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基于HPLC的不同肾茶种质质量评价



全 文 :· 630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 CJTCMP , February 2016, Vol . 31, No. 2
·研究报告·
基于HPLC的不同肾茶种质质量评价
李戈,王艳芳,赵俊凌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景洪 6661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源肾茶种质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肾茶中主要有效成分迷迭
香酸与熊果酸的含量,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分析不同产地来源肾茶的
HPLC指纹图谱。结果:15份不同种质来源肾茶中迷迭香酸含量为0.03%-0.69%,熊果酸含量为0.22%-0.41%;15
份肾茶样品中有20个共有指纹峰,它们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整体相似度在0.874-0.998。结论:肾茶种质的
质量评价能够为其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肾茶;迷迭香酸;熊果酸;指纹图谱
基金资助: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创新团队研究计划(No.121306)
Quality evaluation of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of different germplasms
based on HPLC method
LI Ge, WANG Yan-fang, ZHAO Jun-ling
( Yunnan Branch of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Jinghong 66610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 erenc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mong Clerodendrou spicatus with diff erent
germplasms. Methods: The content of rosmarin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in Clerodendrou spicatus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HPLC,
as well as the fi ngerprint of Clerodendrou spicatus with diff erent distric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CMM (2004A).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rosmarinic acid and ursolic acid in 15 samples with
diff erent germplasms were 0.03%-0.69% and 0.22%-0.4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twenty common fi ngerprint peaks among
the 15 samples, and the overall similarity between fi nger-print and control fi nger-print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0.874-0.998.
Conclusi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 of diff erent germplasms c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reeding of new variety.
Key words: Clerodendrou spicatus; Rosmarinic acid; Ursolic acid; Fingerprint
Funding: Research Innovation Team Plan of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No.121306)
通讯作者:赵俊凌,云南省景洪市宣慰大道138号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邮编:666100
E-mail:zhao_19810810@163.com
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Thunb.)C.Y.Wu]为唇形科
肾茶属植物,又名猫须草,傣名“雅糯秒”,傣医书“档哈雅”记
载傣医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已有2 000多年历史,疗效确实,
全草入药,味苦,气清香,性凉,有清火解毒,利尿排石,凉血止
血之功[1]。肾茶中主要含有迷迭香酸、熊果酸、黄酮类及氨基酸
等多种成分,迷迭香酸、熊果酸是肾茶主要抗炎活性成分[2]。
近些年,随着以肾茶为原料的产品开发,肾茶在云南地区开
始大面积种植,药材的品质变得尤为重要。由于不同种质来源
肾茶在品质上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到其疗效。为保证肾茶疗
效的持续性及稳定性,需对不同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地评价,筛
选出优良的肾茶品种。本研究以HPLC法测定肾茶中迷迭香酸
