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良肤软膏中白鲜皮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全 文 :表 3  桑叶多糖的单糖组分 、迁移时间及峰面积的百分数
多糖 葡萄糖(Glc)
半乳糖醛酸
(GalUA)
鼠李糖
(Rha)
甘露糖
(Man)
阿拉伯糖
(Arab)
葡萄糖醛酸
(GlcUA)
半乳糖
(Gal)
迁移时间 t/min 39.250 41.508 45.408 47.663 51.028 66.408 75.112
峰面积百分数 Area/% 12.765 19.908 13.476 15.233 3.291 18.524 16.803
量之比为 3.9∶4.3∶3.4∶3.5∶1∶3.7∶3.4。
3 讨论
3.1 水解时间的选择
  试验了用 2 mol/LH2SO4 , 100℃的沸水浴中水解桑叶多
糖 2、4、6、8、 10、12 h, 实验发现 , 水解 2、 4、 6 h样品水解不完
全 , 水解 8、10、12 h的样品各单糖的峰面积的 RSD分别为葡
萄糖(2.8%)、半乳糖醛酸(3.0%)、鼠李糖(1.8%)、甘露糖
(3.7%)、阿拉伯糖(2.9%)、葡萄糖醛酸(3.1%)、半乳糖
(2.4%), 本实验选最佳水解条件为用 2 mol/LH2SO4 , 100
℃的沸水浴中水解桑叶多糖 8 h。
3.2 电泳缓冲液的选择
3.2.1 硼砂缓冲液的浓度 试验了 50、 75、 100、 125、 150
mmol/L不同浓度的硼砂缓冲溶液对迁移时间和分离度的影
响 , 结果表明硼砂溶液浓度增大 , 各单糖的迁移时间随之增
大 , 彼此间分离的越好。 当硼砂溶液浓度为 50 mmol/L时 ,
半乳糖衍生物的迁移时间为 50 min,但甘露糖衍生物和鼠李
糖衍生物分不开 , 硼砂溶液浓度为 75 mmol/L时 , 半乳糖的
迁移时间为 75min, 7种单糖衍生物间的分离度 R>1.5;硼
砂溶液浓度为 100 mmol/L时 , 半乳糖衍生物的迁移时间为
100min,硼砂溶液浓度为 125 mmol/L时 , 半乳糖衍生物的迁
移时间为 120 min, 硼砂溶液浓度为 150 mmol/L时 , 半乳糖
衍生物的迁移时间为 160 min, 因此本实验选择硼砂缓冲溶
液的最佳浓度为 75 mmol/L。
3.2.2 硼砂溶液的 pH值 考察了硼砂缓冲溶液的 pH值
为 7、8、9、9.5、10.0、 10.5、11、 11.5、12时对迁移时间和分离
度的影响 , 实验发现缓冲液的 pH值对迁移时间影响很大 ,
pH值小于 10.0时 ,葡萄糖衍生物与半乳糖醛酸衍生物分不
开 , pH值大于 11.0时 , 各单糖衍生物之间的分离度增大 ,但
迁移时间过长 ,故本实验选择缓冲溶液的 pH=10.5。
3.3 结果分析
  由图 1可知 , 43 min处有一小峰 , 经过对衍生化试剂
PMP的空白实验得知 , 此峰是衍生化后溶液中微量的 PMP
产生的 , 它可与各单糖衍生物很好地分离 , 不影响样品的测
定。
参考文献:
[ 1]  赵 俊,高 岚 ,等.桑叶多糖降糖降脂作用 [ J] .天津中医药 ,
2004, 21(6):505-506.
[ 2]  金春艳 ,张 玲 ,高 兴 ,等.桑叶酸性蛋白多糖抗氧化作用的
实验研究 [ J] .食品科学, 2007, 28(2):284-288.
[ 3]  季宇彬 ,郭守东 , 汲晨锋.野西瓜成熟果实中多糖的含量及毛
细管电泳分析 [ J] .中国药学杂志 , 2006, 41(15):1186-1189.
