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野葛、粉葛水煎液和醇提液中3种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全 文 :·254·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
研究对象分为 Group 1( 孕 20 周内≥3 次 RPL 的 PCOS 患者
60 例 )、Group 2( 无 RPL 病史的 PCOS 患者 60 例 )、Group
3(有RPL病史的非PCOS患者60例)、Group 4(正常妇女60例),
因此得得出结论 , 高胰岛素血症、HH 差异、高雄激素血症、
APCR、APCR 均与 PCOS-RPL 相关。
有关 PCOS 流产血栓形成倾向的研究现已深入到基因水
平。M2 haplotype of ANXA5 基因已经被认定为 RPL 和血栓形
成倾向相关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黄卫娟等[16]探讨 M2
haplotype of ANXA5 基因在 PCOS 复发流产中的作用。本研
究检测了 100 例 PCOS 患者、500 例育龄妇女、533 例随机
抽取的正常对照人群 M2/ANXA5 的基因型。M2 haplotype 携带
者 RPL 风险是育龄妇女的 3.4 倍 , 是随机人群的 2.1 倍。PCOS
患者原发性RPL和继发性RPL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3和3.3。
因此 , M2/ANXA5 可能是 PCOS-RPL 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
形成倾向和低纤溶相关基因突变与复发性流产和 PCOS 相关。
3 小结
综上所述 , 通过对近 5~10 年的文献阅读 , 造成 PCOS 流
产的原因众多 , 发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
抵抗以及肝素改善血栓形成倾向这两方面。PCOS 本身是一
种多因性疾病 , 与遗传、基因多态性、环境等众多因素密切
相关 , 其疾病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探明 , 因此在治疗上尚
存在一定的困难 , 针对 PCOS 疾病本身的治疗可以降低 PCOS
流产率。而 PCOS 流产的病因更为复杂 , 在治疗 PCOS 疾病
本身的同时 , 针对 PCOS 流产特有病因的治疗将进一步降低
流产率。
参 考 文 献
[1] 任文凯 , 马其江 , 李淑玲 .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与治疗研究进
展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11, 35(1):89-92.
[2] 武泽 , 李蓉 , 乔杰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
标志物研究进展 . 中国妇幼保健 , 2011, 26(9):1423-1425.
[3] 吴涢婷 , 康银阁 , 倪娇芳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患者早孕
流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中医药通报 , 2011, 10(2):63-66.
[4] 罗文群 , 熊员焕 , 涂灵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先
兆流产的病因研究 . 实用临床医学 , 2011, 12(8):68-70.
[5] 李蕴璐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古籍整理与中医证候及相关因素研
究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2013.
[6] 杨柳 . 社会心理因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影响 . 河北
医科大学 , 2014.
[7] 方圆 , 史红敏 , 刘襄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
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 现代妇产科进展 , 2013, 22(5):416-418.
[8] 覃远远, 狄文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内脂素相关研究进展.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10, 26(7):554-557.
[9] 张翠莲 , 张少娣 , 李杭生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
抵抗与肥胖的研究和分析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2008,
22(11):807-809.
[10] 张映红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2 型糖尿病相关风险蛋白质生物
标记物研究进展 . 吉林医学 , 2013, 34(34):7237-7239.
[11] 苏恒香 , 刘雁峰 , 赵岑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女性各生理阶
段病机特点概述 . 环球中医药 , 2014, 7(1):63-67.
[12] 辛俊英 . 多囊卵巢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 当代医学 ,
2012, 18(31):17-19.
[13] 王秀霞 , 栾彩霞 , 张玮 , 等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体外受
精 - 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12, 47(10):
730-733.
[14] 施晓波 , 张晶 , 符书馨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流产与子
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 . 中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08,
33(6):518-522.
[15] 高贵花 , 曹云霞 , 易龙 , 等 . 胆固醇侧链裂解酶 CYP11A1 基
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10, 45(3):191-196.
[16] 黄卫娟 , 刘嘉茵 , 李丽娜 . 环境因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的
相关性分析 .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07, 42(5):302-304.
