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脐果九里香中新的异戊二烯香豆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全 文 :新化合物 1 (4 mg )为 la, s -a 二轻基一 3, 10 一脱二
轻基 一 ( 1 1) 7 , 14一 o hrt o lac t o en fl o ir d a n o lid e , 称为滇西八
角原内酷 (宜犯币儿 o n h o lac to n e ) , 无色粉末 , [a] 言一 9 。
c( = .0 84
, 甲醇 ) , 分子式 cl 5H Z月O7 。 该成分为首
次获得的 C 一8 位含有轻基的裂 一p er 五
~
e 型倍半菇 。
新化合物 2 ( .7 smg ) 为 Z a
一轻基环 小花 八角酮
( Z-a hy d
r o
xy cy c lon var i fl or 习 o n e )
, 无色无定形固
体 , la 猎+ 3 。 ( c = 0 . 7 5 , 甲醇 ) , 分子式 e 、 5 H 24 0 7 。
新化合物 3 (3 . om g ) 为 Z a 一轻基环小花八角内酷
( Za

h ydor
x y e y e l o p var i fl
o r o l i d e )
, 无色无定形固体 ,
〔a 猎+ 4 5 。 ( 。 = 1 . 5 2 , 甲醇 ) , 分子式 e 、 , H 22 0 7 , 绝
对构型为 S 型 。 新化合物 4 (3 . s m g ) 为 Z a 一轻基莽
草素 , 无色无定形固体 , [a1 君一 12 “ ( c 二 0 . 19 , 甲
醇 ) , 分子式 1C 5H Zo O g 。 新成分 l一 4 在 10 林岁m L
时未显示 B S T 活性 , 亦未显示促进轴突生长活性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林M 和 > 10 林M 。 成分 3 抑制 A c hE 作用较强 ; 成分
2 抑制 B cu hE 作用较强 ; 二者均未显示对上述两种
酶的显著性选择性作用 。 成分 l 无活性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19 1 九里香中新的香豆素 〔英〕 / C ho u dh ayr M … /
P lan at M de 一2X() 2
,
6 8 ( l ) 一 8 1一 83
九里香 ( uM r ayr a p a in cu at at ) 叶可用于治疗痢
疾 , 具有抗金黄色化脓微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活性 。
已从该植物中分离出多个香豆素和咔哇生物碱 。 本
次又从中分离并鉴定出 1 个新的天然产物 ( l) 和 2
个己知香豆素化合物 ( 2 、 3 ) 。
自然干燥的九里香叶 ( 19 k g ) 用甲醇提取 , 甲
醇提取液浓缩 , 得到的残余物加水稀释后 , 用盐酸
和氢氧化钱调至 p H 3一 8 , 依次用氯仿和 乙酸乙酷
萃取 。 溶于氯仿的部分 ( p H = 3) 经硅胶柱分离 、
T L C 纯化 , 得到新成分 l 和 己知成分九里香酮
( m
uan
g an
o
en
,
2 )
、 九里香素 ( 3 ) 。
新成分 l (5 om g
,
1 X I。一 4% ) 为 2’ 一。 一乙基九里
香亭 ( 2’ 一。 -e t h y lm u n , 刀 g iat n ) , 白色无定形粉末 ,
卿 1 2 5℃ , Ia猎+ 1 3 0 。 ( e = 0 . 1 , 氯仿 ) , 分子式
C , , H加 0 5。
检测成分 1~ 3对胆碱酷酶的抑制作用 。 结果 ,
以毒扁豆碱为阳性对照 , 成分 2 、 3 具有中度抑制活
性 , 其抑制 乙酞胆碱酷酶 ( A c hE ) 的 IC o5 分别为
( 7 9
.
14士0 . 0 6 ) 林M 和 ( 3 1 . 6 5士 0 . 0 3 6 ) 林M , 抑制
丁酞胆碱醋酶 ( B uc hE ) 的 IC , 分别为 ( 74 . 36 士 .0 64 )
192 脐果九里香中新的异戊二烯香豆素的分离和
结构鉴定 〔英 〕 / K i n o s ih at T… / hC e m hP a r l n
B u l l一 20 0 2 , 5 0 ( l ) 一 11 8~ 12 0
芸 香 科 植 物 台 湾 脐 果 九 里 香 ( 材盯m 夕a
p an ic
“ aI at va : 口阴尹儿。 ot ca , a aT an 加 ) 为台湾兰屿当
地的一种灌木 。 该变种与其原生种的区别在于其具
有果实较大 , 顶端更尖 : 花较大 ; 花瓣在基部较狭
窄 ; 警裂片延长 , 卵形至长椭圆形 ; 小叶更宽等特
征 。 但就能否将两者区分存在争议 。 为了从化学分
类学的角度确立这一变种与其原生种之间的关系 ,
对其进行了研究 , 曾报道与该植物突出的化学特性
有关的大量异戊二烯香豆素和 1 个黄酮的分离与鉴
定 。 本次又从其叶中分离出 l 个新的异戊二烯香豆
素衍生物 ( l ) , 基于光谱数据对其结构进行了确定 。
干燥脐果九里香叶 ( Zgk ) 在室温下用蒸馏过的
