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全 文 :第 30 卷 第 1 期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l. 30 No.1
2 0 1 0年 1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an., 2 0 1 0

文章编号:1001-3776(2010)01-0001-07

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刘春生 1,2,章 艺 3*,刘 鹏 1,2,廖进平 4,张家银 4,刘菊莲 4,康华靖 5
(1. 浙江师范大学 植物学实验室,浙江 金华 321004;2. 浙江师范大学 生态研究所,浙江 金华 321004;
3.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4. 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 遂昌 323300;
5.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6;)

摘要:对浙江省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的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结构进行了调
查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木兰群落植被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群落主要伴生种为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该群落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以高位芽占绝对的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
型叶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都偏低;种
群结构呈纺锤型,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有衰退的趋势;种群格局呈集群分布。
关键词:黄山木兰;群落特征;种群结构;集群分布
中图分类号:S718.5 文献标识码:A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gnolia cylindrica at Jiu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IU Chun-sheng1,2,ZHANG Yi3*,LIU Peng1,2,LIAO Jin-ping4,ZHANG Jia-yin4,LIU Ju-lian4,KANG Hua-jing5
(1. Botany Laboratory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2. Institute of Ecolog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3. Quzhou College of Zhejiang, Quzhou 324000, China; 4. Administration of Jiu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uichang 323300, China;
5.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325006, China)

Abstract: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gnolia cylindrica at Jiul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Zhejiang
province was investigated by sample plo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was the major associated species. The
community had property of transitional zone from tropical to temperature one, indicating typical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he
community was dominated by phanerophytes with mesophyll, single and herbaceous leaf.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community could be divided
into tree, shrub and herb layer. The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 M. cylindrica community were low.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was declining due to lack of seedlings. The spatial pattern of M. cylindrica population was clump distribution.
Key words: Magnolia cylindrica;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population structure; clumped distribution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一种重要植被类型,保存了很多古老、孑遗的珍稀植物,
并荟萃成一些珍稀植物群落[1],对保护我国特有的古老孑遗木本物种、维护山地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等意
义重大[2]。
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是木兰科木兰属的落叶乔木,分布于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海拔 1 200 ~1 500 m
收稿日期:2009-10-12;修回日期:2009-12-08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99277)和金华市科技项目(2005-1-318)资助
作者简介:刘春生(1984-),男,山东菏泽人,在读硕士,从事植物生态研究;*通讯作者。

2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30卷

的背阴坡、岩石裸露率较大、水流冲刷的沟谷地带,属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3]。木材结构中等,是优
良的速生用材,纹理美观可做高档家具;花蕾可入药,树形、花色均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化造林与观
赏树种。黄山木兰是我国中亚热带山地特有的植物,分布于温凉多雾的山地,幼树稍耐荫,根系发达,萌蘖性
强,渐危种,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4~5]。目前,国内外对黄山木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苗造林技术、分
布、生长、生物学鉴定等方面[5,6~8]。由于人为砍伐以及产地群众每年早春采摘花蕾,林分遭受破坏严重,种群
少[9]。黄山木兰种群分布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而得到很好地保护,其分布和生境上的特殊性,
以及在水土保持和护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必要对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群落进行研究。有关珍稀濒危植物黄
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群落
结构、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黄山木兰濒危机制,并为其群落和种群的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
据。
1 研究地概况
研究地位于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的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龙山是武夷山系仙霞岭的一个分支,主峰
大九龙位于 118° 52′ E,28° 21′ N,海拔 1 724 m,为浙江省第 4高峰。保护区面积 2 000 hm2。整个山体呈西
南—东北走向,地形复杂,谷深坡陡,九脊六壑,区域性地层断裂构造组成九龙山主要山脉及山涧河流的展
布,山涧溪流汇入东面的住溪和西面的毛阳溪后,注入钱塘江上游的乌溪江。九龙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年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36.5℃,极端最低气温-10.5
℃,年降水量 1 855.6 mm,相对湿度 80%,年日照时数 1 925 h。九龙山的土壤为中亚热带山地红黄壤,受气
候、成土基岩、地形及森林植被等因子的影响,类型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老红壤、红壤、黄红壤、红黄壤
等几个亚类[10]。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在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分布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选择 10 个具有代表性的样
地,每个样地为 20 m×20 m。按照中科院生态系统调查表的要求,对样方内的乔木树种采取每木调查,测量记
录植物名称、胸径、高度。以每个样方的两边为坐标轴,测定每株乔木的坐标(x,y)。每个样地按对角线设
置 2 m×2 m的灌木样方和 1 m×1 m的草本小样方各 5个,样方内灌木和草本植物分种记录个体数量、高度、
盖度和频度。将所收集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
2.2 数据处理分析
2.2.1 重要值的计算 乔木层重要值
IV =(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100
2.2.2 多样性测定方法 采用下述方法测定黄山木兰群落物种多样性[11]。公式分别为:
Shannon-Weiner指数:
H′ =-∑ )ln()(
N
N
N
N ii
Simpson指数:

