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食用菌学报 2008.15(1):69 ~ 72
收稿日期:2008-01-16原稿;2008-03-01 修改稿
作者简介:谢福泉(1973-), 男 , 1998年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系 , 在读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 , 农艺师 ,
主要从事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 发表主笔论文 6 篇。
文章编号:1005-9873(2008)01-0069-04
福建野生朱红密孔菌的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谢福泉1 , 胡七金2
(1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推广总站 , 福建福州 350003; 2福建超大现代农业科技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03)
摘 要:从野生朱红密孔菌子实体组织中分离获得朱红密孔菌纯菌丝 ,研究了温度 、培养基 pH 值和含水量对
菌丝生长的影响 , 结果表明 ,朱红密孔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25 ~ 30 ℃,培养基最适 pH 值为 7.0 ,最适含
水量为 60%~ 65%。用木屑和麸皮为培养料人工栽培朱红密孔菌 , 在培养料上菌丝发满菌袋时间为 26 ~
30 d , 原基形成至子实体成熟时间约为 32 d。
关键词:朱红密孔菌;生理特性;人工栽培
中图分类号:S646.904;Q949.329.7 文献标识码:A
朱红密孔菌[ Pycnoporus cinnabarinus (Jacq.
:Fr.)Karst.] ,又名红栓菌 、朱红栓菌 、朱血菌 、红
菌子 ,隶属于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多孔菌
科(Polyporaceae ),红孔菌属(Pycnoporus)[ 1] ,分
布于世界各地 ,子实体单生 ,群生或叠生 ,生长在
栎 、桦 、椴及其它阔叶材上 ,有时也生长在松木上 ,
引起木材的腐朽[ 2 ,3] 。该菌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
从外到内都是鲜艳的橙色至红色 ,可作为室内装饰
的植物。作为一种著名的药用菌 ,其子实体有清热
除湿 、消炎 、解毒 、生肌 、止血和抗癌作用 ,子实体中
含有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的多孔蕈
素 ,对小白鼠肉瘤 180 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
90%[ 1] 。朱红密孔菌可以转化蒂巴因碱(一种罂粟
碱),获得新型止痛药[ 4] 。研究还指出采用朱红密
孔菌以阿魏酸为前体物质进行发酵生产的香兰素 ,
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香料之一[ 5 ~ 7] 。规模
栽培朱红密孔菌应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然而尚未见
有关人工栽培朱红密孔菌子实体的报道 ,因此 ,我
们对朱红密孔菌的人工栽培进行摸索 ,旨在为朱红
密孔菌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与鉴定
朱红密孔菌新鲜子实体于 2007年 2月20日
采自福建省将乐县万全乡陇源村际头自然村的
一段腐木上 。笔者记录了子实体的形态 、色泽 ,
并观察其显微特征 ,鉴定为朱红密孔菌[ 1] 。
1.2 菌种分离 、纯化
取已风干表面游离水分 、新鲜而无病虫害的
朱红密孔菌子实体 ,将子实体轻轻撕开 ,用手术
刀从菌盖的菌肉内部划取 0.2 cm×0.2 cm 大小
组织块 ,接种于 PDA 斜面 ,灼烧硅胶塞封口 ,然
后放入 24±1 ℃培养箱内培养;待组织块分化 ,
生长菌丝后挑取气生菌丝进行转管纯化。挑选
