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缅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全 文 :放茂良 ,李东东 ,刘 琼 ,等. 缅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J ]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 39(5 ):425 -427.
缅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放茂良 , 李东东 , 刘 琼 , 李乔丽 , 高云涛
(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教育部共建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
  摘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分离缅茄提取物为氯仿相 、乙酸乙酯相 、正丁醇相和水相 4 个不同极性部位 ,测定各
个部位的皂苷 、黄酮和多酚含量 , 通过各个部位对 OH 的清除能力和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研究缅茄的抗氧化活
性 ,并以 IC50质为指标 , 比较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与芸香苷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 , 缅茄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因反
应体系及极性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 在 0 ~1. 0 mg /mL测定浓度范
围内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效果强于芸香苷。
  关键词:缅茄;极性部位; OH;脂质过氧化;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S529. 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1)05 -0425 -02
收稿日期:2010 -11 - 12
作者简介:放茂良(1984— ),男 ,云南保山人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
药物分析工作。 E - mail:maoliangfang1984@yahoo. com. cn。
通信作者:高云涛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和电化学分析工
作。 E - mail:yuntaogao@souhu. com。
  缅茄 (Pahudia xylocarpa Kurz )属双子叶豆科植物 ,主要
产于泰国 、缅甸 、马来半岛等地 ,我国云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
台湾等地也有栽培 。缅茄具有清热解毒 、消炎止痛等功效 ,云
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广泛用其治疗乳腺炎 、腮腺炎 、胃肠炎 、
眼角膜炎疼痛 、咽喉肿痛 、食物中毒等疾病 ,亦可抑制多种
菌类 [1 ] 。自由基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许多疾病与自由基导
致的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有关 ,尤其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羟
自由基等与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 、癌症等密切相关 [2 ] 。近
年来 ,对自由基及其清除剂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关注点 ,从植物
中提取天然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逐渐形成趋势 。目前对缅茄的
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研究以采自云南勐腊县的缅茄为原
料 ,以有机溶剂萃取法分离其提取物为不同极性部位 ,用分光
光度法测定皂苷 、黄酮和多酚含量 ,并对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
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旨在为确定缅茄抗氧化作用的物质
基础和缅茄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与仪器
缅茄采自云南省勐腊县。试剂有芸香苷 、三七皂苷 、卵磷
脂 、番红花红 、香草醛 、没食子酸 、硫代巴比妥酸 (TBA )、三氯
乙酸 (TCA )、高氯酸 、硝酸铝 、亚硝酸钠 、酒石酸亚铁 、EDTA 、
硫酸亚铁 、氯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 、乙醇和甲醇等 ,均为分析
纯 。试验用水为 2次蒸馏水 。
仪器有WFJ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 (尤尼柯仪器有限公
司产 )、EYELA N - 1100旋转蒸发仪 (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产 )、AR224CN 电子天平 (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产 )、数显恒
温水浴锅 、S3120A超声波清洗器 、电热套 。
1. 2 方法
1. 2. 1 缅茄提取物的制备 缅茄坚果风干后粉碎 ,称取 50 g
加入 90%乙醇 (料液比为 1 ∶8 )封口浸泡 48 h ,60 ℃条件下
回流提取 2 h ,过滤 ,滤渣重复回流提取 2次 ,将 3次滤液合并
于旋转蒸发仪上减压浓缩近干 ,得到绛红色黏稠物 ,即为缅茄
提取物 (浸膏 )。
1. 2. 2 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浸膏悬
