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傣药鸭嘴花的生药学研究



全 文 :傣 药 鸭 嘴 花 的 生 药 学 研 究
朱成兰 唐自明 李文军 高 雷
(云南中医学院 昆明 650200)
  摘 要 对鸭嘴花 (大驳骨草)进行了生药研究 , 本品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 Adhatoda vasica
Nees 的灌木 , 以全株入药。叶的主脉上下部均向外突起 , 而主脉上部呈双乳式突起 , 叶脉维管束
的木质部导管呈不规则 V字形排列 , 茎的薄壁细胞中散在细小的草酸钙针晶和方晶。全株含有生
物碱 、 挥发油。
关键词 傣药 鸭嘴花 生药研究
分类号 R 931.5
  鸭嘴花为西双版纳等地区傣族用于祛风
活血 , 散瘀止痛 , 接骨的常用药〔1〕 , 临床治
疗风湿关节疼痛 , 跌打损伤 , 瘀肿疼痛 , 骨
折等〔2〕 。据查阅资料分析 , 目前对本品的生
药研究报道甚为少见 , 为了便于对本品的推
广和应用 , 尽可能全面地发掘其药用价值 ,
笔者对本品进行了系统的生药鉴别研究和化
学成分等方面的初步探索 , 现报道如下 。
1 实验材料
云南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提供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 Nees鲜品和干品 。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形态鉴别
本品来源于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 Adha-
toda vasica Nees 的常绿灌木 , 高 2 ~ 3m , 全
株各部搓揉后有特殊臭气 , 久嗅使人头昏。
茎上有毛 , 节膨大。叶对生 , 具短柄 , 叶片
厚纸质 , 长椭圆形至披针形 , 长 5 ~ 20cm ,
顶端渐尖 , 基部楔形 , 全缘 , 两面披白色短
柔毛。夏季开花 , 顶生或腋生 , 花冠二唇
形 , 白色 , 有紫红色条纹 。蒴果被毛 , 有种
子4粒 , 见图 1。
2.2 性状鉴别
图1 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 Nees
呈短节状 , 茎多为扁圆形 , 偶有四方
形 , 稍弯曲 , 长 1 ~ 4cm , 直径 2 ~ 6mm , 有
节 , 节膨大 , 外表黄绿色 , 质脆易断 , 断面
纤维性 , 可见淡黄色细小纹理 , 髓部较宽 ,
叶黄绿色 , 多弯曲皱缩 , 质脆易碎 , 偶有完
整叶片 , 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 或有破裂蒴
果。有特殊臭味 , 味微苦 、涩 。
13
(云南中医学院九七届毕业生)
第 22 卷第 1期
1999年 3月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22 No.1
3.1999
2.3 显微特征
(1)茎横切面:茎呈扁圆形 , 边缘整
齐。表皮为1列紧密的类圆形细胞组成 , 外
壁被角质层 , 并有非腺毛 。表皮内方有近十
列厚角细胞。皮层由 5 ~ 12列薄壁细胞组
成 , 细胞内可见细小草酸钙针晶和方晶。内
皮层不甚明显 , 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明显成
环。木质部亦较窄 , 由导管 、木纤维 、木薄壁
细胞组成 , 导管多角形至类圆形 , 纤维壁微木
化。髓部大 , 由薄壁细胞组成 , 见图2。
(2)叶横切面:表皮细胞由 1列排列紧
密的扁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 , 外被较厚的
