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茉莉扦插繁殖试验



全 文 :第 33 卷 第 6 期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Vol. 33 No. 6
2013 年 12 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Dec. 2013
收稿日期:2013 - 07 - 18
第 1 作者:周亮 (1958—)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植物学、生态学和生态修复。E-mail:zgsgh@ 163. com。
doi:10. 3969 / j. issn. 2095 - 1914. 2013. 06. 011
毛茉莉扦插繁殖试验
周 亮1 张淑红2 张远辉2 何凤群3
(1. 南京宿根植物园,江苏 南京 210001;2.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 勐腊 666303;
3. 马鞍山力生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摘要:以毛茉莉枝条为试材,研究基质、插穗部位对其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茉莉扦
插 7 d 后可生根,嫩尖在草炭土 +蛭石 +河沙(1 ∶ 1 ∶ 1)的基质上扦插生根成活率达 100%;基
质影响毛茉莉插穗生根长度和粗度,在草炭土 + 珍珠岩(1 ∶ 1)基质上插穗的根最长,扦插在
河沙基质上的不定根最粗;插穗部位影响毛茉莉插穗的第 1 根形成时间、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
间、生根长度、粗度和生根率,且其影响有共同的趋势,即嫩尖 >嫩枝 >老枝;基质和插穗部位
对生根数、愈伤组织形成时间的影响均不显著;基质对第 1 根形成时间、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
间和生根率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毛茉莉;基质;插穗部位;扦插繁殖
中图分类号:S723.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 1914(2013)06 - 0061 - 05
Study on Cuttage Propagation of Jasminum multiflorum
ZHOU Liang1,ZHANG Shu-hong2,ZHANG Yuan-hui2,HE Feng-qun3
(1. Nanjing Perennial Plant Garden,Nanjing Jiangsu 210001,China;2. Xishuangbanna Botanical Garde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Mengla Yunnan 666303,China;3. Lisheng Co. Ltd,Maanshan Municipality,Maanshan Anhui 243000,China)
Abstract:The effect of substrate propertie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cuttings taken from the shoots of Jasminum
multiflorum on the cuttage propagat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ooting of the J. multiflorum green cut-
tings took place in 7 days,and the rooting rate of the tender tip cuttings reached 100% in the substrate composed
of peat soil + river sand + vermiculite(1∶ 1∶ 1). It wa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ubstrat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on the
young root length and diameter. The cuttings grown in the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peat soil + perlite(1∶ 1)had the
longest roots,while the cuttings grown in the pure river sand substrate produced roots with the maximum basal di-
ameter. The position on the shoots where the cuttings were taken from could affect on the time when the first root
took place and the rooting time duration by which 2 /3 of the cuttings had rooted,on the length and diameter of the
new roots,and on the rooting ratio as well. There was a common tendency in terms of effect intensity by the position
on the shoots as tender tip > softwood > basal part of the shoots.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properties and the position
on the shoots where the cuttings were taken from on the root number and callus emergence time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on the first root emergence time,the rooting time duration by which 2 /3 of the cuttings had
rooted,and on the,rooting ratio was not significant,either.
Key words:Jasminum multiflorum;substrate;cutting;cuttage
毛茉莉(Jasminum multiflorum(Burm. f. )An-
dr.)为木犀科(Oleaceae)素馨属(Jasminum)植物,
原产东南亚及印度,我国及世界各地广泛栽培。毛
茉莉花朵洁白、馨香,香气尤如茉莉花,花期长,且
于冬、春少花季节开放,是优良的观赏用芳香植物。
扦插是植物繁殖的一种好方法,广泛应用于木本和
多年生草本植物中,相关报道也很多[1 - 2],但是关于
