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铁刀木与版纳傣族



全 文 :以为傣族人民提供大
量的木材作燃料 。 然
而 , 聚居在热带森林
地区内的傣族人民 ,
从不因为守着森林而
砍伐天然 林获取薪
材 , 而是从异国他乡
引种栽培薪炭林 。 据
资料表明 , 建国初期 ,
在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附
近 , 都能见到一种树型高大 、 枝
叶繁茂 . 夏季和秋季时节缀满串
串黄色花束的常绿乔木 , 这就是
铁刀木 。
铁刀木所以有此称谓 , 是因
其木材坚硬 , 加工不 易 , 难锯 、
难刨 、 刀斧难入而得名 。 它除 了
又名 . “ 黑心树 ” 外 , 还有着一个
饶有趣味的名称 , 叫 “ 挨刀树 ” 。
之所以称它为 “ 挨刀树 ” , 这与
西双版纳的傣族生产生活有着十
分密切的关系 。
铁刀木不是西双版纳的乡土
树种 , 它原产于泰国 , 引入西双
版纳至少有 4 0 年以上的历 史 。
铁刀木属苏木科常绿乔木 . 是热
带地区珍贵的速生薪材树种 。 它
生长迅速 , 燃烧性能极好 。 由于
这一特点 , 西双版纳傣族人民世
世代代就把它作为薪炭林种植
几百年来 . 铁刀木成了傣族人民
居家生活的主要能源 。 种 了砍 ,
砍后再生 、 再生又砍 , 长年累月 .
铁刀木便被人们赋予了一个非常
形象的名称 一一 “ 挨刀树 ” 。
西双版纳植 物 资源 异 常丰
富 , 按理说 , 丰富的森林完全可
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达 60 % ,
这不能不说包含着傣族人民保护
热带雨林的丰功伟绩 ! 在我国 56
个民族 中 , 西双版纳的傣族是唯
一具有栽培薪炭林传统的民族 。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栽种薪
炭林 , 保护森林资源的习惯 , 长
期以来引起 了植物学家和生态学
家的极大兴趣 据多年的调查和
分析研究 , 铁刀木 . 其优点表现
在 . 既容易栽培 、 管理 , 又便 于
采伐 、 运输 、 贮存 , 而且树干萌
发力强 (间隔 3一 4年即可采伐一
次 ) . 无病虫害 ; 木材易燃 , 热
量大 , 用量省 。 经测算表 明 , 如
果每 隔 4年轮伐一次 . 只要经营
“ 铁刀木 ” 一亩 (即 2 50 株 ) , 平均每
年可得 2 6立方米的薪炭材 , 可足
够两 户农村人 口的烧柴 。 这些年
来 , 这 种传统技术已被居住 在西
双版纳的其他民族 (如汉族 )所效
仿 , 作 为解决燃料 日趋短缺 , 保
护森林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
铁刀木在我国 的台湾 、 广东 、
广西 、 福建均有栽培 。 因为 , 铁
刀 木除具有可作薪炭 林的优点
外 , 它还是建筑和美术工艺的上
好材料 一 在印度 、 马来西亚 , “ 铁
刀 木 ” 为名贵的室内装修材 . 并
成为高级家具和美术工 艺品的制
作用材 ,
几 种有毒
d e
蔬 菜
芥菜 . : 它含硝酸盐成分 . 在
人体微生物作用下 , 转为亚硝酸
盐 , 并与胃肠道中的氮化物结合
成亚硝胺 , 诱发消化系统病变 .
这种菜不煮熟千万不要食用 。
鲜黄花菜 : 它含秋水仙碱 ,
经胃肠道吸收后会氧化成有毒
的二秋水仙碱 , 中毒症状是嗓
子发干 、 烧心 、 干渴 、 腹泻 、
腹痛 。 此病易误诊 。 而干黄花
菜在加工时 , 经清水充分浸泡 ,
已将有毒物溶出 . 所以通常不
会发生 中毒 。
发芽的洋芋 : ’艺的有毒物
是龙葵碱 , 这种有毒物存在于
发芽的洋芋或 已变成青绿 色的
皮中 , 食用时应深削芽胚部分
和发芽部位 . 并用冷水浸泡 .
烧煮后再加少量酷更好 . 充分
煮熟 . 才能去毒 。
青番茄 : 含有和发芽洋芋
相同的毒性物质 , 食用后会出
现呕 吐 、 头昏、 流涎等中毒症
状 , 生食危险性更大 。
(蔡培印 )
现落花落果现象 , 故产童低 、 品质 差 。 所以 应选择
阳光 充足 、 土 壤肥沃的阳坡或半 阳坡建园 。 定植 于
春 季或 雨 李进 行 , 有灌溉 条件 的 一年四 季均可 定
植 ; 定 植株 行距 为3米 x 4 米 , 每亩栽 6 0株 ; 塘宽深
各为 8 0厘米 ; 每塘施腐熟 农 家肥 15 公 斤和过磷酸
钙 5 0 0克作底肥 。 四 季石榴病 虫 害少 , 萌发 力 强 ,
主干 不明显 , 需加强整形修剪 。 我们在海拨 1 2 5 0米
的元 江县 因远镇 仓房 村进 行 了 65 亩的四 季石 榴栽
培试验 表明 , 第二年开 始试 花 , 第三 年挂 果 . 5年
生树 高已达 3 . 2 米 . 地 径 6 . 1厘 米 ;单 呆重童最高达
7 5 0克 . 平均重 5 2 0克 : 单株产蚤最高 2 2公 斤 。 该
村 农户 自存保 家种植 了两亩四季石 榴年产量达 95 0
公 斤 , 产值为 28 50 元 , 可 见 , 种植四季石 榴投 资少 ,
效益 高 , 是半山 区 农民脱贫致 富的好路子 。
(资任编辑 舒宗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