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全 文 :[ 收稿日期] 2004-07-22
[ 基金项目] 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编号:99-46)
[ 作者简介] 张丹(1971—),女 ,山东济南人 ,博士研究生 ,讲师 ,
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及藏象理论的实验研究。
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
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张 丹 ,张 静 ,郑广娟 ,夏丽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14)
  [ 摘要]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小鼠肝癌 H22细胞悬液分别于足垫
和尾静脉移植后 ,每隔 4 d 和 3 d各处死 10 只动物 ,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 ,同时计数肺转移结节数。结果:罗勒
胶囊可延迟血小板聚集率 、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升高时间 ,还可降低其升高的幅度 ,尤其是对淋巴道
转移 ,血小板聚集率未出现过度升高 , 且均低于正常值;同时减少了肺转移结节数。结论:罗勒胶囊具有抗血小板
聚集的作用 ,可抑制肿瘤转移。
[ 关键词] 罗勒胶囊;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血液流变学
[ 中图分类号] R285.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07-659X(2005)01-0061-03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肿瘤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已
有不少报道[ 1~ 3] ,而抗肿瘤转移药物对其影响的研
究报道不多 。为此 ,我们对抗肿瘤转移药罗勒胶囊
对血道和淋巴道两种转移途径的小鼠进行了血液流
变学连续观察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罗勒胶囊 ,取罗勒全草 ,用 95%乙醇
回流提取 ,回收乙醇至干 ,备用 。
1.1.2 动物 昆明种雄性小鼠 ,鼠龄 8 ~ 10周 ,体
重24 ~ 26 g ,由山东省医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合
格证号:鲁动质字 990101号。
1.1.3 瘤株及接种 肝癌(H22)小鼠(山东省医科
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抽取 7 ~ 9 d 的小鼠肝癌腹
水 ,以 4 ℃生理盐水稀释 、离心 、洗涤 2次 ,最后以生
理盐水配成所需浓度的肿瘤细胞悬液 ,给每只小鼠
接种 。
1.1.4 主要仪器 LBY-N6型旋转式血液黏度计 、
LBY-NJ2型血小板聚集仪 ,普利生集团生产;FA2004
型电子天平 ,上海天平仪器厂生产 。
1.2 方法
1.2.1 淋巴道转移模型 每只昆明种小鼠右足趾
接种 0 .05 ml肝癌 H22细胞悬液(2×106/ml),每隔 4
d取 10只小鼠麻醉 ,取血肝素抗凝 ,进行如下操作。
分别在 180 s-1 、150 s-1 、120 s-1 、100 s-1 、50 s-1、30
s-1 、10 s-1 、5 s-1 、3 s-1、1 s-1共 10 个切变率下 37
℃测定全血黏度 、血浆黏度 、由 ADP 诱导的血小板
聚集率;以 Bouin液固定 ,解剖镜下计数肺部正反面
及肺叶间的转移瘤灶数(结节数),计算肺转移率 。
1.2.2 血道转移模型 每只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接
种 0.2ml肝癌H22细胞悬液(2×106/ml),每隔3 d取
10只小鼠 ,处理方法及测定指标同上。
1.2.3 取上述相同接种方法造成的血道和淋巴道
转移小鼠各 600只 ,接种24 h后 ,灌胃给罗勒胶囊生
药 1.25 g/kg 体重 ,观测时间与指标同上 ,结果进行
组间比较。
2 结果
2.1 淋巴道转移情况
结果见表1。
2.2 血道转移情况
结果见表2。
由表 1可见 ,血小板聚集率自肿瘤细胞移植第
13天后开始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血浆黏度自肿瘤细胞移植第 17天后开始升
高 ,与正常值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 <0.01)。自
肿瘤细胞移植第 29天起 ,低切变率 1 s-1 、3 s-1 、
61
第 29 卷 第 1 期
2005年 1 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CM
          Vol.29 , No.1
Jan.2005
