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天仙藤功效考



全 文 :江 西 中 医 药
后世一般见疮痒之症 , 多遵 《 素问 》 “ 诸痛痒
疮皆属于火 ” 之论 , 采用清心凉血 , 泻火解毒
之法 。 而王氏在洽疗痘疮后期作痒者 , 认为是
瘟毒浊气郁在皮外肤里听致 。 其病机是 由于气
虚 , 不能推动血行畅达皮肤的缘故 。 故创助阳
止痒汤补气破血以治之 。
四 、 补气祛癖 , 主治各种气虚血寮之证
王清任在医学理论方面十分注意气血 , 认为 :
“ 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 无论外感内伤要知
初起伤人何物 , 不能伤脏腑 , 不能伤筋骨 , 不
能伤皮肉 , 所伤者无非气血 。 ” 所以他在临床
诊疗中处处留心于气血之变化 , 总结发现了六
十种气虚之证候 , 五十种血癖之证候 。 并把气
虚与血癖两证联系起来 , 气虚即可形成血癖 ,
反之血癖亦可阻碍气行而形成气虚 。 因此 , 在
治疗方面既善于用补气法治疗气虚证 , 又善于
用活血祛淤法治疗血疲证 , 尤其善于把补气法
与活血祛痰法结合起来 , 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气
虚血痪之证 。 在这方面创造和积累了极其丰富
的临床经验 , 是王氏数十年的心血结品 , 也是
留给后世的一份保宝财富 , 正如他 自序 巾 所
说 : “ 余何敢云著书 , 不过因著医林改错脏腑图
记后 , 将平素所治气虚血痢之证 , 记数条示人
以规矩 , 并非全部 。 ” 王氏在治疗气虚血癖之证
的用药经验 , 简要的说 , 凡气虚者即重用黄茂
以补其气 , 他认为黄茂能补元气 , 能助元阳 ,
是补气中首选之药 。 若气虚血淤者 ,则重用黄蔑 .
配伍桃仁 、红花 、 川苟 、 赤芍等活血祛赓药组合
成方以治之 。 此法用得最为广泛 ,贯穿于全书 ,
如前面所谈到的补阳还五汤 、 足卫和荣汤 、 黄 。
茂赤风汤 、 助阳止痒汤等在方中皆有黄茂及活
血祛癖药物 , 都包含了补气祛痰的意义 。
天 仙 藤 功 效 考
江西省上饶市按摩医院 陈修源
关于 “ 天仙藤 ” 的功效 , 中国药典 1 9 7 7年
版一部 “ 马兜铃藤 ( 天 仙 藤 ) ” 条 载 : “ 行
气 , 利水 , 消肿 。 用于妊娠水肿 , 关节肿痛 ” 。
《 辞海 》 ① “ 马兜铃 ” 条也载 : “ 茎称 `天仙
藤 ’ , 功能疏气 、 活血 、 祛除风湿 ” 。 《 草药
手册 》 ② “ 青木香 ” 条亦载 : “ 天 仙 藤 性 味
苦 , 温 , 有疏风活血作用 , 治腹 痛 , 妊 娠 水
肿 ” 。 对于上述 “天仙藤 ” 的功效 , 笔者是抱
有怀疑的 , 本文对此作一初步讨论 。
查考历代本草 , 天仙藤一 名 , 首见宋 · 苏
颇 《 图经本草 》⑤ , 日: “天仙藤生江淮及浙
东山中味苦温微毒解风劳得麻黄则治伤寒发汗
与大黄同服堕胎气春生苗蔓延作藤叶似葛叶圆
而小有毛白色四 时不凋根有须夏月采取根苗南
人用之最多” 。 并附有一幅 “ 临江军天仙藤 ”
图 A 。 观苏颂所述其中 “ 叶圆而小 ” , “ 有 毛
白色” 二点都不符合马兜铃植物叶是三角状卵
形 , 无白毛的特征 。 附图所绘花的形状也明显
与马兜铃花的顶端向一侧展开成披针形似长光
尾状不同。 可以认为 , 最早的天仙藤不应是我
们现在所说的其根为青木香 、 果实为马兜铃时