丙酮提取 2 次 , 丙酮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 , 得到的
绿色粘浆经硅胶柱 、 s eP h a d e x L H 一2 0 柱或 R P一 8 反向
硅胶柱分离纯化 , 得到新成分 1 ( 1 14m g ) , 为 5, 7 -
二 甲氧 一 8一 ( 1一氧一 2一千里酞一 3一甲基 一 3一丁烯基 )一 ZH一 1-
苯 并 毗 喃 一 2一 酮 , 命 名 为 脐 果 九 里 香 素
( 。 m Pham
u川W in ) , 无色针状结晶 , mP 12 9一 13 2℃ ,
[a猎一 6 . 0 。 ( e = 0 . 2 6 9 , 甲醇 ) , 分子式 C Z , H 2 2O : 。
九里香及其 同源种均含有大量的香豆素类成
分 , 这些成分的常见特征为在 7 一甲氧基或 5, 7一二甲
氧基香豆素骨架的 C一 8 位带有异戊二烯单位 , 以氧
化 、 醋化或骨架重排等多种形式存在 。 假设九里香
属植物中异戊二烯香豆素的多样化形式的生物发生
来源于相应的环氧化物前体如 5 , 7一二 甲氧一 8一 ( 2, 3一环
氧一 3一甲基丁基 )一 2-H 1一苯并毗喃一 2一酮 ( is b i ir c i n , 假
定 为 A , ) 、 5, 7一二 甲氧 一 8一 ( 1, 2 一环 氧 一3 一 甲基 一3一 丁
基 ) 一 2耳 l 一苯并毗喃 一2一酮 ( g l e i n ad i e n e 环氧化物 , 假
定为札 ) 、 8 一 (2, 3一环氧 一 3一甲基丁基 )一 7一甲氧 ~ Z H - 1一苯
并毗喃一 2一酮 ( m e n” 拍。 n , 假定为 B : ) 、 8一 ( l , 2一环氧一 3-
甲 基 一3 一 丁 基 卜7 一 甲 氧 一2林 1一 苯 并 毗 喃 一2 一 酮
.1 6 8
.
p ( heb als o in
, 假定为 B Z ) , 台湾本土种含有 B I 、 B Z
型 , 完全没有 A ; 、 A Z型 ; 印尼种含有 A l 、 B Z 型 ;
而脐果九里香含有 A , 、 戊 、 B Z型 。 表明脐果九里香
并非来源于台湾本土种 , 而接近于印尼种 。 此外 ,
仅在脐果九里香中存在的两种 A : 型香豆素脐果九
里香酮 ( 。mP h~ r ay on
e ) 和新成分 1 , 表明该品
种变异于九里香 (Mu r n乃砚 aP n icu al at ) 植物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1 , 3 藏茵香 中的水溶性成分藏茵香酮衍生物及其
葡糖昔 〔英 〕 / M at s u m u ar T… / C h e m hP a n l l
B u l l一 2 1】〕2 , 5 0 门 ) 一 6 6~ 7 2
曾从藏茵香的 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 10
个 p 一薄荷烷三醇 。 本次又从其 甲醇提取物溶于水的
部分中分离出 9 个与藏茵香酮相关的单菇和 7 个葡
糖昔 。
市售藏茵香 (2 .o k g) 用 7 0% 甲醇提取 2 次 ,
甲醇提取物依次在乙醚一水 、 乙酸乙酷 一水中分配 。
溶于水的部分上 A n l be ilr et X A D 一 H ( 水一甲醇 ) 层
析 , 甲醇洗脱液上 S eP h ad ex L H 一 2 0 柱 , 得到 8 个部
分 ( A 一 H ) 。 B 部分上硅胶柱分得的 14 个部分分别
土 L o b ar R P 一 8 柱分离 、 H P L c 纯化 , 共得到 8 个新
单菇 (2 一 9 ) 、 6 个新单菇葡糖普 ( 10 一 15) 和 2 个
已知化合物 ( 15 , 2 5 , 4 )R 一薄荷 一 8 一烯 一 1 , 2一二醇 ( 1 ) 、
(4 s) 一薄荷 一 1一烯 一 7, 8一二 醇 8一口一 p一 D 一毗喃葡糖昔
( 16 )

新成分 2 ( 7m g ) 为 (4 5 , SR ) 一8 , 9 一二轻基 一8 , 9 一二
氢藏茵香酮 , 无定形粉末 , [a] 言一 6 。 ( 。 = 0 . 1 , 甲
醇 ) , 分子式 C ; oH ; 6 0 3 。新成分 3 ( gm g )为 (4 5 , 8 5 ) 一 8 , 9 -
二轻基 一8, 9一二氢藏茵香酮 , 无定形粉末 , 【a1 苦一 7 。
( c = 0
.
2
, 甲醇 ) , 分子式 C ,OH 16O 3 。 新成分 4 ( 9 8m g )
为 4 pH一顺夕一薄荷烷一 Za ,6 a , 8, 9一四醇 , 无定形粉末 ,
[a 招+ 4 。 ( c = 1 . 6 , 甲醇 ) , 分子式 e 、尹 2 00 4 。 新成
分 5 ( s m g ) 为 ( 15 , 2 5 , 4 R , 8 5 )一薄荷烷一 l , 2 , 8 , 9 一四醇 ,
无定形粉末 , [a l苦+ 30 ( 。 二 .0 4 , 甲醇 ) , 分子式
C 10H
2
0
4 。 新成分 6 ( 16m g ) 为 ( I R , 2 5 , 4 R , s R )子一薄
荷烷 一 l , 2 , 8 , 9 一四醇 , 无定形粉末 , [a猎+ 2 7 。 ( c =
0
.
8
, 甲醇 ) , 分子式 C . 0H 2 00 4 。 新成分 7 ( 7m g ) 为
er l

