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荚兰的海外市场及其在海南的开发现状和对策(下)



全 文 :第三期
二 OOO 年九月
香料香精化妆品
FLAVOUR FRAGRANCE COSM ETICS
No.3
September , 2000
香荚兰的海外市场
及其在海南的开发现状和对策(下)
张 宁
(上海香料研究所 ,上海 200232)
The Abroad Market and the R &D Situation of Vanilla in Hainan Province
Zhang Ning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Fragrance &Flavor Industry ,Shanghai 200232)
Abstract
The detailed abroad market information of vanilla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I t also looks back the brief R&D
histo ry and the situation of vanilla in China and gives the ideals for vanilla developing in Hainan Province.
摘 要
本文提供了详实的海外香荚兰市场资料 , 回顾了我国发展香荚兰的简史和现状 ,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在海南发展香荚兰产业的对策。
(续上期)
到 98年 3月 4 日美国化工产品市场报
告报导的香荚兰豆的价格表明 ,马达加斯加
的产品与印尼的产品发生了价格变化 ,市场
价格变化后似乎立即又达到新的平衡。而与
以前不同的是 ,这一平衡是在马达加斯加香
荚兰豆荚价格(每磅 25 ~ 27美元)低于印尼
的价格(每磅 32 ~ 34 美元)价格条件下达成
的。这是否意味着马达加斯加的产品质量不
及印尼产品?还是意味着马达加斯加为首的
香荚兰联盟要以价格战彻底打垮印尼产品的
新一轮攻势?还是美国人的口味更偏爱印尼
产品 ?
二 、我国发展香荚兰产品的简史
1 、香荚兰在我国发展简史
据文献报导 ,从我国首次引种香荚兰试
种起讫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 ,从 80年代中期
起大规模栽培至今也有十五年以上 。在这期
间各级政府和许多科技人中 ,投入了大量的
资金和人力 、物力。简要叙述如下:
1960年 ,福建省从印度尼西亚引种香荚
兰于厦门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1962年 ,海南从斯里兰卡引种墨西哥香
荚兰于华南热带植物研究所。
—30—
收稿日期 2000-03-23
1963年 ,云南热作所从广东粤西站引种
墨西哥种的香荚兰种于西双版纳。
1985年云南省把“香荚兰高产栽培技术
研究”引入了七五攻关项目。
1989年 4月 ,国家生物技术局 、云南省
科委主持并通过了“香荚兰种苗工厂化生产
技术”项目鉴定 ,并建立了培苗基地 。
1991年 7月 ,海南省把“香莱兰原料种
植基地工程可行性报告 ,通过了轻工部香料
研究所 ,中国香化协会等十二单位的专家论
证。
1991年 12 月 ,云南科委主持并通过了
“香荚兰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课题鉴定 。
1993年 5月 ,国家科委下达海南省国家
级攻关项目“香莱兰加工技术及配套设备研
究” 。“香莱兰示范种植基地”列入国家星火
项目 。
1993年下半年 ,亚洲开发银行通过专家
小组实地考察论证 ,正式确立了在海南建立
香荚兰种植及加工基地的计划 ,初步规划了
海南香荚兰的种植面积 、位置和投资规模。
1993年 10 月华南热作二院通过了“香
荚兰综合丰产栽培”的部级重点课题。
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结果
1994年 ,云南省委第八次常委会议通过
1994年全省要办的 16 件大事 ,香荚兰的规
模化种植列于其中第十二件。
1994年 4月 ,国家科委批准了海南省上
报的“香荚兰天然系列食品产品开发”列入国
家星火项目。
1994年 8 月 , 云南省科委主持并通过
“香荚兰豆香加工技术研究”的项目鉴定 。
1995年 ,海南达美公司(由国家计委所
属海南国富公司控股)决定在屯昌县种植
130公顷 ,实施 1993年亚洲开发银行在海南
实地通过的论证计划。
1996年 11月 ,《海外时报》称“海南农业
与自然资源发展项目获取亚洲开发银行
5300万美元的贷款 ,同年 12 月初该项目贷
款合约将正式生效”。其中包括香荚兰的种
植与加工 。
从上述内容可见 ,从 60年代初到 80年
代末 ,我国的香荚兰基本上处于引种试种研
究期 ,90年代前后 ,香荚兰的种植完成经验
积累 ,进入规模化种植期 。
2 、海南种植情况及存在问题
海南种植情况如下表七
  表七
种植
模式 地 名
前 期 情 况 1995年 1996年 1997 年
定植时间 面积(hm 2)
投入概算
(万元/hm2)
管理
情况
产量
(kg/hm 2)管理
产量
(kg/ hm 2)管理
产量
(kg/ hm2)管理
平均
产量
集约
栽培
万宁琼南公司
屯昌洪涛坡农场
1989.11-1991.11
1991.11-1993.11
12.0
12.0
14.0
27.0
中上