培养过程中菌丝生长均匀一致 ,镜检有锁状联合
的纯培养斜面 ,置于 4 ~ 5 ℃冰箱内保存备用。
1.3 菌种生理特性试验
1.3.1 菌丝适宜生长温度试验
采用 PDA 斜面培 养基(试管 18 mm ×
180 mm),接入纯化的朱红密孔菌菌种块(0.5 cm
×0.5 cm),接种后分别置于 15 ℃、20 ℃、25 ℃、
30 ℃和 35 ℃恒温培养 ,当菌丝生长至 1 ~ 2 cm
时 ,在前端画生长起始线 ,当生长最快的菌丝即将
长满试管时取出 ,在菌丝前端画一终止线 ,用尺子
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 ,计算菌丝生长速
度 ,同时观察菌丝长势 。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1.3.2 菌丝适宜生长 pH 值试验
采用 PDA 斜 面培养基(试管 18 mm ×
180 mm),用1 mol/L HCl和1 mol/L NaOH溶液调
整 pH至 5、6 、7 、8、9和 10 ,接入朱红密孔菌菌种块
(0.5 cm×0.5 cm),于 25 ℃培养。观察记录方法同
1.3.1。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1.3.3 菌丝适宜生长培养基含水量试验
培养基配方为:木屑 78%,麸皮 20%,蔗糖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15 卷
1%,碳酸钙 1%,pH 自然。分别调整培养基含水
量至 50%、55%、60%、65%、70%和 75%, 装入
21 mm×200 mm 的试管中 ,每管装10 g ,高12 cm ,
0.14 MPa灭菌 2 h ,接入 2.0 cm×2.0 cm 大小的
菌种块 ,于 25 ℃恒温培养 ,待菌丝定植料面后再卧
放。观察记录方法同 1.3.1。每个处理4个重复 。
1.4 栽培试验
栽培培养料配方为:木屑 78%,麸皮20%,石
膏 1%,白糖 1%, pH 6.0 ~ 6.5 ,含水量 60%~
65%。将培养料装入 17 cm ×33 cm ×0.04 cm
的聚丙烯塑料袋 ,每袋装量 0.75 kg ,袋口套塑料
环加棉塞 ,121.3 ℃,0.14 MPa ,灭菌 2 h ,冷却后
接入朱红密孔菌菌种 ,接种量 2%,置于 24±1 ℃
培养箱内培养 ,菌丝满袋后 ,移入菇房进行出菇
管理 ,菇房温度控制在 24 ℃左右 ,湿度 80%~
90%。原基形成时在栽培袋上划“V”或“ +”型出
菇口 。观察 、记录子实体原基形成和菌盖生成的
时间 。在子实体释放孢子时进行孢子收集和镜
检。共栽培 10袋。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体培养特征
从组织分离块边缘长出的菌丝 ,经转管接
种 , 10 d可长满斜面试管;菌丝体初期白色 ,绒毛
状 ,气生菌丝发达 ,后期有红色色素分泌。
2.2 菌丝生长的生理特性
温度试验结果见表 1 。在 15 ~ 35 ℃范围内 ,
朱红密孔菌菌丝均能生长 ,在 30 ℃时 ,菌丝生长
速度最快 ,但前端菌丝较为稀疏;在 25 ℃时 ,菌
丝生长速度较快 ,且菌丝浓密 ,长势最佳。
表 1 温度对朱红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Table 1 Ef fect of temperature on mycelial growth
rate and vigor
温度
Temperature
(℃)
菌丝生长速度
Mycelial gr ow th rate
(mm/ d)1)
菌丝长势
M ycelial g rowth
v ig or2)
15 0.91 ±0.05 +
20 1.95 ±0.09 ++
25 4.38 ±0.05 +++
30 6.57 ±0.00 ++
35 4.67 ±0.10 +
1)数据为 4 次重复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下同。
2)“ +++”表示菌丝长势旺盛 、浓密;“ ++”表示菌丝长
势较密;“ +”表示菌丝稀疏;下同。
1)Da ta show n are the ave rage value and standard e rro r of
4 replicates.
