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收稿日期:2005 —08 —10
修订日期:2005 —10 —10
作者简介:伍石林(1964-),男 ,湖南新宁县人 ,工程师。主要
从事林业生产技术和珍稀植物培育研究。
厚朴与日本落叶松造林模式研究
伍石林 , 李正群 , 黎恢安 , 邓小祥 , 唐喜红
(新宁县林业局 , 湖南 邵阳 422700)
摘 要:通过对应用厚朴与日本落叶松混交模式在高寒山区的不同地类 、不同坡位和坡向造林后三年生幼树生长情
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林地类 、坡位和坡向等因子对造林成活率 、幼树的高生长和地径粗生长影响显著。在造林
地类中 ,以坡耕地造林的幼树生长明显优于荒山荒地的;在荒山造林中 , 坡位和坡向对幼树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 在
阴坡的山下部环境中厚朴生长最好 ,阳坡的中 、下部环境中日本落叶松生长效果最好 , 其它坡向坡位次之。
关键词:立地因子;模式造林;厚朴;日本落叶松;退耕还林;新宁县
中图分类号:S 7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 —5710(2006)02 —0067 —03
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为木兰
科落叶乔木 ,因皮 、花可入药 ,长期以来被广大林农
喜爱栽培 ,是一个具生态 、经济两用的树种;日本落
叶松(Larix kaempferi (Lamb.)Carr)为松科落叶乔
木 ,是湖南省高海拔山区营造速丰林的优良树种之
一。厚朴 、日本落叶松均为喜光树种 ,都具有抗风 、
抗雪压 、抗冰冻特点 ,有较强的适应性 ,适生于年平
均气温16 ~ 20 ℃,年降雨 900 ~ 1 600mm ,且多雾 、阳
光充足的地区。
新宁县地处湘西南边陲 ,属五岭山系 。越城岭
横跨东南 ,雪峰山余脉纵贯西南 ,地势东南 、西南山
高岭峻 , 境内海拔 1 000 mm 的山地面积有 52 180
hm
2 ,占全县面积 18.9%。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 ,需
要造林的荒山面积有 16 400 hm2 ,自 2001 年冬启动
退耕还林项目工程以来 ,至 2004年止 ,共完成造林
任务11 053.3 hm2(其中坡耕地造林4 986.7 hm2 ,配
套荒山造林6 066.7 hm2),而应用厚朴与日本落叶松
混交模式 ,在高海拔山区共计造林 1 715.7 hm2 ,占新
宁县退耕还林总面积的 15.5%。2005年 6月 ,我们
组织技术人员在营造厚朴与日本落叶松面积最多的
(面积为 870.7 hm2 ,占 50.7%)黄金瑶族乡 ,对其生
长等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探讨不同立地条件
下这种混交模式的效果 ,旨在为进一步提高造林地
单位面积的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1 调查地概况
本次调查区域位于新宁县西部黄金瑶族乡的
11个退耕还林村 , 地处东经 110 °28 ′53 ″~
110°35′32″,北纬 26°19′19″~ 26°29′24″,是典
型的山区乡 ,海拔 1 000m以上 ,相对高差只有200 ~
500 m ,素有“高山区丘陵”之称 ,属中亚热带季风湿
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6 ℃,无霜期 240 d左右 ,年
平均降水量1 600mm ,相对湿度大于85%,主要成土
母岩为花岗岩 ,土壤以黄壤及山地黄棕壤为主 ,一般
土层厚度在 50 cm以上。
2 研究方法
在 2003年春季造林地中 ,对不同的造林地类 、
不同坡向和不同坡位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
样地 ,其中:地类因子分坡耕地 、荒山 2个水平;坡
位因子分上坡位 、中坡位 、下坡位 3个水平(分别用
B 1、B2 、B3表示),坡向因子分阴坡 、阳坡 2个水平
(分别用 A1 、A2表示)。各调查因子重复 2次 ,共 16
个样地 ,样地面积 300m2(20 m×15 m),对样地内幼
树分树种量测树高 、地径 ,调查造林成活率 、造林密
度 、混交比例等因子 ,并将观测数据详细记录到样地
调查卡片上。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 ,厚朴与日本落叶松混交造林以
厚朴为目的树种 ,以行状混交 ,混交比例为 7∶3 ,造
林密度为 2 250 ~ 25 030株/hm2 ,造林用苗厚朴为当
年生苗 ,日本落叶松为二年生苗。调查统计数据(详
湖南林业科技 2006年第33卷第 2 期 典型模式
见表 1)。
3.1 立地条件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
我们将厚朴 、日本落叶松在造林后第 3年成活
率分不同造林地类 、不同坡向 、不同坡位统计结果及
方差分析列入表 2。
由表 2可以看出 ,造林地类 、坡向 、坡位等因子
对厚朴 、日本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影响 ,但方差分析
结果都不显著 。
表 1 不同立地因子混交树种的成活率及生长情况
树 种 因 子 地 类坡耕地 荒山荒地
山 上 部
阴坡 阳坡
山 中 部
阴坡 阳坡
山 下 部