角质层 , 可见单细胞或多细胞非腺毛及腺
鳞。主脉上下部均突起 , 上表皮内具 2 ~ 4
列厚角细胞;下表皮内具 2 ~ 6列厚角细胞。
主脉上部呈双乳式突起 , 叶脉为外韧维管
束 , 亦可见较小周韧维管束 , 主脉内常有 1
~ 4个维管束 。韧皮部细胞 3 ~ 4 列 , 木质
部呈不规则V字形 , 栅栏组织由1列细胞组
成 , 未通过主脉 , 内含叶绿体 。海棉组织由
薄壁细胞不规则疏松排列 , 见图 3。
(3)叶下表皮制片:气孔直轴式 , 偶有
不等式 , 副卫细胞波浪状弯曲。腺鳞由 4 ~
6个细胞组成 , 非腺毛由 1 ~ 4 个细胞组成 ,
表面光滑或稍具壁疣 , 见图 4。
(4)粉末:黄绿色 , 味微苦 、涩 , 有特
殊臭味 。导管众多 , 多为螺纹 , 具缘纹孔 、
孔纹 、网纹 , 偶见梯纹。木纤维多呈束 , 壁
较厚 。薄壁细胞中散见草酸钙针晶或方晶。
气孔直轴式。非腺毛由 1 ~ 4 个细胞组成 ,
腺鳞由 4 ~ 6 个细胞组成 , 顶面观呈圆形 ,
见图 5。
2.4 化学成分检查
经过系统预试验证明 , 鸭嘴花含有生物
碱 、 挥发油 、内酯 、 香豆素及其甙类和多糖
等成分。
2.5 理化鉴别
2.5.1 化学反应  取样品粗粉 2g , 加含
0.5%硫酸的乙醇溶液 15ml , 于水浴上加热
回流 10min , 过滤 , 滤液用稀氨水调至中
性 , 于水浴上蒸干 , 残渣加 5%硫酸 5ml溶
解 , 过滤 , 滤液供下述检查:
图 2 鸭嘴花茎枝横切面图
1.非腺毛 2.角质层 3.表皮 4.皮层厚角细
胞 5.皮层薄壁细胞 6.韧皮部 7.形成层
8.木质部 9.髓部
(1)取滤液 1ml , 加碘化铋钾试剂2滴 ,
有桔红色沉淀产生 。
(2)取滤液 1ml , 加碘化汞钾试剂2滴 ,
有白色沉淀产生。
(3)取滤液 1ml , 加硅钨酸试剂 2 滴 ,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取样品粗粉 1g , 加石油醚 (60 ~ 90℃)
10ml , 室温浸泡 3h , 过滤 , 取滤液滴于滤
纸片上 , 喷洒 25%磷钼酸乙醇液 , 于 115℃
烘烤 2min , 斑点显淡蓝色。
2.5.2 薄层层析法
(1)生物碱的薄层层析
检液制备:取样品粗粉 , 加 95%乙醇
于水浴上加热回流 1h , 稍冷后加水使成含
14
1999年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第 22 卷
醇量为 70%, 冷至室温后 , 过滤 , 滤液用
石油醚脱脂 , 分出乙醇液 , 浓缩 , 再加
95%乙醇溶解 , 过滤 , 滤液用氯仿萃取 3
次 , 合并氯仿液 , 回收溶剂 , 残留物用无水
乙醇溶解后 , 取适量点样 。
图 3 鸭嘴花叶横切面图
1.非腺毛 2.角质层 3.上表皮 4.栅栏组织
5.海绵组织 6.腺鳞 7.气孔 8.维管束
9.下表皮 10.厚角细胞
图 4 鸭嘴花叶下表面
1.气孔 2.腺鳞 3.下表皮薄壁细胞
吸附剂:硅胶 G 薄板 (青岛海洋化工
厂), 105℃活化 30min。
点样:样品提取物乙醇液 。
展开剂:正丁醇-丙酮-氨水 (60∶15∶
15), 展距 14cm 。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图 5 鸭嘴花粉末图
1.木纤维 2.腺鳞 3.非腺毛 4.导管
5.薄壁细胞 (内含草酸钙针晶 , 方晶)
结 果:斑点呈桔红色 , Rf=0.69 , 见图
6。
图 6 鸭觜花生物碱薄层层析图谱
(2)挥发油的薄层层析
检液制备:取样品粗粉 , 用水蒸汽蒸馏 ,
收集馏出液 , 经盐析后 , 用乙醚萃取 , 乙醚脱
水后 , 回收乙醚 , 得挥发油 , 取适量点样。
吸附剂:硅胶 G 薄板 (青岛海洋化工
厂), 105℃活化 30min。
点 样:挥发油成分 。
