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2017 年 1 月
第 32 卷第 1 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ol. 32,No. 1
Jan. 2017
超临界 CO2萃取毛梾籽油及 GC - MS分析
吴 秋 王成忠 刘家惠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济南 250353)
摘 要 毛梾作为一种新型木本油料,果实含油率可达 36% ~ 38%。毛梾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
其中棕榈烯酸较为稀有,而棕榈烯酸主要来源于鲸油和鱼肝油等贵重深海鱼类油脂。毛梾籽油味道香浓,脂
肪酸含量丰富但是色泽极深,传统的白土、活性炭已经不能起到很好的脱色效果。以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
临界 CO2萃取毛梾籽油,实现了“边提取边脱色”,解决了传统溶剂提取后溶剂残留这一困扰的同时省去了脱
色步骤。在进行了压力、时间、温度的单因素,选出合适条件后进行正交优化,综合考虑油脂提取率、色泽、状
态等确定认为最优参数为压力 16 MPa、温度 40 ℃、频率 21. 3 Hz、料液比为 1 ∶ 1. 1 g /mL,此时提取率为
38. 9%,吸光度为 0. 203,颜色浅黄,无杂质,透明,品质较好。GC - MS分析得到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棕榈油
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
关键词 毛梾籽油 提取率 脂肪酸 超临界 GC - MS
中图分类号:TS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0174(2017)01 - 0135 - 06
收稿日期:2015 - 08 - 22
作者简介:吴秋,女,1991 年出生,硕士,食品资源开发
通讯作者:王成忠,男,1964 年出生,教授,食品资源开发
毛梾,又名车梁木,树种耐干旱、耐盐碱,长于我
国西南、西北、鲁西南等地。毛梾种子含油率高达
36% ~38%,毛梾籽油可以被当做食用油或者生物
柴油使用。毛油颜色深棕色,经碱炼、脱色后色泽透
亮,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种类丰富。在我国豫西三
门峡市卢氏县,已有村民压榨毛梾果实得到油进行
食用,但是将其开发研究并得到消费者认可还有很
长的路要走。国内仅有梁栋等人进行了色谱分析与
质谱定性分析[1]。
毛梾作为新型木本油料,具备草本植物不能比拟
的优势。木本油无化肥无农药,天然健康;具有耐早、
耐贫瘠、适应性强、产量大、绿化环境、改善土质、带动
致富的优点;无须占用耕作土地,可种植于山地、丘陵、
盐碱地等,可改善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2]。
我国普遍常用的食用油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
油等,其中大豆油占主导地位,然而它所涉及的转基
因问题备受争议。为此党中央已明确提出积极发展
木本油料的任务[3]。毛梾作为新型木本油料,耐盐
碱、耐旱、高产、不饱和脂肪酸成分丰富,除含有油
酸、亚油酸等的同时还含有棕榈烯酸等稀有成分,其
中棕榈烯酸主要来源于鲸油和鱼肝油等深海贵重油
脂,这使得毛梾籽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国外对于毛梾的研究仅限于活性物质提取这
一方面。通过天然抗氧化剂的对比试验,对毛梾提
取物的抗氧化活力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
多酚、黄酮类物质,其中自由基、羟基、烷基的清除
活性均高于 VC。毛梾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可以用
于提高人体健康指数,应大力发展其抗氧化潜
力[4]。
国内研究仅限于树种的栽培育种技术和应用价
值方面。园林及树种管理较为落后,在无土栽培技
术和油脂精炼、加工等方面仍然缺少深入系统的研
究[5]。重新认识梾木属资源,开发并利用它为人类
社会服务,提出创新型建议非常必要[6]。本试验通
过研究毛梾籽油的超临界 CO2萃取工艺条件及其脂
肪酸组成,以期为毛梾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及仪器
1. 1. 1 材料
毛梾籽:山东济南万路达园林有限公司;蒸馏
水:济南普利斯公司;正己烷、邻苯二甲酸氢钾:天津
迪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 1. 2 仪器
HA120 - 50 - 01 型超临界萃取装置:江苏南通
华安超临界萃取设备有限公司;GCMS - QP2010 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HIMADZU;GZX - QF101 - 3S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年第 1 期
