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藏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与保护对策



全 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 24(1):98 ~ 101
Journa l of No rthwe st Fore st ry Univ ersity
西藏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与保护对策①
郭其强1 , 罗大庆1 * , 方江平1 , 仁德智1 , 王贞红1 , 傅军锋2
(1.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 , 西藏 林芝 860000;2.汝阳县林业局 , 河南汝阳 471200)
摘 要:砂生槐是西藏特有的重要生物资源 ,具有很好的固沙 、饲用和药用价值 。以往研究表明:砂
生槐种子天然萌发率较低 ,萌蘖苗是对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有力的补充 ,遗传多样性表明砂生槐在长
期进化中各居群分化较大;其枝 、叶和种子饲用价值较高;种子内含生物碱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目前存在问题是由于保护措施缺乏 ,种群受干扰较多 ,导致天然砂生槐灌丛受破坏严重 ,种群面积
减少;由于饲用和药用产品开发少 ,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人工种植积极性差。在未来应该加强对快
繁技术的研究 ,增加人工种植面积;进一步开发相关的饲用和医药产品 ,提高其经济价值 ,提高人工
种植积极性;制订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合理的开发方式 ,为砂生槐灌丛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基
本保证。
关键词:砂生槐;生态学特性;开发利用;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461(2009)01-0098-04
Research Status , Utilizia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Sophora moorcrof tiana in T ibet
GUO Qi-qiang1 , LUO Da-qing1* , FANG Jiang-ping1 , REN De-zhi1 , WANG Zheng-hong1 , FU Jun-feng2
(1.Inst itute o f P lateau Ecolog y , Lin zh i 860000;2.Forest Bureau o f Ruyang , Ruyang 471200)
Abstract:Sophora moorcro f tiana i s one of an impo rtant biomass resources in Tibet , fo r i t values in sand
fix ation , feeding and medicinal application.Previous researches show ed that , i ts nature germination rate
w as low , but sprouting reproduction strong ly supplemented to keep stable population;populat ion different i-
a tion w as significant ;it s branches leaves and seeds w ere useful fo r animal feeding and medicinale applica-
tion.However ,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existed , such as deficient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erious
interference population make the liv able habitats is reducing.At the same time , i ts low er economic benefit
make the areas of artif icial planting very small.In the future , the rapid-propagat ion technolog y should be
studied and enlarge planting area , relev ant products should be developed in orde r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fo r art ificial planting the protect ion countermeasure and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be developed.All of
these a re the basic guarantees o f effective pro tect 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o r S.moorcrof t iana in
T iebet .
Key words:Sophoramoorcrof tiana;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pro tection strategy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 f tiana)又名“西藏狼
牙刺” 、“金雀花”等[ 1] ,为西藏特有种 ,是雅鲁藏布江
流域干旱河谷地区分布的一种特有豆科灌木 ,也是
该河谷区植被群落的主要建群种之一[ 2] 。因其具有
较强抗旱 、固沙 、水土保持等特性和饲 、药等多种可
利用价值 ,成为国内外生态学和医药学领域研究的
热点内容之一[ 2-6 , 23 , 27] 。有关研究自 20世纪 80年
代开始相继有过一些报道 , 2000年以后针对砂生槐
①  收稿日期:2008-03-19 修回日期:2008-05-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西藏高寒干旱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技术与示范(2006BAC01A04).
 作者简介:郭其强 ,男 ,讲师 ,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学和物种多样性保护研究。*通讯作者:罗大庆 , E-mai l:dqluo0894@163.com.
