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



全 文 :收稿日期: 2008- 05- 14
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30328018)
作者简介: 莫贱友 ( 1962- ) ,男 ,广西阳朔人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植物病害研究工作。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
莫贱友1 , 郭堂勋1, 2 , 何禧严2 ,  LI Xun3 ,  YANG Xiao-bing3
( 1广西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南宁  530007;  2广西大学农学院 , 南宁  530004;
3 Depa rtment o f Plant Patho lo gy , Iow a State Univ er sity , Ames, IA, 50010)
摘要: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 ,于 2005~ 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
的 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 ,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 ,发病区域在经度
105°91′~ 111°54′、纬度 21°78′~ 26°03′之间的广西全境范围内 ,但在发生时间上有所不同 ,冬季发生范围在纬度 23°
55′以南。 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大豆锈病 ;粉葛 ;调查 ;广西
中图分类号: S435. 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8161( 2008) 05- 0607- 03
Investigation of soybean rust in kudzu (Pueraria lobata Ohwi)
MO Jian-you
1 , GUO Tang-xun
1, 2 , HE Xi-yan
2 , L I Xun
3 ,  YANG Xiao-bing3
( 1 Plant Pro tec tion Institute, Guangxi Academy o f Ag ricultural Sciences, Nanning 530007, China;
2 Ag ricultural Co lleg e, Guangxi Univ 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3 Depa rtment o f Plant Pa tho lo g y,
Iow a Sta te Univ e rsity , Ames, Iowa 50010, U. S. A. )
Abstract: In orde r to find out the so ybean rust o ccur ring in kudzu (Pueraria lobata Ohwi) o f the main o rig in
hosts in Guangxi Province, the investiga tion w as conducted in a wide range of 32 counties during 2005-2007. The
r esults show ed the soybean rust (Phakopsora pachyrhiza Syd. ) occurr ed at the cultiva r kudzu (Pueraria lobata
Ohw i) and wild kudzu (P . lobata ( w ild) Ohw i) in the w hole a rea o f Guangxi Province fr om 21°78′~ 26°03′
la titude and 105°91′~ 111°54′ lo ng itude. But the occur ring time was different, the occurring a rea w as the
southw ard ar ea of 23°55′ la titude in winter. Th e investig ation r esults prov ided reliable information fo r the
monitoring , fo recast, and management o f the soybean rust in th e future.
Key words: so ybean rust ( Phakopsora pachyrhiz a Syd. ); kudzu ( Pueraria lobata Oh wi ); inv estig ation;
Guangxi
  葛 ( Pueraria lobata Ohwi)为豆科植物 ,葛属 ,
又名葛藤、葛根、粉葛、野葛、葛麻藤 ,我国葛属已知
12种 ,除新疆、西藏外 ,粉葛分布遍及全国 ,主产于
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河南、四川、云南等省
区。大豆锈病 ( Phakopsora pachyrhiza Syd. )专性寄
生于豆科作物 ,据各国资料报道计有 25属 49种 [1 ]。
根据庄剑云等 [2 ] 1992年对我国部分地区调查的结
果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除大豆外 ,还存在两型豆属
( Amphica rpaea )、土栾 儿 属 ( Apios )、豆薯 属
( Pachyrhizus )、 葛 属 ( Pueraria )、 山 蚂 蝗 属
(Desmodium )等大豆锈病寄主植物 [2 ]。 大豆锈病的
传播主要依靠病原菌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 ,但在冬