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LXJ - HQ
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SHz - D(Ⅲ)
型循环水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DF
-101C型磁力搅拌器: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
1. 2 超临界 CO2萃取的操作要点
选取无虫害、饱满的毛梾籽洗净,于鼓风式恒温
箱中 50 ℃干燥至恒重,用粉碎机适当粉碎毛梾籽,
粉碎时应采取间歇性粉碎,防止持续粉碎引起的过
热对粉末造成氧化性损坏。
超临界萃取流程如图 1 所示,操作步骤:
1)打开面板开关;2)打开萃取、分离 1、分离 2 开
关;3)打开制冷开关,再打开制冷箱开关;4)打开钢
瓶(逆时针为开) ,拧开球阀;5)打开 2 号阀门(开到
最大) ;6)装料,取 500 g 左右的毛梾籽粉末(40 目)
置于萃取釜中,摆好料,由底向上为细密封圈、通气
环、粗密封圈;7)关闭排气 3 号阀门,慢慢打开 4 号
阀门,开至萃取 1 压力 =贮罐压力,然后将 4 号阀门
全部打开;8)按调频开关,开泵:9)即将到所需压力
的时候关闭 6号阀,打开 5号阀;10)调节 8 号阀门,调
至 8 ~10 MPa;11)在设备后边的携带剂箱中注入无水
乙醇,再开携带剂泵将液体引入;30 min放 1次料,放
到料放不出来为止。
1. 3 单因素试验
乙醇具有吸附色素的作用,它的加入可使得油脂
的提取与脱色同时进行,简化了油脂精炼的步骤。因
此毛梾籽油的超临界 CO2萃取提取以乙醇为携带剂,
在适当的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的频率、分离压力、
分离温度下进行提取。一般将分离压力设为
8 ~10 MPa,本次试验由于加入了携带剂,故将分离压
力升高为 9 MPa,分离温度设为 58 ℃。
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高压泵频率、物料与携带
剂的比例设为单因素,分别进行14 、16 、18 、20、22 、24
MPa的压力单因素试验,30、35、40、45、50 ℃的温度单
因素试验,20. 0、20. 5、21. 0、21. 5、22. 0 Hz的高压泵频
率单因素试验,0、1∶ 0. 5、1∶ 1、1∶ 1. 5、1∶ 2、1∶ 2. 5 g /mL
的料液比单因素试验,以提取率为指标选出适宜的条
件后在进行正交优化,再综合考虑油脂的色泽确定工
艺最佳参数。
1. 4 正交优化毛梾籽油提取工艺条件
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以乙醇添加量、温
度、压力、泵频率为考察变量,以毛梾籽油提取率为指
标,综合考虑油脂的色泽、吸光度等确定最优参数。
1. 5 提取率及油脂色泽的测定
1. 5. 1 最佳波长的确定
试验常用分光光度法来判定油脂的色泽及脱色效
果,测定固定波长下的透光率来判定。固定波长随着
油脂品种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处于 300 ~600 nm[7]。
用分析纯正己烷将毛梾油样品稀释成体积分数
为 1. 0%的溶液,以正己烷作参比在紫外可见光分光
光度计上用 1 cm石英比色皿 200 ~ 600 nm范围内扫
描,来确定样品的最大吸收波长。
1. 5. 2 毛梾油最佳稀释倍数的确定
用正己烷将待测毛梾油分别稀释成体积分数为
0. 1%、0. 3%、0. 5%、0. 7%、1. 0%的溶液,在最大吸
图 1 HA120 - 50 - 01 型超临界萃取装置流程简图
631
第 32 卷第 1 期 吴 秋等 超临界 CO2萃取毛梾籽油及 GC - MS分析
收波长范围测量吸光度,使其吸光度的值控制在
0. 4 ~ 0. 7之间。
确定毛梾油的最佳稀释倍数为 50 倍,在 527 nm
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1. 5. 3 提取率的定义及测定方法
提取率是指试验所提取的油脂的质量占原材料
质量的百分数,见式(1)。
提取率 W = mM × 100% (1)
式中:m为提取毛梾籽油的质量;M 为毛梾籽粉
末原材料的质量。
1. 6 毛梾籽油的 GC - MS成分分析
1. 6. 1 样品预处理(甲酯化)
甲酯化的作用在于减少分子间形成氢键,降低
分子极性,使其易于气化,以此来减少分析时间,保
证峰与峰之间有效的分离度易于分辨。取 1 滴毛梾
油于 5 mL离心管中,加入色谱纯正己烷 2 mL,加入
0. 5 mol /L 的 CH3OH - KOH 溶液 0. 5 mL 于震荡搅
拌器上混合均匀,60 ℃水浴 30 min,取上清液 1 mL,
加入 19 mL色谱纯正己烷,用以保证稀释度在 1 000
倍以上[8]。
1. 6. 2 脂肪酸的测定气质联用分析
色谱条件DB -1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m ×
0. 25 mm ×0. 2 mm,载气为高纯氦气,柱前压 47 kPa,
