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青藏高原麻花艽仿生栽培技术研究



全 文 :青藏高原麻花艽仿生栽培技术研究
田 丰1 李永平2 俞科贤2 李福安2 魏全嘉2 王有庆1 王祖训3
(1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810016,青海西宁;2 青海医学院中医系,810001,青海西宁;3 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810000,青海西宁)
摘 要 采用对比设计对麻花艽仿生栽培方式
和常规栽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青海麻花艽适
生地区采用仿生栽培方式种植麻花艽更接近麻花艽
的野生环境。麻花艽的出苗期、第二年返青期均早
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度、返青率、单株叶片数、叶
长、单株鲜重、根鲜重等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方式;
龙胆苦苷含量与常规栽培没有显著差异。仿生栽培
方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少于常规栽培。
关键词 麻花艽;仿生栽培;常规栽培;根叶生
长;植株干重;效益分析
麻花艽(G. straminea Maxim)为多年生草本植
物,其干燥根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目前从
麻花艽的根中提取出了龙胆苦苷、秦艽苷 A、β-谷甾
醇、龙胆二糖、红白金花内酯和挥发油类等多种成
分[1],具有抗炎、镇痛、降压、升血糖、抗休克、保肝、
利胆、健胃等作用,随着秦艽药用价值研究的深入及
新药的开发,其资源与 20 年前相比发生锐减[2]。大
作者简介:田丰,教授,从事作物栽培科研及教学工作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项目“青海省道地药材秦艽规范化种植关键
技术研究”(2006BAI06A15 - 13)
收稿日期:2011 - 12 - 18;修回日期:2012 - 01 - 02
面积人工栽培麻花艽已成必然趋势,据研究,麻花艽
喜生于潮湿冷阴的气候条件,耐寒,忌强光,怕积水,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活
良好。青藏高原是野生麻花艽的道地产区,但近几
年在麻花艽适生区按照常规方法种植麻花艽时却发
现有出苗慢、出苗率低、杂草多而麻花艽长势差等诸
多难题。中药材仿生栽培是指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
育习性及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吸取传统农业的精
华,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再现药用植物与外界环境的
生态关系而进行的中药材集约化生产与管理[3]的
一种规范化栽培的新模式。在我国,这种栽培模式
正日益受到重视。在朝鲜淫羊藿[4]、紫萁贯众[5]、
辽藁本[6 - 7]等药材上已经得到较多的应用。试验根
据近几年在青海种植秦艽的经验和中草药仿生种植
的研究成果,对麻花秦艽进行仿生种植的研究,以期
为麻花艽以及其他中药材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优质高
产低成本栽植提供科学根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青海秦艽种植基地自繁的麻花艽种子
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櫓

素、钾肥各 75kg /hm2 追施苗肥后培土。在大喇叭口
期追施尿素 225 ~ 300kg /hm2,氯化钾 150 ~ 225kg /
hm2,每次追肥均在玉米根部约 10cm 处打洞深施。
灌浆期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提高千粒重,增
加产量。
6. 4. 3 及时收获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和残
膜,翻犁晒垡。
7 小结及建议
该种植模式采取免耕技术、间套种技术和地膜
覆盖有机结合,符合当前节能、降耗、高效、优质、生
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有利于种植业结构的
调整,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
进行一年三茬栽培后,第二年在春辣椒收获后,种植
晚稻,进行一次水旱轮作,避免连作带来的不利因
素。该模式的春茬作物不局限于辣椒,也可以是四
季豆、番茄或茄子;夏茬可以是早熟西瓜、糯玉米;秋
季可以是红瓜子、油葵等。
参考文献
[1]胡茂刚.作物立体高效栽培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4 - 5.
[2]张健.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广西农业科学,2004(3) :201 - 202.
[3]常绍东,黄贞. 辣椒无公害生产彩色图说.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
社,2005.
[4]向烨.辣椒黑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科技致富向导,2010(3) :349 -
361.
[5]曾建青.黑地膜覆盖的除草效果和对苗木生长的影响.青海农林
科技,2010(4) :53 - 54.
[6]汪炳良.番茄茄子辣椒生产答疑解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151.
[7]黎雅梅,潘小珍. 辣椒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广西农业科学,2010,
41(S1) :54.
