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木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 文 :收稿日期:1999-10-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957206)
第一作者简介:郑尚珍 (1939—), 女 , 四川合江人 ,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 , 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
为天然有机化学和有机分析.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99 届硕士研究生
木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郑尚珍1 , 康淑荷2*, 沈 彤1
(1.西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 甘肃 兰州 730070;2.西北民族学院 化学系 , 甘肃 兰州 730030)
摘 要:从木香薷 (Elsholtzia stauntonii)分得 16 种化合物 , 用光谱和理化等方法鉴定了其中 12 种:
6-甲基三十二烷(1)、 β-谷甾醇(2)、 α-L-正丁基山梨糖甙(3)、 5-(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4)、
5-(3″-甲基-2″-烯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5)、 5 , 7-二甲氧基-4′-羟基黄酮(6)、 5 , 5′-二羟基-7-甲氧基-
6 , 8 , 3″, 3″-四甲基-3′, 4′并吡喃黄酮(7)、 5 , 5′-二羟基-7-甲氧基-6 , 3″, 3″-三甲基-3′, 4′并吡喃黄酮(8)、
5 , 3′, 4′-三羟基-7-甲氧基-6 , 8-二甲基-5′-异戊烯基黄酮(9)、 异芒柄花素-4′-葡萄糖甙(11)、 异鼠李素-3-
O-芸香糖甙(14)、 槲皮素-3-O-β-D-半乳糖(6※1)-α-L-鼠李糖甙(15).其中化合物 7、 8 、 9 为新黄酮类化
合物 , 分别命名为木香薷素Ⅰ(muxiangrineⅠ)、 木香薷素Ⅱ(muxiangrine Ⅱ)、 木香薷素Ⅲ(muxiangrine Ⅲ).
关键词:木香薷;木香薷素;植物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
中图分类号:O 629;R 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88 Ⅹ(2000)01-0051-07
木香薷 (Elsholtzia stauntonii)系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 又名柴荆芥 、 香荆芥〔 1 〕 , 多年生
草本 , 在我国甘肃 、 河南 、 河北 、 山西 、 陕西等地分布广泛〔 2 〕.性味微温 、 辛 、 苦 , 主治
肠炎 、 风湿性关节炎 、感冒 、 牙疼 、肿瘤等疾病〔3 , 4〕.鉴于木香薷的药用功能及丰富的药用
资源 , 在对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 5 〕 、野香薷〔 6〕 、黄花香薷〔 7〕 、 萼果香薷〔8 ,9〕等的化学
成分研究的基础上 , 笔者对采自甘肃天水地区的木香薷进行了研究 , 从其浸膏中分离得到
16种化合物.通过 IR、 UV 、 1HNMR 、 13CNMR(DEPT)分析及理化等方法 , 鉴定出其中的 12
种化合物:6-甲基三十二烷(1)、 β-谷甾醇(2)、 α-L-正丁基山梨糖甙(3)、 5-(3″-甲基丁基)-
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4)、 5-(3″-甲基-2″-烯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5)、 5 ,7-二甲氧基-4′-
羟基黄酮(6)、 5 ,5′-二羟基-7-甲氧基-6 ,8 , 3″, 3″-四甲基-3′,4′并吡喃黄酮(7)、 5 , 5′-二羟基-7-
甲氧基-6 ,3″,3″-三甲基-3′,4′-并吡喃黄酮(8)、 5 , 3′,4′-三羟基-7-甲氧基-6 ,8-二甲基-5′-异戊烯
基黄酮(9)、 异芒柄花素-4′-葡萄糖甙(11)、 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14)、 槲皮素-3-O-β-D-
半乳糖(6※1)-α-L-鼠李糖甙(15).化合物 7 、 8 、 9为新黄酮类化合物 , 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
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 试剂和仪器
  木香薷于 1996年采自甘肃天水地区.