分流比 1∶ 50,进样口温度 250 ℃,接口温度 230 ℃,
三阶段程序升温:
120 ℃ →
5 ℃ /min
210 ℃ →
3 ℃ /min
225 ℃ →
8 ℃ /min
270 ℃
质谱条件:EI 离子源,电子能量:70 eV,电子倍
增器 1. 5 V,溶剂延迟 2 min,扫描范围 33 ~ 500 amu,
进样量 1 μL,全扫描方式[9]。
2 结果及讨论
经过大量的预试验发现,在无携带剂时,毛梾籽
油的提取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但随之颜色也
越来越深。乙醇作为携带剂再次进行超临界萃取,
发现在较低压力时提取率明显升高,同时颜色也较
为理想。这说明在萃取过程中,乙醇作为携带剂促
进了萃取的进行,同时吸附了色素,达到了边提取边
脱色的效果。
2. 1 单因素试验
2. 1. 1 料液比的单因素试验
料液比单因素试验是在温度 40 ℃、压力15 MPa、
频率 22 Hz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如表 1所示。
表 1 乙醇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料液比
/ g /mL 0 1∶ 0. 5 1∶ 1 1∶ 1. 5 1∶ 2 1∶ 2. 5
提取率 /% 23. 0 30. 6 33. 8 34. 0 34. 2 34. 2
吸光度 0. 720 0. 343 0. 304 0. 289 0. 320 0. 318
状态及
色泽
黄褐色
不透明
灰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图 2 乙醇添加量的单因素试验
由图 2 可以看出,料液比为 0,即无携带剂时提取率
为 25%,料液比为 1 ∶ 0. 5 时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上
升,直至稳定,期间油脂颜色变化不大,初步确定料
液比为 1∶ 1 时最适合。
2. 1. 2 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温度单因素试验是在料液比 1∶ 1、压力 15 MPa、
频率 21 Hz的条件下进行的。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温度 /℃ 30 35 40 45 50
提取率 /% 35. 0 35. 8 36. 8 36. 6 37. 5
吸光度 0. 720 0. 343 0. 304 0. 289 0. 380
状态、色泽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灰黄色
透明
褐黄色
有少量杂质
由图 3 可得,在 30 ~ 45 ℃内,随着温度的升高,
提取率缓慢升高直至平稳,吸光度缓慢下降直至平
稳。温度升至 50 ℃时提取率升高到 37. 5%,但油脂
黄褐色且有少量杂质。综合考虑,40 ℃时提取率最高
且吸光度较低,因此认为 40 ℃最适合的温度条件。
图 3 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731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年第 1 期
2. 1. 3 频率的单因素试验
频率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见表 3。
表 3 频率的单因素试验
频率 /Hz 20 20. 5 21 21. 5 22
提取率 /% 34. 5 34. 8 35. 0 35. 5 34. 8
吸光度 0. 400 0. 385 0. 355 0. 304 0. 308
状态、色泽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褐黄色
有少量杂质
由图 4 可以看出,随着频率变大吸光度缓慢降
低后趋于稳定,而提取率随着高压泵频率的增大先
递增后递减,在 21. 5 Hz 时时达到最大值,且此时油
脂颜色浅黄、透明。综合考虑,认为 21. 5 Hz 为最适
合的高压泵频率值。
图 4 频率的单因素试验
2. 1. 4 压力的单因素试验
压力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见表 4。
表 4 压力的单因素试验
压力 /MPa 14 16 18 20 22 24
提取率 /% 35. 0 36. 9 36. 8 36. 6 36. 8 36. 8
吸光度 0. 260 0. 205 0. 360 0. 385 0. 388 0. 405
状态、色泽 浅黄色
有杂质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浅黄色
透明
褐黄色
透明
深棕色
透明
由图 5 可以看出,随着压力变大吸光度先降低
后缓慢升高,而提取率随着高压泵频率的增大先递
增后有微量的变化,在 16 MPa 时达到最大值,且此
时油脂颜色浅黄、透明。综合考虑,认为 16 MPa 为
最适合的压力参数。
图 5 压力的单因素试验
2. 2 正交优化毛梾籽油提取工艺
以表 5 所示的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以