[ 4]  耿 越 ,王建波 ,刘靓雯 ,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玉米花粉
多糖中单糖的组成 [ J] .中草药 , 2005, 36(8):1164-1166.
良肤软膏中白鲜皮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高亚男 ,  王 森 ,  杨 明 ,  曾 敏 ,  苏柘僮 ,  赵强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四川 成都 611137)
收稿日期:2009-01-12
作者简介:高亚男(1983-),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 、新制剂。 Tel:13880175460E-mail:gaoyanan0428@yahoo.com.cn
关键词:白鲜皮;白鲜碱;正交试验;浓缩温度;萃取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0)02-0322-03
  良肤软膏由白鲜皮 , 牡丹皮等多味中药组成 , 具有清热
燥湿 , 止痒的功效。主治各种皮肤瘙痒疾病 , 其中白鲜皮为
方中臣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皮 Dictamnusdas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 , 具有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的功效。临床
用于湿热疮毒 、黄水淋漓 、湿疹 、风疹 、疥癣疮癞 、风湿热痹 、
黄疸尿赤等症 [ 1] , 国外研究亦表明其具有解热 、健胃 , 抗肿
瘤 、杀菌的作用。[ 2]白鲜皮主要含有生物碱 、内酯类 、倍半萜
及其苷类等成分 ,其中白鲜碱是生物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具有抗真菌的作用 , 是白鲜皮治疗皮肤
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本试验以白鲜碱的提取率和得膏率作
为评价指标 ,用正交试验优选白鲜皮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 ,
并对白鲜碱进行纯化 , 以达到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 纯化白鲜
碱的目的 ,有利于良肤软膏的制备。
1 仪器与试药
322
2010年 2月
第 32卷 第 2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February2010
Vol.32 No.2
美国 DIONEX公司 P680高效液相色谱仪 , UVD-170U
检测器 , chromeleon工作站;岛津 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
StartoriousBP211D电子天平;SZ-93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
海亚荣生化仪器厂);白鲜碱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
定所 , 批号:111567-200502);白鲜皮药材购于四川省成都
市五块石中药材市场 , 经成都中医药大学生药教研室鉴定为
白鲜皮 DictarrmusdasycartusTurcz.的干燥根茎;甲醇为色谱
纯 , 其余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白鲜碱含量测定方法
文献报道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有薄层-紫外
分光光度法 、薄层扫描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
谱法简便准确 , 灵敏度高 , 重现性好 , 故参照文献 , 采用高效
液相色谱法来测定白鲜碱的含量。
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白鲜碱对照品 2.99 mg, 置 100 mL量瓶中 , 加
甲醇稀释至刻度 , 摇匀 ,即得。
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乙醇回流液定容至一定体积 ,取少许过 0.45μm的微
孔滤膜 , 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 进样量为 10 μL。
2.1.3 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少量上述对照品溶液 , 在 UV-1700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计 200 ~ 700 nm范围内扫描 , 白鲜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
237nm, 故以 237 nm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碱含量
的检测波长。
2.1.4 色谱条件
色谱柱:Welchrom-C18(5 μm, 4.6 mm×250 mm)。
流动相:甲醇-水 (58 ∶42), 流速:1 mL/min, 柱温:30
℃, 检测波长:237 nm, 理论板数按白鲜碱峰计算应不低于