柱层析用硅胶 (160 ~ 200 , 200 ~ 300目 , 硅胶 H)、 硅胶 GF254(制备 TLC)及薄层用硅胶
均由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其中石油醚的沸程为 60 ~ 90℃, 薄层板
51
 第 36卷 2000 年第 1 期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Vol.36 2000 No.1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检测用 254 nm紫外灯 , 辅以喷洒 10%H2SO4-EtOH (120℃)或 5%磷钼酸乙醇溶液后加热至
80 ~ 100℃, 或 10%FeCl3-EtOH 溶液显色 , 或用碘蒸气显色.
Kofler微量熔点仪 (温度计未校正);Alpha Centauri FT-IR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 UV-300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Bruker FT-80A 和 Bruker AM-400型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 , TMS 作内标;
VG-ZAB-HS质谱仪.
1.2 提取与分离
取阴干无霉变的木香薷地上部分 4 kg , 粉碎后用 95%的工业乙醇浸泡 , 共提取 3次 , 每
次7 d.合并提取液 , 减压浓缩得浸膏 257 g.总浸膏用石油醚 (60 ~ 90 ℃)、 氯仿 、 乙酸乙
酯 、 甲醇热回流提取 , 分别得到石油醚部位浸膏 34 g , 氯仿部位浸膏 48 g , 乙酸乙酯部位浸
膏60.5 g , 甲醇部位浸膏 91 g.取石油醚部位浸膏用硅胶柱层析 , 石油醚 、 乙醚 、 乙酸乙酯
梯度洗脱 , 纯化得化合物 1 、 2和 3.氯仿部位浸膏经硅胶柱层析及制备薄层层析 , 苯 、乙
醚 、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 , 精制得化合物 4 、 5和 8.乙酸乙酯部位浸膏经硅胶柱层析及制备
薄层层析 , 用环己烷 、 CH2Cl2、 乙酸乙酯及甲醇等洗脱 , 纯化精制得化合物 7 、 9 、 10和 11.
甲醇部位浸膏经硅胶柱层析和聚酰胺柱层析 , 以氯仿 、乙酸乙酯 、 乙醇和水等洗脱和精制得
化合物12 、 13 、 14 、 15和16.
2 结构鉴定
化合物 1.白色片状结晶 , m.p.67℃(丙酮), IR νKBrmax/cm-1:2 950 , 2 917 , 2 850 ,1 467 ,
1 367 ,721.EI-MS m/z(%):464〔M+〕,449 ,435 ,422 ,408 , 281 , 267 , 253 ,239 ,225 ,211 , 197 , 183 ,
169 ,155 ,141 ,127 ,113 ,111 ,99 ,97 ,85 ,71 ,57等符合饱和脂肪烷烃碎裂规律.确定 1 为 6-甲基
三十二烷.
化合物 2.无色鳞片状结晶 , m.p.138 ~ 140℃ (丙酮), 〔α〕25D :-37°(2.0 , CHCl3).
EI-MS m/z:414(M+).元素分析(%):实验值:C 84.27 , H 12.14;计算值:C 84.06 ,
H 12.08.分子式C29H50O.m.p.、 IR 、 MS和1HNMR及理化性质与 β-谷甾醇一致.
化合物 3.白色针状晶体 , m.p.148℃(丙酮).元素分析 (%):C 51.36 , H 8.48 , 不
含N.Molish反应呈阳性 , 表明可能为糖甙.由元素分析 、 质谱及13CNMR谱知其分子式为
C10H20O6.红外光谱示有 —OH(3 445 , 3 346 , 3 282 cm-1)及 C —O(1 089 , 1 057 , 1 030 cm-1).