提取率为指标进行优化参数,再综合考虑油脂的色
泽进行选择。
表 5 四因素三水平
序号 温度 /℃ 压力 /MPa 频率 /Hz 料液比 / g /mL
1 38 15 21. 3 1∶ 0. 9
2 40 16 21. 5 1∶ 1
3 42 17 21. 7 1∶ 1. 1
由表 6可以看出,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压
力 >温度 >乙醇添加量 >高压泵频率;以提取率为指
标的最佳的提取方案为 B2A2D1C3,验证试验发现此时
提取率为 38. 9%,大于正交试验最大提取率 38. 8%,
吸光度为 0. 203,颜色浅黄,无杂质,透明,优质品质较
好。综合考虑认为最优参数为压力16 MPa,温度为
40 ℃,频率 21. 3 Hz,料液比为1∶ 1. 1。
表 6 正交试验结果及油脂色泽
序
号
A温
度 /℃
B压
力 /MPa
C频
率 /Hz
D料液比
/ g /mL
提取
率 /% 吸光度
状态、
色泽
1 1 1 1 1 36. 6 0. 280 浅黄透明
2 1 2 2 2 37. 4 0. 298 浅黄透明
3 1 3 3 3 36. 8 0. 304 浅黄透明
4 2 1 2 3 36. 9 0. 288 浅黄透明
5 2 2 3 1 38. 8 0. 324 浅黄透明
6 2 3 1 2 37. 4 0. 332 浅黄透明
7 3 1 3 2 36. 8 0. 276 浅黄透明
8 3 2 1 3 38. 4 0. 298 浅黄透明
9 3 3 2 1 37. 8 0. 276 浅黄透明
K1 36. 93 36. 76 37. 27 37. 73
K2 37. 70 38. 20 37. 37 37. 20
K3 37. 67 37. 33 37. 47 37. 37
R 0. 77 1. 44 0. 20 0. 53
2. 3 毛梾籽油 GC - MS成分分析
毛梾籽油 GC - MS成分分析结果见表 7。
表 7 气质分析结果
序号 相似度 名称 分子式 质量分数 /%
1 94 棕榈烯酸 C17H32O2 3. 64
2 97 棕榈酸 C17H34O2 30. 12
3 97 亚油酸 C19H34O2 29. 00
4 97 油酸 C19H36O2 27. 84
5 91 反异油酸 C19H36O2 6. 38
6 86 硬脂酸 C19H38O2 2. 02
3 结论
毛梾籽油作为一种新的木本油料,其含油量高,
种子产量高,油脂品质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利用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 CO2萃取,利用乙醇
对色素的吸附作用,不仅提高了提取率,同时实现了
“边提取边脱色”,为深色油脂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思
路。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压力 >温度 >乙醇
831
第 32 卷第 1 期 吴 秋等 超临界 CO2萃取毛梾籽油及 GC - MS分析
图 6 GC - MS谱图结果
添加量 >高压泵频率,最佳的提取方案为 B2A2D1C3。
综合考虑油脂色泽和提取率以及油脂状态,认为最
优参数为压力 16 MPa,温度 40 ℃,频率 21. 3 Hz,料
液比 1 ∶ 1. 1 g /mL。经验证,此条件下提取率高达
38. 9%,大于正交试验最大提取率 38. 8%,且吸光度
为 0. 203,颜色浅黄,无杂质,透明,品质较好。
GC -MS分析得到其主要成分有棕榈酸、棕榈油
酸、硬脂酸、油酸、反异油酸、亚油酸,其中棕榈油酸较
为稀有,主要存在于鲸油和鱼肝油等贵重深海油脂中。
参考文献
[1]梁栋.能源树种毛梾种质资源调查与优树选择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3
Liang Dong. Study on germplasm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selection of energy tree species cornus walteri[D]. Taia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
[2]张华新,庞小慧,刘涛. 我国木本油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
利用现状[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1) :291 - 301
Zhang Huaxin,Pang Xiaohui,Liu Tao. Woody oil plant resours-
es in china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
tion[J]. Biomass Chemical Engineering,2006(1):291 -301
[3]宁杭.发展木本油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探索[J].