的研究相对增多 ,主要集中在对砂生槐的沙生适应
性 、种子生物碱的药用价值和固沙特性等方
面[ 5-14 , 22 , 24-26]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雅鲁藏布江流域
的干旱河谷地区植被建设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种子内含物的抑菌作用和杀虫活性证明其具有重
大的药用价值。砂生槐作为西藏特有的重要生物资
源 ,在未来该如何利用其为生态 、社会和经济发展服
务;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如何加强;如何合理利用和
加强对现有资源的保护等问题 ,尤其值得思考 。因
此 ,本文通过对砂生槐的研究现状的综述 ,提出未来
研究方向 、开发利用和保护对策 ,为人们以后的深入
研究提供参考。
1 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地理分布和繁殖特性
砂生槐具有极强的抗旱 、耐瘠薄及抗风沙等生
态适应性 ,生长在海拔 2 800 ~ 4 400 m 的坡麓和河
滩沙质地 ,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日喀则 、山南 、林芝地
区和拉萨市雅鲁藏布江流经的河谷地区 ,此外 ,在尼
泊尔 、印度 、锡金也有分布[ 15] 。
砂生槐具有种子繁殖和根蘖繁殖两种方式 ,在
未受沙埋时 ,种子繁殖趋于占主导地位;在植株受到
沙埋时 ,营养繁殖趋于占主导地位[ 2 , 25-26] 。据林少
敏报道[ 10] ,自然条件下砂生槐的种子的种皮不透
气 、不透水 ,发芽率仅有 10%左右 ,经过刀刺破种皮
及砂布磨擦种皮发毛(用具消毒)等物理处理之后 ,
其发芽率可提高到 83%~ 90%;Caro l C.Baskin
等[ 22]通过热冷水的循环处理可以使其发芽率提高
79%;还有实验表明 ,越是采集年份越久的种子 ,其
发芽率越高 ,相反 ,年份越近的种子 ,其萌发率越低 ,
且对水热条件变化无响应 ,但一定程度的沙埋还可
以促进砂生槐萌蘖更新[ 3] 。根据赵文智等[ 5] 研究表
明实生苗密度与种子库密度呈正相关 ,遵循种子越
多 ,萌发和保存的概率越大的一般规律。萌蘖苗数
与种子库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则说明种群在种子生产
少的情况下 ,通过萌蘖的方式进行更新 ,以维持种群
稳定 。以上研究说明 ,砂生槐的繁殖对其生境有一
定的自我调节性。由于其生境的严酷 ,种子萌发期
前有一段休眠期 ,导致种子不能及时萌发 ,后可能被
雨水冲走或鸟兽食用 ,导致实生苗更新较差 ,但是当
结实量少时 ,萌蘖苗数量的增加足以使得种群能够
世代延续 ,维持稳定;经人为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大幅
度提高 ,这可以为人工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种群生长特点及遗传多样性
砂生槐种群在河谷植被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就其分布而言 ,从阶地到低山地 ,其作为亚高山灌丛
植被的灌木层主要植物 ,以建群种成纯灌丛分布 ,成
为河谷旱生植被发展过程中的先锋植物之一[ 1] ,也
作为植被组成中最稳定的植物种而分布于谷地的各
个部位 ,且可定居并形成较大的盖度 。在低洼地段
较为良好的水土条件下 ,砂生槐能利用其萌蘖和生
长的较强优势 ,扩展成密生的灌丛[ 3] 。研究表明随
海拔梯度上升 ,砂生槐种群密度呈上升的趋势 ,种群
个体基径呈下降趋势 ,但种群高度和新梢生长量并
没有随海拔升高而呈明显的升降规律;对耐沙埋特
性的研究表明 ,积沙厚度为 20 ~ 40 cm 时 ,砂生槐灌
丛高度达到最大 ,大于 40 cm 时超过沙埋极限导致
死亡[ 5] 。这说明砂生槐种群的繁殖特性并不随海拔
梯度而呈明显的规律;也说明砂生槐适应的海拔范
围较广 ,对因海拔变化而产生的气候变化也有较强
的适应性;风沙干扰降低砂生槐种群的种子繁殖能
力 ,但一程度的风沙干扰却促进了砂生槐种群的萌
蘖繁殖 。砂生槐种群在遇到风沙干扰时的这种均衡
也是砂生种群适应沙漠和沙漠化环境的对策。
根据赵阿曼等[ 10] 和 Z.-M.Liu[ 24]对分布在雅
鲁藏布江流域的 10 个砂生槐天然居群 ,结果均表
明:对于大多数多态位点来说 ,各居群通常共享常见
基因 ,而稀有基因通常分布范围有限 ,地方性稀有基
因是居群为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突变而产生的 ,其