106.5
102.0
中下

51.0
36.0


63.0
97.5


73.5
78.2
分散栽培
保亭七指岭农场
万宁布莱特公司
定安红卫农场
琼山岭脚农场
定安中瑞水坡个体户
琼海加城个体户
1991.11-1992.3
1991.11
1992.11
1992.11
1991.11
1990.11
1.33
1.33
0.13
0.6
0.08
0.03
18.0
18.0
18.0
19.0
15.0
6.0






157.5
483.0
187.5
78.0
429.0
654.0
中下





67.5
438.0
187.5
15
144.0
187.5


中下


中下
-
87.0
157.0
27.0
270.0
160.5




中下
中下
112.5
339.0
177.0
40.0
281.0
334.5
早期人
工荫棚
与活棚
蔽栽培
万宁兴隆人工荫棚
万宁兴隆咖啡树下
1983.9
1983.9
0.033
0.033
7.5
1.5

一般
387.0
115.5

一般
259.5
60.0

一般
546.0
37.5

差 397.570.5
  一般来说 ,种植的香荚兰生长的前三年
为成长期 ,从第三年下半年或第四年起 ,进入
结荚期。至定植后的第七年 ,进入结荚高峰
起 ,整株的生命周期约十二到十五年 ,在正常
—31—
第三期        香荚兰的海外市场及其在海南的开发现状和对策        总第六十二期
的管理下 ,大面积人工荫棚的产量应在每亩
20 ~ 30公斤干豆荚。
据表七报导海南省目前的实际香荚兰生
产状况可概括如下:
海南集约种植园平均产量 78.15公斤/
公顷 ,有 10%左右岗位达 150 ~ 225公斤/公
顷。分散栽培产量 40.5 ~ 390 公斤/公顷不
等 ,国营企业种植最高平均产量为 177公斤/
公顷 ,最低为 40.5公斤/公顷 ,民营个体最高
为 339公斤/公顷 ,最低为 280.5公斤/公顷;
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研究所 1983年引种试种
基地 ,人工荫棚香荚兰和咖啡树下种植香荚
的 3 年平均产量分别为 390 公斤/公顷和
70.5公斤/公顷。生产水平调查结果表明 3
种栽培模式的生产水平分别为:分散式高于
集约式 ,活荫蔽树下种植产量最低
从表中的数据可见 ,海南种植香荚兰的
平均产量变化范围很大 ,总体上说这低于香
荚兰的正常单位面积结荚能力 。主要原因可
能是由于:
(1)香荚兰在我国(包括海南 、云南)是一
种外来的新型经济作物。它的种植 、生长 、结
荚 、收割和豆荚的后加工 ,一个周期要经历十
二至十五年。在此期间需要精确的技术 ,充
裕的资金 ,严格的管理才能获得预期的产量。
而前几年我国开发香荚兰的资金 ,大部分是
由国家投资的 。往往前期的资金充裕 ,近几
年由于国家经济不景气以及投资方式的改变
的实际情况 ,后期的资金跟不上 ,造成生产疏
于管理;人员队伍缺乏训练 ,也难以稳定 ,大
量研究工作有待深入和开展。
(2)海南地区引种的香荚兰均为墨西哥
品种。它的特点是品质好 ,产量高但抗病等
能力弱 ,易种难管。
据文献介绍 ,目前海南的香荚兰病害已
达22种 ,其中对香荚兰影响严重的有茎腐
病 、根腐病 、细菌性软腐病和炭疽病等。例
如 ,根腐病比例高最可达 59.8%,病原菌通
过伤口侵入。大面积连片种植时发病最为严
重 ,健壮植株和零星散地发病较轻 。发病后
会造成香荚兰大面积萎蔫死亡 。
除病害之外 ,虫害的影响也很突出。据
文献报导 ,目前西双版纳地区的香荚兰的虫
害问题相当突出 ,据初步观察 ,主要虫害有蛾
类(9 种)、蝽类(4种)、鞘翅目类(3 种)和蜗
牛 、蛞蝓类(4 种)。上述病虫害在云南也有
普遍存在 ,对我国的香荚兰产业构成了极大
的威胁。
对于这些病虫害的防治 ,有待加强研究 ,
发展出有效的措施 ,才能为香荚兰在我国的
健康生长提供可靠的保障 。
另外 ,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3)从前表七中可见 ,海南的香荚兰种植
园投资者和管理者似乎都存在着虎头蛇尾的
毛病 。在定植的初期管理认真 ,这一方面说
明种植早期香荚兰长势良好 ,且资金较充足 ,
工作人员的待遇到位 ,人员队伍较稳定安心
(请注意 ,这一阶段是没有产出 , 只有投入
的),管理工作较到位。目前正是 90年前后
种植的香荚兰进入高产期 ,表中的数据说明
大部分种植园的 97年的产量低于 95年 ,而
同期管理水平差于 95年 ,显然 ,种植园工作
人员的操作管理成功与否对于产量的高低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4)目前市场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不大 。
由于消费习惯 ,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关系 ,国
内迄今为止香荚兰豆及其制成品的市场仍很
小 ,据报道 ,国内目前年消费香荚兰干豆荚约
