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攀枝花市凤凰木根病的研究──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初探



全 文 : 第18卷第2期
1998年6月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Vol.18 No.2
Jun.1998
攀枝花市凤凰木根病的研究①
———病原鉴定及其防治初探
伍建榕1 王海林1 陈秀虹1 杨思远2 陈 英2
(1西南林学院森保系 , 昆明 , 650224) (2四川攀枝花市园林处 , 617000)
摘要 通过对攀枝花市凤凰木根病的野外调查 , 室内保湿培养 、分离培养 、镜检
等研究 , 结果表明:攀枝花市凤凰木的致命病害为白纹羽病;其病原为子囊菌亚
门的褐座坚壳菌(Roselinia necatrix), 自然条件下难见其有性和无性孢子 , 菌丝
体及菌索常见;菌索白色 , 羽纹状分布于根表面 , 菌核少见.对轻病株环状根施 、
枝干喷药 、加强养护管理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白纹羽病;凤凰木;化学防治
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中上游 , 属干热河谷气候 , 干湿季分明.旱季(10 ~ 5月)干热 , 雨
季(6 ~ 9月)降水集中 , 间歇性干旱出现频繁.
凤凰木[ Delonix regia (Boj.Raf.)]原产于马达加斯加及热带非洲 , 是热带及南亚热
带的主要观赏树种.自 1977年在攀枝花市种植以来 , 因其生长快 , 树冠树形美 、红花艳
丽 、绿叶荫浓 , 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1987年被确定为攀枝花市市
树 , 也是该市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自去年几次发生大树被风吹倒后 , 引起了有关人士的
高度重视.为挽救市树 , 作者对凤凰木根病发病情况作了调查.
1 研究方法
由于凤凰木根病病部很难见到子实体等结构 , 为诊断及鉴定病原 , 笔者对新鲜标本进
行保湿培养 , 对病原物进行分离培养 , 并镜检描述记录〔1〕.
1.1 保湿培养方法
取灭过菌或洗刷干净的培养皿一套 , 将病组织取下一段 , 表面用清水冲洗干净 , 放入
备好浸湿滤纸的培养皿内 , 在室温条件(20 ~ 24℃)下室内培养 2 ~ 3 d后不定期镜检(由于
引起该根病的病原子囊壳只在早已死亡的病根上产生 , 故用不定期镜检).
1.2 分离培养方法
材料:选择病株的须根 、次细根 、根状菌索及老根根皮 , 切成 2 ~ 3 mm 长 、 1 ~ 2 mm
宽备用.
操作方法:将切好的小块病组织 , 用 75%的酒精浸几秒钟 , 再在 0.1%的酸性升汞水
溶液中处理2 ~ 3 s;而后用灭菌水换洗 3次 , 将其移置在加有磷酸二氢钾及硝酸铵的 PDA
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同时设对照), 置于 24℃的恒温培养箱内 , 24 h后进行观察.
① 攀枝花市科委和攀枝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资助项目.1997-10-12收稿
2 危害程度与症状
2.1 危害程度
1996年 3月 26日到 5月下旬 , 作者对攀枝花市加油站一带 、药检所住宅区等地凤凰
木根病发病程度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 首先肉眼观察凤凰木地上部分异常情况(如黄叶 、
枯梢等明显症状)作为一个调查因子来估计根病发病情况(有关黄叶枯梢 、迟发叶等因子
与根病发病的关系在后面阐述).凤凰木病害地上部分平均病株率为 26.32%, 见表 1.
表 1 凤凰木病害地上部分调查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总株数 黄叶 1/ 2以上或梢枯株数
病株率
/ % 发叶情况
1996-03-26 药检所住宅区 5 2 40
1996-04-01 加油站一带 180 46 25.6 未发叶 9株
1996-04-06 临江路侧街 20 4 20
1996-05-06 弯腰树一带 50 8 16
1995-05-10 加油站一带 20 6 30 未发叶 11株
  注:①调查点树龄大多为 19年;②此表以黄叶、枯枝等明显病状记载来估计根部发病情况 , 实际根病发病率应比
以上为害程度大得多.
调查可见(表 2), 年平均死亡率为 13.51%, 与 1995年记载的 10%相比 , 有增加趋
势.药检所住宅区内凤凰木的病情指数高达 80 , 表明其发病程度比较严重 , 临江路侧街凤
凰木病情指数 51.1 , 表明其发病程度较药检所住宅区轻〔2〕.