存在反映了居群遗传组成上的差异;居群的遗传多
样性研究结果标明大部分居群均呈现杂合子过量状
态 ,平均异交率较低(0.770),变动幅度为 0.529 ~
0.949;居群的遗传分化表明总遗传变异的 17.48%
来源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 , 82.52%属于居群内的遗
传变异 。
以上结果说明在居群水平上砂生槐存在轻微的
杂合子过量现象 ,由于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导
致居群间分化较大;另一方面 ,地理因素如海拔高度
对温度 、水分等生态因子有着规律性影响 ,从而控制
了居群分化 。海拔高度不同的砂生槐亚居群 ,开花
物候期不同 ,这就造成了由于传粉不同步而造成的
遗传隔离。因此 ,遗传多样性研究为砂生槐资源保
护提供了依据:砂生槐遗传变异主要保持在居群内 ,
在迁地保护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居群 ,例如高海拔
居群包含着绝大部分等位基因 ,说明其遗传多样性
水平较高 ,应加以保护和管理 ,作为砂生槐种质资源
就地保护的基地。
2  综合利用
 生态效益
砂生槐的生态效益表现为具有极强的固沙能
力 。其地下根系相互交错 ,形成了立柱(主根)网状
99第 1 期 郭其强 等 西藏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与保护对策
(侧根)固沙结构 。当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无机
盐时 ,能使根部附近 5 cm 的砂粒产生的向根性的亲
和力使其仅仅聚集在根部周围 ,形成沙根柱状体[ 4] 。
砂生槐单体植株形成伞形固沙构架模式和砂生槐群
落的立体网柱状固沙构架模式 ,使其具有趋于完美
的牢固的固沙系统。目前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
域现有沙地面积 11.47万 hm 2 ,分别分布在拉萨市 、
日喀则地区 、山南地区和河岸及谷坡地带[ 11] ,据贡
嘎县调查数据 , 仅全县草原沙化面积已达 4.6 万
hm 2 ,尚有潜在沙化草地面积 6.1万 hm2 ,且每年以
沙化 200 hm 2的速度递增 ,每年长达数月的风沙季 ,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多年来深根
性固沙树种的良种选育一直困扰着西藏治沙界 ,也
成为影响防沙治沙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造林成活
率和治沙速度缓慢 ,成效不高 ,使得造林成本居高不
下。树种选择不当将给西藏防沙治沙工程带来严重
的负面影响。乡土树种砂生槐治沙造林不但可以加
快造林步伐 ,提高造林成活率 ,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
能大幅度降低造林成本。以实现砂生槐的生态效
益 ,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饲用价值
砂生槐嫩枝叶是马 、牛和羊等动物喜爱的饲料
之一 。据李玉祥的研究[ 12] ,砂生槐种子蛋白质含量
高达 30.6%,比其嫩枝蛋白质平均含量高8.72%,
比西藏青稞 、小麦高近 3倍 。粗脂肪比其嫩枝叶高
6.69%,比禾谷类种子高 2 ~ 3倍 。热值 21 029.12
kJ/kg ,比目前市售的配合饲料(7 964.76 kJ/kg)高
13 069.46 kJ/kg ,比其嫩枝叶(17 463.53 kJ/kg)高
3 565.65 kJ/kg 。
砂生槐枝叶砍伐后当年生嫩枝叶粗蛋白质最
高 ,其次分别为花期老枝当年生嫩枝叶 ,花后期老枝
当年生槐叶 ,秋后砂生槐叶 。以上各粗蛋白质成分
还高于豆科紫花苜蓿 、红豆草 。热值除秋后砂生槐
叶分别低于紫花苜蓿 、红豆草外 ,砍伐后当年嫩枝叶
(18 629.12 kJ/kg)高于紫花苜蓿 8.34%,高于红豆
草 0.17%;花期老枝当年生嫩枝叶(18 771.0 kJ/
kg)高于紫花苜蓿 9.16%,高于红豆草 0.93%,花后
期老枝当年生嫩枝叶(18 992.83 kJ/kg)高于紫花
苜宿 10.45%,高于红豆草 2.12%。
砂生槐种子 17种氨基酸总量高达 24.53% ,高
于西藏箭舌豌豆(15.46%)的 8.87% ,是西藏小麦
和青稞的 1.57和 2.55倍 。8种必须氨基酸除色氮
酸外 ,其余 7种均高于西藏箭舌豌豆 , 大大高于西
藏青稞和小麦。据李玉祥测定 ,平均每 hm2 砂生槐