阴坡 阳坡
树 高(cm) 194.4 125.6 70.5 41.0 138.3 121.7 139.3 121.4
厚 朴 地 径(cm) 3.03 2.46 1.7 1.1 2.51 2.31 2.68 2.52
成活率(%) 98.2 96.4 96.8 96.25 98.3 98.1 98.17 96.67
树 高(cm) 152.7 138.8 69.7 58.6 137.1 128.2 151.7 152.2
日本落叶松 地 径(cm) 2.86 2.31 1.61 1.51 2.2 2.3 2.3 2.45
成活率(%) 98.15 97.1 97.13 96.51 98.14 98.08 96.51 97.5
表 2 混交树种不同因子条件造林成活率方差分析检验 (%)
树 种 造 林 地 类坡耕地 荒山 差异显著性
坡 向
阴坡 阳坡 差异显著性
坡 位
上部 中部 下部 差异显著性
厚 朴 成 活 率 98.2 96.4 不显著 97.76 97.1 不显著 96.53 98.2 97.42 不显著
日本落叶松成活率 98.15 97.1 不显著 97.26 97.36 不显著 96.82 98.11 97.01 不显著
3.2 造林地类对幼树生长的影响
依据坡耕地和荒山营造厚朴与日本落叶松 3年
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 ,进行方差分析(详见表 3)。
表 3 不同造林地类 3 年生长混交树种生长情况分析
树
种
调查
因子
变差
来源
自由
度
离差
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F
厚
朴
日本落叶松
树高
地径
树高
地径
组间 1 99 203.05 99203.05 134.91**
组内 166 122 064.23 735.327
总数 167 221 267.28
组间 1 666.85 666.85 4976.49**
组内 170 22.81 0.134
总数 171 689.66
组间 1 1 456.03 1456.03 1.35
组内 58 62 405.34 1075.95
总数 59 63 861.37
组间 1 2.24 2.24 6.05*
组内 58 21.17 0.37
总数 59 23.41
注:① Fα值为:F 0.05(1 , 166)=3.9 , F0.01(1 , 166)=6.81;
F 0.05(1 , 170)=3.9 , F 0.01(1, 170)=6.81;F 0.05(1 , 58)=4.0 , F 0.01
(1, 58)=7.08。 ② **差异极显著 , *差异显著。
由表 3可以看出 ,不同造林地类对幼树生长的
影响较大 ,幼树在坡耕地上生长最好 ,其中厚朴三年
生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94.4 cm和3.03 cm ,日本落叶
松树高和地径分别为152.7 cm和2.86 cm ,荒山造林
幼树生长比坡耕地差些。进一步通过方差分析的结
果看出 ,造林地类对厚朴的树高及地径的生长影响
差异性极其显著 ,对日本落叶松地径增长差异显著 ,
对树高生长到目前尚未见显著影响 。
3.3 不同坡向和不同坡位对幼树生长的影响
从表 4看出 ,坡位和坡向因子对三年生幼树生
长量影响大 ,其中 ,阴坡的下坡位环境厚朴生长好 ,
而中 、下坡位以阴坡 、阳坡环境日本落叶松生长最
好。从方差分析的结果看均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
平。
表 4 不同立地因子下 3年生幼树生长分析
树种 指标 变差来源
自由
度
离差
平方和 均方
均方比
F
厚
朴
日本落叶松
树高
地径
树高
地径
因素 A 1 682.66 682.66 27.06*
因素 B 2 7 385.56 3 692.78 146.36**
误差项 2 50.45 25.23
总计 5 8 118.67
因素 A 1 0.15 0.15 3.75
因素 B 2 1.66 0.83 20.75*
误差项 2 0.07 0.04
总计 5 1.88
因素 A 1 63.38 63.38 3.34
因素 B 2 8 515.72 4 257.86 224.33**
误差项 2 37.95 18.98
总计 5 8 617.05
因素 A 1 0.004 0.004 0.57
因素 B 2 0.771 0.386 55.14*
误差项 2 0.013 0.007
总计 5 0.788
注:① Fα值为:F0.05(1, 2)=18.5, F 0.01(1 , 2)=98.5;F0.05
(2 ,2)=19.0 , F 0.01(2.2)=99.0。 ② **差异极显著 , *差异显
著。
4 小结
厚朴与日本落叶松这种针 、阔混交造林模式是
高海拔区适地适树 ,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林农收入的
双赢模式 。通过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调查得出 ,在
各因子条件下 ,造林成活率很高 ,均可达 96%以上。
· · 伍石林 ,等:厚朴与日本落叶松造林模式研究68
但不同立地因子对幼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极显
著。立地因子中 ,相同造林地类坡位影响最大 ,坡向
的影响次之 。地类因子中坡耕地造林效果最好;坡
向因子中 ,阴坡厚朴生长最好 ,阳坡日本落叶松生长
最好;坡位因子中 ,坡下部幼树生长量最大 ,坡上部
最小 ,坡中部居中。我们认为在山地营造速生 、丰