1HNMR(TMS)δ:4.84 , 4.68 , 4.53 , 4.47 , 4.42 , 4.30 , 4.27 , 4.23 , 4.18 , 4.03 , 4.00 , 3.60 , 1.45 ,
0.95 ,0.84.13CNMR(C5D5N)δ:60.7(C-1),100.9(C-2),71.3(C-3),72.5(C-4), 70.5(C-5),64.4
(C-6),64.9(C-7),32.6(C-8),19.8(C-9),14.0(C-10).EI-MS m/z:205 ,163 , 149 , 133 , 113 , 107 ,
77 ,60.其光谱数据与 α-L-正丁基山梨糖甙一致 , 故确定化合物 3为 α-L-正丁基山梨糖甙.
化合物4.黄色针状结晶 , m.p.215 ~ 217℃.MS m/ z:286(M+).元素分析(%):实验
值:C 71.48 , H 6.38;计算值:C 71.32 , H 6.26 , 确定分子式为 C17H18O4.IR示有一个共轭
羰基(1 654), 一个呋喃并苯环(1 610 , 1 542 ,1 463 , 1 373 , 1 281 ,1 065 cm-1)和对-二取代苯基
(824 cm-1)存在.1HNMR(CDCl3 ,TMS)δ:4.03(3H , s ,CH3O-8),6.26(1H , d , J =10 Hz , H-3),
7.39(1H ,d , J =10 Hz ,H-4), 7.56(1H , d , J =2.4 Hz , H-2′),7.01(1H , d , J =2.4 Hz , H-3′),3.14
(2H , t , J =7Hz ,H-1″),1.98(2H ,m ,H-2″),1.68(1H ,m ,H-3″),1.38 ,1.43(各 3H , J =6.2Hz ,异丙
52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6 卷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36 
基).13CNMR(CHCl3)δ:162.4(C ,C-2),112.5(CH , C-3), 140.8(CH ,C-4), 120.0(C ,C-5),114.9
(C ,C-6),148.9(C ,C-7),127.4(C ,C-8),143.6(C ,C-9),107.7(C ,C-10),145.4(CH ,C-2′),105.0
(CH ,C-3′), 22.1(CH2 , C-1″), 21.8(CH2 , C-2″), 33.4(CH , C-3″), 19.9(CH3 , C-4″), 19.9(CH3 ,
C-5″).该化合物的光谱数据与已知化合物 5-(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8 〕一致 , 可
确定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5-(3″-甲基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化合物 5.淡黄色结晶 , m.p.149 ~ 151℃ (乙酸乙酯), 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EI-MS
m/z:284(M+).元素分析(%):实验值:C 71.51 , H 5.71;计算值:C 71.83 , H 5.63.分
子式 C17H16O4.IRνKBrmax/cm-1:1 725(香豆素内酯),1 070 ,1 274(苯并呋喃),1 220 ,1 060(苯醚),
1 610 ,1 595 ,1 504 , 146(芳环 C C).示该化合物为线型呋喃香豆素.其 m.p.、 IR 、 MS 、
1HNMR和 13CNMR与5-(3″-甲基-2″-烯-丁基)-8-甲氧基呋喃香豆素〔 9 〕相同.