“ 天仙藤 ” 。
对于 马 兜 铃 一
药 , 《图经木草 》④亦
有收载 , 曰 : “ 马兜
铃生关中今河东河北
江淮夔浙州郡亦有之
春生苗如藤蔓叶如山
芋叶六月开黄紫花颇
类构祀花七月结实枣
许大如铃作四五瓣其
根名云南根似木香小
指大赤黄色亦名土青
木香七月八月采实暴乾 ” 。 并附有 “ 信州马兜
铃 ” 、 “ 滁州马兜铃” 两图 。 听谓 “ 山芋 ” 即
薯籁 , 《 图经本草 》⑤载其 “ 叶有三角尖 ” ,
所谓 “ 叶如山芋叶 ” , 则明确指出马兜铃的叶
应是三角状卵形的 。 所附两冈中的每朵花上端
_拍梦年竿 焦 .期
都只绘出一半来 , 这就与马兜铃的花顶端逐渐
偏向一面成 一长尾状很相似 , 因而苏颂这里说灼
正是当今的马兜铃植物 。 在同一部 本 草 著 作
中 , 既然称谓 、 形态描述及其附图 都 毫 不 相
干 , 当然不能把它们说成是同一 植 物 。 听 以
《 图经本草 》 中的天仙藤不是指我们现在所说
的 “ 天仙藤 ” 。
基于上述情况 , 笔者特地查阅了首载马兜
铃一药的晋 《 时后备急方 》⑥ , 以及唐 《 新修
本草 》 ⑦ , 明 《 本草纲 目 》⑧ , 都未见诸书提
到过马兜铃有关 “ 天仙藤” 的别称 。 听以从称
谓的纠葛方面来看也说明 《 图经本草 》 中的天
仙藤不是指马兜铃的茎藤 。
需要指出的是 , 《 本草纲 目 》 ⑨于 “天仙
藤 ” 条下 , 不仅收载于 《 图经本草 》 关于仙藤
一药听收载的内容 , 且补充说明天仙藤能 “ 疏
气活血 , 治心腹痛 ” 。 并附上六个以天仙藤为
主的方子 , 用治 “ 庙
气作痛” , “ 痰注臂
痛 ” , “ 妊娠水肿 ” ,
“ 产后腹痛 , , , “ 一
切血气 ” , “ 肺热鼻坤 ”
的病症 。 近代错以马
兜铃茎藤 当天仙藤使
用的中草药著作中 ,
其所载主治效用大都
出自时珍所补充的内
容及其附方 。 时至今
日, 夭仙藤一药的临床使用范围还停止在时珍
所处的时代而毫无发展 , 这一点 , 个人认为与
夭仙藤的张冠李戴不是没有关系的 。
天仙藤与马兜铃的相混 , 笔者认为 《 本草
纲 目 》所载两者的附图绘的粗糙 , 使人不易分
辨是一个原因。 二是与时珍同时人虞转在 《 医
学正传 》 L 中直言 “ 天仙藤 (即青木香藤也 ) ” ,
一清汪昂、 吴仪洛 、 黄宫绣诸名医在其听著本草
书中又重复照搬虞传的说法 , 自然很容易造成
两者相混 。 另外对苏颂关于天仙藤描述的句读
欠妥亦是个重要原因 。 如于叶字后句读@ , 天
仙藤 “ 叶似葛叶 ” , 就很容易使人错认为是三
角状叶的马兜铃了 。 笔者以为这段的句读应该
这样 : “ … … 春生苗 , 蔓延作藤叶似葛 , 叶圆
而小 , 有毛白色 , 四时不凋 。 根有须 , 夏月采
取根苗 , 南人多用之 。 ” 于葛字后句读 , 葛的
本义即指蔓草 , 如 《 玉篇 》 上就释葛 : “ 蔓草
也 。 ” 《 易 · 困挂 》 : “ 困于葛蕊” 《 住 》 :
“ 引蔓缠绕之草 。 ” 宋 · 训沽书 《 鞭雅 》 L 更
指出 “ 瓜葛皆延蔓相及 , 故属之 , 绵远者 , 取
譬瓜葛 。 ” 葛作蔓延缠绕解这种用法 , 《 时后
方 》 L卷七上就有一例 。 “ 取马兜铃根捣未 ,
水服方寸 匕 。 随吐则出 , 极神验 。 此物苗似葛
蔓缘柴生 , 子似橘子 。 ”
经过上面这样重新标点 , 再证之 《 图经本
草 》 的附图 , 其叶作圆心形 , 花的基部管状 ,