3 000。
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线性考察
对照品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分别进样 2, 4, 8, 10, 16,
32, 64μL, 以峰面积为纵坐标 ,白鲜碱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
标准曲线 , 计算得线性回归方程 Y=296.77X-4.883, R=
0.999 9,线性范围为 0.059 8-1.913 6 μg。
2.2 正交试验
2.2.1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的方式提取白鲜碱 ,根据预试验及文
献报道 [ 3] , 回流提取 2次和 3次对白鲜碱的提取含量无显著
性差异 , 因此本文考察乙醇浓度 , 乙醇用量 ,回流时间三个因
素 , 每个因素设三个水平 , 选用 L9(34)表安排正交试验 , 结
果见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A B C乙醇浓度 /% 乙醇量 /倍 回流时间 /h
1 70 6 1
2 80 8 1.5
3 90 10 2
2.2.2 工艺过程
取白鲜皮药材 9份 ,每份 50g, 按照 L9(34)正交试验表 ,
加乙醇回流提取 , 测定生药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及得膏
率 ,并以此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条件优选。
2.2.2.1 得膏率的测定 精密移取 50 mL的药液(相当于
药材 Xg), 分别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重量为 M),
水浴蒸干 ,于 105 ℃干燥 3h,置干燥器中冷却 0.5h,迅速称
重(重量为 N),计算干膏得率。
得膏率 =(N-M)X ×100%
2.2.3 试验数据处理
按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安排试验 , 以生药白鲜皮中白鲜碱
含量和得膏率为考察指标 , 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 , 结果
见表 2 ~表 4。
表 2  白鲜皮乙醇回流工艺正交试验
试验号
列号
A B C D
评价指标
白鲜碱含量
/(mg/g)
得膏率
/%
1 1 1 1 1 0.397 20.502
2 1 2 2 2 0.423 22.081
3 1 3 3 3 0.432 23.588
4 2 1 2 3 0.400 15.760
5 2 2 3 1 0.422 17.788
6 2 3 1 2 0.445 18.504
7 3 1 3 2 0.389 12.300
8 3 2 1 3 0.406 12.675
9 3 3 2 1 0.422 13.016
Ij 1.252 1.185 1.248 1.240
白鲜碱 Ⅱj 1.267 1.251 1.245 1.257
含量 Ⅲj 1.216 1.298 1.242 1.237
Rj 0.017 0.038 0.002 0.007
Ij 66.171 48.562 51.681 51.306
得膏率 Ⅱj52.052 52.544 50.857 52.885Ⅲj37.991 55.108 53.676 52.023
Rj 9.393 2.182 0.940 0.526
表 3  白鲜碱含量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A 0.000 2 0.000 5.752 0.148 1
B 0.002 2 0.001 27.514 0.035 1
C 6.009×106 2 3.005×106 0.077 0.928 6
误差 7.816×10-6 2 3.908×10-6 — —
表 4  得膏率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值
A 132.348 2 66.174 317.848 0.003 1
B 7.254 2 3.627 17.420 0.054 3
C 1.401 2 0.701 3.365 0.229 1
误差 0.416 2 0.208 — —
  分析结果可知 , 以生药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为评价指
标 ,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B>A>C, 且 B因
素有显著性影响 , 由此可得较佳实验方案为 A2B3C1 , 以得膏
323
2010年 2月
第 32卷 第 2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February2010
Vol.32 No.2
率为评价指标 , 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大小顺序为 A>B
>C,且 A因素有显著性影响 , 由此可得较佳实验方案为
A3B1C2 , 由于 C对提取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 故为降低能耗 ,
综合两者结果 , 确定最佳实验方案为 A3B3C1 , 即 10倍量
90%乙醇回流提取 2次 , 每次 1 h。
2.2.4 验证试验
白鲜皮 , 平行取 3份 , 每份 50 g, 按筛选的提取工艺提
取 , 提取液趁热抽滤 , 90%乙醇定容至 1 000 mL, 测定白鲜碱
