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傣药材蝉翼藤质量标准研究



全 文 :傣药材蝉翼藤质量标准研究
徐 荔 姜明辉 卯明霞 台海川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建立傣药材蝉翼藤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植物学、生药学、化学、毒理学等方法研究基源、性状、系统成分、
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急性毒性等项目。结果:植物来源明确,显微鉴别、薄层色
谱鉴别重现性好、专属性强,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限度设定合理,急性毒性试验 LD50 为 46. 61g 生药 /kg。结论:该标准简
便快速、实用,能有效控制傣药材蝉翼藤的质量。
关键词:傣药;蝉翼藤;质量标准;LD50
中图分类号:R29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2)11 - 0039 - 03
傣药蝉翼藤为远志科植物蝉翼藤 Securidaca inappen-
diculata Hassk.的干燥藤茎。西双版纳傣医将蝉翼藤称为
“中腊安”。蝉翼藤性凉,气香,味甜;入水、风、土塔;具有
调补气血,清火解毒,杀虫止痒,除风止痛,通利小便之功;
用于产后体虚、恶露不净,呕吐腹泻,小便不利,风湿痹痛,
跌打损伤,湿疹、皮肤瘙痒等。目前对蝉翼藤的质量评价方
法未见报道。为了有效控制其药材质量,本文对 3 个不同
产地药材的性状、成分系统预试验、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
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急性毒性等方面
进行了研究,为蝉翼藤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 1 材料:样品采自勐腊县关累镇(1 号样)、勐海县勐阿
镇(2 号样)、景洪市嘎洒镇(3 号样) ,植物标本经中国科学
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鉴定为远志科植物蝉翼藤 Securida-
ca inappendiculata Hassk。硅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 ,所用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 2 仪器:LEICA RM - 2016 生物组织切片机(上海徕卡
仪器有限公司)、SA3300PL 生物显微镜(北京泰克仪器有
限公司)、计算机显微分析系统(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 1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块片,厚 0. 2 ~ 2cm。表面灰棕色
至棕褐色,具明显纵皱纹,可见疣状突起的皮孔,外皮有时
脱落。质硬。切面皮部灰白色至灰黄色,外侧略显颗粒性,
内侧纤维性。木部较宽,黄白色,密布导管孔。髓部较小,
类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刺喉感。
2. 2 成分系统预试验:试验显示蝉翼藤药材含有黄酮类、
生物碱、还原糖、多糖类、皂苷、内酯类、香豆素、有机酸等成
分。
文献记载蝉翼藤藤茎含有阿魏酸、肉桂酸、棕榈酸、水
杨酸、苯甲酸、齐墩果酸[2];蝉翼藤糖酯 A、β - D -(3 - O
- feruloyl)fructofuranosyl - α - D -(6 - O - sinapoyl)gluco-
pyranoside、β - D -(3,4 - O - disinapoyl)fructofuranosyl -
α - D -(6 - O - sinapoyl)glucopyranoside[1];二苯酮:2 -
甲氧基 - 3,4 -亚甲二氧基 -二苯酮、4 -羟基 - 2,6 -二甲
氧基 -二苯酮[2];1,2,5 -三羟基 - 6,8 -二甲氧基 -山酮、
1,5 -二羟基 - 2,6,8 -甲氧基 -山酮、3,8 -二羟基 - 1,4
-二甲氧基 -山酮、4,6 -二羟基 - 1,5,7 -三甲氧基 -山
酮、7 -羟基 - 1,2,3,8 -四甲氧基 -山酮 - 1,7 -二羟基 -
山酮、4 -羟基 - 3,7 -二甲氧基 -山酮、1,7 -二甲氧基 -
山酮、蝉翼藤山酮 C、蝉翼藤山酮 D[3,4];蝉翼藤萜酸苷、古
柯邻二酸、香豆酸、对甲氧基肉桂酸己酯、尿嘧啶棱苷、β -
谷甾醇和胡萝卜苷[5]。
2. 3 显微鉴别:横切面:本品藤茎(直径 1. 2cm)横切面:木
栓细胞数列,可见皮孔。皮层细胞 7 ~ 8 列,有石细胞散在。
初生韧皮部细胞排列疏松,有的破裂,内侧有纤维单个或成
束环状排列。次生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韧皮射线多
为单列。形成层环波状。木质部导管外侧直径较大,向内
渐小,径向排列。髓射线细胞多为单列。髓部细胞薄壁性,
可见壁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见图 1)。
粉末:粉末黄白色。木栓细胞黄棕色。纤维多成束,壁