= −
−−=
s
i
ii
NN
NND
1 )1(
)1(1
Pielou均匀度指数:

1期 刘春生,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3

)ln(

S
HJsw =
式中,S为样地中的物种总数;N为 S个物种全部植株个体总数;Ni为第 i个物种的植株个体数。
2.3 龄级结构分析
径级结构的分级标准为 I级幼苗高度 < 0.33 m;II级幼树高度 > 0.33 m,胸径(DBH)< 2.5 cm;III级小
树 DBH为 2.5 ~ 7.5 cm;IV级中树 DBH为 7.5 ~ 22.5 cm;V级大树 DBH > 22.5 cm;高度结构的分级标准为 I
级高 1.3 m以下,II级高 1.3 ~ 2.0 m,2 m以上每隔 4 m为一个高度级,共分为 IX级。
2.4 种群分布格局
把各样地划分成 5 m×5 m的小样方,记录样地内的数据资料,用以种群分布格局的分析。本研究采用扩散
系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性指数和负二项式分布参数测定黄山木兰种群的分布格局[11~13]。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物种组成和地理成分
根据调查资料统计,黄山木兰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 60种,分属 30科 45属(见表 1),其中蕨类植物 3种,
单子叶植物 4种,双子叶植物 53种。含单种的属占总属数的 73.33%,含 2 ~ 3种的属占 26.67%。根据吴征镒[14]
中国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划分方案,在 45个属中,属热带分布的属有 17属,占总属数的 38.64%(百分比未
包括世界分布的属,下同),温带分布的属有 27 属,占总属数的 61.36%,可见,九龙山黄山木兰群落植被以
温带性质的属为主,具有明显的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
表 1 黄山木兰群落的植物区系成份
Table 1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M. cylindrica community
科名 属数 种数 科名 属数 种数
壳斗科 Fagaceae 4 5 虎皮楠科 Daphniphyllaceae 1 1
百合科 Liliaceae 3 4 桦木科 Betulaceae 1 1
杜鹃花科 Ericaceae 3 6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1 1
山茶科 Theaceae 3 4 菊科 Compositae 1 1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 2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1 2
木兰科Magnoliaceae 2 2 槭树科 Aceraceae 1 3
蔷薇科 Rosaceae 2 5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1 1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2 2 荨麻科 Urticaceae 1 1
樟科 Lauraceae 2 2 清风藤科 Sabiaceae 1 1
紫金牛科Myrsinaceae 2 2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1 1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1 1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1 1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 1 山矾科 Symplocaceae 1 1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1 2 山茱萸科 Cornaceae 1 3
椴树科 Tiliaceae 1 1 柿科 Ebenaceae 1 1
番杏科 Aizoaceae 1 1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1 1
3.2 黄山木兰群落外貌特征
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植物群落分类的重要依据,而植物生活型是群落外貌最重要的标志。
根据 Raunkiaer[15]生活型分类系统对
样地中出现的维管束植物进行分类
(表 2)。该群落以包括藤本在内的
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 80.00%,
其中常绿阔叶树种 22种,落叶阔叶树种 25种;地下芽和地面芽植物较少,分别占 11.67%和 5.00%;地上芽植物和
一年生植物最少,所占比例为 1.67%。表 2显示了九龙山黄山木兰林与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生活型的异同。可以看出,
各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九龙山黄山木兰林的地下芽植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绿阔叶林。
叶的特征包括叶级、叶型、叶质、叶缘 4 个方面,也是构成群落外貌的重要方面,即反映了群落的生境特
点,也反映了群落的发展历史,对了解群落的外貌特征十分重要。本文应用了 Raunkiaer[15]叶级分类系统和
表 2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s of the life-form spectrums among different community types
研究地区 高位芽植物 地上芽植物 地面芽植物 地下芽植物 一年生植物
乌岩岭常绿阔叶林[16] 84.20 0.00 12.50 2.80 0.60
九龙山黄山木兰林 80.00 1.67 5.00 11.67 1.67