DOI :10.16294/j.cnki.1007-659x.2005.01.024
表 1 罗勒胶囊对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x±s , n =10)
5 d 9 d 13 d 17 d 21 d 25 d 29 d 33 d 37 d 41 d 45 d 49 d 53 d 57 d 正常组
全血黏度
(η/mPa·s-1)
模型 38.10±14.31
40.5
415.80
40.24
±10.19
46.34
±20.02
45.23
±11.43
46.01
±11.39
59.16
±17.07
54.14
±5.77
51.03
±12.56
47.87
±10.12
58.89
±13.08
60.12
±12.94
5 9.88
±10.82
52.42
±14.59
42.06
±9.07
罗勒
胶囊
24.83
±8.34
38.63
±13.67
38.3
±10.95
39.93
±19.71
40.58
±13.67
44.95
±8.08
42.59
±14.42
43.56
±12.35
44.32
±7.41
44.98
±15.01
62.98
±15.84
63.85
±19.99
50.80
±8.75
54.50
±14.53
45.82
±14.53
血浆黏度
(η/mPa·s-1)
模型 0.92±0.16
0.95
±0.34
1.37
±0.32
1.47
±0.37
1.31
±0.34
1.49
±0.37
1.06
±0.31
1.15
±0.29
1.33
±0.34
1.85
±0.45
1.31
±0.34
1.50
±0.36
1.32
±0.34
1.15
±0.05
0.96
±0.07
罗勒
胶囊
1.01
±0.21
1.45
±0.35
1.34
±0.30
1.44
±0.50
1.47
±0.65
1.15
±0.37
1.84
±0.45
1.64
±0.33
1.02
±0.38
1.78
±0.56
2.89
±0.95
3.16
±0.44
1.74
±0.30
1.70
±0.37
1.89
±0.48
血小板聚集率
(%)
模型 13.1±5.6
18.35
±10.31
23.34
±6.38
28.02
±13.62
34.71
±8.42
37.78
±11.52
19.09
±11.50
26.57
±10.44
11.22
±5.39
23.35
±10.21
15.43
±5.56
24.5
±9.70
23.44
±8.99
17.62
±5.19
19.84
±5.66
罗勒
胶囊
29.98
±14.35
49.51
±1.61
46.21
±30.26
42.0
±13.2
41.97
±9.08
38.51
±11.3
38.11
±14.0
29.98
±13.56
39.11
±14.0
46.89
±21.35
40.74
±24.10
19.83
±12.57
37.94
±12.28
44.97
±18.23
55.12
±24.3
表2 罗勒胶囊对血道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x±s , n=10)
3 d 6 d 9 d 12 d 15 d 18 d 21 d 24 d 27 d 30 d 33 d 36 d 39 d 42 d 正常组
全血黏度
(η/mPa·s-1)
模型 39.23±6.36
34.06
±8.72
33.05
±3.63
36.15
±9.16
51.82
±8.62
57.75
±10.07
53.64
±11.29
54.32
±19.73
52.70
±10.85
62.46
±6.23
59.11
±11.27
58.02
±7.31
65.66
±17.09
64.41
±10.84
40.28
±8.94
罗勒
胶囊
38.27
±15.57
36.85
±10.80
34.40
±8.34
42.44
±13.43
41.61
±8.15
42.37
±9.14
40.08
±8.08
36.79
±9.36
42.2
±12.43
70.53
±7.46
94.4
±10.39
90.45
±9.32
92.15
±10.45
80.42
±6.85
45.28
±9.94
血浆黏度
(η/mPa·s-1)
模型 0.98±0.24
0.89
±0.07
0.86
±0.06
1.02
±0.15
1.04
±0.19
0.91
±0.12
1.18
±0.33
1.06
±0.21
1.11
±0.14
1.56
±0.78
1.23
±0.26
1.18
±0.10
1.24
±0.26
1.11
±0.13
0.98
±0.07
罗勒
胶囊
1.27
±0.47
1.33
±0.45
1.44
±0.27
1.26
±0.25
1.57
±0.27
1.83
±0.53
1.83
±0.45
1.85
±0.81
2.10
±0.48
2.30
±0.09
0.17
±0.89
2.10
±0.51
2.00
±0.36
1.97
±0.29
1.89
±0.78
血小板聚集率
(%)
模型 8.53±2.89
10.43
±6.03
24.61
±9.34
47.25
±13.56
43.51
±14.96
26.27
±13.38
19.16
±6.76
21.72
±6.30
13.14
±4.81
18.69
±9.89
12.00
±6.94
16.68
±10.63
25.78
±15.51
9.25
±8.48
18.12
±6.50
罗勒
胶囊
40.1
±8.1
49.7
±9.24
51.2