[收稿日期 :2014-12-03]
·实验研究·
野葛、粉葛水煎液和醇提液中 3 种异黄酮成分含量的
比较研究
刘莹莹 苏碧丽 庞文生 胡娟
【摘要】 目的 对野葛、粉葛饮片水煎液和醇提液中 3 种主要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研究 , 探讨两种
葛根主要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葛和粉葛水煎液、乙醇提取液中 3’- 羟基葛
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结果 野葛与粉葛相比 , 无论在醇提液还是水煎液中 , 野葛中的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这三个成分含量都高于粉葛。野葛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含量是野
葛醇提液的 6.63 倍 , 野葛水煎液中葛根素含量是野葛醇提液的 3.49 倍 , 野葛水煎液中大豆苷元含量与
野葛醇提液基本相同;但是在粉葛醇提液中这三个成分含量略高于水煎液。结论 在醇提液和水煎液中 ,
野葛的 3 种异黄酮成分含量均高于粉葛。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81274050)
作者单位 :350122 福建中医药大学
通讯作者 :胡娟
·255·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
葛根为豆科葛属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的干燥
根 , 习称野葛。而葛根的另一来源豆科葛属甘葛藤P. thomsonii
Behth. 的干燥根 , 称为粉葛。两者均载于《中国药典》, 并广
泛应用于临床。葛根味甘、辛、凉 , 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
升阳止泻之功效[1]。有文献报道葛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及大豆苷元等异黄酮类化合物[2-4], 其具
有降血压、保肝、降血糖、降血脂、治疗颈椎病等疗效[5-7]。
2010 版药典中葛根与粉葛的质量控制指标是测定葛根素含
量[8]。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是当今中药质量控制的发
展趋势[9-11]。葛根乙醇提取液中多种成分的同时测定已有报
道[12, 13], 但野葛、粉葛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及
大豆苷元 3 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未见报道。中药煎煮是
中药饮片临床用药的主要方式 , 水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对
中药饮片发挥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高效液相
色谱法同时测定葛根醇提液和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葛
根素、大豆苷元的含量 , 对比野葛、粉葛三种异黄酮成分的
差异 , 评价其质量 , 为葛根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 1 仪器 Waters 2695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 2998 型二极
管阵列检测器 , Empower 3 数据处理系统 ( 美国 Waters 公
司 ), KQ250E 型超声波清洗器 (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 ), Milli-Q 超纯水设备 ( 美国 Millipore 公司 ), 滤膜 ( 美国
Millipore 公司 , 孔径 0.45 μm)。
【关键词】 野葛 ;粉葛 ;葛根素 ;3’- 羟基葛根素 ;大豆苷元
DOI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5.194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kinds of isoflavonoid in ethanol extracts and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LIU Ying-ying, SU Bi-li, PANG Wen-sheng, et al.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contents of three kinds of main elements in ethanol extracts and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pueraria lobata. Methods The contents of 3’-hydroxy puerarin, puerarin, and daidzein in ethanol extracts and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were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esults Pueraria lobata had higher contents of 3’-hydroxy puerarin, puerarin, and daidzein in both ethanol
extracts and decoction than pueraria thomsonii. The content of 3’-hydroxy puerarin in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was 6.63 times of that in ethanol extracts, and the content of puerarin in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was 3.49
times of that in ethanol extracts. The content of daidzein in decoction of pueraria lobata wa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in ethanol extracts. The ethanol extracts of pueraria thomsonii had larger contents of the three elements than
the decoction. Conclusion The contents of three kinds of isoflavonoid in the decoction and ethanol extracts of
pueraria lobata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ueraria thomsonii.
【Key words】 Pueraria lobata; Pueraria thomsonii; Puerarin; 3’-hydroxy puerarin; Daidzein