4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30卷

Paijmans[17]叶质分类系统研究九龙山黄
山木兰林植物叶的性质(表 3),结果
表明,该群落以中型叶植物占优势,占
总数的86.67%;小型叶次之,占22.73%;
大型叶和微型叶植物较少。就叶型来讲,
单叶植物的比例很高,占 93.34%,复叶
植物占 6.67%。叶质以纸质最多,占 61.67%,革质叶次之,占 36.37%,其它类型仅占 1.67%。
3.3 群落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种的数目及其个体分配均匀度两者的综合,它能有效地表征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复
杂性[18]。
中亚热带森林中,生物量和所占
空间均是乔木层最大,灌木层相对较
小,但其物种多样性则表现为不同趋
势。在此群落中,Shannon-Wiener指
数、Simpson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相同(表 4),均是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Duncan差异显著
性检验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 Shannon-Wiener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 < 0.05),灌木层的 Simpson
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与乔木层和草本层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乔木层和草本层的 Simpson指数和 Pielou
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P > 0.05)。整体来看,该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
度都偏低。
3.4 乔木种群数量特征
对群落乔木种进行统计(见表 5),重要值在 10以上的种群只有 6个。重要值最高的为黄山木兰(128.087),
远远高于其它树种的重要值,其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优势度均居首位,尤其相对优势度高达 0.555。重要
值显示黄山木兰为群落的优势种,多脉青冈为群落的主要伴生种。
表 5 群落乔木种群的重要值
Table 5 Importance values of tree in the community
种类 相对密度 相对频度 相对优势度 重要值
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 0.395 0.330 0.555 128.087
多脉青冈 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 0.110 0.092 0.122 32.352
红茴香 Illicium henryi 0.056 0.056 0.044 15.617
稠李 Padus racemosa 0.048 0.061 0.030 13.884
尖连蕊茶 Camellia cuspidata 0.046 0.056 0.023 12.442
荚蒾 Viburnum dilatatum 0.049 0.054 0.017 12.048
山矾 Symplocos sumuntia 0.032 0.037 0.017 8.603
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0.026 0.033 0.016 7.509
白乳木 Sapium japonicum 0.027 0.031 0.015 7.330
多脉冬青 Ilex polyneura 0.023 0.019 0.029 7.117
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0.018 0.026 0.016 6.124
红花油茶 C. chekiang~oleosa 0.023 0.026 0.010 5.931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0.020 0.025 0.010 5.465
秀丽槭 Acer elegantulum 0.016 0.017 0.020 5.380
泡花树Meliosma cuneifolia 0.009 0.011 0.006 2.608
秀丽香港四照花 Cornus hongkongensis 0.009 0.012 0.004 2.456
大叶稠李 Prunus sericea 0.010 0.010 0.004 2.303
麂角杜鹃 R. latoucheae 0.009 0.009 0.004 2.178
小叶白辛树 Pterostyrax corymbosus 0.005 0.006 0.010 2.069
其余乔木(计 21种) 0.070 0.088 0.049 20.498
总计 1.000 1.000 1.000 300
3.5 九龙山黄山木兰林的垂直结构
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的成层现象。层次结构是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标志,其成因决定于生态环境,
特别是群落生长的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黄山木兰群落成层现象明显,结构不很复杂。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
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可以分为 3个亚层,乔木上层(14 ~ 30 m)、乔木中层(6 ~ 14 m)、乔木下
表 3 黄山木兰群落特征
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M. cylindrical community
叶级及其比例 叶缘、叶型及其比例 叶质及其比例
叶级 比例/% 叶缘和叶型 比例/% 叶质 比例/%
大型叶 3.33 全缘 40.00 革质 36.67
中型叶 86.67 非全缘 60.00 纸质 61.67
小型叶 6.67 单叶 93.34 其它 1.67
细叶 3.33 复叶 6.67
表 4 黄山木兰群落分层物种多样性
Table 4 Species diversity at different layers in M. cylindrical community
层次 物种数 H D Jsw
乔木层 40 1.887±0.512b 0.786±0.125b 0.787±0.089b
灌木层 25 2.361±0.349a 0.877±0.064a 0.868±0.076a
草本层 12 1.533±0.203c 0.735±0.064b 0.777±0.092b