可提供薪2 023.2 kg ,提供牲畜可食的枝叶 62.84
kg ,提供种子166 kg 。以上说明砂生槐的枝 、叶和种
子均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
力 。这对能源 、植物蛋白资源极缺的西藏具有重要
意义[ 13] 。
 药用价值
砂生槐的种子和枝叶有药用价值 。其种子谷氨
酸含量高达 5.37%,精氨酸 2.94%,砍伐后当年生
嫩枝叶含谷氨酸 1.79%,精氨酸 1.30%,花后期老
技当年生嫩枝叶含谷氨酸 1.86%,精氨酸 1.26%,
这两种氮基酸具有调节人体植物性神精紊乱和治疗
肝昏速的药用效果。据崔建芳等人报导[ 12 , 13] ,砂生
槐种子氧化苦参碱 、氧化槐果碱和苦参碱含量分别
为 1.64%、0.50%和 0.17%,这 3种生物碱均具有
抗癌 、升血 、平喘和抗心律不齐等方面的药用效果。
马兴铭等[ 7 , 8]研究发现从砂生槐种子提取的生物碱
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
菌生长繁殖的活性 ,对 SPC-A-1和 G LC-82 肺腺癌
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杀死细粒
棘球绦虫原头蚴的活性 ,对小鼠具有中等强度的毒
性[ 1 4] 。
3 存在的问题
 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缺乏
西藏砂生槐虽然得到了一些生态学家的重视并
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3] ,但由于起步较晚 ,截至目前
对其生殖特性的研究还很有限。主要存在以下问
题:(1)砂生槐种子自然条件下发芽率极低 , 仅为
10%, 98%H 2SO4 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也只有
55%[ 9] 。严重制约了砂生槐植株的繁殖 ,不能为在
短时间内大规模造林提供足够的苗木 ,如果长期在
自然状态下繁殖 ,势必影响砂生槐种群的更新和扩
张 。(2)对于组织培养和萌蘖繁殖的无性繁殖方式
的报道不多 。基于组织培养的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已
日趋成熟 ,利用其种子或营养体探索砂生槐个体的
快速繁殖技术 ,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大面积造林提供
充足的幼苗 ,对于加快种群繁衍速度具有重要意义。
(3)对砂生槐个体生长规律和最适生境的研究还未
见报道 。砂生槐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干旱
河谷地带 ,一年中遭受低温和大风的时间较长 ,还有
放牧 、人为砍伐 、水淹和干旱等多种不利因素都影响
砂生槐个体的生长 。研究其生长规律和最适生境 ,
如抗旱 、耐寒和耐水淹等特性 ,不但可以为大规模育
苗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 ,而且对选择合适的造林地 、
提高造林成活率和降低造林成本提供可靠保证 。
 合理配置和保护措施未见研究
目前砂生槐种群的分布仍以自然状态的形式存
在 ,个体分布不均衡 ,被牛 、羊等啃食以及当各地居民
100 西北林学院学报 24 卷 
随意砍挖等现象较严重。(1)如何对砂生槐的灌丛进
行合理的配置 ,以发挥更好的固沙的效果的研究未见
报道。在我国宁夏沙坡头沙漠化治理过程中 ,利用灌
草结合 ,设置不同定植位置 、栽植方法 、栽植深度 、密
度等技术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6] ,这可以为研究
不同配置方式下砂生槐的固沙效果提供有力的参考。
(2)相关的保护措施缺乏。目前只有极少数严重沙化
的区域通过设置围栏来防止牲畜啃食 ,有关部门尚未
对砂生槐的保护制订相关政策和规定。当地老百姓
也大量砍伐砂生槐植株 ,作为篱笆和燃料 ,导致大部
分发育良好的砂生槐灌丛被破坏 ,发育不好的地区退
化更为严重 ,导致沙化加剧 。
 饲用和药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不够深入
砂生槐种子和枝叶营养成分含量较高 ,也是豆
科植物中一种潜在的食用植物蛋白资源[ 17] 。鉴予
砂生槐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分布普遍 ,适应
性强 ,近年来日喀则市的曲美 、江当虽已有小规模栽
培 ,但仍以放牧或樵采解决燃料之用 ,其种子仍任消