中部膨大 , 顶端呈喇叭 口状 , 与 “ 信 州 马 兜
铃 ” “ 滁州马兜铃 ” 两图的花绘成顶端只一半
明显有别 , 而与马兜铃科植物绵毛马兜铃的花
成烟斗状 , 顶端成平片状的偏向一 侧 倒 很 相
似 , 很明显这应该是一幅马兜铃科绵毛马兜铃
的图 。 苏颂所说不仅生境 、 采收时节 、 产地与
绵毛马兜铃相同 , 而且以致功效也都有雷同 。
所以关于天仙藤 “ 疏气 、 活血 、 祛除风澡 ” 等
等功效 , 是不能记入马兜铃茎藤身上的 。
那么马兜铃茎藤究竟有何功效 ? 查历代本
草对此并无专门记载 , 只是明 . 李时珍在 《 本
草纲目 》 L 〔马兜铃 〕 条下 “ 独行根 ” 的附方
中曾提到过二处 , 一是治 “ 中草盅毒 : 此术在
西凉之西及岭南 。 人中此毒 , 入咽欲死者 。 用
兜铃苗一两 , 为末 。 温水调服一钱 , 即消化盅
出 , 神效 ” ( 《 圣惠方 》 ) ; 一是 治 “ 肠 风 漏
血 : 马兜铃藤 、 谷精草 、 荆三棱用乌头炒过 ,
三味各等分 , 煎水 , 先熏后洗之 ” ( 普济方》 o)
现代 《 江西草药 》 L 上曾载 “ 青木香茎叶 (鲜 )
适量 ,揉软外敷 , 每 日换药一次 ” , 以治乳腺炎 。
听以 “ 天仙藤” , 即马兜铃茎藤作为药用
只可治 : 中草盅毒 , 肠风漏血 , 乳腺炎 。 至于
还有什么其它功效 , 这还有待于今后去研究 、
发掘 。 ( 附图二幅 )
参 考 文 献
〔D 辞海编委会编 : 辞海缩印本 , 1 1 33页 , 上海
.5 2
.
沙一卜.’ 礴嗡个 .’ ,心个 .’-1
诊佘笔随 寻 常 之 口 食多口曰 日踢 愈 大 疾
,卜、,吵石-,.、咔
齐中闪今卜二 卜` .’ 寸
德兴县人民医院 王绍冲
张景岳 : “ 医之用药如用兵也 , 治病如 治
寇 ” 。 医家临证如兵家临阵 。 药性熟悉 , 辨证
精确 , 危急中才能随机应变 , 寻常之品也能起
沉病 , 挽垂危 !
汪 x x , 女 , 4 4岁 , 雾源人 , 木工厂职工 。
患者于二 、 三天前 , 感觉尿急 、 尿频 , 腰酸 ,
经某医按尿路感染治疗 , 曾服映喃口旦吮 、 氯霉
素 , 肌注青霉素 , 疗效不满意 , 继则尿频 , 点
滴难出 , 腰酸 , 小腹胀坠而邀余诊治 。
现症 : 时欲小便 , 点滴难出 , 小腹胀坠 ,
头晕腰酸 , 尿清不痛 , 面青微肿 , 口淡不渴 ,
舌淡苔腻 , 脉沉细而涩 。 辨证 : 尿清无痛 , 口
淡不渴 , 是无热象 , 肾为水脏 , 主气化而司开
一合 , 肾阳不振 , 气化失司 , 该开不开 , 故时欲
小便 , 点滴难出 。 小便不利 , 则小腹胀坠 , 溢
于肌肤贬芍肿 。 否淡答腻 , 脉沉细不涩 , 均是
寒湿凝滞之象 。 脉症合参 , 证属肾阳不振 , 寒
湿凝滞之窿闭 。 方药 : 欢用肾气九 , 又拱熟地
之腻 , 山芡肉之淤涩 。 小便点滴难出 , 必一通
为快 , 非气宏力专之品不能胜任 。 推敲之际 ,
猛忆益智仁味辛性温 , 开发郁结 , 烽脾团肾 ,
使气宣通 , ·一与证颇合 , 考虑再三 , 即用益智仁 3 0克 , 捣碎 , 以水煎一 、 二沸温服 , 头煎服
后约一时许 , 小便渐通 , 二煎尽则小便通畅 ,
诸症随减 。 次 日拟温肾五子衍宗丸合缩泉丸加
减 , 二剂痊愈 , 至今未见复发 。
按 : 益智仁有缩小便功效 , 似 与 该 证 不
合 , 其实不然 , 疲闭与遗溺是因肾气不足 , 气
化失司 , 关门失灵 , 该开不开 , 该合不合 , 其