化合物6.浅黄色针晶 , m.p.288 ~ 289℃(MeOH), 元素分析(%):实验值:C 68.78 , H
4.66;计算值:C 68.46 , H 4.73.分子式为 C7H14O5.紫外光谱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特
征吸 收 , UV λMeOHmax /nm:246 , 328;λMeOH+MeONamax /nm:264 , 372;λMeOH+NaOAcmax /nm:264 , 372;
λMeOH+AlCl3max /nm:264 ,328.IR νKBrmax/cm-1:3 408 ,3 300 , 3 090 , 2 950 , 1 630 , 1 611 ,1 542 , 1 453 , 1
356 ,1 260 ,1 210 ,1 104 ,830.1HNMR(DMSO-d6)δ:3.84(3H , s ,OCH3), 3.29(3H , s ,OCH3),9.50
(1H , s ,D2O交换消失),6.51(1H ,d , J =3.2Hz),6.60(1H , s),6.83(1H ,d , J =3.2Hz),6.95(2H ,
d ,J =8Hz),7.92(2H , d , J =8Hz).EI-MS m/z:298(〔M〕+ , 100), 297 , 283〔M-CH3〕+ , 282 ,
270〔M -CO〕+ ,269 , 267〔M -OCH3〕, 252〔M -CH3 -OCH3〕, 225〔252-CO +H〕+ , 181〔180+
H〕+ ,167〔A+1〕+ , 151〔181-CH3 -CH3〕, 137 , 135〔181-CH3-OCH3〕, 131 , 121 , 119 , 118.13
CNMRδ:159.2(C-2),108.7(C-3),175.1(C-4),159.8(C-5),96.2(C-6),163.7(C-7),93.4(C-8),
158.5(C-9), 108.2(C-10), 123.7(C-1′), 127.4(C-2′, C-6′), 116(C-3′, C-5′), 160.1(C-4′), 55.6
(7-OCH3),55.9(5-OCH3).上述数据表明6与 5 ,7-二甲氧基-4′羟基黄酮〔10〕为同一化合物.
化合物7.黄色针晶 , m.p.145.4 ~ 147.0 ℃(MeOH), IRνKBrmax/cm-1:3 600 ~ 3 450(OH),
1 643(C O), 1 585 ,1 450 ,900 ~ 500(芳环 H).UV λMeOHmax /nm:268 ,283 , 347;λAlCl3max :261 , 298
(sh), 329 , 394.λAlCl3+HClmax :260 , 273 , 329 , 393.MS m/ z:394(M+ , 37), 379(100), 363(2),
323(11),292(10), 238(7), 207(11), 210(17), 194(34), 185(26), 167(8).HRMS:实验值:
94.4294 , 计算值:394.4249.1HNMR和 13CNMR数据见表 1和表 2.
化合物 8.黄色针晶 , m.p.176 ~ 178℃(MeOH), IR νKBrmax/cm-1:3 600 ~ 3 445(OH),
2965(C—H),1 657(C O), 1 585 , 1 515 , 1 493 , 1 384 ,1 267 , 900 ~ 600.UVλMeOHmax /nm:228 , 279 ,
345.MS m/z:380(M+ ,37),365(100),352(12), 306(18),292(9),180(55), 185(67).HRMS:实
验值:380.3 980 , 计算值:380.4025.1HNMR和 13CNMR数据见表 1和表 2.
化合物 9.黄色针晶 , m.p.138 ~ 140 ℃(MeOH).IR νKBrmax/cm-1:3 600 ~ 3 450(OH),
2 962 ,2 920(C—H),1 650 ,1 600(C O),1 580 , 1 515 , 900 ~ 600.UV λMeOHmax /nm:346 , 289 , 267 ,
252;λNaOAc+H3BO3max /nm:367 , 254;λAlCl3max /nm:406 , 298 , 274;λAlCl3+HClmax /nm:392 , 311 , 293 , 268.
MS m/z :396(M+ ,43),353(43),341(100),326(12), 324(2),205(53),202(66), 187(49),178(5),
160(7), 147(16).HRMS:实验值:396.4454 , 计算值:396.4409.1HNMR及13CNMR数据见
表1和表 2.