产 、优质 、高效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时 ,应尽量选
择阴坡或阳坡的中 、下部 ,而在山的上部可以考虑选
择营造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林 。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做到使退耕还林达到“退得下 ,稳得住 ,不返弹”
的预期目的。
5 讨论
(1)厚朴与日本落叶松模式造林对造林树种的
成活率 、保存率 、生长量的影响有很多 ,本次除研究
的地类 、坡向 、坡位 3个立地因子对三年生幼林的影
响外 ,还有诸多因子未涉及 ,后期成效 ,尚需进一步
调查研究 。
(2)以后在高海拔山区造林时 ,造林模式的研
究在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下 ,要不断创新出更多更优
的模式。尤其在目的树种 、混交树种选择及比例配
置;栽植最佳密度 ,整地规格 、方法;栽植方法 ,施肥
品种 、数量 、时间比较 、抚育方法及最佳时间等领域 ,
需进一步探索 。
致谢:样地调查得到黄金乡林业站李拥军 、李
松青等同志的协助 ,特致谢!
参考文献:
[ 1] 北京林学院 ,等.树木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0.76 —
77.
[ 2] 曹康泰 ,李育才.退耕还林条例释义[ 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 , 2003.1 —10.
[ 3] 李正群 ,王晓建 ,等.南方高海拔山地引种栽培日本落叶松研究
[ J] .湖南林业科技.1998 ,(4):13 —15.
[ 4] 北京林学院 ,等.数理统计[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1980.175
—204.
(上接第 57页)
冷浸田 、低产田 ,提高粮食产量 。
(4)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解决
公益林的管护问题 。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得以巩固 ,
管护是关键 。退耕还林主要集中在河流两岸 、水库
周围等生态区位重要的坡度在 25°以上的地方 ,这
些地方大多属于国家公益林范围。国家应尽快全面
启动公益林补偿机制 ,确保退耕还林项目补助到期
后 ,广大农户能安心自觉的护林养林。
(5)加强造林地的培育管护 。要把管护真正纳
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要落实
管护队伍 、管护资金和管护措施 ,要引导退耕户像种
庄稼一样种树 ,将粮钱兑现与管护情况相挂钩 ,以巩
固退耕还林成果 ,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6)实现富余劳动力的良性转移 ,降低农民对
土地的依赖 。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积
极为退耕后的富余劳动力创造条件 ,使更多的农户
从土地中剥离出来 ,从事多种经营 ,进一步减少他们
对土地的依赖性 。
4.3 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减少薪柴消耗量 ,巩固退
耕还林成果
桑植县共有 10.5万农户 ,70 %农户的能源主要
是薪柴 ,按 1户每年消耗 2 500 kg 薪柴计算 ,7 万农
户每年要烧掉薪柴 1.75亿 kg ,相当于消耗约 10.5
万 m3的活立木蓄积量 ,除去枝丫柴部分 ,也还要消
耗大量的正材 。若不能有效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势
必造成边治理 、边破坏 ,今年这里的荒山和耕地退下
来了 ,明年那里的山林又会遭砍伐 ,成为低残林并逐
渐变成宜林荒山。因此 ,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关系
到生态建设成果能否巩固 ,生态环境能否真正改善
的一个重大问题。
要改变目前农村这种不良的能源消耗状况 ,实
现退耕还林与能源建设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地方 ,
应推行以电 、煤 、沼气代柴工程 ,进行综合开发 ,最终
达到良性循环 ,实现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
的可持续发展 。
在推广使用沼气池 、节能灶和燃煤过程中 ,政府
可结合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加大沼气池技术革新力
度和对沼气池建设的扶持力度 ,按猪 —沼 —果的生态
经济模式运作 。即养猪出沼气 、沼气做能源 、沼液施
肥种果树 。在集镇 、公路沿线等交通方便和农户相
对集中的地方倡导和扶持建立煤厂和液化汽供应
站 ,推广以煤以气代柴 ,减少薪柴消耗 。搞好农村电
网改造 ,加强小水电建设 ,降低农村电价 ,鼓励群众
多用电。总之 ,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同时 ,进
一步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开源节流 ,巩固退耕还林成
果 ,真正实现山川秀美。
典型模式·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