展开剂:氯仿 。
显色剂:0.5%磷钼酸乙醇液 , 喷雾后
于 115℃烘烤 2min显色 。
结 果:至少有 13 个斑点 , a 、 d 、 k
呈深蓝色 , j呈棕褐色 , 其它呈淡蓝色 , 见
图 7。
3 小结与讨论
(1)本品为爵床科鸭嘴花属鸭嘴花 Ad-
hatoda vasica Nees的常绿灌木 , 其显微特征
(下转第 25页)
15
第 1期 朱成兰 , 等:傣药鸭嘴花的生药学研究              
将试制的妇炎康栓剂用于临床 , 对 61
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 , 每晚 1粒 。每 1疗程
用药 10粒 , 观察3个疗程 。治愈率为 38%,
好转率为 54%, 总有效率为 92%.认为妇炎
康疗效较为满意 。
7 结论
(1)妇炎康栓剂对Ⅰ°、 Ⅱ°宫颈炎疗效好 ,
特别对白带多 , 阴道有灼烧痒痛 , 白带腥臭有
异味者效果更佳 , 用药 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 ,
糜烂面缩小 , 水肿充血减轻。但对滴虫性 、霉
菌性阴道炎效果不佳 , 有待今后改进。
(2)本品主要采用甘油明胶为基质 , 稳
定性好 , 基质有弹性 , 室温下为固体 , 有一
定硬度 , 易于塞入腔道。纳入腔道后在体温
下逐渐软化溶解 , 缓缓释放药物。在患部存
留时间长 , 疗效持久 , 治疗效果好 。
(3)本品使用原料康复新浸膏主要有效
成分为α—丙氨酸 , 在甘油中易溶 , 选用甘
油明胶基质有利于药物的溶解 , 释放和吸
收 , 同时甘油有一定保湿作用 , 防止栓剂在
贮藏过程中失水干裂。
(4)在基质中加入适量的硼酸以调节
pH值 , 使其与阴道分泌液pH尽量接近 , 葡
萄糖作为分解乳酸白糖原 , 以保持阴道酸
性 , 便于恢复阴道生理特性及自净作用 。
(5)因基质为水性基质 , 含水量较高 ,
需加入 1%的苯甲酸钠抑菌防腐 , 便于长期
贮藏 , 并注意 30℃以下低温贮藏。
(6)本品制备工艺简单 , 成本低 , 疗效
高 , 无副作用 , 使用方便 , 是治疗宫颈炎 ,
宫颈糜烂较理想的剂型。
(收稿日期:1998—07—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接第 15页)
  图 7 鸭嘴花挥发油薄层层析图谱
为:茎的微管束外韧形 , 皮层薄壁细胞中有
草酸钙针晶和方晶;叶的主脉下部突起明
显 , 主脉上部呈双乳突起 , 主脉微管束中的
木质部导管呈不规则排列;叶表皮气孔直轴
式。全株含生物碱 、 挥发油 、 内酯 、 香豆素
及其甙 、 多糖等 。
(2)通过对本品的生药研究 , 积累一定
的资料和数据 , 以填补本品的生药 、 显微 、
理化和化学成分的研究空白 , 为开发民族药
资源提供一定的依据。
(3)同科同属植物鸭嘴花 Adhatodsa ven-
tricosa Wall Nees 和同科不同属植物鸭嘴花
Gendarus vulgaris Wall Nees , 与本品相互引
用 , 较为混乱 , 导致临床用药的偏差 。本文
对本品进行的生药学研究 , 有利于购销 、临
床 、科研 、教学的需要 , 为以后作三者的生
药鉴别研究奠定基础。
(4)本品的化学成分活性及其药用价值
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1975.696
2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 (上册).上
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86.126
(收稿日期:1997—07—18)
25
第1 期 何兰茜 , 等:妇炎康栓剂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