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北方园艺2011(18):185~187 ·中草药·
第一作者简介:何淑玲(1975-),女,甘肃陇西人,硕士,讲师,研究
方向为药用植物栽培。
责任作者:常毓巍(1963-),男,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
栽培。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资助项目(2010GA860031);甘肃民族师
范学院院长基金资助项目(10-17);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
(1112B-04)。
收稿日期:2011-06-22
麻花艽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何 淑 玲,马 令 法,杨 澜,羊 志 晖,常 毓 巍,朱 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高寒生态系统研究所,甘肃 合作747000)
摘 要:以麻花艽种子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种子活力,测定其发芽率、发芽势、发
芽指数,探讨引种驯化最易成功的最佳发芽温度,以期为麻花艽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表明:麻花艽种子浸泡20h后即达到吸水饱和期;在2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大。
因此,20℃为发芽最适温度。
关键词:麻花艽;吸水规律;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
中图分类号:S 567.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009(2011)18-0185-03
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龙胆科
(Gentianaceae)龙胆属多年生植物,是藏族民间常用的
植物草药之一[1],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海拔2 000~
4 950m的地区[2]。其以根入药,味苦、辛、性平。有祛
风湿、退虚热、舒筋止疼的功能,用于风湿关节痛、筋脉
拘挛,结核病潮热,小儿疳积发热、黄疸、小便不利等
症[3]。近年来由于用药量的增大,加之多年的过度采
挖,造成了野生麻花艽资源面临濒危的现状。目前国
内外对麻花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方面[4-8],近
年来随着对麻花艽用量的增加以及人们无限制地采
挖,其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对原材料药的需求,因
此,进行人工栽培已迫在眉睫。但是采用种子直播受
生长周期较长和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的限制,同时有关
麻花艽种子萌发特性和规范化的标准方面的研究目前
还尚属空白。针对这些问题,现对麻花艽种子发芽特
性进行了研究,旨在研究麻花艽种子对适宜发芽温度
的要求,为麻花艽的良好农业规范(GAP)生产提供理
论依据和技术依托
。
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宜选择配方③(胡麻秸秆
40%、阔叶木屑40%、麦麸12%、玉米粉6%、石膏
1.5%、过磷酸钙0.5%)作为生产配方。
该试验是引用香菇937菌种所得的结果,鉴于香
菇在自然界中具有众多的生态类型,因此,对于适宜胡
麻秸秆栽培香菇菌株的筛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庞茂旺,高霞,郝国芳.秸秆栽培食用菌发展生态农业的新途径
[N].湖北科技报,2006-09-02:A03.
[2] 张雪芹,赵建荣.北方香菇标准化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3(5):
29-31.
[3] 南京农学院.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3:90-91.
Screening Test of Ingredients on the Mushroom Cultivation with Flax Straw
ZHANG Mei-ling
(Ulanqab Vocational Colege,Ulanqab,Inner Mongolia 012000)
Abstract:With the flax straw as the main substrate and the broad-leaved wood were made into diferent
combinations,and then used them to do the screening test of ingredients on mushroom cultiv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 of the diferent ingredients mushrooms could grow,but the yields and growth trends were diferent obviously
from each other.In the ingredient No.4(the flax straw 20%,the broad-leaved 60%,wheat bran 12%,cornmead 6%,
plaster 1.5%,SSP 0.5%),the mushroom mycelium grew very wel,and the yield and quality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e standard datas,the biological conversion rate got up to 97.6%.
Key words:flax straw;mushrooms;plant materials;ingredients
581
·中草药· 北方园艺2011(18):185~187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年3月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中草药
栽培实验室进行。供试麻花艽种子于2009年9月采
自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齐哈玛乡,常温干燥后,储藏
于种子袋里。光照培养箱(FLI-2000T/HT,日本产),
培养皿。
1.2 试验方法
1.2.1 种子吸水规律测定 精选麻花艽种子300粒,
按每组100粒,分为3组。按处理要求浸泡后均匀置
于培养皿中,立即放在25℃的光照培养箱中,隔0、4、
8、12、16、20、24、28、32h间隔取出称重计算种子吸水
率。种子吸水率=[(吸水后种子质量-风干种子质
量)/风干种子质量 ]×100%。
1.2.2 种子发芽温度测定 把未经其它处理的种子
在光照条件下共设5个温度处理:10、15、20、25和
30℃,每个处理300粒种子,3次重复。发芽床均采用
3层饱和湿润滤纸,其它环境条件均同。发芽率=(发
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势=(规定
时间内发芽种子粒数/供试种子粒数)×100%;发芽指
数=发芽后t日发芽数/相应的发芽天数。数据计算
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DPS 7.05统计学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采用新复极差(Duncan)法进行多
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花艽种子吸水规律
由表1可知,在恒温25℃下麻花艽种子吸水过程
中呈现出急剧吸水期、缓慢吸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
变化阶段。在浸泡0~4h时为急剧吸水期,吸水率由
0增加到34.13%;在浸泡4~24h时为缓慢吸水期,吸
水率从34.13%增加到124.40%;浸泡20h后为吸水
饱和期,吸水率从98.62%增加到124.40%,浸泡28~
36h时吸水率达到最大,此时段吸水率差异不显著
(P>0.05)其它各时段差异极显著。说明种子在播种
前浸泡20~24h为宜。
2.2 不同温度下麻花艽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由表2可知,在光照条件下麻花艽种子发芽率随
着发芽天数的推进,温度从10℃上升到30℃时,发芽
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温度上升到30℃时,种
子在第14天的发芽率仅为1.37%,此后,种子不再发
芽。麻花艽种子从第14天开始萌发,当温度为20℃
时,发芽率最高,最终发芽率为34.74%。且在相同的
发芽天数内,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差异
