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样品消解试剂用量少,降低了由酸所造成的空白值,是理想的
消解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该
方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样品的回收率为 95. 5% ~
104. 8%,相对标准偏差在 3%以内。本研究结果表明,午子
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 3 种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 Mg、Ca、
Mn含量很高,这些微量元素对维护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
作用。其中,午子仙毫中 Mg、Mn、Fe、Cu、Zn 含量较高,茶叶
品质优异。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郑宽明. 汉中茶叶产业的调研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5,446
(23) :206 - 207.
[3]周玉珊,张西玲,汪荣斌,等.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
定秦艽和麻花秦艽中多种微量元素[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28(5) :1172 - 1175.
[4]焦 阳,尹海波,张 乐,等. 基于 ICP - MS对不同产地小根蒜无
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药物分析杂志,2011,31
(11) :2063 - 2066.
[5]庞海霞.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苦荞中微量元素[J]. 食品研究与
开发,2014,35(12) :60 - 62.
[6]付晓陆,汪 钊,叶海云.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
茶叶中的砷,铅和硒[J]. 食品工业科技,2003,24(4) :80 - 81.
[7]史 娟. 微波消解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千里光中微量元
素[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 :5867 - 5868.
[8]谭惠仁. ICP - AES、ICP - MS、AFS、IC 分析技术在茶叶中微量元
素的分析研究[D]. 广州:中山大学,2013.
[9]傅 明,陈新焕,杨万彪,等. 微波消解 ICP - AES 法测定茶叶中
铅、砷、铜、铁、锌、硒等 12 种元素的含量[J]. 食品科学,2001,22
(11) :76 - 78.
[10]徐桂香,吴江峰,谢光远. 江西特产中药彭泽贝母 As、Hg含量的测
定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1):124 -126.
[11]陈燕芹,刘 红,贾 娇. 微波辅助消解 ICP - AES 法测定小根
蒜不同部位的 18 种元素[J].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 :
320 - 322,359.
陈 祥,魏臻武,任海龙,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 SSR标记[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 :382 - 384.
doi:10. 15889 / j. issn. 1002 - 1302. 2015. 11. 1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南苜蓿 SSR标记
陈 祥,魏臻武,任海龙,乔志宏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 225009)
摘要:以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为试验材料,用 CTAB法提取南苜蓿基因组,选择已开发的蒺藜苜蓿(Medi-
cago truncatula)引物 100 对,分别在一年生苜蓿 SSR - 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 SSR - 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进行
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 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都得到了位点明显、背景清晰的条带。结果表
明,南苜蓿均适合于现有的一年生苜蓿 SSR - PCR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 SSR - PCR 反应体系,建立了一套有效、成
熟的应用于南苜蓿 SSR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南苜蓿杂交 F1 代的鉴定以及后
期资源的遗传分析。
关键词:南苜蓿;SSR标记;PAGE
中图分类号:S540.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5)11 - 0382 - 03
收稿日期:2014 - 11 - 10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BE2012340) ;江苏省普通高
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编号:CXLX_1429)。
作者简介:陈 祥(1990—) ,男,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牧草种质资源评价与遗传育种。E - mail:yzdxchenxiang @
163. com。
通信作者:魏臻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牧草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评
价研究。E - mail:zhenwu_wei@ hotmail. com。
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属于豆科苜蓿属,是一年
生或越年生苜蓿,别称秧草、草头、金花菜[1 - 2]、多形苜蓿[3]
等。南苜蓿多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江苏、浙江等地,在安
徽、江西、云南等地也有分布。南苜蓿常作为田间绿肥,也可
作蔬菜和牧草。目前,随着秧草保健功能的不断彰显,多地已
经形成了以秧草为主的产业。南苜蓿实现了牧草功能的延
伸,是长三角生态农业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南方草业发展的
新亮点[4]。
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是重复序
列的重要组成部分。SSR 是由 1 ~ 6 个核苷酸为重复单位序
列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SSR以 PCR 技术为基础,并均匀分
布于整个基因组中。由于 SSR分子标记具有共显性、涵盖范
围广、标记数量丰富、所揭示的多态性高等优点[5],已经在分
子育种、指纹图谱构建、种子纯度鉴定、基因定位等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6 - 7]。同样,对于遗传背景缺乏、没有测序信息的植