53
 2000年第 1 期     郑尚珍等:木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0 No.1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 
表 1 化合物 7、 8、 9的1HNMR光谱数据 (CDCl3 , δ, TMS)
质子 化合物
7 8 9
H-3     6.67     6.62     6.60
H-8      — 6.45      —
H-2′ 7.63 7.32 7.39
H-6′ 7.32 7.30 7.36
H-1″ 6.48 6.48 3.24
H-2″ 5.85 5.85 5.25
Me-6 2.19 2.12 2.18
Me-8 2.38      — 2.37
Me-4″ 1.46 1.46 1.67
Me-6″ 1.46 1.46 1.60
HO-5 12.96 12.90 12.97
HO-5′ 10.08 10.93      —
HO-3′ 9.23
HO-4″ 9.85
CH3O-7 3.82 3.86 3.82
表 2 化合物 7、 8、 9的13CNMR光谱数据
carbon
7
13CNMR DEPT
8
13CNMR DEPT
9
13CNMR DEPT
2    161.4 C 161.2 C 162.5 C
3 103.5 CH 103.5 CH 105.2 CH
4 182.8 C 182.5 C 181.8 C
5 159.7 C 158.4 C 158.0 C
6 109.3 C 105.6 C 108.7 C
7 163.9 C 163.8 C 161.2 C
8 107.2 C 89.2 CH 105.3 C
9 157.6 C 156.2 C 154.1 C
10 104.0 C 104.6 C 105.9 C
1′ 125.8 C 126.0 C 121.2 C
2′ 124.1 CH 124.0 CH 110.7 CH
3′ 122.9 C 123.0 C 145.3 C
4′ 151.3 C 151.2 C 147.2 C
5′ 160.8 C 160.8 C 128.7 C
6′ 129.0 CH 129.1 CH 119.4 CH
1″ 121.3 CH 121.3 CH 28.4 CH2
2″ 131.6 CH 131.7 CH 122.1 CH
3″ 78.0 C 78.0 C 130.1 C
4″ 28.1 CH3 28.1 CH3 25.3 CH3
5″ 28.4 CH3 28.4 CH3 17.8 CH3
Me-6 8.0 CH3 7.2 CH3 8.4 CH3
Me-8 8.6 CH3 8.9 CH3
MeO-7 59.6 CH3 59.6 CH3 56.1 CH3
  化合物 11.白色针晶 , m.p.216 ~ 218 ℃(MeOH).Molish反应阳性 , 紫外灯光下呈蓝色
荧光.元素分析(%):实验值:C 59.94 , H 5.27;计算值:C 60.13 ,H 5.23.EI-MS 给出分
子式为C22H22O9.UV λEtOHmax /nm:250.8和 290.0(sh)有吸收峰.1HNMR δ:3.86(1H , s ,H-2)说明
该化合物有异黄酮骨架;8.14(1H ,d , J =8.6Hz ,H-5),7.12(1H ,dd , J =8.6 Hz ,1.5Hz ,H-6),
7.24(1H , d , J =1.5Hz ,H-8)和7.02(2H ,d , J =8.0Hz ,H-3′,H-5′),7.49(2H ,d , J =8.0 Hz ,H-2′,
54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6 卷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36 
H-6′)显示该化合物A环 7位和 B环 4′位有取代.3.84(3H , s ,OMe), 3.42 ~ 3.79(6H ,m ,糖基
质子).13CNMRδ:153.5(C-2),123.9(C-3),174.5(C-4),126.9(C-5),115.5(C-6),161.3(C-7),
99.9(C-8), 158.8(C-9), 118.3(C-10), 123.3(C-1′), 129.9(C-2′, C-6′), 113.5(C-3′, C-5′),
156.9(C-4′), 103.2(C-1″), 73.1(C-2″), 76.3(C-3″), 96.6(C-4″), 77.2(C-5″), 60.6(C-6″),
55.9(OMe).用 1%H2SO4 水解该化合物 , 水解液用纸色谱只检查出葡萄糖 , 且 EI-MS给出由
RDA裂解产生的碎片离子150(A+)和 179(B+-1), 说明OCH3取代在 C7 位 , 葡萄糖和 C4′羟
基成甙键.由以上结果 , 确定 11为异芒柄花素-4′-葡萄糖甙〔11〕.