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温度过低(10℃)
或过高(30℃)麻花艽种子均不发芽。
表1 麻花艽种子吸水率变化
浸泡时间/h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种子吸水率
0
34.13 57.37 68.31 79.66 98.62 124.40 132.28 132.28 132.28
/% ±0.14gG ±0.38fF ±0.05eE ±0.08dD ±0.19cC ±1.03bB ±0.43aA ±0.49aA ±0.21aA
表2 不同温度下麻花艽种子发芽率的变化
发 芽 率 /%
温度/℃ 发芽14d 发芽18d 发芽21d 发芽28d 发芽32d
10 2.13±0.02dD 3.79±0.02dD 5.38±0.06dD 6.55±0.04dD 6.66±0.04dD
15 8.79±0.06cC 10.28±0.06cC 13.35±0.06cC 18.91±0.03cC 20.21±0.07cC
20 14.27±0.05aA 17.36±0.05aA 21.74±0.32aA 28.71±0.05aA 34.74±0.03aA
25 11.82±0.06bB 14.47±0.06bB 18.67±0.06bB 24.81±0.03bB 28.72±0.03bB
30 1.37±0.06eE 0eE 0eE 0eE 0eE
2.3 不同温度下麻花艽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的
变化
发芽势说明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表示
种子生活力的强弱程度。由表3可知,在发芽的第32
天测定麻花艽种子在15~30℃下,随温度的升高发芽
指数也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温度为
10℃时发芽势很低,仅为0.19%;在30℃时,发芽指数
为0;在20℃时的发芽指数最大,为0.74%。不同温度
下的种子发芽指数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麻花艽种子的发芽势也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30℃时,其发芽势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和发芽
率及发芽指数相同的趋势。在30℃时,发芽势为0;在
20℃时的发芽势最大,为22.15%(P<0.01)。
681
北方园艺2011(18):185~187 ·中草药·
表3 不同温度下麻花艽种子发芽势和
发芽指数的变化
温度/℃ 发芽势/% 发芽指数/%
10 5.40±0.04dD 0.19±0.02dD
15 13.75±0.61cC 0.46±0.02cC
20 22.15±0.09aA 0.74±0.02aA
25 18.78±0.09bB 0.63±0.01bB
30 0eE 0eE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中,其吸水过程呈现出急剧吸水期、缓慢吸
水期和饱和吸水期3个阶段,在浸种20h后吸水达到
饱和,浸种28h时吸水率最大为132.28%。说明麻花
艽在大田播种前浸泡的最佳时间为20~24h。
种子发芽率是种子播种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发芽率高,说明种子生活力强,播种后出苗率高。而温
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一个重要因子,种子在萌发过程
中内部发生着一系列生理、生化及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该研究表明,麻花艽种子的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
20℃,最适温度为20℃,温度低于10℃或高于30℃种
子都不能发芽,因为种子在萌发时内部发生的一系列
的物质和能量的转化需要有多种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作
为催化剂的酶参与。
综上所述,人工驯化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就是提
高种子的发芽率。该研究结果表明,麻花艽应选择在
土壤温度稳定在15℃,即气温在20℃时播种育苗为最
佳,在甘南高原产区应在5月中旬左右播种适宜。因
为在甘南高原地区因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即使在6月
中旬气温也很难稳定在20℃,因此在播种后一定要采
用保温效果好的覆盖措施。由于麻花艽种皮不是影响
种子萌发的主要因子,种子发芽率低可能与该地区环
境温度低和种子成熟度等特性有关。因此,今后该领
域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覆盖材料、种植方式、种子的采收
期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杨永昌.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210.
[2] 何廷农.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63.
[3]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760.
[4] 孙菁,陈桂琛,李玉林,等.藏药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化学成分的
HPLC测定[J].分析试验室,2006,25(5):28-30.
[5] 俞青芬.青海不同地区秦艽、麻花艽中落干酸和龙胆苦苷的含量
测定[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174-177.
[6] 林鹏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艽和麻花艽中番木鳖酸的含
量[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5):62-64.
[7] 孙菁,陈桂琛,李玉林,等.栽培藏药材麻花艽中四种苦苷类成分
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1017-1019.
[8] 娜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海不同地区麻花艽中落干酸的
含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1-64.
Study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 of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
HE Shu-ling,MA Ling-fa,YANG Lan,YANG ZHI-hui,CHANG Yu-wei,ZHU Jing
(Institute of Alpine Ecosystems of 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lities,Hezuo,Gansu 747000)
Abstract:Taking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seed as test material,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 and
germination index were studied under the diferent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find the best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greatest success for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Arel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eds of Gentiana straminea Maxim.reached water
saturation after they were soaked 20hours;at 20℃,the 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energy and germination index
were al the most.Therefore,the optimum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was 20℃ .
Key words:Gentiana straminea Maxim;water law;germination rate;germination vigor;germination index
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