±23.69
51.4
±26.6
52.77
±27.8
53.57
±19.52
54.5
±18.3
56.23
±13.29
59.0
±26.0
57.2
±11.8
57.61
±20.33
56.21
±18.89
54.82
±12.21
48.22
±16.08
55.12
±24.3
5 s-1的全血黏度开始明显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P<0.01)。罗勒胶囊组低切变率1 s-1全
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在第 45天后开始升高 ,血小板聚
集率均低于正常值。
由表 2可见 ,血小板聚集率自肿瘤细胞移植第
9天后开始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血浆黏度自肿瘤细胞移植第 12天后开始升
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肿瘤
细胞移植第15天起 ,低切变率 1 s-1 、3 s-1 、5 s-1的
全血黏度开始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罗勒胶囊组血小板聚集率在第 24天后开
始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
浆黏度在第 27 天后开始升高;低切变率 1 s-1 、
3 s-1 、5 s-1 、10 s-1全血黏度自肿瘤细胞移植第 30
天后开始升高 ,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1)。
综合以上结果可知 ,无论是淋巴道转移还是血
道转移 ,均首先出现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继而血浆黏
度升高 ,此后出现低切变率全血黏度升高 。抗肿瘤
转移药罗勒胶囊可以延迟三者的升高时间 ,尤其是
对淋巴道转移者 ,血小板聚集率未出现过度升高现
象 ,且均低于正常值;同时还可明显降低其升高幅度
和肿瘤的肺转移结节数 ,从而明显抑制肿瘤细胞转
移 。
3 讨论
肿瘤转移过程中 ,瘤细胞脱离原发瘤体 ,粘连侵
袭基底膜并在周围间质中浸润生长 ,与局部毛细血
管或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密切接触 ,并穿透其管壁
或突入腔道(如浆膜腔),在血管 、淋巴管内被转运 ,
同时启动血小板聚集环节 ,形成小瘤栓 ,到达靶组
织;肿瘤细胞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粘
连 ,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壁 ,向周围间质浸
润 ,在基质中不断增生 ,形成新的继发瘤。以上具体
环节和发生过程可能就是肿瘤转移过程中 ,先出现
62
2005 年 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 29卷第 1 期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 、血浆黏度升高 ,从而继发低切变
率下全血黏度升高的具体机制。在转移过程中 ,由
于血小板功能的被启动 ,产生血小板聚集和释放效
应 ,如存在于α颗粒内含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因
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vWF 纤连蛋白 、凝血酶敏
感蛋白等 ,存在致密颗粒内容物有 ADP 、5-HT 、ATP
等 ,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及形成的纤维蛋
白发生粘连可导致瘤栓形成。其中血小板释放α颗
粒成分促使肿瘤细胞与纤维连接蛋白接触 ,释放致
密颗粒 ,导致血管收缩和瘤栓停滞 ,释放类血小板生
长因子(PDGF)刺激肿瘤细胞增生 。血小板尚可在
肿瘤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或皮下基底膜间形成
粘连桥 ,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4~ 6] 。
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质 、脂类和电解质 ,其中蛋
白质对血浆黏度影响最大 ,特别是链状蛋白质如凝
血因子 Ⅰ对血浆黏度影响最大 ,当发生血小板释放
反应时 ,所释放的α颗粒中的血小板因子 1(凝血因
子Ⅰ)不但使血浆黏度升高 ,还通过与红细胞相互作
用 ,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加 ,继而引发低切变率下全
血黏度升高 。综上分析可见 ,血小板聚集率升高是
造成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 7] 。为
此 ,我们选择了罗勒胶囊进行抗肿瘤转移实验 。实
验结果表明 ,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
学影响首先出现的也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可使血