化合物14.黄色粉末(甲醇), m.p.214 ~ 218℃, 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 , 三氯化铁呈草
绿色 , Molish反应呈阳性.FAB-MS m/z:631(M++Li), 647(M++Na).1HNMR化学位移数
据及耦合状况在苯环区与异鼠李素 3-O-葡萄糖类似 , 并也有一个甲氧基 3.81(3H , s ,
MeO-4′),但在 4.40(1H ,brs)多了一个质子信号 , 在 0.98多一个甲基信号(3H , d , J =6.5 Hz),
说明该化合物是一个异鼠李素双糖甙 , 其一为葡萄糖 , 另一个为鼠李糖.其 UV 、 MS 、 IR 、
1HNMR和13CNMR与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一致〔12〕.
化合物15.黄色粉末(甲醇), m.p.192 ~ 193℃.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 , 三氯化铁反应呈
草绿色 , Molish 反应呈阳性.FAB-MS 给出 611(M++1), 说明该化合物为一黄酮甙.
1HNMR (DMSO-d6)δ:6.17(1H ,brs ,H-6),6.36(1H ,brs ,H-8),6.81(1H , brd , J =8.8 Hz , H-5′),
7.49(1H ,brs ,H-2′),7.53(1H ,brd ,HO-3),10.80(1H ,brs ,HO-7),12.57(1H , brs ,HO-5),5.29(1H ,
d , J =6.8Hz ,芳环质子 H-1″), 4.35(1H ,brs ,芳环质子 H-1 ), 3.00 ~ 3.80(m ,糖上质子),0.98
(3H ,d , J =6Hz ,Me-6 ).其光谱数据与槲皮素 3-O-β-D-半乳糖(6※1)-α-L-鼠李糖甙〔12〕一致.
3 新化合物结构的确定
化合物7.黄色针状晶体 , m.p.145.4 ~ 147℃(MeOH).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 , HRMS
确定其分子式为 C23H22O6.紫外光谱显示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加 AlCl3和 AlCl3+HCl
后带Ⅰ红移 46 nm , 示有 5-OH , 无 3-OH , B环无邻位二羟基.加无水醋酸钠后 , 带 Ⅱ不红
移 , 示无 7-OH , 继续加入H3BO3后 , 带Ⅰ 、带 Ⅱ均不红移 , 示A 、 B环均无邻位二羟基.IR
显示有羰基(1 643 cm-1)及芳环(1 585 ,1 450和 900 ~ 650 cm-1).EI-MS给出基峰 m/ z 379(M+
-15), 这是分子中含偕二甲基色烯类黄酮化合物的特征裂解〔13 ,14〕 , m/z 185(M+-15-194)
的碎片峰表明偕二甲基色烯及一个羟基连在 B 环上.1HNMR给出偕二甲基色烯环的信号:
1.46(6H , s)、 5.85(1H ,d , J =10.0Hz)和 6.48(1H ,d , J =10.0 Hz)〔14〕(表 1)归属于 H-1″和 H-2″
的烯氢 , 6.67(1H , s)的质子单峰归属于 H-3.处于低场的 2个双重峰 7.36(1H , d , J =2.0Hz)
和7.32(1H ,d , J =2.0Hz)为 B环2′,6′-未取代氢.1HNMR还显示 2个芳环甲基 2.19(3H , s)和
2.38(3H , s), 一个缔合羟基 12.96(1H , s ,加入 D2O后消失), 一个未缔合酚羟基10.84(1H , s ,
D2O交换消失), 以及一个甲氧基峰 3.82(1H , s).13CNMR 和 DEPT 显示有 23 个碳信号
(表 2),其中 4 个 CH3 , 5 个 CH , 13 个 C 和一个 OCH3 碳信号.结合 NOE 效应 , 当照射
6.48(H-1″)质子时 , 仅 5.85(H-2″)和 7.36(H-2′)处质子有增益 , 这表明偕二甲基色烯环连在
C-3′和 C-4′位 , 结合前面推断 , 可确定有一个羟基连在 C-5′位.进一步照射 OCH3(3.82)时 ,
两个甲基(2.38和 2.19)质子均有增益 , 表明 2个芳环甲基分别位于甲氧基两侧.由于A环 5
55
 2000年第 1 期     郑尚珍等:木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0 No.1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 
位有羟基 , 甲氧基就只能在 7位 , 2个芳甲基分别在 6位及 8位.从上面的推断 , 可确定此
化合物的结构为5 ,5′-二羟基-7-甲氧基-6 ,8 ,3″,3″-四甲基-3′,4′-并吡喃黄酮 , 命名为木香薷素
Ⅰ.