物,SSR仍然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 ,是一种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介质的常用电泳技
术。由于其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都比较高,是分子生物学和
基因工程上不可缺少的试验技术,特别适合 SSR 标记扩增产
物的检测[8 - 9]。本研究在张丽芳等模式植物蒺藜苜蓿(Medi-
cago truncatula)SSR 标记的 PCR 反应体系[10]和 Eujayl 等苜
—283—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11 期
蓿属变种 PCR反应体系[11]的基础上,建立一种适用于南苜
蓿 SSR标记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检测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本试验所用的南苜蓿材料由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野
外搜集所得(表 1) ,于 2014 年 4 月种植于扬州大学扬子津校
区实验地,在植株成型后取嫩叶研磨,提取的叶片 DNA 作为
PCR反应的模板。试验所用的 MgCl2、dNTP、Taq 聚合酶试剂
均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常规试剂均
为国产分析纯。
表 1 供试材料
编号 品种类别 来源 形态特征
WL01(♂) 地方品种 浙江温岭 叶片较大、株型较高、分
枝数较多
CX01(♀) 地方品种 云南楚雄 叶片较小、株型较矮、分
枝数少
F1(WL01 × CX01) 待选品系 叶片较大、分枝数较多
1. 2 DNA提取
南苜蓿叶片基因组 DNA 提取采用魏臻武的 CTAB
法[12]。取 10 ~ 15 张叶片在液氮中迅速研磨成粉末,用于后
续 DNA的提取,提取的 DNA 经 0. 8%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
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质量和浓度。样品稀释 10 倍放入 4 ℃冰
箱备用,原液放入 - 70 ℃冰箱长期保存。
1. 3 引物
引物来源于扬州大学草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 100 对蒺藜
苜蓿 SSR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引物粉末用超纯水稀释,保证引物的浓度高于 10 μmol /L。
待完全溶解后在漩涡混合器中混匀,离心,放入 - 20 ℃冰箱
中保存待用。
1. 4 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
SSR反应体系[10]为 10 μL(每孔添加量)。10 μL PCR体
系含 0. 24 μL dNTP (10 μmol /L) ,3 μL Primer(10 μmol /uL) ,
0. 16 μL Taq polymerase(1 U) ,1. 5 μL 10 × buffer (1 μmol /L) ,
3 μL DNA 模板(20 ~ 90 ng /μL) ,0. 9 μL Mg2 +(20 mmol /L) ,
1. 2 μL ddH2O。
一年生苜蓿 PCR扩增程序[13]:94 ℃预变性 3 min;95 ℃
变性 1 min,,55 ℃退火 1. 5 min (不同引物退火温度不同) ,
72 ℃延伸 1min,共循环 35 次;最后 72 ℃保温 8 min,4 ℃
保存。
苜蓿属变种 PCR扩增程序[11]:95 ℃预变性 10 min;95 ℃
变性 50 s,55 ℃退火 50 s(不同引物退火温度不同) ,72 ℃延
伸 90 s,共循环 40 次;最后 72 ℃保温 10 min,4 ℃保存。
1. 5 PC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
PCR扩增产物中加入 l L loading buffer (溴酚蓝缓冲
液) ,在 8%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PAGE)上,于 100V 电压
电泳 0. 5 h,200 V电压电泳 1 h,然后银染检测。
1. 6 图片处理
电泳照片用 Adobe Photoshop CS2 9. 0 进行裁剪;引物信
息采用 Excel 2003 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用 100 对蒺藜苜蓿 SSR 引物进行亲本母本温岭材料和
父本楚雄材料及其杂交 F1 代多态性分析,筛选出 8 对多态性
较好的作为南苜蓿特异性 SSR 引物,引物信息如表 2 所示。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PCR 扩增产物,最后银染上色,其
结果见图 1、图 2。
表 2 SSR引物相关信息
编号 引物名称 正向引物序列(5→3) 反向引物序列(5→3)
1 MtB152 AATTTCAGGAAAACCATCAA GATGGGACTTGATTTCCTTA
2 MtB34 GACGTCGGAGACATGGAGTT TCTAAGCCTCACCCCAAAGA
3 MtB147 TCAAAATCAAAATCGGCGAC TTACGGGGACAAAAATTGGA
4 MtB18 ACCTGGGATTGGGTTAGGAC CCACTGTTGTTGTTGCTGCT
5 MtB21 TACTGGGTTCACGCACAAAA TTCAACCGTACCGCTCTTCT
6 MtB50 CATGTAACGCTTGAGGCTGA CAACCCTAACCCTCACCAAA
7 MtB16 TTTGTTGGAGTATCTGCTTGCT CAATTTGCCGTTGTTTGCTA
8 MtB8 CCATCCTTTTACGATGACCG GGCTTACCACCACCACATTC
—383—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11 期
试验结果表明,蒺藜苜蓿 SSR 引物 MtB152、MtB34、
MtB147、MtB18、MtB21、MtB50、MtB16、MtB8 在一年生苜蓿
SSR - PCR反应体系中和苜蓿属变种 SSR - PCR 反应体系中
均能扩增出条带,但条带质量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年生苜
蓿 SSR反应体系扩增出的产物经电泳检测后得到的谱带要
比苜蓿属变种的 SSR反应体系扩增出的谱带背景更加清晰,
多态性位点更易于辨认,但扩增出的位点明显少于苜蓿属变
种 SSR 的反应体系。在 2 种反应体系中,引物 MtB18、
MtB147、MtB50、MtB8 扩增出的条带数明显多于其他引物,多
态性好于其他引物。
基于一年生苜蓿 SSR 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的 SSR 反
应体系,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对南苜蓿进行 SSR
标记检测,均能够得到稳定、易辨、背景清晰的谱带,是一套快
速有效的检测方法。
3 结论与讨论
由于 SSR的诸多优点以及技术的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
种比较理想的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在农
作物中,水稻 (Oryza sativa)[14 - 15]、小麦 (Triticum aesti-
vum)[16 - 17]、玉米(Zea mays)[18]、大豆(Glycine max)[19]、大麦
(Hordeum vulgare)[20]等都已进行了 SSR标记的研究。
南苜蓿早期作为蔬菜和田间绿肥推广[4],在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面,还没有相关的文献报导,导致其遗传背景缺乏,试