现代管理,2014(8) :56 - 58
Ning Hang. The development of woody oil is the Practice in-
novation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J]. Modern Man-
agement,2014(8) :56 - 58
[4]Yon S K,Jin W H,Seo H K. Protective effects of Cornus
walteri W. extracts on t - BHP - induced cell damage
through antioxidant activity[J]. 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2013(18) :819 - 826
[5]梁栋,吴德军,李善文,等.毛梾种质资源分布及其良种选
育繁育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13(2) :101 -103
Liang Dong,Wu Dejun,Li Shanwen,et al. The distribute of
Cornus walteri Wanger and it's elective breeding and multipli-
cation technolog research progress[J]. 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2) :101 - 103
[6]黄敬怡,邓习金.江西省棶木属(Cornus L.)种质资源及开
发利用[G].木本粮油产业化分会场交流论文:343 - 346
Huang Jingyi,Deng Xijin.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Utili-
zation of Cornus Genus in Jiangxi Province[G]. Industrialization
Venue Communications Woody Grain and Oil Paper:343 -346
[7]张军,岑新光,解强. 废食用油活性炭脱色工艺的研究
[J].环境工程学报,2008,2(5) :716 - 720
Zhang Jun,Cen Xinguang,Xie Qiang. The research of Waste
cooking oil decolorizing activated carbon technology[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8,2(5):716 -720
[8]奇达拉,闻茂,马兴,等.利用超临界 CO2萃取技术提取纯
化沙棘果油中的棕榈油酸[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
(1) :121 - 122
Qi Dala,Wen Mao,Ma Xing,et al. Extraction and purifica-
tion of the palmitoleic acid from the sea buckthorn fruit oil by
supercritical CO2 extraction[J]. Inner Mongolia Petrochemi-
cal Industry,2012(1) :121 - 122
[9]齐玉堂. 深色油脂脱色工艺研究[J]. 粮食与油脂,2004
(7) :28 - 29
Qi Yutang. Research of the Bleaching Technology for the
Dark Colored Oil[J]. Cereals and Oils,2004(7) :28 - 29.
Extraction of Cornus wateri Oil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GC - MS Analysis
Wu Qiu Wang Chengzhong Liu Jiahu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 250353)
Abstract As a new woody oil plant,the oil content of Cornus walteriseed can be up to 36%~38% . Cornus wal-
teri oil was rich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of which palmitoleic acid wais rare that mainly originates from whale oil and
fish liver oil and other precious abyssal fish grease. The Cornus walterioil smells fragrant and was rich in fatty acids,
but its color was too deep to dislodge with traditional carclazyte and active carbon methods. In this study,we used etha-
931
中国粮油学报 2017 年第 1 期
nol as the entrainer to extract the Cornus walteri seed oil in supercritical CO2,which realized the oil extraction and decolo-
ring at the same time,solving residual solvent at the end of traditional solvent extraction and leaving out the decoloring
steps of oil refining. After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of pressure,time and temperature was carried out for selecting suitable
conditions,upon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the best condition of extraction giving full consideration to grease extraction
rate,color and state and other factors was that the ratio of liquid to solid was 1∶ 1. 1 g /mL at 40 ℃ and 16 MPa and the
frequency was 21. 3 Hz .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extraction ratio was up to 38. 9% absorbancy was 0. 203,the color
was light yellow and the oil was transparent and of good quality without impurity. GC -M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nd
some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palmitic acid,palmitoleic acid,stearic acid,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etc.
Key words Cornus walteri,extraction ratio,fatty acid,supercritical,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GC - MS
(上接第 112 页)
Experiment of White Iron Abrasive Wear for
Wheat Grain Powder
Zhang Keping Jiang Liangpeng Yao Yap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
Abstract The abrasive wear testing machine similar to the roller mills was used to study the abrasive wear con-
dition between rollers and materials during flour processing. The orthogonal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brasive particle size,rotation speed and rolling gap of rollers on white iron wear performanc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topography of wear surfac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rasive particle
siz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ed the wear properties. The main wear forms were plastic spalling,re-
peated fatigue wear and the brittle spalling. The conclusion could provide basic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
ance of grinding roller and reduce the metallic pollution during wheat powder processing.
Key words wheat,roller mill,abrasive wear,roller,wear properties
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