化合物 8.黄色针状晶体 , m.p.176 ~ 178℃(MeOH).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HRMS确
定其分子式为 C22H18O6.IR光谱提示有羟基(3 600 , 3 445 cm-1), 羰基(1 657 ,1 613 cm-1), 芳
环(1585 ,1 493 ,900 ~ 600 cm-1).13CNMR和DEPT 显示22个碳信号 , 其中3个CH3 , 6个CH ,
12个季碳信号和 1个OCH3 碳信号 , 提示该化合物的结构可能与化合物 7的结构相似.通过
比较 , 发现其 1HNMR谱 (表 1)比化合物 7 多一个芳环质子 6.45(1H , s), 但该化合物
1HNMR谱仅有一个芳环甲基 2.13(3H , s).EI-MS给出基峰 m/z 365(M+-15)及典型的碎片
离子峰 180(M+-15-185)和 185(M+-15-180), 说明该化合物的 B 环取代与化合物 7相
同.进一步比较13CNMR数据 (表 2), 发现该化合物中仅 A环 C-8向高场移动 18.2 , 而其它
碳原子的化学位移与化合物 7几乎相同 , 表明除A环中C-8未取代外 , 其它部分的取代与化
合物 7完全相同 , NOE效应也支持这一推断.因此该化合物可确定为 5 ,5′-二羟基-7-甲氧基-
6 ,3″,3″-三甲基-3′,4′-并吡喃黄酮 , 命名为木香薷素 Ⅱ.
化合物 9.黄色针状晶体 , m.p.138 ~ 140 ℃, HRMS确定其分子式为 C23H24O6.光谱数
据显示 , 该化合物为 A环全取代黄酮类化合物 , 且 A环部分取代与化合物 7相同.紫外光
谱显示 , 加入醋酸钠/硼酸带 Ⅰ向长波方向移动 21 nm , 加入AlCl3带 Ⅰ红移60 nm , 加入盐酸
后带Ⅰ紫移 14 nm , 但较在甲醇中带 Ⅰ仍红移 46 nm , 说明该化合物具有 5 ,3′,4′-三羟基〔 7 〕.
质谱给出碎片离子峰 m/z 353(M+-43)和 341(M+-55), 表明存在一个异戊烯基〔 9 〕 ,
1HNMR 1.67(3H , s),1.60(3H , s),5.25(1H , t , J =7.5 Hz),3.24(2H ,d , J =7.5Hz)进一步证明异
戊烯基的存在〔15〕(表 2).12.97(1H , s),9.85(1H , s),9.23(1H , s)分别为 5-OH , 4′-OH 和 3′-OH
信号.出现在低场的 2个芳环质子7.39(1H ,d , J =2.0Hz)和 7.36(1H , d , J =2.0Hz)归属B环
AB系统 , 即 B 环 2′, 6′-未取代体系.结合 NOE 效应 , 照射 3.24(H-1″)时 , 7.36(H-6′)和
5.25(H-2″)均有增益 , 说明异戊烯基连在 C-5′位.质谱中碎片离子峰 202(B+1 )、 205(B+2 )、
187(分子离子峰重排失去 C-5′位异戊烯基上的 CH3后 RDA裂解而产生的 B+碎片)、 147(分
子离子失去 C-5′异戊烯基上的 C4H7后 RDA裂解而产生的 B+碎片)等 , 证明只有当异戊烯基
与羟基处在邻位才有可能发生麦氏重排 , 失去 56(C4H8), 经 2次重排失去 55(C4H7), 经六
元环重排失去 15 (CH3)〔13〕 , 进一步佐证了异戊烯基连在 C-5′位 , 且与羟基相邻.综上所述 ,
该化合物结构为 5 ,3′,4′-三羟基-7-甲氧基-6 ,8-二甲基-5′-异戊烯基黄酮 , 命名为木香薷素Ⅲ.