( 15
,
Z R
,
4R
,
8 5 )一薄荷烷 一 l , 2 , 8 , 9 一四醇 , 无定形粉
末 , [a 猎+ 1 1。 ( c = 0 . 1 , 甲醇 ) , 分子式 C 10H Z oo 4 O
新成分 8 ( 5毗 )为旧一 ( 15 , ZR ,4R , 8R )尹薄荷烷一 l , 2 , 8 , 9 -
四醇 , 无定形粉末 , 【a 猎+ 260 ( c = 0 . 1 , 甲醇 ) ,
分 子 式 1C 0H 20仇 。 新 成 分 9 ( 25 m g ) 为
er l

( I R
,
ZR
,
4 R
,
8 5 )夕一薄荷烷一 l , 2 , 8 , 9 一四醇 , 无定形粉
末 , 〔aJ 尝一 3 。 ( c 一 .0 2 , 甲醇 ) , 分子式 1C 0H Zo o ` O
新成分 10 ( 3 0 2 m g ) 为 ( 15 , 2 5 , 4 R )夕一薄荷一8 一烯 一 l , 2 -
二醇 2 一O 一p一D 一毗喃葡糖昔 , 无色针状结晶 ( 甲醇 ) ,
卿 1 5 4一 5 6 co , [a猎+ 1 3 。 ( c = 1 . 7 , 甲醇 ) , 分子
式 C 16I Z s o 7 。 新成分 1 1 ( 16毗 ) 为 ( 15 , 2 5 , 4 R , 8 5 )夕 -
薄荷烷一 l , 2, 8, 9一四醇 2一口一 p一 D一毗喃葡糖普 , 无色针状
结晶 ( 甲醇 ) , 哪 13 7一 13 s oC , [a 猎+ 2 2 0 ( c 二 1 . 3 ,
甲醇 ) , 分子式 C 1 6 H 3。场 。 新成 分 12 ( g m g ) 为
( 15
,
2 5
,
4 R
,
SR )子一薄荷烷一 l , 2 , 8 , 9 一四醇 2 一O 一p一D 一毗喃
葡糖普 , 无定形粉末 , 【a 猎+ 17 “ ( c 一 .0 7 , 甲醇 ) ,
分 子 式 cl eH 3 o0 9 。 新 成 分 13 ( Zmg ) 为
er l

( I R
,
Z R
,
4 R
,
8 5 ) ,
一薄荷烷 一 l , 2 , 8 , 9一四 醇 9一 -o p一 D -
毗喃葡糖普 , 无定形粉末 , [a 猎一 15 ’ ( 。 二 .0 2 , 甲
醇 ) , 分 子 式 C l eH 3o 0 9 。 新 成分 14 ( l l m g ) 为
( 15
,
ZR, 4 R )夕一薄荷一 8一烯一 2, 10 一二醇 2 一口一p一D 一毗喃葡
糖普 , 无定形粉末 , 〔a 猎一 2 a6 ( 。 = .0 9 , 甲醇 ) ,
分子式 C l尹 25岛 。 新成分 1 5 ( 8毗 ) 为 ( ZR , 4 5 ) 一7 -
轻基篙菇醇 7 一 O 一p一 D 一毗喃葡糖昔 , 无定形粉末 ,
[a 丫+ 12 。 ( c = 0 . 4 , 甲醇 ) , 分子式 e 16H 2 6岛 。
(龚苏晓摘译 江纪武校 )
194 狼毒中的双二氢黄酮 、 二菇和香豆素 〔英〕 /
J ian g Z… / hC e m hP an B
u l l一2加 2 , 5 0 ( l ) 一 1 3 7~
13 9
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 ( tS el 召ar c ha am ej as m 。 )
根中含有双黄酮 、 木脂素和二菇类成分 。 本次对其
进行了深入研究 , 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
l 个新的双二氢黄酮 ( l ) 、 1 个新的瑞香烷型二菇
( 2 )

1个新的香豆素糖昔 ( 3) 以及 6 个木脂素类 、
2 个苯内烷类 、 5 个黄酮类 、 2 个二菇类 、 3 个香豆
素类共 18 个已知化合物 。
瑞香狼毒根的甲醇提取物 (l ` 7 k g ) 在水和乙醚
中分配 , 水层进一步用乙酸乙酷提取 , 得到分别溶
于乙醚 、 乙酸 乙酷的部分和剩余的水层 。 溶于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