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农业与技术 第 32 卷 第 3 期 2012 年 3 月
24 AGRICULTURE AND LTECHNOLOGY
杉叶藻为杉叶藻科杉叶藻属,是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 (
傅沛云1995)。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高山、华北北部和东北地区,
亚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 罗布桑 1980)。杉叶藻是云南纳帕海
高原湿地中的优势植物种,为极高山耐寒挺水植物,对湿地生
物多样性组成有重要意义(徐守国 1995)。本实验旨在通过
找出最佳无性繁殖方案,为受损退化的纳帕海湿地提供植被恢
复的植物材料 ( 孙守琢 1996)。
1 材料及方法
1.1 实验材料
采用纳帕海湿地野生杉叶藻作为无性繁殖体材料。选择红
土、沙土、泥炭土为繁殖基质,并添加不同浓度的 6-BA(6-
卞氨基腺嘌呤)进行无性繁殖。
1.2 方法
经人工处理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带 1芽分株苗(1)、
带 3 ~ 5 芽分株苗(2)、10 ~ 20cm 地下茎段(3)。实验于
2011 年 6月 ~ 9 月进行,实验采用 L9(34)正交设计方案(见
表1),每处理为30株,重复3次。实验开始后,每周观察长势,
并在2个月后统计萌发数据,实验容器为50*45*50塑料箱(共
27 个 / 种)。首先在箱内装入厚度为 20cm 的基质,并加入高
度超出基质表面 2 ~ 5cm 的自来水,再将处理过的繁殖材料利
用扦插的方法植入箱内,等待 1天让繁殖体与基质充分接触后
再将水位提升至不同水位梯度,由于植物蒸腾作用,需每隔两
天进行补水。另外,由于泥炭土的密度比水低,易造成基质漂
浮现象,影响了繁殖体的定根,需经过特殊处理,即泥炭土基
质用遮阴网包裹后水平放入塑料箱内,并各预留若干网眼以供
繁殖体的扦插。
表 1 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表
水平 繁殖材料 A 基质 B 水位梯度 Ccm 6-BA浓度 DMg/L
1 1 红土 15 10
2 2 沙土 25 20
3 3 泥炭土 35 30
1.3 数据观测及分析
平均萌叶数 =
植株总数
萌叶总数 平均萌芽数 = 植株总数
萌芽总数
平均萌枝数 =
植株总数
萌枝总数
平均茎长增量 =初始平均茎长度-实验后平均茎长度
实验数据采用 EXCEL2003 进行平均值和作图比较分析,
在 SPSS18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正交实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4 种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成活率的影响
从 表 2 的 数 据 结 果 可 以 看 出,A1B3C3D3 处 理 组
的三组重复存活率都为 100%、 A2B1C2D3 次 之,分别
为 100%、100%、90%, 第 8 组 处 理 均 出 现 最 低 存 活
率 40%、30% 和 50%。 极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 3),
40.00>28.89>17.78>15.56,即 4 种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的存
活率影响大小依次为繁殖材料>生长调节剂>水位梯度>基质。
由此还可以看出,水位梯度的 K值从 71.11 升至 72.22 又降至
54.44,说明 25cm 水位是保证杉叶藻繁殖存活率的最适水位,
6-BA 的 K1=81.11,K2=52.22、K3=64.44,先降低再缓升,证
明 6-BA 的浓度对杉叶藻繁殖的存活率影响不稳定,还需深入
研究。从方差分析中看出(见表 4),繁殖材料、基质、水位
梯度、6-BA的不同对杉叶藻繁殖的存活率影响有极显著差异。
表 2 杉叶藻无性繁殖正交实验表
实
验
分
组
繁
殖
材
料
基
质
水
位
梯
度
6-BA
存活率 %
(三组重复)
萌芽率 %
(三组重复)
萌芽数 /株
(三组重复)
茎段长度
增量 cm