季 ,广西境内已没有大豆生长 ,秋季大豆病叶已腐
烂 ,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发生的病原传播体 ,因而野生
葛和栽培葛就成为大豆锈病在冬季的主要寄主植
物 ,继而成为春季大豆锈病传播的初次侵染源 [3 ]。大
豆锈病在江南的 10多个省份的春、夏、秋三季大豆
上发生 ,东南、华中和西南地区秋季发病最重 [4, 5 ]。在
·607·广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 39卷第 5期
治理锈病的系统工程中 ,治理锈菌的越冬越夏基地
是综合有效防控大豆锈病的一个理想方式 [6 ]。 为掌
握大豆锈病在粉葛上的发生情况并有效控制该病害
的扩展蔓延 , 2005~ 2007年我们对广西 32个主要县
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
道如下。
1 调查范围、品种
1. 1 调查范围
根据广西的区域位置 ,我们分别从东到西及从
南到北调查了合浦县乌家镇、钦州市大垌镇、上思县
南屏瑶族乡、浦北县大成镇、龙州县水口镇、大新县
雷平镇、扶绥县昌平乡、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南宁
市青秀区、兴业县山心镇、德保县都安乡、那坡县坡
荷乡、武宣县思灵乡、梧州市长洲镇、桂平市郊、桂平
市南木镇、藤县和平镇、平南县城、马山县古零镇、象
州县罗秀镇、金秀县头排镇、凌云县泗城镇、贺州市
八步镇、东兰县隘洞镇、平乐县二塘镇、柳城县龙头
镇、恭城县恭城镇、南丹县罗富乡、永福县苏桥镇、融
安县大将镇、灵川县潭下镇、龙胜瑶族自治县泗水
乡、全州县龙水镇等 32个县市。
1. 2 调查品种
调查品种为栽培葛 ( Pueraria lobata Ohwi)和
野葛 [P . lobata (w ild) Ohwi ]。
2 病害症状与病原菌确认
2. 1 病害症状
主要危害粉葛叶片 ,叶面初现针头大的黄白至
浅褐色小疱斑 ,后疱斑表皮破裂 ,散出黄褐色粉状
物 ,此即为病菌的夏孢子堆。 发病严重时 ,叶面疱斑
密布 ,散满锈色粉状物 ,甚至叶片变形 ,致使植株光
合作用面积减小 ,水分蒸腾量剧增 ,最终导致叶片逐
渐干枯 ,从面影响粉葛的地下块根膨大而致减产。
2. 2 病原菌形态及其确认
夏孢子堆可同时出现在叶面、叶背 ,以叶背较
多。 成熟的夏孢子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 ,黄褐色或
棕褐色 ,大小 10~ 15μm× 15~ 34μm,侧丝基部联
合 ,形成一个钟形覆盖物。鉴别时首先用大头针挑取
粉葛病叶上的粉状物在显微镜下镜检 ,并与大豆锈
病病原菌夏孢子进行形态对比 ,相同者 ,可初步确定
为大豆锈病病原菌 ,再取粉状物配成悬浮液 ,采用大
豆离体叶片接种方法接种于大豆叶片上 [7, 8 ] ,对于能
引起大豆叶片发病的 ,再次与大豆锈病病原菌夏孢
子进行形态对比 ,相同者 ,即可确定其病原菌为大豆
锈病病原菌 ,即豆薯层锈菌 ( 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 )。
3 调查结果
3. 1 发生为害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表 1) ,广西粉葛的栽培品种和野
生品种在春、夏、秋季都有锈病发生 ,病叶率在 6. 7%
~ 55. 2% ,其发生严重程度因粉葛生育时期和地块
位置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表 1 广西粉葛栽培种和野生种锈病发生情况调查结果
Table 1  Th e result o f r ust o ccuring o f cultiv ar and wild kudzu in differ ert places
地点
Place
纬度
Lati tude
经度
Longi tud e
寄主植物
Hosts
发病情况
Severi ty
发生时期
Occuring date
合浦县乌家镇 21°78′ 109°04′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上思县南屏乡 21°92′ 107°72′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浦北县大成镇 22°01′ 109°33′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钦州市大垌镇 22°11′ 108°64′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龙州县水口镇 22°47′ 106°59′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大新县雷平镇 22°64′ 107°10′ 野葛、栽培葛 普遍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扶绥县昌平乡 22°70′ 107°90′ 野葛、栽培葛 普遍发生 全年
南宁市邕宁区 22°75′ 108°49′ 野葛 零星发生 全年
南宁市青秀区 22°82′ 108°39′ 野葛 零星发生 全年
兴业县山心镇 22°82′ 109°88′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全年
德保县都安乡 23°29′ 106°49′ 野葛 普遍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那坡县坡荷乡 23°33′ 105°91′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武宣县思灵乡 23°44′ 109°51′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全年
·608· 广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 39卷第 5期
续表 1
地点
Place
纬度
Lati tude
经度
Longi tud e
寄主植物
Hosts
发病情况
Severi ty