含量及收膏率 , 考察拟订的提取工艺的稳定性 , 测定结果见
表 5。
表 5  提取工艺验证试验结果
样品 生药中白鲜碱含量 /(mg/g) 得膏率 /%
1 0.412 7 10.272
2 0.424 8 10.552
3 0.435 8 10.600
平均 0.424 5 10.475
  由表 5可见 , 三次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提取工艺条件稳
定可行 , 具有重现性。
2.3 浓缩工艺
根据文献 [ 4]报道 , 白鲜碱具有升华的性质 , 因此对浓缩
温度(50℃, 60 ℃, 70 ℃, 80 ℃)进行了考察。
称取白鲜皮药材 200 g,按正交提取工艺条件提取 , 提取
液趁热抽滤后定容至 4 000 mL, 分成 4份 , 分别在 50 ℃, 60
℃, 70 ℃, 80 ℃浓缩至 50 mL(即清膏密度为 1∶1), 分别取
清膏 1 mL, 用 90%乙醇稀释至 10 mL, 然后过微孔滤膜 , 进
行白鲜碱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同 2.1项 , 测定结果见表 6。
表 6  浓缩温度考察结果
样品 白鲜碱含量 /(mg/g)
浓缩前 0.442 3
50℃ 0.433 2
60℃ 0.427 3
70℃ 0.326 6
80℃ 0.233 3
  由表 6可见 , 浓缩温度为 60 ℃以下时白鲜碱的含量基
本不变 , 选择浓缩温度 60 ℃为宜。
2.4 分离纯化工艺
参考文献 [ 5] , 取浓缩后的药液 10mL,用醋酸乙酯萃取 3
次 , 每次 10 mL, 合并醋酸乙酯层 , 浓缩至 6 mL, 用 2%的盐
酸萃取 3次 , 每次 6 mL, 合并盐酸层 , 浓缩至 6 mL, 用 5%
NaOH, 调 pH=10,再用醋酸乙酯萃取 3次 , 每次 6 mL, 合并
醋酸乙酯萃取液 , 定容至 50 mL, 然后过微孔滤膜进行含量
  
测定。同时 ,取 1 mL浓缩液用 90%乙醇稀释至 50 mL, 作为
纯化前样品进行对照 ,按 2.1项下测定方法 , 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见表 7。
表 7  分离纯化工艺考察结果
样品 白鲜碱含量 /(mg/g) 转移率 /% 得膏率 /%
纯化前 0.436 1 76.62 10.47
纯化后 0.334 1 — 0.73
  由表 7结果可见 , 纯化后转移率为 76.62%,得膏率仅为
0.73%, 说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3 小结
从试验结果可以得出 ,以生药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和得
膏率为考察指标 ,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白鲜皮提取工艺 , 并进
行纯化 ,可以在确保白鲜碱含量的同时降低得膏率。优选的
最佳提取工艺为 10倍量 90%乙醇回流提取 2次 , 每次 1 h,
浓缩温度为 60 ℃,经萃取之后白鲜碱的转移率为 76.62%,
而得膏率仅为 0.73%。
4 讨论
4.1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中仅收载白鲜皮中梣酮的含
量测定方法 ,本文建立了白鲜皮中白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
为进一步控制白鲜皮的质量提供了方法。
4.2 本文参考文献分别选用 了甲醇-0.025M磷酸
(20∶80)[ 3];甲醇 -水(52∶48)[ 6]等多种流动相 ,白鲜碱的出
峰时间长且峰型拖尾 ,分离度太小 ,经筛选甲醇-水(52∶48)
条件下能达到基线分离 , 且峰型良好。
4.3 白鲜皮是该处方中的臣药 , 本研究在提取纯化工艺中
以生药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为评价指标 , 且在不明显损失白
鲜碱的前提下 ,大大降低了得膏率。 这一结果 , 使制剂外观
为白色 ,膏体细腻 , 此工艺为中药软膏剂制备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 1]  中国药典 [ S] .一部.2005:72-73.
[ 2]  KubotaTT, MatsuraT, TokoroyamaT, etal.Estabkishmentof
thecoorelationofoblunoneandlimonin[ J] .TetrahedronLet,
1961, 48:325-332.
[ 3]  苏伟梁 ,靳丽梅.正交法优选白鲜皮的提取工艺 [ J] .黑龙江医
药 , 2006, 19(1):16-17.
[ 4]  冉启琼 ,罗 兰 ,朱丹妮.白鲜皮质量标准研究 [ J] .中国医药
学刊 , 2005, 23(19):1585-1586.
[ 5]  杜程芳 ,杨欣欣 ,屠鹏飞.白鲜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 J].中国中
药杂志 , 2005, 30(21):1663-1666.
[ 6]  李艳园 ,彭如习 ,陈 桦 ,等.HPLC法测定白鲜皮中白鲜碱的
含量 [ J] .中药材 , 2006, 29(8):802-803.
324
2010年 2月
第 32卷 第 2期
中 成 药
ChineseTraditionalPatentMedicine
February2010
Vol.32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