(三组重复)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1 1 1 1 1 70 60 60 80 70 80 4.3 2.5 4.1 6.9 5.5 5.1
2 1 2 2 2 60 50 60 60 80 70 2.5 1.2 3.0 3.1 1.3 1.6
3 1 3 3 3 60 60 50 100 80 80 5.6 8.6 4.5 6.6 5.3 4.5
4 2 1 2 3 100 100 90 80 70 60 4.2 3.5 5.1 4.5 3.6 4.1
5 2 2 3 1 70 90 80 60 50 60 1.3 0.5 2.3 1.6 3.5 3.5
6 2 3 1 2 80 80 60 100 80 80 5.1 4.9 8.5 5.2 6.3 5.4
7 3 1 3 2 20 30 30 60 60 50 8.5 6.9 8.5 4.3 2.9 4.5
8 3 2 1 3 40 30 50 40 30 40 3.6 6.8 4.8 2.5 1.9 1.5
9 3 3 2 1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8 8.5 6.9 8.6 9.6 11.6
不同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影响研究
卜俊超,林 萍,邓 然,蔡雄斌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4)
摘要:本文通过对杉叶藻在不同繁殖材料体、基质、水位梯度及 6-BA 浓度影响因素下的无性繁殖正交试验,得出促进杉叶藻
无性繁殖成活率、萌芽率、萌芽数量及地下茎增长的最佳繁殖方案。结果表明:选择 10 ~ 20cm 杉叶藻分株地下茎段植于水深
为 25cm 并添加 10mg/L 生长调节剂 6-BA 的泥炭土中进行繁殖的成活率 100%、萌芽率 100%,
关键词:杉叶藻;无性繁殖;繁殖材料体;基质;水位梯度;6-BA
中图分类号:Q945.51 文献标识码:A
AGRICULTURE AND LTECHNOLOGY 25
2.2 4 种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萌芽率的影响
本次实验的萌芽率是指地下茎节处的地上部分茎芽萌发
率,初步数据结果显示(见表 2),第 9处理组的萌芽率均为
100%,第 8组处理的三次重复数据为 40%、30%、40%,为最
低值。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基质不同水平的实验极差最大,其
他 3种因素的极差相等,说明 4种因素中基质因素对杉叶藻存
活率的影响最大。水位梯度随之增加,其均值先升高再降低,
说明 25cm 的水位为最适水位;6-BA 浓度增加,K值从 77.78
降至 71.11 再降至 64.44,说明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增加反而会
对杉叶藻萌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再经方差分析表31得出,
4 种因素的不同水平对杉叶藻繁殖萌芽的影响均具极显著差
异。
2.3 4 种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叶片增长的影响
萌芽数 / 株的数据结果分析如下(见表 2、3、5):第 7
组处理中的三组数据其数值相对较高,值得关注。第 5组处理
中出现最低值 0.5cm。经极差分析可知,4种因素的极差大小
排序为:3.04>2.48>2.03>.152,即 4 种因素对杉叶藻萌叶数的
影响大小依次为基质 >6-BA> 繁殖材料 >水位梯度。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基质和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水平对杉叶藻萌芽数有着
极显著差异,繁殖材料的差异性为显著。
表 3 各因素极差分析表
均值、极差 繁殖材料 基质 水位梯度 6-BA
存
活
率
K1 71.11 74.44 71.11 81.11
K2 83.33 58.89 72.22 52.22
K3 43.33 64.44 54.44 64.44
极差 R 40.00 15.56 17.78 28.89
萌
芽
率
K1 77.78 67.78 66.67 77.78
K2 71.11 54.44 80.00 71.11
K3 64.44 91.11 66.67 64.44
极差 R 13.33 36.67 13.33 13.33
萌
芽
数 /
株