1期 刘春生,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5

层(2 ~ 6 m);灌木层(0 ~ 2 m)主要种类有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荚蒾(Viburnum dilatatum)、红茴香(Illicium henryi)、马醉木(Pieris japonica)、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ta)
等种类,乔木下层主要有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山矾(Symplocos sumuntia)、红花油茶、荚蒾
等,乔木中层主要有红茴香、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黄山木兰等,乔木上层为林冠层,主要
有黄山木兰、多脉青冈组成。林下草本层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主要有黄山鳞毛蕨(Dryopteris whangshanensis)、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山椒草(Pellionia minima)等。
林木的高度结构是指林分中各组成
树种在不同高度级内的株数分布比例,
它可以作为龄级估测的一个参数[19]。九
龙山黄山木兰群落优势种和主要伴生种
的高度结构如图 1所示。从图 1可以看
出,黄山木兰种群的高度结构初步反映
了幼苗数量的严重不足,高度在 1.3 m
以下的比例仅为 5%左右,其中 VI级附
近数量最多;伴生种多脉青冈高度结构
可以初步反映其低龄级个体丰富,且较
大龄级个体已经开始进入林冠层。
3.6 黄山木兰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
3.6.1 黄山木兰的种群结构 种群年龄结构的分析是探索种群动态的有效方法。由于种群个体年龄常难于确定,
所以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以立木胸径级代替年龄进行分析[20~22]。从图 2可以看出,10个样地内黄
山木兰种群的年龄结构相似,均为纺锤型,以 IV级中树的数量为多,而缺乏幼苗和幼树,仅在样地 2和 9中分
别发现了 1 株和 2 株幼苗。因此,从目前来看,黄山木兰处于稳定阶段,但从长期演替来看,黄山木兰种群有
衰退的趋势。
3.6.2 种群分布格局 由于取样的各个样地物种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其它乔木树种所占的比例也较小,
故本文只对黄山木兰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Kershaw[23]研究结果表明,当个体平均密度极低或极高时,t
检验的可靠性有所下降,而 K值检验则不受样方内个体密度的影响,故本文主要依据 K值进行分布格局的判定
(见表 6)。从表 6可以看出,所有样地黄山木兰均为集群分布。
4 讨论
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活型主要以高位芽植物居多,地下芽植物很少[16],与常绿阔叶林相比,黄山木兰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黄山木兰
多脉青冈



高度级
图 1 黄山木兰和多脉青冈高度级结构
Figure 1 Height structure of M. cylindrica and C. multinervis
0
5
10
15
20
25
I II III IV V
Q1 Q2
Q3 Q4
0
5
10
15
20
25
30
35
I II III IV V
Q5
Q6
Q7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I II III IV V
Q8
Q9
Q10
胸径级/cm