表 2 凤凰木病害根部调查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取样株数
各病级株数
0 Ⅰ Ⅱ Ⅲ
病情指数 备注
1996-05-17 加油站一带 17 1 7 7 2 52.9 2株枯死
1996-05-18 药检所住宅区 5 0 0 3 2 80 2株枯死
1996-05-18 临江路侧街 15 0 8 6 1 51.1 1株枯死
  注:病害分级标准 0级:根系完全正常;Ⅰ :根系开始腐朽 , <20%;Ⅱ:须根上具明显的菌丝、菌索 , 20%~ 50%
根腐烂;Ⅲ:根部基本干腐 , 病根木质白腐 , 50%以上根腐.
根病在地下发展 , 初期较难发现 , 表 3可见 , 许多看上去枝繁叶茂的树 , 其须根却已
开始腐烂 , 有的甚至干腐过半 , 地上部分仍然保持“正常” , 至地上部分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叶黄 、枝枯等)往往已到病害的中 、后期 , 较难防治.此外 , 对加油站附近几株行道树的
随机抽样调查表明 , 此根病的发生初期 , 不易通过树木的生长状况来简单作出判断.
在加油站附近随机抽取了正常开花发叶 、发叶正常但不开花 、发叶迟且无花的凤凰木
各 2株及完全枯死的凤凰木 1株 , 对根部取样分析 , 均发现根部已有不同程度干腐 , 这与
表3结果一致 , 表明:并非枝繁叶茂的植株其根部一定正常 , 因而只看植株的生长状况 ,
不能简单判断该树是否患病.
2.2 症状
检查病株根部 , 须根全部腐烂 , 该病初发于细侧根 , 可扩展至整个根系 , 但很少危害
根颈部.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灰白色丝网状菌丝体 , 菌丝体中具有纤细的羽纹状分布的白色
110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18卷
菌索(图 1).病根皮层极易剥落 , 自然条件下很少见到菌核.后期根皮腐烂 , 木质部腐朽 ,
但栓皮呈鞘状套于根外 , 病组织有磨菇味.
表 3 凤凰木生长状况与根腐的关系调查
地上部分生长状况 根部状况 株 号 胸径/ cm 备 注
全株枯或部分枯死
根几乎全腐 , 上有菌丝 , 菌
索、近根部树体中空或木材
变腐
1 , 4 , 7 30~ 35 有的树皮已脱落、有的韧皮部裂开 , 土壤 pH=7
叶茂密 , 生长状况良好 , 正
常开花
须根有少量菌丝出现 , 轻到
中度根腐
2 , 5 , 6 ,
7 , 8 40~ 50 有的花枝叶偏小
叶正常未发叶枝条少于 1/
5;开花 1/ 7~ 2/ 3 须根腐 , 上有菌丝
10 , 11 ,
12 , 16 14~ 60
有的表土层成块 , 许多建
筑垃圾 , 土壤 pH7.6~ 7.8
少量黄叶 , 开花发叶不正常
或无花 , 顶梢有枯枝或叶形
偏小
须根 20%~ 50%腐 , 具菌
丝、菌索 , 有的须根干腐
3 , 9 , 13 ,
14 , 18 ,
19 , 20
17~ 35
  注:调查时间:1996-05-18;调查地点:药检所(1~ 5);临江路侧街(6~ 20)
病株地上部分症状 , 初期表现为叶片变黄早落 , 接着枝条枯萎 , 最后全株枯萎死亡 ,
大树受害后可持续存活较长时间 , 但不及时处理 , 数年内终将死亡〔3〕.
3 病原菌形态特征
引起凤凰木纹羽病的病原菌是褐座坚壳菌(Rosel linia necatrixchart)Berl属子囊菌亚
门(Ascomycotina)核菌纲(Py renomycetes)球壳菌目(Sphaeriales)炭角菌科(Xylariaceae)褐座
坚壳属(Rosel linia).病原菌常在病根表面形成紧密交织的菌丝体 , 初期白色或浅灰色 , 后
期表面上出现深褐色或黑色密生的绒毛 , 子囊壳即生在其中 , 但极少见(仅在早已死亡了
的病根上产生)〔4〕 , 菌丝体中具有羽纹状分布的纤细菌索 , 并产生黑色细小的菌核(自然条
件下菌丝体及菌索常见 , 菌核少见).子囊壳单个或成丛地埋生在菌丝体间 , 直径 1 ~ 2
mm , 球形 、炭质 、黑色 、平滑;孔口部分呈乳头状突起.子囊圆柱形 , 220 ~ 300 μm×5 ~ 9
μm , 周围有侧丝;子囊孢子稍弯曲 , 略呈纺锤形(椭圆形或梭形)〔5〕 , 单细胞 , 褐色或暗褐
色 , 35 ~ 55 μm×4 ~ 7μm.其无性型为半知菌亚门的白纹羽束丝菌(Dematophora necatrix
Hartip), 从菌丝体上产生孢梗束 , 分枝 、顶生或侧生 , 1 ~ 3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
至卵形 , 无色 , 单细胞 , 5μm×2 μm , 见图 2 , 3 , 4〔6〕.