与熊果酸含量为基础,综合运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建立
不同肾茶种质的评价体系。
材料
肾茶种质资源来源于15个不同产地,见表1,在中国医学科
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内栽种3个月后,采收,干燥,粉
碎,备用。
1. 试剂 迷迭香酸对照品(批号:111871-201404,中国食
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熊果酸对照品(批号:110709-201206,中
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酸铵(分析纯);磷酸(分析纯);
· 631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 CJTCMP , February 2016, Vol . 31, No. 2
乙酸(分析纯);乙腈(色谱纯,Fisherscefic);甲醇(色谱纯,
Fisherscefic)。
2. 仪器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PDA检测
器,Waters 600四元泵,Waters AF-liner,Empower色谱工作站);
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CP-224S),超声清洗仪(宁波市海
曙五方超声设备有限公司,WF-500E),遗传性超纯水仪(英国
ELGA公司,ULTRAGE MK2)。
方法与结果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Xterra柱(250mm×4.6mm,
5μm)。迷迭香酸:流动相:乙腈-0.1%磷酸(22:78),检测波
长:210nm,流速:1mL/min,柱温:30℃;熊果酸:流动相:甲
醇-0.5%乙酸铵(85∶15),检测波长:210nm,流速:1mL/min,
柱温:30℃;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见
表2),检测波长:210nm,流速:1mL/min,柱温:30℃[7]。
2. 供试品制备
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取迷迭香酸对照品约1.92mg,精密
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50%甲醇溶解定容,得0.192mg/mL的对
照品溶液。
取熊果酸对照品约3.23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甲
醇溶解定容,得0.323mg/mL的对照品溶液。
2.2 样品制备 ①迷迭香酸含量测定:取肾茶粉末(过60
目筛)各约0.500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加50%甲醇50mL
超声提取60min,补足重量,过滤,定容至100mL容量瓶,摇匀,
有机相微孔滤膜(0.22μm)滤过,备用。②熊果酸含量测定:
取肾茶粉末(过60目筛)各约1.000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
瓶加50%甲醇50mL超声提取30min,补足重量,过滤,定容至
50mL容量瓶,摇匀,有机相微孔滤膜(0.22μm)滤过,备用。③
指纹图谱:取1-15号肾茶粉末(过60目筛)各约0.500g,精密称
定,置100mL锥形瓶加50%甲醇50mL超声提取60min,过滤,浓
缩,定容10mL容量瓶,摇匀,有机相微孔滤膜(0.45μm)滤过,
备用。
3. 系统适应性 分别将迷迭香酸、熊果酸及供试品溶液
10μL进样高效液相色谱仪,理论塔板数以迷迭香酸峰计算不
低于10 000,以熊果酸峰峰计算不低于7 000;迷迭香酸峰及熊
果酸峰周围峰分离度均大于1.5,理论塔板数,见图1。
图1 样品色谱图
注:A. 迷迭香酸;B. 熊果酸。
A B
迷迭香酸
迷迭香酸 熊果酸
熊果酸
4. 线性关系 分别精密吸取迷迭香酸对照品溶液与熊果
酸对照品溶液0、1、2、4、6、8、10μL进样,测定峰面积,以峰面
积为纵坐标(Y),以对照品的量(μg)为横坐标(X),得回归方
程。迷迭香酸:Y=3000000X-34 126,r=0.9998(0.192-1.920μg)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熊果酸:Y=376064X-9126,r=0.9998
(0.323-3.23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5. 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迷迭香酸与熊果酸对照品溶液,
重复进样6次,结果显示迷迭香酸峰面积RSD为0.63%,熊果酸
峰面积RSD为0.85%,表明该仪器精密度良好。
6. 重复性实验 取肾茶样品6份按“2.2”项下制备供试
品溶液,分别测定迷迭香酸与熊果酸峰面积,其RSD分别为0.
83%与0.95%,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7. 稳定性实验 取肾茶样品按“ 2.2”项制备供试品溶液,
分别在0、2、4、8、16、24h精密吸取进样,在24h内迷迭香酸峰
面积RSD为0.67%,熊果酸峰面积RSD为0.72%,结果表明迷迭
表1 肾茶样品信息表
编号 植物 种质 种质来源地
YN01 肾茶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云南分所
YN02 肾茶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
YN03 肾茶 紫花 云南省勐海县象山镇
YN04 肾茶 白花 云南省勐海县勐往乡
YN05 肾茶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
YN06 肾茶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YN07 肾茶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YN08 肾茶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伴乡