浮于水 ,转至分液漏斗 ,加入适量的石油醚除去油脂、色素等
物质 ,振摇 ,静止 ,待分层后取下层水溶液 。水溶液分别用氯
仿 、乙酸乙酯 、正丁醇萃取 ,每种溶剂连续萃取 3次 ,合并相同
溶剂萃取液 ,分别减压浓缩后得到氯仿部位提取物 (CE )、乙
酸乙酯部位提取物 (EAE )、正丁醇部位提取物 (BE)及水部位
提取物 (WE )。准确称取 4个部位提取物 ,分别溶于适量甲
醇制成提取液即待测样品液 。
1. 2. 3 皂苷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一定量的 4种提取液
于 4支具塞磨口试管中 ,按文献 [3 ]香草醛 -高氯酸法分别
测定皂苷含量 。本研究以0. 994 mg/ mL三七皂苷为标准 ,测
定波长 560 nm , 回归方程为:D560 nm =20. 273C +0. 008 4
(r =0. 998 5 )。
1. 2. 4 黄酮含量测定 采用硝酸铝 - 亚硝酸钠比色法 [4 ]分
别测定不同极性部位黄酮含量 , 以 0. 2 mg/ mL 芸香苷为标
准 ,测定波长510 nm ,回归方程为:D510 nm =12. 378C -0. 012 7
(r =0. 998 6 )。
1. 2. 5 多酚含量测定 以酒石酸铁比色法 [5 ]测定不同极性部
位多酚含量 ,以0. 1 mg/ mL没食子酸为标准 ,测定波长540 nm ,
回归方程为:D540 nm =14. 26C -0. 001 5 (r =0. 998 8 )。
1. 2. 6 对 Fe2 +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采用张
尔贤等的方法———TBA法 [6 ] ,二价铁离子催化卵磷脂从而发
生过氧化 ,根据物质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评价物质的抗氧
化作用 。配制卵磷脂溶液 (300 mg 卵磷脂溶解于 30 mL
0. 01 mol /L 、pH值 7. 4的 PBS磷酸缓冲溶液 ),准确量取不同
浓度的每种提取液分别置于具塞磨口试管中 ,热水浴挥干溶
剂 ,加0. 2 mL卵磷脂溶液 ,加入 PBS 1. 0 mL 、2. 5 mmol/ L的
EDTA - Fe (Ⅱ )1. 0 mL ,摇匀;37 ℃水浴中恒温 45 min ,再加
2. 0 mL 280 mg/mL 的 TCA ,1. 0 mL 10 mg/ mL的 TBA ,摇匀;
100 ℃沸水浴中加热 15 min , 冷却后于 523 nm处测吸光度
值 ,以 PBS调零 ,空白管用 PBS代替提取液测吸光度值 ,根据
—425—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39 卷第 5 期
DOI 牶牨牥牣牨牭牳牳牴牤j 牣i ssn牣牨牥牥牪牠牨牫牥牪牣牪牥牨牨牣牥牭牣牥牬牭
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 =[ (D0 - D样 )/D0 ] ×100%
式中 D0 、D样 分别为空白组和样品组的吸光度值 。
1. 2. 7 羟自由基 ( OH)产生及清除活性测定 根据 Fenton
反应的原理 [7 ] ,亚铁离子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羟自由基 ,羟自
由基可使番红花红褪色 ,番红花红在 520 nm处有最大光吸
收 ,加入缅茄提取液 ,可阻止番红花红褪色 ,从而可评价缅茄
提取液对 OH的清除能力 。按照表 1 的方法进行加样 ,全
部加样混合后于37 ℃水浴中加热 30 min ,在 520 nm处测定
吸光度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清除率 。
清除率 =[ (D样 -D0 )/ (D - D0 )] ×100%
式中 D0 、D 、D样 分别为空白组 、对照组和样品组的吸光度值 。
表 1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加样
试剂 空白组(mL)
对照组
(mL)
样品组
(mL )
PBS 1. 0 1. 0 1 . 0
番红花红 1. 0 1. 0 1 . 0
EDTA - Fe (Ⅱ ) 1. 0 1. 0 1 . 0
提取液 0 . 5
蒸馏水 0. 5 1. 5
H2O 2(3%) 1. 0 1 . 0
总体积 4. 5 4. 5 4 . 5
2 结果与分析
2. 1 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图 1为以芸香苷为对比 , 缅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
Fe
2 +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的测定结果 。EAE 、
BE和 CE对脂质过氧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WE 抑制能力
则较低 。EAE浓度为 0. 4 mg/ mL时 ,抑制率达到 64. 1%,且
随着浓度的增大 ,抑制率趋于稳定;BE浓度大于 0. 45 mg/mL
(抑制率为 67. 39%)之后 ,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趋于稳定;
CE浓度为 0. 6 mg/mL 时抑制率为 52. 29%,之后随着提取物
浓度增加抑制率增长幅度较小 。如图 1所示 ,在低浓度范围
内 (≤0. 4 mg/mL ),达到相同清除率时 , EAE浓度最小 ,其次
为 BE ,WE浓度最大 ,表明 EAE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最
好 , BE次之 ,WE最差;随着浓度的增大 , BE对脂质过氧化的
抑制作用强于 EAE ,WE依然最差 。与芸香苷相比 ,在 0 ~
1. 0 mg/mL测定浓度范围内 EAE和 BE对脂质体过氧化的抑
制能力明显好于芸香苷 ,CE和WE抑制能力则不如芸香苷 。
2. 2 对 OH的清除作用
由图2可知 ,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 OH均表现出不同
程度的清除能力 ,且呈显著的量效关系 (水部位则不明显 ),但
在 0 ~1. 0 mg/mL测定浓度范围内 ,各极性部位清除 OH的
能力均不及芸香苷 。在低浓度范围内(≤0.5 mg/mL ), EAE对
OH的清除能力强于同浓度的另外 3个极性部位 ,清除率大