失 ,自生自灭。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的饲用开发研
究 ,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服务;对其种子内含物(生
物碱)的药用产品开发也未见报道 。这也是砂生槐
开发利用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急
需加强。
4 未来研究重点和保护对策
 有力的政策保障
对砂生槐种群的保护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
务 ,要用相对稳定的政策和地方法规保护现有的砂
生槐资源 。由于植被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各级
政府都应该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18] ,对于沙化治理和
植被建设等项目 ,应该坚持分期建设 、分批投资 、长
期治理的指导思想 ,对于一些设立围栏 、封禁和造林
的地区 ,相应的经济补偿的配套政策应该跟上 。
 专项的资金投入
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区的植被建设 、
沙漠化治理是沿江两岸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保
证。在建设和谐西藏 、平安西藏的前提下 ,国家和当
地政府应该加大对植被保护和建设力度。防沙治
沙 、保持水土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环
节 ,政府应该全额投资 ,充分考虑西藏自治区社会和
经济背景 。各级政府对现有砂生槐资源的保护项目
应该明确经费 、明确目标 ,确保专款专用 。
 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增加相关产品开发
在未来应重点加强对砂生槐繁殖技术 、饲用和
药用价值方面的研究 。砂生槐个体快繁技术研究可
以为大面积营造人工固沙灌丛提供足量的苗木 ,以
扩大人工种群的规模 ,促进砂生槐种群的繁衍和扩
散;研究在不同配置模式下砂生槐灌丛的固沙效果 ,
以便为合理利用乡土树种营造固沙林提供科学依
据[ 1 9] ;砂生槐种子含有的生物碱具有重要的药用价
值 ,但是目前的开发利用仍是一片空白 ,还需深入开
发相关的藏医药产品 ,以提高其利用的经济价值 。
 合理的保护对策和利用方式
由于砂生槐具有很好饲 、药 、食和能源等多种应
用价值 ,造成目前砂生槐灌丛破坏严重 ,对于不同分
布位置的砂生槐资源要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和利用
措施。西藏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
谷地区 ,这也是砂生槐种群的主要分布区 ,切实保护
好现有的砂生槐灌丛 ,是当地沙漠化治理的关键所
在[ 2 0 ~ 21] ,在砂生槐资源破坏严重和裸露沙区要进行
人工补植和撒播草种并举 ,并设立围栏进行保护 ,同
时利用雨季造林和抗旱造林技术 ,以促进种群更新
和提高植被覆盖率 ,提高人工植被建设速度 ,促进植
被恢复;对于砂生槐灌丛覆盖度较好 ,但容易受牲畜
啃食和人为破坏的地区 ,也要进行封禁;同时鼓励当
地百姓在村子附件 、房前屋后和自留地种植砂生槐 ,
以缓解当地居民生活的饲用和燃料问题 ,一旦砂生
槐内含物生物碱的藏药产品开发成功后 ,百姓就能
通过种植砂生槐增加经济收入 ,就进一步提高人们
种植砂生槐的积极性。
砂生槐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较高的研究价值和
综合利用开发价值 。在未来研究中 ,重点应该是在
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下 ,加强对砂生槐人工种群的扩
繁和栽植面积的扩大。通过对西藏砂生槐的繁殖技
术的深入研究 、合理利用和相关医药产品的开发 ,使
得砂生槐成为西藏取之不尽的生物资源和保护西藏
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 ,以发挥其更好的社会
效益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为西藏人们造福。
参考文献:
[ 1]  吴征镒.西藏植物志(第二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3:
716-717.