K1 4.03 5.40 5.14 3.28
K2 4.12 2.89 3.78 5.76
K3 6.07 5.93 5.30 5.19
极差 R 2.03 3.04 1.52 2.48
茎
长
增
量
K1 4.43 4.60 4.48 6.21
K2 4.19 2.28 5.33 3.84
K3 5.27 7.01 4.08 3.83
极差 R 1.08 4.73 1.26 3.38
表 4 各数据指标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成活率 萌芽率 萌叶数 /株 茎段程度增量
F值 Sig F值 Sig F值 Sig F值 Sig
校正模型 23.548 .000 15.657 .000 5.369 .002 15.376 .000
繁殖材料 62.351 .000 6.857 .007 5.555 .015 2.978 .080
基质 9.221 .002 53.143 .000 11.119 .001 52.239 .000
水位梯度 14.718 .000 9.143 .002 2.951 .081 3.837 .044
生长调节剂 31.206 .000 6.857 .007 7.090 .006 17.493 .000
重复组 .244 .786 2.286 .134 .127 .882 .334 .721
P(Sig.)<0.01 为极显著,0.01
2.4 4 种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茎增长的影响
杉叶藻的茎分别地上茎和地下根状匍匐茎,此次试验的茎
长增量以地下茎的测量为标准,数据分析如下。表 28 中可以
看出,第 9组处理中数据出现最大值 11.6cm,最小值 1.3cm 为
第 2 组处理的第 3次重复。极差分析表明(见表 3),4 种因
素对杉叶藻繁殖地下茎增长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基质 >生长调节
剂 >水位梯度 >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均值 K3=5.27 大于 K1
和 K2,说明地上茎芽的分株苗茎增长量不如带芽地下茎的茎
增长量;基质的 K3=7.01 明显高于 K1 和 K2,说明泥炭土对杉
叶藻地下茎增长有促进作用;6-BA 浓度的增加,其茎长增量
的 K值反而会减少,说明 6-BA 浓度增加对杉叶藻地下茎增长
有一定抑制作用。方差分析显示,基质和生长调节剂的不同水
平对杉叶藻的繁殖萌发地下茎增长都有极显著的差异。综上可
知,提高杉叶藻无性繁殖萌发地下茎增长的最佳繁殖方案为:
10-15cm 带芽地下茎扦插于 25cm 水位并添加 10mg/L6-BA 的
泥炭土中进行繁殖。
3 结论与讨论
杉叶藻无性繁殖成活率最高的方案组合为:带 1 地上茎
分株苗 +红土基质 +15cm 水深 +10mg/L6-BA,其成活率均为
100%,此方法成本低、效果好,但在分株苗处理时应注意减
少对其茎段的机械损伤。
在促进杉叶藻无性繁殖茎芽萌发率和数量方面,选择带芽
地下茎进行扦插繁殖的萌发率均大于其他繁殖材料,其平均萌
芽数量为 7.9cm,平均长度 17.5cm。其中 25cm 水位梯度条件
下其萌叶数量最多为 8.5cm。添加 6-BA 的浓度增加,其萌芽
率和萌叶数量均减少,证明 6-BA 浓度过大对杉叶藻无性繁殖
实验的萌芽率和萌叶数量均有较小的抑制作用。最终得出提高
杉叶藻无性繁殖萌芽率和萌叶数量的最佳方案为 10 ~ 20cm 地
下茎段扦插于水位 25cm 并添加 10mg/L6-BA 的泥炭土中进行
繁殖。
参考文献
[1] 傅沛云 . 东北植物检索表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5:419-420.
[2] 罗布桑 . 蒙药志 (上册 ) [M]. 呼和浩特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5: 4.
[3] 孙守琢 . 杉叶藻的优良特性及栽培方法 [J]. 饲料博览 , 1996(25).
[4] 徐守国 , 郭辉军 , 田昆 , 等 . 高原湿地纳帕海水生植被调查与分析
[J]. 山东林业科技 , 2006(4): 48-50.
作者简介:卜俊超(1987-),汉,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不同因素对杉叶藻无性繁殖影响研究 卜俊超 林 萍 邓 然 蔡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