1000公斤左右。这主要是由于香荚兰昂贵
价格目前还很难在国内相对较低的消费市场
(主要指食品 、饮料 、烟 、洋酒等)找到其用户 。
例如 ,去年夏天上海冰淇淋价位多在 1.00 ~
1.20元/支 ,其成本约在 0.40 ~ 0.60元/支 。
就连世界冷饮产品的巨头联合丽华公司的子
公司和路雪也在今年五月宣称要进入中国中
小城市的中低档冷饮市场。试想 ,如此低廉
的成本如何担负得起用全天然的香荚兰豆制
品来加香 ?
—32—
                 香料香精化妆品             二 OOO 年九月
从消费习惯上来看 ,我国成年人并无大
量消费奶制品的习惯 ,奶制品的消费群体主
要是大中城市青少年 ,冰淇淋的情况也是这
样。所以实际消费人群只是我国巨大人口数
量中的一小部分 。换句话说 ,香荚兰的潜在
消费者队伍还在漫长的培养过程中 。
因此消费和消费水平(主要是后者),制
约了我国香荚兰市场的快速形成和发育 。
从国际市场上来看 , 在每年消费的近
2000吨香荚兰豆中 ,印度尼西亚和马达加斯
加等香荚兰主产国出产的约占市场的 95%
左右 。如果我国的产品一年只有几吨的话 ,
将不会对国际市场上有太大的影响 。
所以 ,可以说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我国的
香荚兰生产的拉动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5)关于对香荚兰干豆荚价格的认识 ,目
前 ,国内的几家生产商把香荚兰干豆定价在
每公斤 500 -600 元左右 ,约相当于每公斤
60-72 美元 ,从前述的价格来看 ,这一价格
似乎定得高了一些 ,目前纽约市场上的香荚
兰价格在每公斤 70美元左右 。但必须注意
到这一价格是其特等品在美国的听装零售
价。在原产地马达加斯加 ,每公斤 FOB 价在
30美元左右 。
问题在于 ,如果我们的产品要打入国际
市场 ,我们必需清楚了解和掌握如下情况:
①香荚兰豆荚在国际市场上通行的分级
标准及价格档次 。
②香荚兰豆荚的国际贸易体系和销售渠
道以及交易方法 。
③香荚兰豆荚制成品的主要生产商(美
国制造商不大可能买含有大量溶剂的制成
品),他们多年来传统的作法是收购各种档次
的香荚兰豆荚进行深入加工。
因为香荚兰豆荚是这种昂贵香料的初级
产品 ,而后加工(也是深加工)产品制造商位
于美国本土和欧洲主要发达国家。与这些制
造商建立联系是发展我国香荚兰产业的必要
环节 。
目前我国的香荚兰豆生产在这一环节上
仍处于摸索阶段。
(6)各种植园建立一支稳定的种植和后
处理人员队伍是发展我国香荚兰产品的另一
个必备条件。目前我国已经脱离了计划经济
的模式 ,逐步进入了市场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 ,劳动力根据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面具
有不同的价格 ,换句话说 ,要给予种植园各类
工作人员适当的待遇 ,才能使这支队伍稳定 ,
并要加以严格管理和措施 ,赏罚分明的激励
机制 ,才有可能使这支队伍工作更加有效 。
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似乎也存在着很大的问
题。
三 、关于海南种植香荚兰的对策
鉴于我国近四十年的发展香荚兰的产业
经验 ,结合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 ,以
及我国政府目前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 ,建
议在新时期我国发展香荚兰从如下方面着
手:
(1)由政府出面协调 ,成立我国的香荚兰
产业行业组织 ,定期交流有关香荚兰栽培加
工的技术 、经验 ,解决行业的发展共性问题 。
避免资金的低水平重复使用 ,各企业搞小而
全 ,以求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效率。
(2)组织行业内长期从事香荚兰研究和
开发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考察香荚兰主产地马
达加斯加 、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科研 、生产 、
加工和市场运作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
协作关系 ,并可考虑引进专家来海南进行各
种长短期指导工作 。
(3)在香荚兰产业中引入现代企业制度 ,
建立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基本模式的新型
企业 ,建立竞争机制 ,奖惩机制 ,引入定量管
理 ,目标考核 ,充分调动岗位工人 、技术人员
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进行
