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香荚兰开花结荚的生物学特性及授粉技术



全 文 :




来, 下位一室 ( 图 1从 。 , B 。 ) , 有 3个侧膜胎座无数细小的胚珠 , . 受精后发育成种子 。 , - ·
+
( 4 ) 蕊嚎衬它是由一个雌蕊变异而成的器官。
( 图 1 一丑 , ) , 犷每一个胎座生长着
雌性器官原有三个雌蕊 , 其中两个
雌蕊上前方的表面形成一个愈合结构的柱头 , 呈 2 裂 。 而位于最上面的一雌 蕊 却 变成
一个异常的器官 , 拱盖在真正柱头的上面 , 这个器官叫做蕊嚎 , 形如牙齿状 , ` 薄而粘 。
其大小依花朵而异 , 大约顶端宽 3 , o毫米歹:下端宽 3 。 5毫米 , ’ 高 2 ` 5毫 米 ( 图 1 一D 。 ) 。
( 5 ) 苞片 : 每一朵花的子房基部 , 都有一枚略呈三角形的 凹 状 苞 片 ` ( 一 图 1 甲
A
。 , B 。 )
。 苞片对幼小的花芽形成和幼嫩的花蕾起一定屏障性的保护作用` 一总之 , 香荚兰的花 , 主要是由 5 个简单部分和 2个复合部分所组成的 。 前者是 3 片
曹片和 2 片花瓣 , 后者是蕊柱和唇瓣 。 花瓣中的一片特化为唇瓣 , 雌雄蕊合生为蕊柱 ,
花药与柱头之间被一片蕊嚎所隔开 。 . ` _
二 、 授粉的生物学及人工授粉技术
( 一 ) 自然授粉 一
香荚兰在美洲原产地 , 能借助自然界一种像小蜜蜂的昆虫 传 授 花 粉 。 早在 1 8 9。年
.c 达尔文 《兰花的传枷 一书的记叙中指出 , 昆虫首先停留在具有分泌花蜜的唇瓣上 ,而后沿着一个迭着一个的许多梳状物组成的 , 并能起转动的 “ 刷子 ” 爬进花里面去 , 当
它从花里面退出来时 , 会迫使它向蕊柱靠近 , 并顶开蕊嚎 , 这样就容易把附在昆虫身上
的花粉块留放在更富有粘性的柱头上 〔 6 〕 , 以完成一朵花的授粉工作 。 但授 粉 率不
高 , 一般都采用人工授粉进行 。
( 二 ) 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 , 是栽培上一项重要的工作 。 因为授粉成功与杏 , 直接影响产量 , 而授粉
率的高低又与授粉技术 、 授粉方法和授粉的时间等有关 。 根据花在清晨 5一 6 点 钟 开
放 、 中午 1 2点后花冠逐渐闭合和开放时间短的特点 , 掌握在花冠完全张开的时间内完成
授粉工作是很必要的 。 而授粉工具却很简单 , 只需一根约 10 厘米左右长的竹签或一把镊
子即可 。 授粉方法可初步分为 :
1
、 传统法 ( 暂定 )
用左手的母指 、 食指和中指轻轻地挟扶着花朵的底部 , 用右手所持的授粉工具 , 撕
破 ( 或不撕破 ) 唇瓣 , 同时把花粉块挑出暂放一边 , 再把花粉囊 翻转到唇瓣外 , 用左手
的食指轻轻往外压住 ( 或把花粉囊直接去掉 ) , 把蕊嚎挑起 , 同时把花粉沙准确地散落
在柱头上 , 再把蕊 嚎轻轻按压一下 , 使全部花粉块与柱头相接触 , 以防止花粉块掉落 ,
授粉工作即完成 。 此法 , 若遇低温阴雨 , 花被不完全张开 , ( 或半合拢 ) 则影响授粉率。
2
、 改进法 ( 暂定 )
( 1 ) 去蕊哮法 : 此法是直接用镊子把阻碍授粉的蕊嚎去掉 , 然后把花药轻轻地往
柱头一按 , 使花粉块散落在柱头上 , 一朵花的授粉即完成 。
( 2 ) 不去蕊椽法 : 首先用右手所持的授粉工具把蕊嚎往上略向后翻开 , 同时用左
手的食指扶着花被的背后 , 母指把花粉囊往枉头略加用力一按 , 使花粉块与柱头粘贴在


( 4 )
: 3 1一 2 3。
〔 5〕 严楚江 , 1 9 6 4 . 厦门兰谱。
〔 6 〕 C 一 达尔义 ( 唐进 、 汪发攒译 ) , 1 8 9 0 .
1 76 页 , 科学出版社 。
〔 7 〕 H 。 W 。 W o o lh o u s e , 1 9 7 9 . A d v a n c e s i n
P r e s S

7 : 5 3 3 一 5 7 0

〔 8 〕 H 。 E 。 J a q u s e , 1 94 3 。 P l a n t s w e E a t
C o m P a n y
.
P

3 6

兰花的传粉 。 2 9 6 5年 , 3 一 4 、 6 2
B o t a n l e a l R e s e a r e h

A e a d e m i e
a n d W
e a r 。
W M

C

B r o w n
玫瑰茄红色素的研制与应用 (简报 ) `
研完试制单位 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
协 作 单 位 厦门食品厂 、 厦 门酿酒厂
近年来 , 由于食品毒理学的发展 , 人们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日益严格 。 我国 目
前许可使用的合成食用红色素— 览菜红和胭脂红 , 其毒性已引起争论 , 美国于 1 9 7 6年宣布禁用览菜红 。 因此 , 研制安全性高的新食用红 色天然色素 , 是当前我国食品加工业
的需要 , 它对防止食品污染 ,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 提高我国食品在国际市场 的 竟 争 能
力 , 有着积极的意义 。
玫瑰茄 ( H i b i s e u s s a b d a r l r f a L . ) , 又名山茄 , 英名 R o s e l l e , 阿拉伯地区称 K a r -
ka de
, 还有H ib i s c u s f fo w e r和其它许多俗称 。玫瑰茄是锦葵科木谨属一年生直 立草本植
物 , 原产非洲 , 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 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和利甩历史 。
E s s e l e n (美 )和 s a m m y (特立尼达一多巴哥 )于 1 9 7 1一2 9 7 5年间首先进行一系 lyJ 试 验 , 用
玫瑰茄花尊作食品着色剂原料 , 在苹果冻 、 果胶冻等食品上应用成功 , 并建立试验工厂
推销玫瑰茄红色素的浓缩物 , M a in 等人 (美 )于 1 9 7 8年利用这种浓缩物制成 粉 剂 , 并 作
为饮料和明胶点心的着色剂来观察其稳定性 , s e h i l e h e r (西德 ) 、 几 n n e r和 B r u n n e r ( 瑞
士 ) 在前几年也报道西欧利用这种天然色素的情况 , 坂村 ( 日, 1 97 6) 和房义 ( 日 , 1 9 7 8)
都认为它可作果汁和其它食品的着色剂 。 目前 , 日本已首先发表用玫瑰茄制备食品着色
剂的专利 。 `
帝 本项研究在李来荣教授和早仁松教授 的鼓励 、
陈肖柏教授审阅 , 谨此致谢 。
支持 ;和指导下 完成 , 研 究报告还 经
参加本项研 究的有 : 曾华庭 ( 福建省 亚热带植物研 究所 ) 、 董焰生 ( 厦 门 食 品
厂 ) 、 杨聚成 ( 厦门酿酒 厂 ) 等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