[8]张明沛.三免技术.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221
作物杂志 Crops2012. 2
DOI:10.16035/j.issn.1001-7283.2012.02.032
1. 2 试验方法
试验于 2008 年开始在青海省大通县宝库乡青
海省大通种牛场进行,采用对比设计,处理为仿生
栽培和常规栽培两种,每处理种植面积 2hm2,重复
两次,分别在两块地进行。试验地位于北纬
37°1146″、东经 101°3203″,海拔 2 900m,年均温
0. 6℃,最热月均温 12℃,最冷月均温 - 13. 5℃,年
降水量 509. 3mm,年日照时数 2 600h,牧草生长季
183d。土壤栗钙土,有机质 96. 5g /kg、土壤全氮
4. 92g /kg、碱解氮 284mg /kg、速效磷 6mg /kg、速效
钾 148mg /kg、pH7. 6。
麻花艽无公害仿生栽培处理:免耕播种(土壤
不耕翻) ,当田间杂草生长到 10cm 时(6 月 3 日) ,
种植地内杂草群体高度 20cm 左右,尚未开花前,
利用低残留的 10% 草甘磷 15 ~ 18kg /hm2,对水
450 ~ 600kg /hm2,灭 除 各 类 杂 草。7d 后,用
700mg /kg的赤霉素处理麻花艽种子,12h 后清洗,
待种皮晾干后,按种子∶细沙 = 1∶ 15 的质量比将种
子与细沙混匀,均匀撒播于地表,播种量为 15kg /
hm2(干种子重)。随后耱地,使种子落入枯黄的杂
草之下,与土壤紧密接触。麻花艽生长期间,田间
杂草通过机械刈割、适度放牧加以控制,并采取不
施农药化肥,人工灭鼠,自然降雪覆盖越冬等措
施,保证麻花艽的正常生长。
麻花艽常规栽培处理: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
春翻捡拾杂草(4 月 27 日) ,撒播处理后的麻花艽
种子播后耱地(4 月 28 日)。麻花艽播种量、种子
处理方法、生长期间杂草防治及其他田间管理措
施与麻花艽无公害仿生栽培处理相同。
1. 3 测定指标
麻花艽叶长为叶基部到叶尖的长短;叶宽为
叶部最宽处的宽度;根长为主根的根基部到根尖
的长度;全株鲜重为自来水清洗过后晾干表面水
珠时的整株鲜重,鲜根重为用自来水清洗后晾干
表面水珠时的根重;麻花艽药材龙胆苦苷含量采
用 RP-HPLC 法测定[8]。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出苗情况比较
由表 1 可以看出:仿生栽培方式下麻花艽的出
苗期、次年返青期均早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
度、返青率均高于常规栽培方式。这是由于仿生
种植后当地就进入雨季,麻花艽种子种植于地表,
种子入土浅,更接近于野生状况。麻花艽种子小,
在地表的发芽势高于大种子,直接撒于地表形成
生态仿生,提高了麻花艽的出苗率,节约了成本。
用草甘膦杀灭的枯黄草有保墒作用,而常规栽培
下,四月底播种后一直春旱,种子不能萌发,等 6
月下旬雨季来临时地面没有覆盖遮荫,白天地表
干燥,种子不能正常吸水萌发,还由于耕翻后地表
表 1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出苗及返青情况
处理 播种期(年·月·日) 出苗期(年·月·日) 2008 年密度(株 /m2) 返青期(年·月·日) 返青密度(株 /m2) 返青率(%)
仿生栽培 2008·06·10 2008·07·09 237 2009·05·03 192 81. 0
常规栽培 2008·04·28 2008·07·21 189 2009·05·10 143 75. 6
疏松、播种时部分种子入土较深,出苗困难。
2. 2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播种、除草投入量比较
大通种牛场的主要田间杂草有:遏兰菜、旱雀
麦、针茅、微孔草、大蓟、蕨麻、苣麦菜、珠芽蓼等,
这些杂草在当地生态条件下生长旺盛。麻花艽栽
培中除草工作量较大。由表 2 可见,试验区麻花
艽仿生种植在播种时较常规栽培每公顷少投入
表 2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播种、除草
投入量比较表 元 /hm2
处理

耕地
捡拾
杂草
化学除草
投入
2008 年
人工除草
2009 年
人工除草
两年
合计
仿生栽培 0 0 450 2 250 3 000 5 700
常规栽培 750 450 0 2 250 3 000 6 450
750 元。麻花艽出苗后,两种栽培方式下除草投入
量相当。
2. 3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生长量比较
由表 3 可以看出:仿生栽培当年麻花艽的叶片
数、叶片长度和全株鲜重均高于常规种植,而叶
宽、根长、根茎粗虽然高但没有明显差异;第二年
仿生种植下麻花艽的叶片数、叶长、全株鲜重、根
鲜重高于常规种植。这是由于仿生种植将种子播
种于土壤表面,借助干枯的杂草遮荫,光照、水分、
温度较为适宜,更接近麻花艽野生生长环境,形成
生态仿生,麻花艽出苗快、出苗均匀、幼苗长势较
强,有利于提高麻花艽的地下生物量。
321
作物杂志 Crops 2012. 2
表 3 不同栽培方式下麻花艽生长量比较
测定时间 种植方式 叶数(个) 叶长(cm) 叶宽(cm) 根长(cm) 根茎粗(cm) 全株鲜重(g /株) 根鲜重(g /根)
2008·09·13 仿生栽培 4. 23 ± 1. 17 0. 44 ± 0. 25 0. 21 ± 0. 08 2. 93 ± 1. 02 0. 09 ± 0. 02 0. 013 ± 0. 004 -
常规栽培 3. 71 ± 1. 00 0. 33 ± 0. 18 0. 20 ± 0. 07 2. 67 ± 0. 73 0. 08 ± 0. 02 0. 008 ± 0. 002 -
T值 1. 9961 4. 2574 1. 3956 1. 2028 1. 0484 2. 0176 -
P 0. 0490 0. 0010 0. 1647 0. 2333 0. 3154 0. 0435 -
2009·09·23 仿生 6. 19 ± 1. 60 5. 32 ± 1. 61 1. 00 ± 0. 33 14. 21 ± 2. 44 0. 24 ± 0. 07 0. 55 ± 0. 40 0. 17 ± 0. 06
翻耕 5. 83 ± 1. 22 6. 32 ± 1. 49 0. 92 ± 0. 32 10. 20 ± 3. 08 0. 23 ± 0. 05 0. 47 ± 0. 20 0. 14 ± 0. 05
T值 2. 8653 2. 5852 1. 0596 0. 2991 0. 4011 1. 9553 2. 1404
P 0. 0057 0. 0121 0. 2934 0. 7658 0. 6897 0. 0482 0. 0362