图 2 黄山木兰径级结构
Figure 2 Diameter structure of M. cylindrica

6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30卷

群落植物的地下芽比例明显较高,这与黄山木兰较严峻的生境条件有关。金则新[24]对天台山落叶阔叶林特征研
究认为:群落将演替成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并进一步演变成常绿阔叶林。黄山木兰群落生活型中以高位芽占
优势,叶的特征以中叶、纸质的单型叶为主等已初步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25],这与黄山木兰群落下
木层已出现了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有关,如多脉青冈、青冈、尖连蕊茶、红茴香等的幼苗、幼树个体数量较多。
研究中黄山木兰种群低龄级个体数量较少,而多脉青冈种群更新良好,且有一定比例达到林冠层。多脉青冈作
为该区常绿阔叶林建群种具有根萌生枝和幼苗库两种更新方式。熊小刚等[26]研究表明:耐荫树种多脉青冈对林
窗更新反应不明显,在林窗与非林窗斑块中均能连续更新。左家哺等[27]在对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研究
表明,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多脉青冈将成为群落的优势种。推测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优势种群黄山木兰将
为多脉青冈所取代,群落将进一步演变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是生境中物种丰富度及分布均匀性的一个指标,它受生境中生物和非生物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可以通过对多样性的研究,揭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群落种类组成特征及数量对比关系。从群落
层次多样性格局来看,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该群落层次多样性格局形成的原因可能一方面由于乔木层的生
态小环境相对单一,而灌木层的生态小环境分化较大,而且灌木层除了灌木种类外,还包括乔木幼苗、幼树,
这都造成了灌木层的种类和个体数多于乔木层,因而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高于乔木层。彭少麟等[28]研究也表明,
亚热带森林内林冠层下面能够容纳较高的种多样性。但由于大多数样方内郁闭度较大,岩石裸露度高,致使草
本层植物稀疏,种类少,导致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低。从整体来看,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
匀度偏低。彭少麟[29]研究认为:一个较成熟的群落往往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均匀度。说明该区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不成熟的群落,还处于某个演替阶段,这与对濒危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ui)群落
特征、南方铁杉(Tsuga tchekiangensis)针阔混交林群落特征的研究结论相一致[25,30]。
优势种群黄山木兰其年龄结构呈衰退型模式。野外调查显示:黄山木兰结实率较高,实生苗极少,主要依
靠萌枝维持种群更新。一方面,九龙山黄山木兰群落特殊的生境条件,不利于其种子的萌发定居;另一方面,
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从一种类型过渡到另一种类型,生境条件随之改变,伴随着该区常绿
阔叶林建群种多脉青冈和青冈等进入且更新良好,群落郁闭度增大,群落环境已不适于黄山木兰用种子进行更
新,以萌枝更新可以有效避免幼苗个体竞争失败。在此情况下,萌条更新成为黄山木兰的主要更新方式,这是
黄山木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康华靖等[31]对香果树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武玉珍等[32]研究表明:种群
处于沟谷等特殊地貌和地形时,多为集群分布,生境条件的特殊性也是黄山木兰形成集群分布的原因之一。再
加上黄山木兰种群多分布于裸岩或岩石裸露率高的山沟沟谷中,使得小生境具有很大的异质性,黄山木兰就选
择占取那些竞争压力小的空间点,而这些小空间点是集群分布的,造成黄山木兰种群在各样地的分布格局均为
集群性的。一般而言,集群分布能更好地改变微气候和小生境(如根系分泌物的影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小气
候),比单独个体有较大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33]。
群落生活型、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群年龄结构表明九龙山黄山木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不稳定群落,是
一种过渡类型,从生物保护的角度来讲单纯依靠禁封不能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应加以人工辅助促进黄山木兰种
群及时更新,应对其群落进行适度的人为干扰(择伐、间伐),扩大林窗面积,促进萌枝进入林冠层。同时进
表 6 黄山木兰种群分布格局
Table 6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M. cylindrica population
样地 均值 方差 方差/均值 t 值 负二项指数 平均拥挤度指数 聚块性指数 分布类型
Q1 2.000 4.133 2.067 2.921 1.875 3.067 1.533 C
Q2 1.875 9.583 5.111 11.259 0.456 5.986 3.193 C
Q3 1.688 4.763 2.822 4.99 0.926 3.510 2.080 C
Q4 2.750 11.133 4.048 8.349 0.902 5.798 2.109 C
Q5 1.438 4.796 3.336 6.398 0.615 3.774 2.625 C
Q6 1.938 2.863 1.477 1.307 4.058 2.415 1.246 C
Q7 4.000 25.333 6.333 14.606 0.750 9.333 2.333 C
Q8 1.563 3.729 2.387 3.798 1.127 2.949 1.887 C
Q9 1.313 2.896 2.206 3.304 1.088 2.519 1.919 C
Q10 0.688 0.763 1.109 0.299 6.302 0.797 1.159 C