1. 2 试剂与药材 葛根素对照品 (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
所 , 批号 :110752-201313) ;3’- 羟基葛根素对照品 ( 成都普
菲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批号:130416);大豆苷元对照品 ( 中
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批号 :111502-200402) ;野葛购自
福建祥安药业有限公司 ( 上海康桥中药饮品有限公司 , 产地:
四川 , 批号 :120509、120513、120520) ;粉葛购自福建中医
药大学国医堂 ( 安徽源和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产地 :广西 ,
批号 :1202201、1202205、1202209) ;乙醇 ( 国药集团化学
试剂有限公司 , 分析纯 ), 甲醇、乙腈 ( 德国 Merck 公司 , 色
谱纯 )。
2 方法与结果
2.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 C18 色谱柱 (4.6 mm×250 mm,
5 μm) ;检测波长 :250 nm ;柱温 :30℃ ;对照品、醇提液、
水煎液进样体积分别为 :10、20、6 μl ;流速 :1.0 ml/min ;
梯度洗脱程序见表 1。在此色谱条件下各对照品和供试品色
谱图见图 1, 色谱图中 3 个成分分离良好。
表 1 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t/min) 流动相组成 (%)乙腈 0.2% 磷酸水
0 8 92
15 15 85
28 25 75
30 30 70
35 15 85
min
AU
50.038.026.014.0 48.036.024.012.0 46.034.022.010.0 44.032.020.08.0 42.030.018.06.02.0 40.028.016.04.00.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A
·256·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
min
AU
50.038.026.014.0 48.036.024.012.0 46.034.022.010.0 44.032.020.08.0 42.030.018.06.02.0 40.028.016.04.00.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D
min
AU
50.038.026.014.0 48.036.024.012.0 46.034.022.010.0 44.032.020.08.0 42.030.018.06.02.0 40.028.016.04.00.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C
min
AU
50.038.026.014.0 48.036.024.012.0 46.034.022.010.0 44.032.020.08.0 42.030.018.06.02.0 40.028.016.04.00.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B
min
AU
50.038.026.014.0 48.036.024.012.0 46.034.022.010.0 44.032.020.08.0 42.030.018.06.02.0 40.028.016.04.00.0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1
2
3
E
图 1 高效液相色谱图
注 :A. 混合对照品 ;B. 野葛醇提液供试液 ;C. 粉葛醇提液供试液 ;D. 野葛水煎液供试液 ;
E. 粉葛水煎液供试液 ;1. 3’- 羟基葛根素 ;2. 葛根素 ;3. 大豆苷元
2. 2 溶液的制备 样品的测定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 ( 一部 ) 附录Ⅵ D 高效液相色谱法外标法测定 , 具体操
作方法如下。
2.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 3’- 羟基葛根素、葛
根素和大豆苷元对照品 1.66、1.65、2.06 mg, 分别用甲醇溶解 ,
定容至 5 ml, 得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对照品
储备液 , 精密量取上述各溶液 3 ml 置于容量瓶中 , 摇匀 , 作
为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对照品溶液 , 对照品
浓度分别为 0.11、0.11、0.14 mg/ml。
2. 2. 2 野葛和粉葛醇提液供试液的制备 取葛根 (0.5 g)、粉
葛 (0.5 g) 饮片粉末 , 精密称定 , 分别置于具塞锥形瓶中 , 精
密加入 30% 乙醇 50 ml, 超声 30 min, 放冷 , 定容至 50 ml, 然
后摇匀 , 滤过。取续滤液 , 即得野葛和粉葛醇提液供试液 ,
其生药量分别为 10.00、10.00 mg/ml。
2. 2. 3 野葛和粉葛水煎液供试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野
葛饮片和粉葛饮片 50 g, 浸泡 15 min, 分别加水煎煮 2 次 ( 每
次加水量为 500 ml ;每次煎煮时间为 30 min), 趁热用四层纱
布滤过。合并滤液 , 分别得到 860、870 ml 滤液 , 即得野葛和
粉葛水煎液供试品溶液 , 其生药量分别为 58.14、57.47 mg/ml。
2. 3 线性范围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
·257·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年3月第9卷第5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Mar 2015, Vol. 9, No. 5
0.01、0.1、0.5、1.0、1.5、2.0、2.5 ml, 置于 10 ml 容量瓶内 ,
以甲醇定容至刻度 , 经 0.45 μm 微孔滤膜过滤 , 得 3’- 羟基
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1”
项下方法测定。结果表明 :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
苷元的浓度在 0.11~27.50、0.11~27.50、0.14~0.35 μg/ml 的范
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混合对照品混合溶液 (3’-羟基葛根
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浓度分别为 0.11、0.11、0.14 mg/ml),
于同一天内连续进样测定 6 次 , 测得 3’- 羟基葛根素、葛
根素和大豆苷元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 为 0.67%、
0.56%、0.83%, 日内精密度良好 , 表明仪器较为稳定。
2. 5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葛根饮片 , 按“2.2”项下方法
