. 351 P < 0. 01
误差 0. 19 8
表 7 多糖提取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组号 多糖含量 /%
1 5. 21
2 5. 19
3 5. 23
平均值 5. 21
CV /% 0. 38
3 讨论
甲醇是有效的多酚提取溶剂,其浸提的料液比、
时间、浸提次数对余甘子中多酚提取都有很大影响。
本试验以 50%甲醇为提取溶剂,正交优选的最佳工
艺条件为: 料液比1 ∶ 10,浸提 1 次,浸提时间 90
min。多酚含量最高,方法简便、易操作。
余甘子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复杂,包括料液比、
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醇沉浓度、醇沉时间
等,本研究仅取前 4 个常见因素作正交优选,考察了
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提取温度对水提醇沉
法提取余甘子多糖时得率的影响。今后有必要进一
步就原料来源和工艺两方面比较余甘子多糖含量和
提取工艺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效果。
参 考 文 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M].第 44
(1) 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 一部. 北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67
[3]杨顺楷,杨亚力,杨维力. 余甘子资源植物的研究与开
发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6) :846-
854。
[4] Jeena K Jose,Ramadasan Kuttan.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y
of Emblica officinalis and Chyavanaprash[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0,72:135-140.
HPLC同时测定当归苦参丸中 3 种黄酮成分的含量
马鸿雁1,杜憬生2,李 娟2,褚夫江3*
(1.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3.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
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 目的: 利用HPLC 法同时测定当归苦参丸中苦参醇 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 G 的含量。方法:ULTI-
MATE XB-C18色谱柱(4. 6 mm × 250 mm,5 μm) ,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 1. 0 mL /min,柱温 30 ℃,检测波长 290 nm。
结果:3 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苦参醇 I、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 G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 8. 93 ~ 893 μg /mL
(r1 = 0. 9995)、1. 053 ~ 105. 3 μg /mL(r2 = 0. 9996)、5. 15 ~ 515 μg /mL(r3 = 0. 9995)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
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100. 2%、99. 5%、97. 2%;RSD分别为 1. 9%、3. 0%、2. 0%。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为当
归苦参丸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当归苦参丸;黄酮;HPLC
中图分类号:R286.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54(2013)05-0815-03
收稿日期:2013-02-17
基金项目: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LYM11079)
作者简介:马鸿雁(1981-) ,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的活性成分与质量评价研究;Tel:020-39352327,15889949000,E-mail:hongyan203
@ 126. com。
* 通讯作者:褚夫江,Tel:020-39352552,E-mail:chufujiang8868@ 163. com。
当归苦参丸由当归和苦参组成,具有活血化瘀、
清热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血燥湿热引起的头面生
疮、粉刺疙瘩、湿疹刺痒、酒糟鼻赤。卫生部部颁标
准仅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当归苦参丸定性鉴别的描
述,部分学者采用 HPLC法对该药中苦参碱、氧化苦
参碱或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1-3〕,但尚未见对其
他成分含量的研究报道。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中
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杀虫抗菌、抗肿瘤、降血糖、抗炎
等多种作用,是苦参中除生物碱外另一类重要活性
物质〔4〕。其中,苦参酮、苦参醇 I和槐属二氢黄酮 G
·518·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第 36 卷第 5 期 2013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