YN09 肾茶 紫花 云南普洱江城县国庆乡
YN10 肾茶 白花 云南省元江县东峨镇
YN11 肾茶 白花 福建省长泰县古农场
YN12 肾茶 白花 广西省南宁市药用植物园
YN13 肾茶 白花 广东省阳春市时尚区
YN14 肾茶 紫花 海南省儋州市热带植物园
YN15 肾茶 白花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
表2 梯度洗脱程序表
时间(min) 流速(mL/min)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5.0 95.0
5 1.00 5.0 95.0
10 1.00 25.0 60.0
20 1.00 30.0 70.0
25 1.00 30.0 70.0
35 1.00 50.0 50.0
40 1.00 80.0 20.0
45 1.00 80.0 20.0
50 1.00 5.0 95.0
· 632 ·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 CJTCMP , February 2016, Vol . 31, No. 2
香酸与熊果酸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8. 回收率实验 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肾茶样品3份,分
别加入迷迭香酸与熊果酸对照品,按照“2.2”项下制备供试品
溶液,分别计算回收率,见表3-表4。结果表明,迷迭香酸与熊
果酸的回收率均在90%-110%范围内,符合要求。
表3 迷迭香酸加样回收实验(mg)
编号 样品量 含量 加入量 测量值 加样回收率(%)
1 500 2.957 1.92 4.664 95.630
2 502 2.969 1.92 4.732 96.789
3 501 2.963 1.92 4.768 97.644
4 500 2.957 1.92 4.642 95.181
5 501 2.969 1.92 4.638 94.860
6 500 2.957 1.92 4.752 97.437
表4 熊果酸加样回收实验(mg)
编号 样品量 含量 加入量 测量值 加样回收率(%)
1 153 0.352 0.323 0.672 99.631
2 154 0.354 0.323 0.696 102.793
3 153 0.352 0.323 0.707 104.834
4 153 0.352 0.323 0.652 96.593
5 154 0.354 0.323 0.66 97.489
6 153 0.352 0.323 0.643 95.259
9. 含量测定 将肾茶样品按“2.2”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液,在相同色谱条件分别测定迷迭香酸与熊果酸的峰面积,计
算含量,结果见表5。
以迷迭香酸含量为指标,以云南省勐海县及元江县来源
的肾茶样品含量最高为 0.69%;从不同产地来源看,云南省最
高,其次是海南、广东、福建和广西。比较紫花肾茶(平均为
0.601%)和白花肾茶(平均为0.482%),可以看出紫花肾茶优于
白花肾茶。
以熊果酸含量为指标,以广西省南宁市的肾茶样品含量最
高为0.41%;从不同产地来源看,熊果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比较
紫花肾茶(平均为0.235%)和白花肾茶(平均为0.253%),可以
看出白花肾茶优于紫花肾茶。
10. 指纹图谱
10.1 稳定性试验 取肾茶样品,按“2.2”项下方法进行制
备,连续进样5次,分别测定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 <2.0%,
相对保留时间RSD<1.5%,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10.2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肾茶样品5份,按“2.2”项下方
法进行制备,分别测定,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RSD<2.0%,相对
保留时间RSD在<1.6%,表明方法重现性良好。
10.3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肾茶样样品5份,按“2.2”
项下方法进行制备,分别在0、2、4、8、12、24 h测定检测指
纹图谱,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2.0%,相对保留时间
RSD<1.2%,供试品溶液在24h内稳定性良好。
10.4 不同产地肾茶H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10.4.1 共有指纹峰的标定:按“2.2”项下方法制备对照品
与供试样品溶液,分别采集迷迭香酸对照品(图2)和15批肾茶
HPLC色谱图(图3),结果表明,以8号峰迷迭香酸为参照峰,运用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分析初
表5 肾茶样品中迷迭香酸及熊果酸的平均含量(n=3,%)
编号 种质 种质来源地 迷迭香酸 熊果酸
1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云南分所 0.57 0.26
2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 0.51 0.22
3 紫花 云南省勐海县象山镇 0.67 0.21
4 白花 云南省勐海县勐往乡 0.69 0.23
5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 0.03 0.27
6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0.55 0.23
7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0.04 0.22