4 病害发生与发展
病原菌以病腐根上的菌核和菌丝体潜伏于土壤内 , 接触到树木根部时 , 以纤细菌索从
根部表面皮孔侵入 , 菌丝可延伸到根部组织深处 , 有性型不易产生 , 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在病害传播上不起重要作用.
病害常发生在低洼潮湿或排水不良的地区 , 高温季节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此菌
遮荫而雨量多的土表枯枝落叶上常迅速地蔓延 , 在遮荫少而雨量低 , 土表无枯枝落叶的地
方 , 也可作为一种寄生菌而存活 , 病原菌主要通过带菌苗木的运输而远距离传播.
111第 2期 伍建榕等:攀枝花市凤凰木根病的研究
图 1 病根           图 2 子囊壳及分生孢子
图 3 子囊壳           图 4 子囊壳切面
5 防治试验分析及建议
5.1 防治试验
白纹羽病是一类较难防治的根病 , 特别是在城市主要街道 , 地下管道多 , 根系庞大 ,
其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 综合治理”的原则 , 目前所进行的防治试验是环状根施 1∶300倍
敌克松或 1000 ~ 1500倍甲基托布津〔7〕 , 即在树基部按树冠大小以 1.5 ~ 2 m的半径 , 挖 3
~ 5 cm 深的沟 , 浇上述稀释液 , 覆土 , 对早期发病者有一定疗效 , 对中后期症状者可延长
树的寿命;或用敌克松 800倍液喷枝干 , 每隔 5 d喷 1次 , 共6次.针对具体情况 , 今后几
年内应断续使用杀菌剂 , 从根部浇灌 , 抑制菌丝生长〔8〕①.
5.2 防治建议
(1)繁殖材料的检验及处理 白纹羽病可随带菌苗木传播 , 故育苗时要避免在病地育
112 西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 18卷
① 图 2为江冢昭典氏原图.
苗 , 调运苗木应严格进行检查 , 剔除病苗或进行消毒处理 , 苗木消毒可用 20%石灰水 、
1%CuSO4等浸苗 1 h , 亦可用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等进行处理〔9〕.
(2)栽培管理措施 树种单一是引起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 采取各项营林技术措
施 , 因地制宜 , 选择相应的树种逐年更新其它抗病虫树种.
(3)育苗 育苗时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 , 烧毁 , 以减少侵染来源 , 清除枯木及风折木;
在清除病株后 , 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处理 , 促进病原菌死亡 , 再移植苗木;苗圃地可改种禾
本科作物或豆科覆盖植物 , 5 ~ 6年后再进行育苗〔10〕.
致谢:本项目的研究得到攀枝花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攀枝花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森保 96届毕
业生朱永玲参加部分工作.特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1 周茂繁.植物病原真菌属分类图索.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9.130~ 132
2 周仲铭.林木病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90.200~ 201
3 西南林学院 , 云南省林业厅主编.云南森林病害.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1993.111~ 113
4 孙云蔚.果树病害.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7.171~ 175
5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79.190~ 194
6 宇田川俊一 , 椿启介.菌类图鉴:上册.日本:1978.201~ 204
7 庄仁发.香樟根腐病的防治经验.植物保护 , 1994 , (3):47~ 49
8 高莱特著.作物的根病及其防治原理.陈延熙译.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 1956.20~ 21
9 徐天森.林木病虫防治手册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7.18~ 23
10孙益知.苹果病虫害防治.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16~ 17
The Preliminary S tudy on White Root Rot inDelonix regiaRaf
Wu Jianrong
1 Wang Hailin1 Chen Xiuhong1 Yang Siyuan2 Chen Ying2
(1 Department of Forest Protection , Southwest Forestry College , Kunming , 650224)
(2 Gardening Bureau , Panzhihua City , Sichuan Province , 617000)
Abstract White roo t ro t in Delonix regiawas a disease found in recent years in Panzhihua
City .There w as no formal repo rt on the disease so far.The disease w as found usually in lateral
and fine roo ts of Delonix regia.The infection of the disease could cause big t rees of 10 years or
more to fall dow n when sto rm passed by , resulting in much trouble to urban traffic.The
pathogen of this disease w as Rosalinia necatrix .The co rridium and ascospore were invisible
w hile hypha and rhizomorph could be seen in natural condi tion.The rhizomorph w as w hite and
feathery and appeared in root surface.The sclerotium w as rarely seen.The suggeste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is disease included spraying bactericide and germicide to rhizosphear and
branches , and streng thening tending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White roo t rot;Delonix regia;Chemical control
113第 2期 伍建榕等:攀枝花市凤凰木根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