[ 2]  赵文智.砂生槐沙生适应性初步研究[ J]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 22(4):379-384.
[ 3]  陈怀顺 ,刘志民.砂生槐种群特点及其在河谷植被中的作用
[ J]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 1997 ,8(3):18-22.
[ 4]  彭跃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砂生槐固沙作用研究[ J] , 林
业科技 , 1997 , 22(6):6-8.
[ 5]  赵文智 ,刘志民.西藏特有灌木砂生槐繁殖生长对海拔和沙埋
的响应[ J] ,生态学报 , 2002 , 22(1):134-138.
[ 6]  马兴铭 ,李红 ,尹少甫 ,等.藏药砂生槐子生物碱抗炎抑菌活性
的研究[ J] ,中药研究 , 2004 , 32(5):23-27.
(下转第 156页)
101第 1 期 郭其强 等 西藏砂生槐的研究现状及其利用与保护对策
spo res in silage and raw mi lk [ J] .An tonie Van Leeuw en-
hoek , 2002 , 81:625-630.
[ 14]  时建军.青贮接种菌的研究[ J ] .中国饲料 , 2003(5):15-
17.
[ 15]   Kung L J , Grieve D B , T homas J W , et al.Added ammonia
or microbial inocula for fermen tat ion and nit rogenous com-
pounds of alfalfa ensi led at variou s percen ts of d ry matter [ J] .
J.Dairy Science , 1984 , 67(1):299-306.
[ 16]  孔凡德.高水分黑麦草添加吸收剂或凋萎青贮对青贮料发
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D] .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002.
[ 17]   M oseley G , Jones E L , Ramanathan V.T he nu t ri ti on al e-
valuat ion of lt alian tyegrass cu lti vars fed as silage to sheep and
cat t le [ J] .Gras s and Forage S cien ce , 1988 , 43:291-295.
[ 18]  McDonald P , Whit ten bury R.Th e ensi lage process[ C] //
But ler G W , Bai ly R E (ed s).Chemis try and Biochemist ry of
H erbage.London:Academic Press , 1973:33-58.
[ 19]  刘建新.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试行)[ J] .中国饲料 ,
1996(21):5-7.
[ 20]  王成章 , 王恬.饲料学[ 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
122-123.
[ 21]  Kung L J , Sh eprerd A C , Smagala A M , et a l.T he ef fect of
preservatives based on propionic acid on the fermentat ion and
aerobic stabi lit y of corn silage an d a total mixed ration [ J] .J
Dai ry S ci , 1998 , 81:1322-1330.
[ 22]  张吉鵾 , 卢德勋.试述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纤维问题[ J] .中
国乳业 , 2003(7):21-24.
[ 23]  晁洪雨 , 李福昌.日粮 ADF 水平对肉兔胃肠道发育 、免疫及
屠宰性能的影响[ J] .中国饲料 , 2007(6):11-13 , 23.
[ 24]  王金梅 , 李运起.紫穗槐饲用价值及深加工技术[ J] .黑龙
江畜牧兽医 , 2006(11):71-72.
[ 25]  刘贤 , 韩鲁佳 , 原慎一郎 , 等.不同添加剂对苜蓿青贮饲料
品质的影响[ 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 9(3):25-30.
(上接第 101页)
[ 7]  马兴铭 ,李红玉 ,尹少甫 ,等.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瘤的实
验研究[ 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 39(6):74-77.
