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2年第 2期 现代园艺
沙木蓼引种试验初报
汪富存
(青海省大通县实验林场,青海 大通 810100)
摘 要:沙木蓼为旱生植物,通过容器扦插育苗和GGR 蘸根、植树坑投放保水剂、浇水、对照4个不同处理
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沙木蓼在大通县育苗获得成功,并可以在干旱阳坡进行造林,且应用抗旱综合配套技术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沙木蓼;引种;试验
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A. Los.),蓼科,灌木,高约
50cm。老枝灰褐色,外皮常呈条状剥落,嫩枝淡褐色或灰黄
色。叶卵形或宽椭圆形,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呈波状皱曲,
黄绿色,托叶鞘褐色。分布于内蒙古沙区、宁夏中部半荒漠地
带,在草原带则生于沙地、沙丘等隐域性生境。沙木蓼为旱生
植物,常见于半固定沙地及半荒漠地带具薄层浮沙的山麓、
丘陵坡地、沙质的河谷冲积地或干河床,也见于草原化荒漠
带的砂砾质戈壁地带。
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选择在植物园苗圃。植物园苗圃位于大通县以
南,距离县城桥头镇5km。项目区海拔 2450m。土壤为栗钙
土。2011年开展沙木蓼容器扦插育苗 13万株,并在黄家寨村
开展容器苗造林。大通县黄家寨镇许家寨村位于大通县以
南,距离县城桥头镇 15km。项目造林区海拔 2450m,土壤为
栗钙土,耕作层厚度大于 40cm,平均坡度为 12°,平均植被
总盖度为 20%,造林地块主要是历年退耕还林地,光照充足,
立地条件较好,适合于沙木蓼等苗木生长。项目区植被有沙
棘和针茅草、披尖草、蒿类等。2011年 4月份引进沙木蓼进行
造林,并设立 GGR蘸根、植树坑投放保水剂、浇水、对照 4个
不同处理。
2 育苗方法
2.1 容器内配土
育苗容器中装的土主要是泥炭土与耕作土,按体积 1︰3混
合拌匀,再拌少量珍珠岩,混合后的土经敌克松或多菌灵(体积
比 1500︰1)消毒后即可装盆。装土高度为离容器顶端 2㎝处。
2.2 插穗种条的选取及处理
2.2.1插穗选取:在沙木蓼林分中,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势
旺盛、年龄 2~5年的植株。采条可在当年春季 3~4月发芽前
进行。采条取自母株的中上部或萌蘖条,粗度为 0.5~2cm。种
条从母株采下后要及时扎捆埋入湿土中,或浸入水中。
2.2.2插穗剪制:长度为 12cm,顶端剪齐,顶芽与顶
端 1~2cm,下口剪成马蹄形。按粗细分级、捆扎,每 100株扎 1
捆。
2.2.3沙藏:采用露天沙藏,坑深 40cm,坑长、宽依插穗数
量而定。先在坑底填 10~15cm经消毒的河细沙,然后将插穗
倒置排放,紧挨排齐,上面覆盖 15~20cm经消毒的细沙,灌
水,保持细沙湿润。沙藏周期为 7天左右。
2.2.4生根粉处理:经沙藏后的插穗取出,用清水清洗,然
后置于 ABF生根粉 1000mg/kg溶液浸根 4h,浸根时,顶端与
溶液面保持在 4cm,防止溶液浸入顶端木质部而发生腐烂。
采用边浸泡边扦插。
2.2.5 苗期管理:浇水 扦插后 1个月内,约每隔 7~10d
浇水 1次,1个月后浇水次数逐渐减少,浇水时防止大水漫
灌冲毁苗罐,对损坏的苗罐要及时填土,防止穗条外露、干
缩。
松土除草:根据杂草生长情况进行除草,尽可能做到“除
早、除小、除了”。在松土除草时,尽量少碰、触插穗。以保持垄
面土壤疏松,保证土壤墒情。
打顶及炼苗:沙木蓼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在苗木生长至
50㎝左右时进行打顶,培育优质壮苗,同时进行炼苗,遇阴
天、雨天及时揭去塑料棚,进行炼苗,以备造林。
3 结果调查与分析
3.1 育苗结果调查
8月份对容器扦插的沙木蓼进行调查,其结果为成活率
为 97%,径生长量为 0.36cm,高生长量为 62cm。苗木色泽正
常,长势良好,可以进行造林。
3.2 造林结果调查
不同处理生长量调查如下:
造林试验成活率、生长量调查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处理间沙木蓼径生长、高生长存
在一定差异,特别是用保水剂、GGR处理对苗木生长影响较
大。但不同处理间成活率差异较大,说明抗旱措施综合应用
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4 结论
(1)通过沙木蓼容器扦插育苗,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育
苗获得成功。
(2)通过沙木蓼造林,成活率高,说明沙木蓼可以在大通
县干旱阳坡进行造林,且应用抗旱综合配套技术对提高造林
成活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北等.沙木蓼的引种与栽培[J].宁夏农林科技,1990(3)
2 赵万启.抗旱新材料应用技术总结[J].青海农林科技.2013(B08)
(责任编辑 张芝)
作者简介:汪富存(1984-),女,青海大通县人,林业助理工程师,现从事育苗技术指导工作。
树种 处理 高(cm) 地径(cm) 成活率(%)
沙木蓼
保水剂 34.7 0.22 94
GGR 32.25 0.22 88.4
浇水 31.67 0.2 86
对照 25.8 0.17 85
试验研究
3- -
DOI:10.14051/j.cnki.xdyy.2012.02.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