机理则一 。
疮闭一证 , 以排尿困难 , 小便滴沥甚或点
滴不通 , 小腹胀痛为主证 。 其成因不一 , 有膀 -
胶积热 、 肺热气奎 、 寒涅凝滞 、 肾阳衰微 、 脾
虚气陷等 。 其治法也随之不同 , 滋肾涤热 、 清
金降气 、 温化寒涅 、 温补命门 、 升提中气等 ,
皆其洽也 。
余之子 , 7岁 , 平时嗜面食 ,今年二月份 ,
家父七十大寿之际 , 小斗因多食油腻 , 继则贪
食面条 , 当晚 7 时许 , 腹痛阵作 , 胀大如鼓 ,
欲吐不得吐 , 欲便不得便 , 汗出淋油 , 面色苍
白 , 四肢欠温 , 舌淡苔薄城 , 脉细滑 。 脉症合
参 , 证属伤食欲厥之证 。 家父立即书保和丸加
减一剂 , 急去医院取药 。 其山右亲寸一老者 ,
拿生大葺数瓣 , 参愁世用开水冲 , 不频灌服 , 服
下约 飞_ 。余分钟则呕吐 犯消化食牲数口 , 继则腹
中雷 乌 , 矢气倾 , 大便一次 . 先便后池 , 具怕
败卯 。 萝河止胀消 , 汗收 , 四肢转温 , 精宇铆青爽 ,
其病如失 。
按 : 大蒜气极臭 , 味辛辣 , 开粉健脾 , 通
五脏 , 达诸窍 , 去寒汲 , 破症积 。 化肉食 … … 。
故对肠胃积滞有汤涤之功 , 其气极臭 , 味辛辣 ,
生批冲服 , 故有破关夺将 , 势不可当之力 。 虽
为燕菜常品 , 通过实践 , 诚然信服 。后遇数例 ,
亦用此品治愈 。
二琦〔 二冲二) 加二 )巾二立晚( 〕 令 : ) K洲 ( :冲: 勺中二 ) 仁二)小( ) 鱿二〕拭 ) 沁二〕 仁之〕 K 洲 < 〕 和二〕巾之二咋二二玲〔 ) 丈 〕 哈之兰冲〔 》 铆:洲 ( ) 找洲 ( 侧 《 二〕称了二洲哎二水二 ) 厂 ) 长 ) 戈 士拭 )令( 沉二二水二
辞书出版社 , 1 9 7 9 。 ( 2 ) 江西药科学校 : 草药手册 , 土3 3 8页。 ( l的 明 · 虞传 : 医学 正传 , 3以页 , 人 民卫
8 5 4页 , 1 9 7 0 。 ( 3) 宋 · 店慎微 : 重修政和经史证数备 生 出版社 , 1 9 8工。 ` 1劝 李时珍 : }司 ( 3夕, 1 3 3 7页。
用本草 , 53 8页 。人 民卫生 出版社影印 , 1 9 8 2 。 ( 4) 唐 ( 1幻清 · 张玉书等编 : 康熙字典 , 申舅妈 `部十七页 ,
慎微 : 同 ( 3 ) , 2 7 2页 。 ( 5 )唐慎微 : 同 ( 3 ) , 1 6 1页 。 成都古藉书店影印 , 1 9 8 0 。 ( 1 3 )葛洪 : 卜砚( 6 ) , 1 3 6页 。
( 6 ) 晋 · 葛拱 : 肘后备急方 , 1 41 页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1封李时珍 : 同 (幻 , 1 2 5 2页 。 ( 1 5 ) 江西省卫生局 雀
影印 , 1 9 8 2 。 ( 7) 庆慎微 : 同 ( 3 ) , 2 79 页 , 独行根条 。 命委员会主编 : 江西草药 , 3理页 , 江西省新华书店出
( 8 )明 · 李时珍 : 本草纲 目校点本第二册 , 1 2 5 1页 , 人 版 , 1 9 7 0 。 (本文初稿曾清江苏省植物研究研陈 重 明
民卫生出版社 , 1 9 7 9 。 ( 9 )李时珍 : 同 ( 8 ) , 2 3 3 7页 、 先生审阅 , 深表谢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