[ 8]  马兴铭 ,李红玉 ,王 波 ,等.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及杀虫活
性的测定[ J] ,中国生物防治 , 2005 , 21(3):183-186.
[ 9]  林少敏.西藏砂生槐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J] ,草业科学 , 2002 , 19
(5):30-32.
[ 10]  赵阿曼 ,刘志民 ,康向阳 ,等.西藏特有植物砂生槐天然居群遗
传多样性研究[ J] ,生物多样性 , 2003 , 11(2):91-99.
[ 11]  刘志民 ,高红瑛 ,蒋德明 ,等.西藏日喀则流沙固定的几个问题
[ J] ,中国沙漠 , 2003 , 23(6):665-669.
[ 12]  李玉祥.西藏砂生槐综合利用价值的研究[ J] ,草原 , 1998 , 16:
55-58.
[ 13]  林少敏.西藏砂生槐[ J] ,草业科学 , 2002 , 19(3):34.
[ 14]  马兴铭 ,李红玉 ,尹少甫 ,等.砂生槐种子生物碱杀灭原头蚴及
抗炎作用[ 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 2004 , 17(4):217-
219.
[ 15]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编写.西
藏植被[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8:156-172.
[ 16]  唐麓君 ,杨忠岐.治沙造林工程学[ 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5:375-381.
[ 17]  贾丽 , 曲式增.豆科锦鸡儿属植物研究进展[ J] .植物研究 ,
2001 , 21(4):515-518.
[ 18]  张文辉 , 刘国彬.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评价 、问题与对策
[ J] .林业科学 , 2007 , 43(1):102-106.
[ 19]  张俊佩 ,郭浩 , 李国武 ,等.干热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技术探讨
[ J] .世界林业研究 , 2006 , 19(3):77-80.
[ 20]  赵文智 ,李森 ,刘玉璋 ,等.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下段沙地植被
研究[ J] .中国沙漠 , 1994 , 14(1):68-75.
[ 21]  刘物华 ,姜仁华.西藏森林资源状况及管理对策建议[ J] .西藏
科技 , 2007(3):44-48.
[ 22]  Carol C.Baskin.A M ethod for Breaking Ph ysical Do rm ancy
in S eeds of the Endemic Tibetan Plateau A M ethod for Break-
ing Phy sical Dormancy in Seeds of the Endemic Tibetan Plat-
eau Shrub Sophora moorcrof t iana var. moorcro f tiana
(Fabaceae)and Implicat ions for Restoration Res toration[ J] .
Natu ral Areas J ou rnal , 2007, 27(2):118-123.
[ 23]  Xingming Ma , Ethanolic ext ract s of Sophora moorcro f t iana
seeds in duce apoptosis of hum an stomach cancer cell line
SGC-7901 in vit ro[ J] .African Jou rnal of Biotech nology ,
2006 , 5(18):1669-1674.
[ 24]  Liu Z.-M.Genet ic Diversi ty , Populat ion S t ru cture , and C on-
servat ion of Sophora moorcro f t iana (Fabaceae), a Sh rub En-
demic to the Tib etan Plateau[ J] .Plant Biology , 2006 , 8(1):
81-92.
[ 25]  Zhao Wenzhi.Grow th and reproduction of Sophora moorcrof ti-
ana responding to altitude and sand burial in the middle Tibet[ J] .
Environ Geol , 2007 , 53:11-17.
[ 26]  Shizuo Toda.Inhibitory Ef fect s of Resverat rol Oligomers in
Sophora mooracro f tiana on Lipid Peroxidation by Superoxide
Anion[ J] .Pharmaceut ical Biology , 2004 , 42(1):55-58.
[ 27]  Ma X M.Therapeut ic effect s of Sophoramoorcro f t iana alka-
loids in combination w ith alb endazole in mice experimentally
infected wi th protos colices of Echin ococcus granu losus [ J] .
Brazi lian J ournal of Medical and Biological Research , 2007 ,
40:1403-1408.
156 西北林学院学报 2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