1期 刘春生,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黄山木兰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优势种群结构 7

一步加强黄山木兰有性繁殖生态学和种群生态学等的研究,进一步揭示自然状态下结实率较高实生苗少的原因、
种子萌发特性、种间关系等特点,为黄山木兰林的有效保护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 沈泽昊,赵子恩,吴金清,等. 三峡地区大老岭珍稀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增):171-180.
[3] 浙江森林编辑委员会. 浙江森林[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4] 国家环境保护局.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5] 张纪卯. 黄山木兰造林技术[J]. 福建林业科技,1999,26(1):74-77.
[6] 王献博,蒋高明. 中国木兰科植物受威胁的状况及其保护措施[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4):43-47.
[7] 冯建国,徐耀庭,陈益泰. 浙西南丘陵地八种乡土阔叶树的生长表现[J]. 林业科学研究,1999,12(4):438-441.
[8] 李水福,周家胜,朱筱芬,等. 浙江地产辛夷混淆品——黄山木兰的生药学鉴定[J]. 现代应用药学,1994,11(5):14-15.
[9] 傅立国. 中国植物红皮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10] 张方钢.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15.
[11] 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77-96, 243-266.
[12] Pielou E C. Mathematical ecology[M]. New York:Wiley interscience,1985. 84-193.
[13] 郝朝运,刘鹏,邬周伟. 浙江中部七子花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6):778-784.
[14] 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 IV):1-139.
[15] Raunkiaer C. The life forms of plants and statistical plant geography[M]. Oxford:Clarendon Press,1934. 17-104, 369-378.
[16] 宋永昌,张绅,刘金林,等. 浙江泰顺县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分析[J]. 植物生态学报,1982,6(1):14-35.
[17] Paijmans K. An analysis of four tropical rain forest sites in New Guinea[J]. J Ecolo,1970,58(1):77-101.
[18] 樊后保. 格氏栲群落的结构特征[J]. 林业科学,2000,36(2):6-12.
[19] Lieberman M,Lieberman D. Age-size relationships and growth behavior of the palm Welfia georgii[J]. Biotropica,1988,20(4):270-273.
[20] Knowles P,Grant M C. Age and size structure analysis of Engelmann spruce, ponderosa pine, loadgepole pine, and limber pine in cororado[J].
Ecology,1983(64):1-9.
[21] Parker A J,Peet R K. Size and age structure of coniferforests[J]. Ecology,1984(65):1 685-1 689.
[22] 达良俊,杨永川,宋永昌.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种的种群结构及更新类型[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76-384.
[23] Kershaw K A,Looney J H. Quantitative and dynamic plant ecology (Third edition)[M]. London:Edward Arnold,1985. 50-127.
[24] 金则新. 浙江天台山落叶阔叶林特征研究[J]. 广西植物,2000,20(2):107-116.
[25] 陈子林,康华靖,刘鹏,等.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群落结构特征[J]. 云南植物研究,2007,29(4):461-466.
[26] 熊小刚,熊高明,谢宗强. 神农架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树种更新研究[J]. 生态学报,2002,22(11):2 001-2 005.
[27] 左家哺,朱巽,田伟政,等. 湖南省南岳原生性森林群落的研究 III长叶石栎林[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1,19(5):377-384.
[28] 彭少麟,周厚诚,陈天杏,等. 广东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J].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1989,13(1):10-17.
[29] 彭少麟.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30] 张志祥,刘鹏,刘春生,等. 浙江九龙山南方铁杉群落结构及优势种群更新类型[J]. 生态学报,2008,28(9):4 547-4 558.
[31] 康华靖,陈子林,刘鹏,等. 大盘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 生态学报,2007,27(1):389-396.
[32] 武玉珍,张峰.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研究[J]. 植物研究,2006,26(6):735-741.
[33] 康华靖,刘鹏,陈子林,等. 不同生境香果树种群的径级结构与分布格局[J]. 林业科学,2007,43(12):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