2)“ +++” :luxuriant g row th;“ ++”:good gr ow th;
“+” :sparse g row th
pH 试验结果见表 2。菌丝在培养基初始
pH 为 5 ~ 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 , pH 为 7时 ,菌
丝生长速度最快 ,长势最佳。
表 2 pH对朱红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pH on mycelial growth rate and vigor
pH
菌丝生长速度
Mycelial gr ow th rate
(mm/d)1)
菌丝长势
Mycelial g rowth
v ig or 2)
5 1.72 ±0.09 +
6 6.19 ±0.07 ++
7 8.57 ±0.08 +++
8 6.52 ±0.05 +++
9 4.62 ±0.05 ++
10 3.91 ±0.05 +
1)and 2):a s defined in Table 1
培养基含水量试验结果见表 3。培养基含水
量为 60%~ 6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菌丝生长
旺盛 ,长势最佳。
表 3 含水量对朱红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Table 3 Effect of substrate water content on mycelial
growth rate and vigor
含水量
Substr ate water
content(%)
菌丝生长速度
Mycelial grow th rate
(mm/ d)1)
菌丝长势
Mycelial gr ow th
vigo r2)
50 5.99±0.09 ++
55 6.09±0.09 +++
60 6.16±0.05 +++
65 6.12±0.05 +++
70 5.99±0.09 ++
75 5.92±0.09 ++
1)and 2):a s defined in Table 1
2.3 栽培试验结果
朱红密孔菌人工栽培菌袋在室内发菌 ,接种
26 ~ 30 d后菌丝长满袋 ,菌丝长势均很好 ,菌丝
初期洁白浓密 、生长旺盛 ,生理成熟时菌丝分泌
红色色素 ,移入菇房进行出菇管理 , 7 d后菌袋料
面红色 ,开始有原基形成 ,菌袋侧划“V”和“ +”字
形出菇口 ,7 d后红色原基形成 ,呈团粒状后开始
分化菌盖 ,约 32 d后子实体菌盖展开 。一潮菇平
均每袋子实体产量为 35 g ,生物学转化率约为
5%~ 6%。
野生朱红密孔菌子实体多单生或群生 ,少数
叠生 ,扁平 ,无柄 ,一般较小 ,新鲜时肉质 ,干后木
栓质(图 1-A)。菌盖直径 2 ~ 15 cm , 厚 0.5 ~
1 cm ,表面橙色至红色 ,后期稍褪色 ,变暗 ,无明
显生长带环纹 ,有细绒毛或无毛 ,稍有皱纹 ,腹面
红色 ,每毫米 2 ~ 4个管孔 ,担孢子椭圆形 ,有的
70
第 1 期 谢福泉 ,等:福建野生朱红密孔菌的人工栽培试验初报
逗点形 ,一端尖并弯曲 , 无色 , 4.5 ~ 6.0 μm ×
1.5 ~ 3.0μm 。担子棒状 ,具 4小梗。
人工栽培的朱红密孔菌子实体为单生或叠
生 ,原基形成呈团粒状 ,无柄 ,菌盖分化初期扁平 、
后期边缘微翘 ,呈漂亮的“金元宝”型 。菌盖厚实 ,
直径 8 ~ 10 cm ,厚 0.5 ~ 1 cm ,新鲜时肉质 ,表面呈
艳丽的橙色至桔红色 ,有明显的生长带环纹(图
1-B),有细绒毛 ,稍有皱纹 ,后期稍褪色 ,变暗 ,近基
部常有疣刺 ,干后木栓质。腹面红色 ,每毫米 2 ~ 4
个管孔 ,担孢子椭圆形 ,有的逗点形 ,一端尖并弯
曲 ,无色 ,4.5 ~ 6.0μm×1.5 ~ 3.0μm 。担子棒状 ,
具 4小梗 ,孢子印白色 。
A:野生朱红密孔菌子实体 A:P.cinnabarinus f ruit bodies co llected fr om the wild
B:人工栽培的朱红密孔菌子实体 B:Ar tificially cultiva ted P.cinnabarinus fruit bodies
图 1 野生与人工栽培的朱红密孔菌子实体
Fig.1 Wild and cultivated P.cinnabarinus fruit bodies
3 讨论
3.1 朱红密孔菌为耐低温品种 ,且易栽培 、子实
体生长周期长 ,试验结果在对温度 、pH 和各种培
养料具有广泛适应能力上与文献[ 8] 相一致 ,但
菌丝最适生长温度 、pH 值略有差异 ,这可能与来
自不同生态环境的不同菌株有关系。本试验结
果表明 ,朱红密孔菌菌丝在 15 ~ 35 ℃范围内均
能生长 ,最佳生长温度为 25 ~ 30 ℃,培养基 pH
为7 ,含水量为 60%~ 65%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
长势最佳 。2007年 2月 20 日 ,从自然界采集朱
红密孔菌子实体时的温度在 18 ℃,环境阴湿 。
因此 ,朱红密孔菌在福建省栽培的适宜季节为春
季的 3 ~ 5 月和秋季的 10 ~ 11月 ,气温在 18 ~
25 ℃之间。
3.2 栽培试验表明 ,朱红密孔菌完全可以选择锯
末作为栽培基质 ,在锯末基质中生长 26 ~ 30 d菌
丝满袋。菌丝生长初期洁白浓密 、生长旺盛 ,生
理成熟时菌丝分泌红色色素 ,培养后期菌袋中间
和边缘产生红色的子实体。朱红密孔菌子实体
生长周期长 ,人工栽培试验产量不高 ,栽培过程