敬业精神教育 ,增强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和主动性 ,以人为本 ,抓好这一产业的发展。
(4)建立园地生产日志和生产技术资料
档案制度 ,对香荚兰的养份供应情况 、理蔓 、
—33—
第三期        香荚兰的海外市场及其在海南的开发现状和对策        总第六十二期
修剪 、病 、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以及气象资料
记录 ,建立档案。随时掌握园地内的香荚兰
的生长 、管理信息 ,以便总结经验 ,加强对岗
位工人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使他们逐渐成为
熟练的操作工人 。
(5)香荚兰豆荚的后处理对其质量等级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要开展以香荚兰
豆荚后处理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研究 ,以期达
到较高的制品等级 ,为开发国内外市场提供
稳定的产品。借助于各种宣传手段和传播媒
体对国内的食品工业 、烟 、酒工业宣传推广香
荚兰豆及其制品的应用 ,使其逐步为国内相
关企业和消费者接受 。
(6)研究市场 ,包括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和
培育 ,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 ,沟通国内
香荚兰的市场与科技信息 。学习国外的先进
经验 ,促进我国的香荚兰产业健康发展。建
立统一的对外窗口和面对国际市场的营销机
构。
(7)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指导发展香荚
兰产业的规模 、进度 、资金筹措 、资金投入和
物资供应 ,做到科学统筹 ,在引种 、种植 、养
护 、收割 、豆荚收割处理 ,后加工以及国内外
市场的开发上要有统一的安排 ,保证各环节 ,
各阶段的资金供给。
(8)集约式的种植园必须建立起新的投
资模式和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 ,否则必然会
重蹈以前高投入低产出的复辙 。而个体农户
粗放式种植是一种投资小 、见效快和颇具潜
力的种植模式 ,极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发
展模式 。这在香荚兰主产地马达加斯加 、留
尼旺 、墨西哥等国已有成功的经验 ,以这种方
式产出的香荚兰豆荚的数量在市场占主要地
位。这些国家地区的香荚兰 R&D经验比较
适合我国国情。
(9)总结国内外发展香荚兰产业的经验 ,
研究降低生产的成本的方法。比如 ,可考虑
分散栽培 ,采摘后集中处理的方法 ,以期降低
成本 ,提高香荚兰豆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10)在海南发展香荚兰产业是有一定前
景的 ,但也存在着风险 。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是不明智的 。目前 ,较为妥当的作法是把 90
年代前后栽培的大面积种植园尽快恢复正常
生长 ,早日产出干豆;其次 ,在当地农户和小
规模投资者中普及和推广香荚兰种植技术 ,
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同时 ,建立技术设备
较完备的香荚兰豆荚后处理和深加工中心 ,
把分散种植的香荚兰豆收集后集中处理 ,再
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方法把产品推向用户 ,
有可能达到较好的投资效益。
总之 ,香荚兰作为一种高级经济作物 ,无
论在引种 、种植 、加工或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
在我国远未成熟完善 ,仍在发展阶段 ,我国香
荚兰的市场更是处在萌芽阶段。因此 ,这一
产业风险和机遇共存 。目前关键是全面 、客
观地总结经验 ,促成这一经济作物在我国健
康地发展 。
参考文献
[ 1] 林进能等.天然食用香料手册 , 中国轻工业出版
社 , 1991.436-453.
[ 2] 黄致喜等.香味化学与工艺学 , 轻工业出版社 ,
1991.162-167.
[ 3] 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轻工业出版社 , 1985.
430-432.
[ 4] 天然香料手册.轻工业出版社 , 1989 年 10 月 , 30
-33.
[ 5] Heath , Vanilla , Source Book of F lavors , 85-271.
[ 6] Henry Todd , Jr., The North American Market fo r