小分别为:EAE >BE >CE >WE。浓度大于 0. 5 mg/mL时 , BE
对 OH的清除作用强于 EAE ,但差距不大 。当质量浓度达到
1. 0 mg/mL时 , EAE 、BE 、CE和 WE对 OH的清除率分别为
61.20%、62.67%、52.30%和14. 04%。
2. 3 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含量关系
抗氧化活性可用 IC50量化 ,即清除率达 50%时活性物质
的量 。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到各部位对 OH和脂质过氧化的
IC50值 (表 2 ), 各部位 IC50大小顺序均为:WE >CE >BE >
EAE 。IC50越小则清除抑制能力越强 ,因此 EAE和BE抗氧化
活性最明显 ,CE次之 ,WE则不明显 。
表 2 IC50测定值
样品 对 OH 半清除率浓度(mg /mL)
对脂质过氧化半抑制率
浓度(mg/mL)
CE 0. 848 4 0 . 574 3
EAE 0. 607 8 0 . 276 7
BE 0. 634 7 0 . 336 7
WE 5. 820 0 3 . 575 0
  试验结果表明 ,缅茄提取物对抑制脂质过氧化具有很好
的活性 ,并能有效地清除 OH ,说明缅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
抗氧化活性 。但每个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差别较大 ,其中
以 EAE和 BE活性最强 ,其次为 CE ,WE抗氧化活性则比较
低 。结合图 3不同极性部位活性物质含量测定结果来看 ,缅
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大小与其活性物质含量多
少有关 。
  值得注意的是 ,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 ,同一个极性部位
其抗氧化能力不同 ,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明显要高于对
OH的清除率 。另外 ,在清除 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试验
中 ,均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低浓度范围内 , EAE的抗氧
(下转第427页 )
—426—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39 卷第 5 期
周斯建 ,赵印泉 ,彭培好 ,等. 川芎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J ] .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 39(5 ):427 -429.
川芎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周斯建1 , 赵印泉1 , 彭培好1 , 孙传敏2
(1.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
  摘要:对 Pb 、Zn 、Mo、Se、As 、Cr、Hg、Cd、B、Mn 等 10 种微量元素在川芎地下部分 、地上部分及 4 层土壤剖面中的分
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 10 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有 2 种变化趋势 , 从表土层到基岩层 ,Mn 元素的
变化在497. 47 ~ 705. 92 μg /g之间呈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 ,其他 9 种元素则呈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 人类耕作活动是
表土层微量元素含量累积的主要方式。在川芎的不同部位 , Mn、Cr、Pb 、Zn、Cd 、Se、Hg 元素在地上部分的含量高于地
下部分 ,Mo、As、B元素则相反。因子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农业地质背景(主因子1)和川芎的药学特性(主因子 2)是影
响川芎中微量元素分布的 2 个主因子 ,元素 Mn、Cr、Mo、As、B 与土壤农业地质背景呈正相关关系 ,元素 Zn 、Se与川芎
药学特性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川芎;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S567. 23 +9. 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1302(2011)05 - 0427 -03
(上接第 426页 )
化活性强于 BE ,在高浓度时 ,其活性则弱于 BE。这与 EAE
和 BE所含活性物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 ,在不同的抗氧化体
系中 ,不同极性部位所含的活性物质对不同类型自由基具有
选择作用 。
3 讨论
脂质过氧化很可能是各毒物中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8 ] ,中
毒可导致自由基代谢紊乱 ,引发各种类型氧自由基 (如 OH 、
O
-
2 等 )含量增加 ,由此引起的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 ,造成
广泛组织细胞损害 。缅茄含有丰富的皂苷 、黄酮 、多酚等活性
成分 ,皂苷多数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 [9 ] ,本试验结果证实缅
茄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清除 OH和抑制脂质过氧化 ,其中乙
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活性物质含量高 ,抗氧化活性强 ,应
对其重点研究并进一步分离纯化 。
参考文献:
[ 1 ]赵世望. 傣医传统方药志 [M ] .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1985:12.