小板聚集率升高这一肿瘤转移的关键环节出现时间
延后(血道)甚至消失(淋巴道),继而造成血浆黏度
和全血黏度升高出现的时间也大大后延 ,程度明显
减轻 。说明罗勒胶囊由于其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抑制了细胞的黏附性和瘤栓的形成 ,从而抑制了肿
瘤细胞的黏附 、游走 、穿透而抗转移。这为从中药中
寻找抗转移新药开辟了新路 。但是抗血小板聚集的
活血化瘀中药并不一定都具有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
甚至有的还具有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 8 ,9] ,所以 ,罗
勒胶囊抗肿瘤转移作用是多靶点的。活血化瘀中药
抗肿瘤 ,特别是抗肿瘤转移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
研究 ,以便发现其规律和特征。
[参考文献]
[ 1] Dintenfass L.Haemorheology of cancer metastasis:An example of malig-
nant melanoma survivae t imes and obnormality of blood viscocity factors
[ J] .clinical Haemorheology , 1982 ,(2):257.
[ 2] 高进 ,薛克勋 ,赵雪梅 ,等.癌细胞侵袭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血液
流变学的观察[ 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0 , 12(4):298.
[ 3] 高进,薛克勋 ,赵雪梅 ,等.小鼠前胃癌(FC)移植后肿瘤发展过程
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J] .中华肿瘤杂志 , 1989 , 11(6):429.
[ 4] 郁仁存.活血化瘀与肿瘤治疗[ J] .北京中医杂志 ,1992 ,(1):22.
[ 5]薛雨芳 ,李振波.活血化瘀方药对恶性肿瘤血行转移的影响[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 1998, 4(6):42.
[ 6] Nagy JA , Brown LF , Senger DR , et al.Related Art icles , Links Pathogen-
esis of tumor stroma generation:a crit ical role for leaky blood vessels and
fibrin deposition[ J] .Biochim Biophys Acta , 1989 , 948(3):305.
[ 7]陈意生.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2:
74.
[ 8] 李学汤 ,王永泉 ,傅乃武 ,等.几种活血化瘀药物对小鼠肝癌细胞
形成肺转移影响的初步实验观察[ J] .中医杂志 , 1980 , 21(8):75.
[ 9] 张培彤 ,朴炳奎.血瘀证与恶性肿瘤[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
志 , 1998 ,4(6):378.
信息之窗
SARS 存在“亚临床感染”可能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
教授日前在杭州说 , 非典型肺炎可能存在“亚临床” 隐性
感染的可能性 , 应引起有关科研与医疗机构的密切关注。
钟南山院士说 , 最近国外科研机构对健康的新鲜血
液供应者 、SARS 病人 、非肺炎的住院儿童 、非肺炎的住院
成人以及健康人群进行了一项研究 , 发现存在非肺炎的
SARS 冠状病毒感染者人群。这一人群就像肝炎病毒携带
者一样 , 仅带有 SARS 病毒 , 但不会表现出任何发病症状。
这项研究表明 , SARS 存在亚临床隐性感染的可能性。
钟南山是在出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哮喘
诊疗中心成立仪式时发表这一论断的。这位院士表示 ,
医务工作者等高暴露人群受到亚临床感染的可能性较
大。他呼吁 , 尽管SARS 的亚临床隐性感染是否像乙肝病
毒那样不具有传播性 , 还没有得到任何科学的证实 , 但我
们仍需要高度关注这一事实。
据了解 ,亚临床感染又叫隐性感染。指当病原体侵
入人体后 , 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 而不引起轻
微的组织损伤 , 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 、体征 、甚至
生化改变。亚临床感染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4 年 12 月 2日 1 版)
63
2005 年 1 月        张丹等: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第 29卷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