制备供试液溶液 , 各平行 6 份。
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 , 分别记录各色谱峰面
积。计算得野葛醇提液和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
和大豆苷元的平均含量 (n=6) 分别为 0.77%、2.87%、0.10%
和 0.23%、0.86%、0.86%, RSD依次为 1.02%、1.32%、1.28%
和 1.09%、1.22%、1.27% ;粉葛饮片和水煎液中葛根素和大
豆苷元的平均含量 (n=6) 分别为 0.653%、0.098% 和 0.077%、
0.008%, RSD分别为 1.34%、1.01% 和 0.64%、1.08%。结果
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
2. 6 稳定性试验 取野葛、粉葛醇提液供试品溶液和野葛、
粉葛水煎液供试品溶液 , 分别于 1、2、3、4、8、12、24 h
按“2.1”项下方法测定 , 记录峰面积。结果显示 , 野葛醇提
液供试液日内稳定性的 RSD=0.48% (n=6), 粉葛醇提液供试液
日内稳定性的 RSD=0.29% (n=6), 野葛水煎液供试液日内稳
定性的 RSD=0.67% (n=6), 粉葛水煎液供试液日内稳定性的
RSD=0.69% (n=6), 表明表明野葛、粉葛醇提液供试液和野葛、
粉葛水煎液供试液的稳定性良好。
2. 7 定量限和检测限 将各对照品溶液梯度稀释至一定浓
度 , 以信噪比 3 :1 为检测限 (LOQ), 以信噪比 10 :1 为定量
限进行测定 (LOD), 测得 3’- 羟基葛根素的定量限为 45.3 ng/ml,
检测限为 15.4 ng/ml ;葛根素的定量限为 73.5 ng/ml, 检测限
为 21.4 ng/ml ;大豆苷元的定量限为 55.1 ng/ml, 检测限为
18.2 ng/ml。
2. 8 计算方法 供试品的百分含量计算公式为 :
含量 (%)= mRMX
× AXAR
×100%
公式中 , AX 为供试品的峰面积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 ;
mR 为对照品的进样质量 ;MX 为供试品的进样生药量。
2. 9 样品测定 精密称取 3 个批次的样品 , 分别按“2.2”
项下方法制备野葛和粉葛醇提液供试液及水煎液供试品溶
液 , 各平行 3 次。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 , 计算野葛、
粉葛醇提液和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
含量。测定结果见表 2, 色谱图见图 1。
表 2 野葛、粉葛醇提液和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含量 (n=3, %)
批次
野葛醇提液 粉葛醇提液 野葛水煎液 粉葛水煎液
3’- 羟基
葛根素 葛根素 大豆苷元
3’- 羟基葛
根素 葛根素 大豆苷元
3’- 羟基葛
根素 葛根素 大豆苷元
3’- 羟基葛
根素 葛根素 大豆苷元
1 0.53 1.19 0.29 未检出 0.43 0.17 3.66 4.43 0.27 未检出 0.25 0.15
2 0.56 1.28 0.24 未检出 0.36 0.18 3.78 4.02 0.27 未检出 0.28 0.15
3 0.59 1.31 0.28 未检出 0.32 0.16 3.69 4.76 0.28 未检出 0.20 0.16
3 讨论
野葛和粉葛中虽主要含有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
大豆苷元等异黄酮成分 , 但两个品种中各种异黄酮的含量具
有一定差别 , 本实验结果显示 , 无论在醇提液还是水煎液中 ,
野葛中的 3’- 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和大豆苷元这三个成分
含量都高于粉葛。野葛水煎液中 3’- 羟基葛根素含量是野
葛醇提液的 6.63 倍 , 野葛水煎液中葛根素含量是野葛醇提液
的 3.49 倍 , 野葛水煎液中大豆苷元含量与野葛醇提液相同 ;
但是在粉葛醇提液中这三个成分含量略高于水煎液。粉葛中
化学成分不仅在种类和含量上不如野葛 , 而且其化学成分还
较难融入到汤剂中 , 这可能与粉葛富含淀粉 , 水煮时 , 淀粉
粒易糊化 , 在饮片表面形成保护膜 , 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有关 ,
故临床使用葛根优先选用野葛 ;但因粉葛栽培产量高 , 并且
富含淀粉 , 适用于养生保健原料。
参 考 文 献
[1] 陈文杰 . 葛根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中国现代医药杂
志 , 2008, 10(12):142-144.
[2] 王爱梅 , 田敏 . 葛根异黄酮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
马酶学的影响 . 重庆医学 , 2011, 40(22):2251-2253.
[3] 高靖 , 陈继红 . 葛根及葛根异黄酮的研究现状 . 畜牧与饲料科
学 , 2013, 34(6):44-45.
[4] 罗兰 , 高淑娟 , 王淑美 , 等 . 脑脉通有效部位中葛根异黄酮类
成分的含量测定 . 中成药 , 2010, 32(4):604-606.
[5] 刘海英 . 葛根素对大鼠血脂和血粘度的影响 . 中国民族民间医
药杂志 , 2013, 22(18):12.
[6] 钟保恒 . 葛根素药理研究现状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09,
18(5):16-18.
[7] 杨彩媚 , 庞文生 , 张宽 , 等 . 葛根及其复方对椎基底动脉型颈
椎病的作用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3, 22(4):103.
[8] 国家药典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 年版 ( 一部 ). 北
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2010:272,312.
[9] 杨义芳 , 萧伟 . 基于多成分多靶点的中药药动 / 药效相关性研
究解读与策略 . 中草药 , 2013, 44(12):1521-1528.
[10] 刘荣霞 , 叶敏 , 果德安 .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中
国天然药物 , 2006(5):332-337.
[11] 戚进 , 余伯阳 . 中药质量评价新模式——“谱效整合指纹谱”
研究进展 . 中国天然药物 , 2010(3):171-176.
[12] 凌樱珊 , 胡向全 , 李文楷 , 等 . HPLC 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和大豆
苷的含量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2, 21(9):31-33.
[13] 杨雪芳 , 黄伟 , 丁建清 . RP-HPLC 法测定美国不同产地野葛根
和叶片中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含量的研究 . 植物科学学
报 , 2013, 31(4):391-397.
[收稿日期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