[ 2 ]张泽庆 ,田应娟 ,张 静. 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J ] . 中药
材 ,2008 , 31 (2):268 -272.
[ 3 ]李光勋 ,王力华 ,陈 玮. 分光光度法测定文冠果壳总皂苷含量
研究 [J ]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 36 (8 ):3071 -3072.
[ 4 ]周锡兰 ,杜 曦, 杜 军. 不同法陈皮提取物中总黄酮的测定
[ J ] .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5 ):103 - 104 .
[ 5 ]张自力 ,吴天荣. 酒石酸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的误差分析 [ J ] .
中国茶叶加工 , 1995(4 ):28 - 30 .
[ 6 ]张尔贤 ,余丽君 ,周意琳 ,等. Fe2+诱发脂蛋白 PUFA 过氧化体系
及对若干天然产物抗氧化作用的评价 [ J ]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学报 ,1996 , 28 (2):218 -222.
[ 7 ] Beauchamp C , Fridovich I. Superoxide dismutase:Improved assays
and an assay applicable to acrylamide gels [ J ] . Anal Biochem ,1971 ,
44 (1):276 -287.
[ 8 ] Zhou J F ,Xu G B , Fang W J.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organophos-
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nd damages induced by free radicals [ J ] .
Biomed Environ Sci , 2002 ,15 (2):177 -186.
[9 ]孙 麒 ,巨 勇 ,赵玉芬. 具有生物活性的甾体皂苷 [ J ] . 中草
药 ,2002 , 33 (3):276 -280.
  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是伞形科藁本属多年
生草本植物 ,其干燥根茎常用于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在我国
主要栽培于四川 、云南等地 。目前对川芎药材及其生长土壤
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微量元素形态 [1 - 2 ] 、微量元素与
药材道地性 [3 -4 ]等方面 ,而对药材中微量元素的来源及分布
规律研究较少 。本研究选取 Zn 、Mn 、Mo 、B 、Se 、Pb 、Cd 、Cr 、
Hg 、As等10种元素作为测试目标 ,以期获得这些元素在川芎
收稿日期:2010 -12 - 11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校研究基金(编号:2010YG03)。
作者简介:周斯建(1976— ),女 ,四川都江堰人 , 博士研究生 ,从事农
业地质研究。 E - mail:zhousij ian@126 . com。
通信作者:孙传敏 ,教授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研究。 E - mail:sunch@
cdut . edu. cn 。
中的分布规律及药材与土壤间元素分布的关系 ,对川芎的安
全生产和用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1. 1 采样与处理
根据川芎的长势和地层分布 ,参考陈兴福等对川芎土壤
的划分结果 [5 ] ,选择3组土壤:紫潮二泥土 (Ⅰ组 )、灰潮二油
沙土 (Ⅱ组 )、灰潮油沙土 (Ⅲ组 )进行研究 。试验所用的川芎
及其生长土壤均采自四川省彭州市川芎种植区 ,分别采取表
土层 (A )、心土层 (B )、成土母质层 (C)、基岩层 (D )等 4层土
壤样品 ,此外还相应配套采集川芎成熟时的地下部分和地上
部分 。样品经风干 、制备后送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 ,分析测试了这10种微量元素 。
—427—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年第 39 卷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