中有部分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有青霉感染 ,这可
能与空气湿度过高有关。人工栽培的朱红密孔
菌子实体和野生状态下的子实体相比 ,栽培子实
体的菌盖颜色随子实体的成熟由鲜红色逐渐变
为艳丽的桔红色 ,比野生子实体的颜色要浅 ,这
可能与栽培培养料营养 ,温度 、湿度以及光照等
环境因素有关 ,也可能与朱红密孔菌本身复杂多
变的遗传多样性有关。规模栽培朱红密孔菌应
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其代用料栽培有待进一步的
研究 。
致谢:承蒙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黄年来研究员和
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谢宝贵博士在标本鉴定过程
中给予悉心的指导 , 特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 1] 黄年来.中国大型真菌原色图鉴[ M] .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 , 1998:76.
[ 2] 邓叔群.中国的真菌 [ M ] .北京:科学出版牡 ,
1964:517.
[ 3]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9:745.
[ 4] http://baike.baidu.com/ view/55261.htm
[ 5] 张莉力 , 迟玉杰 , 孙 波.朱红密孔菌(Pycnoporus
cinnabarinus)代谢阿魏酸产生香兰素的研究[ J] .东
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 37(5):637-641.
[ 6] 郑 璞 , 郑丽蓉 ,孙志浩 , 等.黑曲霉 CGMCC0774 和
朱红密孔菌 CGMCClll5 两步转化阿魏酸制备生物香
兰素[ J] .生物加工过程 , 2005 , 3(3):69-73.
[ 7 ] S TEN TELAIRE C , LESAGE-MEESSEN L ,
ODDOU J , et al.Design of a fungal biopr ocess fo r
v anillin production from vanillic acid at scalable lev el
by Pycnoporus cinnabarinus [ J] .J Biosci Bioeng ,
2000 , 89(3):223-230.
71
食 用 菌 学 报 第 15 卷
[ 8] 赵桂华 , 何文龙 ,宋 桢 , 等.朱红密孔菌培养性状的
研究[ J] .林业科学研究 , 1995 , 8(2):230-234.
[本文编辑] 朱丽娜
Art if icial Cultivation of a Pycnoporus cinnabarinus
St rain Isolated from the Wild in Fujian Province
XIE Fuquan
1 , HU Qijin2
(1Fujian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Extension St ation , Fuzhou , Fujian 350003 , China;
2 Ch aoda Modern Agr i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Fuzhou , Fujian 350003 , China)
Abstract:Fungal mycelium was isola ted f rom a Pycnoporus cinnabarinus fr uit body growing in the wild of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e ff ects of temperatur e , growth medium pH (potato dextrose agar), and the water
content of a sawdust/ wheat bran-based cultiva tion substr ate on mycelium growth were evaluated.Mycelial
growth was maximal at 25 ~ 30 ℃, pH 7.0 and a wa ter content value of 60%~ 65%.When cultivated
ar tif icially in bags cont aining 0.75 kg of the sawdust/wheat br an substr ate supplemented with sucrose and
CaCO3 , mycelial coloniza tion was complete af ter 26 ~ 30 d , and fruit bodies we re formed 32 d af ter the
appear ence of primordia.
Key words:Pycnoporus cinnabarinus ;physiological cha rac te ristics;ar tif icial cultivation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