2. 4 不同栽培方式麻花艽龙胆苦苷含量比较
经测定:仿生栽培方式的麻花艽龙胆苦苷含量
为(11. 85 ± 0. 71)%,常规栽培的麻花艽龙胆苦苷
含量为(11. 60 ± 0. 58)%,对两种栽培方式的龙胆
苦苷含量进行 T测验,T = 0. 4768,对应的概率值为
0. 6584,说明仿生栽培方式与常规栽培的麻花艽龙
胆苦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麻花艽仿生栽
培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同。两种
栽培方式均没有施用化肥等其他化学物质。
3 结论
3. 1 在青海的的麻花艽适生地区采用仿生栽培方
式种植麻花艽更接近麻花艽的野生环境。麻花艽的
出苗期、第二年返青期均早于常规栽培方式;出苗密
度、返青率、单株叶片数、叶长、单株鲜重、根鲜重等
均高于常规栽培方式;龙胆苦苷含量与常规栽培没
有显著差异。
3. 2 仿生栽培方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少于常规
栽培。
参考文献
[1]郭伟娜,魏朔南. 秦艽的生物学研究.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
27(4) :1 - 6.
[2]陈千良.陕西产秦艽的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
(19) :1519 - 1522.
[3]郭伟娜,熊文勇,魏朔南.秦艽及其近缘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分
布.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2) :21 - 23.
[4]刘大会,黄璐琦,郭兰萍.中药材仿生栽培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中
药杂志,2009,34(5) :524 - 529.
[5]刘玉,李道红.长白山区朝鲜淫羊藿林下仿生栽培技术. 农业与
技术,2006,26(5) :103 - 104.
[6]龚洵胜,康林峰,刘卫平.紫萁贯众仿生态栽培技术.湖南农业科
学:2006(2) :84 - 85.
[7]于英,赵伟,杨旭.不同仿生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和产量的影
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71 - 74.
[8]张华,李福安,李向阳.肥料对秦艽(青海栽培)叶中龙胆苦苷含
量的影响.青海医学院学报,2006,27(3) :189 - 191.
Study on Bionic Wi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Gentiana
Straminea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ian Feng1,Li Yongping2,Yu Kexian2,Li Fuan2,
Wei Quanjia2,Wang Youqing1,Wang Zuxun3
(1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Qinghai;2Tradition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Department,Medical College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1,Qinghai;3Chief Station for
Popularizing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of Qinghai Province,Xining 810000,Qinghai,China)
Abstract Comparativ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etween bionic wild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of Gentiana
straminea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situation of Gentiana straminea planted
with bionic wild cultivation was almost same with plant grown in wild environment condition in Qinghai potential
growth area. Emergence period and recovering date of Gentiana straminea in following year were earlier than plants
planted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seedling density,recovering rate,the number of leaves,length of leaf,fresh
weight per plant and fresh weight per plant root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plants planted with conventional cultiva-
tion;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gentiopicroside content between bionic wild and conventional cultiva-
tion. The cost of manpower and materials on bionic cultivation were less than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
Key words Gentiana straminea;Bionic wild cultivation;Conventional cultivation;Growth of root and leaf;Plant dry
weight;Analysis on benefit
421
作物杂志 Crops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