化合物7 、 8 、 9的结构如图 1所示.
OH
Me
MeO
R
O
O
1′
2′3′
4′
5′6′
O
1″ 2″ 4″
5″3″        
OH
Me
MeO
Me
O
O
OH
OH
1″2″
3″
4″ 5″
化合物 7:R=Me;化合物 8:R=H              化合物 9     
图 1 新化合物的结构
56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6 卷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ol.36 
    参 考 文 献
〔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4.687
〔 2〕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77.66:344~ 345
〔 3〕 都恒青 , 方洪钜 , 赵 曦.木香薷挥发油的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 , 1989 , 9(1):18~ 21
〔 4〕 江苏植物研究所编.新华本草纲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88.432 ~ 436
〔 5〕 Zheng Shangzhen , Wang Xiaoxiong , Gao Liming , et al.Studies on the flavonoid compounds of Origanum vulgare
L.〔J〕.Indian J Chem , 1997 , 36:104~ 106
〔 6〕 郑尚珍 , 沈序维 , 吕润海.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 , 1990 , 32(3):215 ~ 219
〔 7〕 郑尚珍 , 李秀荣 , 沈序维 , 等.黄花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 , 1992 , 34(9):705 ~ 711
〔 8〕 沈序维, 郑尚珍, 尹昨栋, 等.萼果香薷中五种新化合物〔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4 , 15(4):540~ 542
〔 9〕 孙丽萍 , 尹昨栋 , 郑尚珍 , 等.密花香薷的化学成分〔J〕.植物学报 , 1996 , 38(8):672~ 676
〔10〕 Mabry T J , Markham K R, Thomas M B.The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M〕.Heidelberg:Springer
Verlag , 1970.156
〔11〕 张海军, 刘 援, 张如意.乌拉尔干草中黄酮甙类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 , 1994, 29(6):471~ 474.
〔1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植化研究室编译.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
399 ~ 402 , 609~ 618.
〔13〕 丛浦珠.质谱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81.473 , 491
〔14〕 Zheng S Z , Kang S H , Shen X W, et al.Three new C-methylated flavones from Elsholtzia stauntonii〔J〕.Planta
Med , 1999 , 65:173~ 175
〔15〕 Bohlmann F , Abraham W R.Neue Prenylflavone aus Helichrysum hypocephalum〔J〕.Phytochemistry , 1979 ,
18:1851~ 1853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
ZHENG Shang-zhen1 , KANG Shu-he2 , SHEN Tong1
(1.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70 , China;
2.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Northwest National College , Lanzhou 730030 , China)
Abstract:Sixteen constituent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lcoholic extract of the whole plant of a Chinese
medicinal herb Elsholtzia stauntonii.Twelve of them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evidences as follows:6-methy-dotracontane(1), β-sitosterol(2), α-L-n-butylsorboside(3), 5-(3″-
methyl)-8-methoxyfurocoumarin(4), alloimeperatorin methyl ether(5), 5 , 7-dimethoxyl-4′-hydroxy-
flavone(6), muxiangrine Ⅰ(7), muxiangrine Ⅱ(8), muxiangrine Ⅲ(9), iso-formononetin-4′-
glucoside(11), isorhamnetin-3-O-rutinoside(14), querce-tin-3-O-β-gal(6※1)-α-rha(15).
Key words:Elsholtzia stauntonii;muxiangrine;plant chemical constituent;flavone compound
(责任编辑 陈广仁) 
57
 2000年第 1 期     郑尚珍等:木香薷化学成分的研究
 2000 No.1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lsholtzia stauntonii Be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