增厚,胞腔较大,可见纹孔,直径 20 ~ 50μm。石细胞长方
形、类圆形,壁厚,孔沟明显,直径 30 ~ 115μm。淀粉粒多为
单粒,直径 2 ~ 25μm,脐点点状、裂缝状,层纹不明显;少复
粒。导管为具缘纹孔,直径 30 ~ 190μm(见图 2)。
2. 4 薄层色谱鉴别:取本品粉末 1g,加乙醇 15ml,超声处
理 20 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 1ml 使溶解,作为
供试品溶液。另取蝉翼藤对照药材 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
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试验,吸取上
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三氯
甲烷 -乙酸乙酯 -甲醇 -水(10:20:11:5)10℃以下放置
932012 年 11 月第 11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DOI:10.16041/j.cnki.cn15-1175.2012.11.018
分层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预平衡 15 分钟,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 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 105℃加热至斑点显色
清晰,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见图 3)。
2. 5 水分:取 1、2、3 号样粉末约 2g,精密称定,照水分测定
法(《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第一法)测定,结果分
别为 9. 39%、9. 73%、9. 30%,平均值为 9. 47%。
2. 6 总灰分:取 1、2、3 号样粉末约 3g,精密称定,照(《中
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 ,结果分别为 1. 30%、1. 30%、
1. 30%,平均值为 1. 30%。
2. 7 酸不溶性灰分:取总灰分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 年
版一部附录) ,结果分别为 0. 10%、0. 08%、0. 13%,平均值
为 0. 10%。
2. 8 重金属:取 1、2、3 号样粉末约 2g,精密称定,照(《中
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附录) ,结果均未超过百万分之一。
2. 9 浸出物:取 1、2、3 号样粉末约 4g,精密称定,照水溶性
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0 一部附录)
测定,结果分别为 18. 36%、18. 35%、18. 76%,平均值为
18. 49%。
2. 10 急性毒性试验:对蝉翼藤药材的水煎浓缩液(4. 68g
生药 /ml)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取 18 ~ 22gSPF 级
ICR小鼠,雌雄各半,每组 10 只,共 5 组,以 92. 0g 生药 /kg
为最大浓度剂量,其余剂量按 1:0. 7 等比稀释,按 40ml /kg
灌胃给药 1 次,观察 14 天。根据小鼠中毒和死亡表现,按
改进 Bliss法程序计算,小鼠灌胃给予蝉翼藤的 LD50 为
46. 61g生药 /kg,95%可信区间为 38. 14 ~ 57. 16g 生药 /kg。
中毒表现主要为活动减少、呼吸急促及死亡,死亡时间集中
在给药后 4 小时内。死亡动物和观察结束后处死的小鼠,
肉眼观察除肺部瘀血外,心、肝、脾、肾等各主要脏器色泽、
形状、大小等未见异常。
3 讨论
3. 1 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是评价药材质
量的重要参数,因此制定相应的限度是十分必要的。根据
试验结果,规定其水分不得过 11. 5%,总灰分不得过 2.
0%,浸出物不得少于 13. 5%;酸不溶性灰分试验结果数值
较小,且药材来源于植物的茎,暂不在质量标准中设置此项
目;重金属试验结果均未超过百万分之十,也暂不在质量标
准中设置此项目。
3. 2 试验分别以水、乙醇、稀乙醇为溶剂,采用冷浸法及热
浸法测定本品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水浸出量高于乙
醇和稀乙醇的浸出量,热浸法浸出量高于冷浸法浸出量。
因此,确定以水为溶剂,热浸法测定本品浸出物的含量。
3. 3 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测出 LD50 为 46. 61g 生药 /kg,显
04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 年 11 月第 11 期
示蝉翼藤药材在处方用药范围内仍是安全的。
3. 4 上述研究项目内容全面,方法简便快速,能有效控制
傣药材蝉翼藤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植物志[M]. 第 3
卷.科学出版社,1983,262 ~ 264.