8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伴乡 0.61 0.23
9 紫花 云南普洱江城县国庆乡 0.67 0.24
10 白花 云南省元江县东峨镇 0.69 0.26
11 白花 福建省长泰县古农场 0.46 0.24
12 白花 广西省南宁市药用植物园 0.43 0.41
13 白花 广东省阳春市时尚区 0.61 0.24
14 紫花 海南省儋州市热带植物园 0.60 0.24
15 白花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 0.61 0.23
图3 15批肾茶指纹图谱比较
图2 对照品及肾茶样品指纹图谱
· 633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 CJTCMP , February 2016, Vol . 31, No. 2
步确定出20个共有指纹峰,共有峰的总面积约占总峰面积90%,
非共有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量小于10%,可能暂定为共有该结果
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标准。
10.4.2 肾茶质量评价:测定15批不同来源肾茶的HPLC指
纹图谱,并与共有模式图谱进行比较,计算相似度,以相似度
作为优质药材的定量判定标准。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
度评价系统2004A》(国家药典委员会)对15批样品的图谱数
据进行分析,15批样品与软件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相似度
为0.874-0. 998,见表6。
表6 15份肾茶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
样品号 种质 种质来源地 相似度
1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云南分所 0.963
2 白花 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 0.997
3 紫花 云南省勐海县象山镇 0.973
4 白花 云南省勐海县勐往乡 0.923
5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 0.987
6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0.993
7 白花 云南省勐腊县孟仑镇 0.993
8 紫花 云南省勐腊县勐伴乡 0.994
9 紫花 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 0.998
10 白花 云南省元江县东峨镇 0.957
11 白花 福建省长泰县古农场 0.964
12 白花 广西省南宁市药用植物园 0.995
13 白花 广东省阳春市时尚区 0.874
14 紫花 海南省儋州市热带植物园 0.982
15 白花 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 0.996
结果表明,由指纹图谱相似度可以看出,以云南省普洱市
来源的紫花肾茶相似度最高为0.998,不同地区相似度从高到
低顺序为广西、云南、海南、福建、广东,紫花肾茶平均为0.992
和白花肾茶平均为0.965。
讨论
本实验分别以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2%磷酸、乙
腈-0.1%磷酸、乙腈-0.2%磷酸,甲醇-0.5%乙酸铵,乙腈-0.5%
乙酸铵、乙腈-水-冰醋酸对流动相体系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迷迭香酸在乙腈-0.1%磷酸系统下保留时间较适合且峰形较
好;熊果酸在甲醇-0.5%乙酸铵系统下保留时间较适合且峰形
较好;肾茶指纹谱图在乙腈-0.1%磷酸系统下各个峰保留时间
较适合且峰形较好。
本实验测定15份不同来源的肾茶中迷迭香酸含量(0.03%-
0.69%)与熊果酸含量(0.22%-0.41%)含量比文献中[3-6]低,这
可能由于肾茶样品的整体种植周期较短,导致肾茶中有效成分
积累的量较少。
由指纹图谱相似度可以看出,15份肾茶样品中有20个共有
指纹峰,以云南普洱江城县的肾茶相似度最高为0.998,紫花肾
茶平均相似度(0.992)为大于白花肾茶(0.965),可以看出紫花
肾茶优于白花肾茶。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HPLC建立的肾茶综合评价方法,能
够为肾茶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林艳芳.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408
[2] 赵爱华,赵勤实,李蓉涛,等.肾茶的化学成分.云南植物研究,
2004,26(5):563-568
[3] 康绍建,侯安国,沈妍.傣药肾茶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云南中
医中药杂志,2010,31(7):54-56 
[4] 张丽丽,敬应春,彭崇胜.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傣药肾茶中的
迷迭香酸.中成药,2011,33(8):1378-1381
[5] 贾米兰,陈丽,李学兰.HPLC测定不同产地傣药肾茶中熊果酸
的含量.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1):39-41
[6] 蓝晓玉.HPLC法测定肾茶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中成药,2013,
35(6):1260-1261
[7] 黄洋,邵慧凯,路丽.不同采收期小叶榕叶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中草药,2014,45(2):271-275
(收稿日期:201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