发生时期
Occuring date
梧州市长洲镇 23°47′ 111°26′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桂平市郊 23°40′ 110°08′ 野葛、栽培葛 普遍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桂平市南木镇 23°49′ 110°09′ 野葛、栽培葛 普遍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藤县和平镇 23°54′ 110°66′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平南县城 23°55′ 110°40′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全年
马山县古零镇 23°63′ 108°31′ 野葛 零星发生 5~ 11月
象州县罗秀镇 24°08′ 109°88′ 野葛 零星发生 5~ 11月
金秀县头排镇 24°14′ 110°18′ 野葛 零星发生 5~ 10月
凌云县泗城镇 24°34′ 106°57′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贺州市八步镇 24°41′ 111°54′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东兰县隘洞镇 24°57′ 107°42′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平乐县二塘镇 24°66′ 110°78′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柳城县龙头镇 24°76′ 109°18′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恭城县恭城镇 24°82′ 110°83′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南丹县罗富乡 24°97′ 107°40′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永福县苏桥镇 25°10′ 110°67′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融安县大将镇 25°28′ 109°53′ 野葛 零星发生 ,局部严重 5~ 10月
灵川县潭下镇 25°45′ 110°29′ 野葛、栽培葛 零星发生 5~ 10月
龙胜县泗水乡 25°86′ 110°09′ 野葛 零星发生 6~ 10月
全州县龙水镇 26°03′ 110°98′ 野葛 零星发生 6~ 10月
3. 2 发生规律
病菌的夏孢子为病原传播的主要病原形态 ,病
原菌夏孢子通过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感染寄主植
物 ,感病的粉葛叶片、叶柄可短距离传播。 病原菌夏
孢子在水中才能萌发 ,适宜萌发温度 15~ 26℃。温暖
多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 ,生长茂盛的栽培葛和生长
在山区林地的野葛易发病。 湿度是本病发生流行的
决定因素。
4 结论与讨论
4. 1 调查结果表明 ,在广西的栽培葛和野葛上周年
都有大豆锈病发生 ,秋季发生较春、夏、冬季严重 ;除
桂北的部分县份因冬季粉葛叶片枯死不能成为大豆
锈病寄主外 ,广西大部分县市的粉葛冬季叶片能保
持常绿 ,有利于大豆锈病病菌孢子的寄生 ,成为翌年
春季大豆生长期锈病发生的主要初次侵染源。
4. 2 从调查的区域位置可以看出 ,大豆锈病可以在
广西全境粉葛上发生 ,经纬度范围分别在 105°91′~
111°54′和 21°78′~ 26°03′之间 ,冬季实际发生的纬度
为 23°55′以南 ,比张振铎等 [7 ]的预测值 22°30′北移 1°
以上。本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
与综合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4. 3 调查结果显示 ,大豆锈病病菌可在广西全境内
越夏 ,但究竟还有哪些植物上可以发生大豆锈病 ,成
为大豆锈病的传播源 ,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
究。
参考文献:
[ 1] 余子林 ,谈宇俊 ,刘家琳 .大豆锈病研究现状 [ J].中国
油料作物学报 , 1980, ( 1): 47-55.
[2 ] 庄剑云 .中国大豆锈病的病原、寄主及分布 [ J].中国油
料 , 1991, ( 3): 67-69.
[ 3] 莫贱友 ,郭堂勋 , Xun-Li, X. B. Yang.大豆锈病初次侵
染源及其作用分析 [ J].作物杂志 , 2007, ( 5): 61-62.
[ 4] 谈宇俊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 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4: 1-21, 50-59, 149-157.
[5 ] 莫贱友 ,朱桂宁 ,李混华 ,李清标 ,陈永惠 ,黄荣瑞 ,孙恢
鸿 .广西大豆锈病发生情况及发病条件的初步分析
[ J].广西植保 , 1992, ( 4): 4-8.
[ 6] 张振铎 ,马占鸿 ,杨小冰 ,王应学 ,陈杰 .大豆锈病越冬
区气候区划研究 [ 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27( 3):
49-53.
[ 7] 谈宇俊 ,孙永亮 .大豆锈病的鉴定技术 [ J].中国油料 ,
1989, ( 1): 65-67.
[ 8] 莫贱友 ,郭堂勋 , N av i, S S,李讯 ,杨小冰 .大豆叶部病
害研究的简易离体叶片培养技术 [ J].大豆科学 , 2007,
( 5): 740-743.
(责任编辑 麻小燕 )
·609·莫贱友等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