验工作无法借鉴,给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试验证明,根
据南苜蓿的分类学地位,将其作为一年生苜蓿属植物的属性
来研究,能够开展 SSR分子标记的研究。根据引物之间的通
用性,已开发的蒺藜苜蓿 SSR 引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
泳技术,在一年生苜蓿 SSR - PCR 反应体系和苜蓿属变种的
SSR - 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之上,能够扩增出条带清晰、多态
性高的谱带,可以用于南苜蓿试验分析与交流。
要想获得清晰可靠的条带可以改变引物的退火温度、
Mg2 +浓度以及反应的循环数[21 - 22]。基于一年生苜蓿 SSR 反
应体系的谱带要比苜蓿属变种的 SSR 反应体系的清晰,但是
扩增出的位点数要少于苜蓿属变种的反应体系,这可能与各
自的反应体系的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有关,需要进一步设计
试验来摸索证明,才能最终得到位点数多而且条带清晰可靠
的 SSR - PCR反应体系。
参考文献:
[1]王 栋.牧草学各论[M]. 南京: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6:170 -
171.
[2]陈默君,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579 - 580.
[3]南苜蓿[EB /OL]. [2014 - 10 - 02]. http:/ /www. eflora. cn /sp /
Medicago%20polymorpha#map.
[4]曹德明,魏臻武,虞珍萍,等. 扬中金花菜产业发展新模式———南
方草业的新亮点[J]. 草原与草坪,2012(5) :79 - 82.
[5]徐兴兴,梁海永,甄志先,等. 苹果 SSR 反应体系的建立[J]. 果
树学报,2006,23(2) :161 - 164.
[6]Cook D R. Medicago truncatula—a model in the making! [J].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1999,2(4) :301 - 304.
[7]常金华,夏雪岩,张 丽,等. 高粱抗蚜基因的遗传分析和 SSR标
记定位[J]. 草业学报,2006,15(2) :113 - 118.
[8]宋显军,张 伟,曹 萍,等. 大豆 SSR标记 PAGE银染方法的改
进[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 :3922 - 3923.
[9]张 芳,权军利,单卫星.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致病疫霉菌
SSR标记方法改良[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 :16606 -
16607.
[10]张丽芳,魏臻武,杨占花. 蒺藜苜蓿 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在一年
生苜蓿种质鉴定中的应用[J]. 草地学报,2007,15(5) :429 -
436.
[11]Eujayl I,Sledge M K,Wang L,et al. Medicago truncatula EST -
SSRs reveal cross - species genetic markers for Medicago spp.[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4,108(3) :414 - 422.
[12]魏臻武. 利用 SSR、ISSR和 RAPD技术构建苜蓿基因组 DNA指
纹图谱[J]. 草业学报,2004,13(3) :62 - 67.
[13]屠德鹏,魏臻武,武自念,等. 蒺藜苜蓿 EST - SSRs 分布特征及
标记的开发[J]. 草业科学,2011,28(5) :746 - 752.
[14]Wu K S,Tanksley S D. Abundance,polymorphism and genetic map-
ping of microsatellites in rice[J].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MGG,1993,241(1 /2) :225 - 235.
[15]Akagi H,Yokozeki Y,Inagaki A,et al.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for rice chromosom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
93(7) :1071 - 1077.
[16]Ma Z Q,Rder M,Sorrells M E. Frequencies and sequence charac-
teristics of di -,tri -,and tetra - 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s in wheat
[J]. Genome,1996,39(1) :123 - 130.
[17]Plaschke J,Ganal M W,Rder M S. Detec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closely related bread wheat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5,91(6 /7) :1001 - 1007.
[18]Taramino G,Tingey S.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for germplasm anal-
ysis and mapping in maize[J]. Genome,1996,39(2) :277 - 287.
[19]Akkaya M S,Bhagwat A A,Cregan P B. Length polymorphisms of
simple sequence repeat DNA in soybean[J]. Genetics,1992,132
(4) :1131 - 1139.
[20]Liu Z W,Biyashev R M,Maroof M A. Development of simple se-
quence repeat DNA marker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to a barley link-
age map[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6,93(5 /6) :
869 - 876.
[21]Smulders M K. Use of short microsatellites from database sequence
to gene rate polymorphisms among Lycopersicon esculentun cultivars
and accessions of other Lyopersicon species[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7,97:164 - 272.
[22]Rychlik W,Spencer W J,Rhoads R E. Optimization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for DNA amplification in vitro[J]. Nucleic Acids
Research,1990,18(21) :6409 - 6412.
—483—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年第 43 卷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