[2]杨学东,徐丽珍,杨世林. 蝉翼藤茎中有机酸成分的研
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4) :258 ~ 260.
[3]杨学东 ,刘江云 ,许莉,等. 蝉翼藤茎中蔗糖酯成分研
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1) :61 ~ 63.
[4]张丽杰,张 琳,徐丽珍. 蝉翼藤根中的一个新二苯酮
[J].药学学报,2005,40(6) :536 ~ 538.
[5]康文艺 ,李彩芳 ,宋艳丽. 蝉翼藤抗氧化酮成分研究
[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6) :1982 ~ 1985.
2012 年 11 月 11 日收稿
傣药哈宾蒿(白花臭牡丹根)生药学研究
卯明霞 彭 霞 台海川 姜明辉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食品与药品检验所,云南 景洪 666100)
摘 要:目的:对傣族常用药白花臭牡丹 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 var. simplex C. Y. Wu et R. C. Fang的根进行生
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结果:主要显微特征为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及纤维群断续排列
成环。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导管为具缘纹孔,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系统预试验表明含有黄酮、萜类、
香豆和内酯等成分。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白花臭牡丹根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傣药;药材性状;显微特征;TLC
中图分类号:R295.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 6810(2012)11 - 0041 - 03
傣药哈宾蒿为白花臭牡丹(见图 1)的根,为马鞭草科
植物臭茉莉 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 var. simplex
C. Y. Wu et R. C. Fang 的根,是西双版纳傣族常用药之
一,又称为“宾蒿”,binjiao 、binhao[1],朋必[2],臭屎茉莉、
蜻蜓叶、老虎草、小将军、过墙风、子母丹、呸宾、兵叫[3]。
生于海拔 130 ~ 1100(~ 2000)m 的山坡疏林、山谷灌丛或
村旁路边较湿润处[3]。产于云南瑞丽、沪水、耿马、临沧、
孟连、西双版纳、建水、金平、河口、文山、西畴、马关、麻栗
坡。广西、广东和贵州南部有分布[3]。其性味苦、微甜,
凉。入水、风塔。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通乳下乳,止咳
化痰,行气消胀之功。用于食物中毒引起的心悸气短,恶心
呕吐,周身乏力;产后水血不足引起的缺乳,体弱多病,脘腹
胀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热风感冒咽痛,咳嗽痰多,口舌
生疮,目赤肿痛,视物不清[4]。关于傣药白花臭牡丹根的
生药研究,未见文献报道。为了有效控制该药材的质量,对
傣药白花臭牡丹根的基源、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浸出物进
行了研究。
1 材料与试药
1. 1 白花臭牡根:样品采自景洪市嘎洒镇、景洪市勐罕镇,
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鉴定为马鞭草科植物臭
茉莉 Clerodendrum philippinum Schau. var. simplex C. Y.
Wu et R. C. Fang。白花臭牡丹根。
1. 2 仪器与试药:数控超声波清洗器(LC - 300B,济南市
中区鲁超仪器厂)、数显恒温水浴锅(HH - 4,江苏常州国
华电器有限公司)、电热风干燥箱(101 - 1EBS,北京市永光
明医疗仪器厂)、电子分分析天平(T - 214,德国赛多利
斯)、电子精密天平(Bl310,德国赛多利斯)、生物显微镜
(LOYMPUS BX41,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薄层色谱成像
仪(YOKO - ZS,武汉药科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调速震荡
器(HY -4,金坛市富华仪器有限公司)、箱式电阻炉(IX2
- 4 - 10,浙江永发电器)、硅胶 G 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
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原植物:灌木,高 50 ~ 120cm,小枝钝四棱形或近圆
形,幼枝被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于心形,长 9 ~ 22cm,宽
8 ~ 21cm,顶端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浅心形,植物体
被毛较密,伞房状聚伞花序较密集,花较多,苞片较多,花单
瓣,较大,花萼长 1. 5 ~ 2. 5cm,萼裂片披针形,长 1 ~ 1.
6cm,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花冠管长 2 ~ 3cm,裂片椭圆形,
长约 1cm。核果近球形,径 8 ~ 10mm,成熟时蓝黑色。宿
萼增大包果。花果期 5 ~ 11 月。见图 1。
142012 年 11 月第 11 期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