vanilla , perfumer and Flavo rist , 1998 , 23(2):23-
25.
[ 7] 宋应辉.海南香荚兰的栽培.热带作物科技 ,
1993 , NO.3 , 13-16.
[ 8] 张开明.海南省香草兰病害调查初报.热带作物
科技 , 17-19.
[ 9] 陈德新.中国香荚兰综合开发的决策探讨.热带
作物科技 , 1997 年 , No.2 , 1-8.
(下转 23页)
—34—
                 香料香精化妆品             二 OOO 年九月
上述的植物都是本地土生土长的植物。
澳大利亚也引种一些香料植物 ,并已形
成一定规模的精油生产 ,如黑加仑(黑醋粟 ,
黑茶蔗子 Ribes nigrum)花蕾浸膏和净油 ,小
茴香油 、薰衣草油 、柠檬油(约 1-2 吨/年)、
橙油(600-800 吨/年 、欧芹草油 、欧芹子油
和椒样薄荷油(约 20吨/年)等 。
目前正处于开发阶段的产品有圆叶当归
(果)油(Angelica archangelica)、罗勒油 、香
紫苏油 、芫荽叶油 、香叶油 、海索草油(Hysso-
pus of f icinalis)、蜜蜂花油(Lemon balm oi l ,
植物学名为 Milissa of f icinalis)、迷迭香油和
欧蓍草油(Y arrow oil ,植物学名为 Achi llea
millefol ium)。
七 、新西兰的精油工业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南纬 34°-48°、东经
166°-178°,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精
油工业 ,但由于农民从传统上重视牛羊肉 、乳
制品和羊毛的生产 ,对精油的生产并不重视。
从廿世纪七十年代开始 ,在新西兰科学
和工业研究部及农业部的支持下才开始精油
的生产 。主要集中于椒样薄荷油(10 吨/
年)、小茴香油(20吨/年)和莳萝子油(5吨/
年)的生产 ,也生产少量的芫荽子油和芫荽叶
油(即 Cilantro oil ),为了提高农民和工业界
对精油的兴趣 ,新西兰科学和工业研究部还
在南岛中部的 Alexandra 地方建立了 Red-
bank Research station(研究站), 研究香紫苏
油 、薰衣草油 、杂薰衣草油 、白千层油
(Melaleuca oi l)、百里香油 、茉莉净油和玫瑰
净油的生产。研究推动了精油工业 ,但真正
成功的并不多 。
八十年代早期 ,在南岛 Nelson 湾成立了
一家名为Bay Boronia 的公司 ,从大柱波罗尼
(Boronia megast igma)花生产波罗尼花浸膏
和净油 ,但由于该公司缺乏拓展市场的经验 ,
现在该产品的生产几乎全部停止了 。
另一家名为 Westchem 的公司主要从事
从Halocarpus bi forme 木中提取 Manool ,作
为合成麝香的中间体 ,该公司也生产高质量
的香紫苏油和香紫苏醇。
八十年代末 ,新西兰政府鼓励麦卢卡油
(Manuka oil )的生产 ,这是从扫帚叶澳洲茶
(学名 Liptospermum scoparium , 一种桃金
娘科树 ,木材坚实 ,叶香 ,可代茶)的叶中提取
的精油。该油主要用于医药工业 ,是一种抗
菌物质 ,该油的生产目前已超过 1000Kg/
年。
廿世纪九十年代新西兰的精油工业并不
景气 ,不少品种产量下降或完全停止生产 。
如九十年代中期 ,芫荽子油只有 300 公斤/
年 ,芫荽叶油也只有 400公斤/年 ,莳萝草油
为 2500公斤/年 ,波罗尼花浸膏只有 7公斤/
年。
从目前看来 ,新西兰有发展前途的精油
只有麦卢卡油 、香紫苏油 、白千层油等少数几
个。
(上接 34页)
[ 10]赵建平.海南香荚兰生产调查与分析.云南热作
科技 , 1997 , 22(1):8-11.
[ 11]宋应辉.世界香荚兰产品现状及未来预测.云南
热作科技 , 1997 , 20(4):12-16.
[ 12] Peter Landau , China Fo rges Ahead With Vanilla
Despite Sluggish World Market , Chemical Market
Repor ter , August 10 , 1998.
[ 13] Steffen A rctander , Perfume and Flavo r Materials
of Natural O rigin , 1960.
[ 14]周明.西双版纳香荚兰害虫初步观察.云南热作
科技 , 1997 , 20(1):21
[ 15]李加智.西双版纳香荚兰疽病病原鉴定.云南热
作科技 , 1999.22(1):1 ~ 3.
[ 16]陈艳 、杨雄飞.香荚兰镰刀菌根腐病药毒力测定
及幼根接种防治试验.云南热作科技 , 1999 , 22
(1):4-7.
—23—
第三期        香荚兰的海外市场及其在海南的开发现状和对策        总第六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