毛茉莉扦插繁殖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文以毛茉莉
绿枝为试材,通过设计不同基质和不同插穗部位的
扦插繁殖试验,探讨毛茉莉扦插繁殖技术,为相关
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来源
试验材料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引种栽培的 3 年生毛茉莉。
1. 2 试验设计与扦插
1. 2. 1 试验设计与时间 设置基质和插穗部位 2
个因素。基质因素(S)设置为:
1)V草碳土 ∶ V珍珠岩 = 1∶ 1,记为 S1;
2)V草碳土 ∶ V珍珠岩 ∶ V河沙 = 1∶ 1∶ 1,记为 S2;
3)V河沙 ∶ V珍珠岩 = 7∶ 3,记为 S3;
4)珍珠岩,记为 S4;
5)河沙,记为 S5;共 5 个水平。
插穗部位因素(ST)设置为:
1)嫩尖,带顶端生长点的嫩梢,记为 T;
2)嫩枝,茎皮绿色的半木质化枝条,记为 SF;
3)老枝,木质化程度较高的枝条基部,记为 B;
共 3 个水平。
2 个因素的各个水平进行组合共得 15 个处理,
分别记为:S1T、S1SF、S1B、S2T、S2SF、S2B、S3T、S3SF、
S3B、S4T、S4SF、S4B、S5T、S5SF、S5B。试验在 2012 年
9—10 月进行。
1. 2. 2 试验地点及场地安排 试验地位于中国科
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苗圃 3 号棚。该苗圃地海
拔 560 m,平均气温 21. 5 ℃ ,雨量充沛,年降雨量为
1 56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20% ~ 80%,雨季多
集中在 6 月。选取棚内中间区域安排试验苗床,每
个试验安排长和宽均为 1 m的相连苗床,面积 1 m2,
15 个试验共计 15 m2。苗床内按随机试验设计放入
经高锰酸钾消毒的相应基质。
1. 2. 3 插穗剪取和扦插 试验日上午剪取毛茉莉
枝条,并将枝条按试验设计剪成长 10 ~ 15 cm,带
3 ~ 4个芽点的插穗,插穗剪好后随即按试验设计进
行扦插,每试验扦插 45 个插穗,扦插深度为插穗长
度的 2 /5。插好后随即浇透水。
1. 2. 4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每天浇水 2 ~ 3 次,保
证插穗不萎蔫,7 d时使用多菌灵 800 倍液或甲基托
布津 1 000 倍液进行消毒,并随时观察扦插苗的虫
害和病害发生情况。
1. 3 数据调查与统计
1. 3. 1 插穗生长情况调查 于扦插后的第 7 天、11
天、20 天、24 天、27 天每处理随机选取 3 个插穗调
查并记录萌芽时间、生根愈伤组织发生情况、生根
时间、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等数据。
1. 3. 2 插穗生根情况和生根率调查 于扦插后
30 d将剩余的插穗全部取出,调查生根率。
1. 3. 3 其他生根指标测定 在已调查生根率的插
穗中随机选取 10 个逐个分别调查生根数量、生根长
度、生根粗度,共调查 3 组。生根长度用直尺测量插
穗生根的总长度;生根粗度用游标卡尺测量不定根
近基部的粗度。
1. 4 数据分析
使用 Excel和 SPSS17. 0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使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析因分析,使用 SNK法进行
两两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处理毛茉莉扦插效果
各处理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时期见表 1。
表 1 各处理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时期及生根率
序号 处理
愈伤组
织形成
时间 /d
第 1 根
形成时
间 /d
2 /3 以上
插穗生根
时间 /d
生根
数 /条
生根
长度
/ cm
生根
粗度
/mm
生根
率 /%
1 S1T 7 7 7 6. 2 16. 2 1. 01 97. 8
2 S1 SF 7 7 7 4. 8 10. 3 0. 84 84. 4
3 S1B 7 7 7 4. 8 8. 7 0. 74 28. 9
4 S2T 7 7 7 7. 7 14. 0 0. 88 100. 0
5 S2 SF 7 7 7 6. 6 10. 5 0. 81 86. 7
6 S2B 7 11 24 4. 1 7. 6 0. 75 53. 3
7 S3T 7 7 7 6. 7 11. 4 0. 95 95. 6
8 S3 SF 7 7 7 5. 6 10. 8 0. 94 86. 7
9 S3B 7 20 27 5. 3 4. 8 0. 86 24. 4
10 S4T 7 11 11 5. 7 10. 7 1. 05 86. 7
11 S4 SF 7 7 11 3. 5 8. 7 0. 91 62. 2
12 S4B 7 20 20 6. 2 6. 7 0. 92 46. 7
13 S5T 7 11 11 7. 4 13. 5 0. 92 97. 8
14 S5 SF 7 7 20 5. 7 12. 1 0. 91 82. 2
15 S5B 11 11 20 6. 6 6. 6 0. 87 42. 2
注:生根数、生根长度和生根粗度为平均值。
通过调查和观察,除 S5B(基质河沙,茎枝老枝)
处理在扦插后 11 d 观察到愈伤组织外,剩余 14 个
26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处理的插穗均于扦插后 7 d 出现愈伤组织,乳白色
絮状愈伤组织在剪口的茎皮和木质部之间形成,并
逐步呈环状扩展,覆盖整个剪口;有 60%的处理愈
伤组织形成和生根在第 1 次调查时(7 d)被同时发
现,剩余处理在第 2 次(11 d)和第 3 次(20 d)调查
时发现,最迟发现生根的 2 个处理均为老枝(B)。
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嫩尖插穗剪口处呈黑褐色,并不
形成愈伤组织,但是在近基部仍有白色不定根生
成;有的老枝处理插穗愈伤膨大,但并不见生根。
混合基质 S1、S2、S3 的处理中,均在第 1 次调查(7 d)
即发现 2 /3 以上插穗生根,单一基质 S4、S5 的处理
中,均在第 2 次调查(11 d)之后发现 2 /3 以上插穗
生根;除 S1 基质,其余基质中的老枝不仅第 1 根形
成时间较迟,而且2 /3以上插穗生根的时间也相对较
迟,均在 20 d以上,有的达 27 d。
全部处理的生根数为 3. 5 ~ 7. 7 条;生根数最多
的处理是 S2T,平均生根数达 7. 7 条,处理 S5T次之,
生根数为 7. 4 条;S4SF 处理的生根数量最少,平均
为 3. 5 条。生根长度最长的处理是 S1T,平均根长
为 16. 2 cm;S2T和 S5T 的生根长度也较长,平均根
长分别为 14. 0 cm和 13. 5 cm;S3B、S5B、S4B、S1B 和
S2B处理的根长均较短,其中 S3B 处理根长最短,仅
为4. 8 cm。根粗最大的处理是 S4T,平均根粗为
1. 05 mm,S1T 处理次之,平均根粗为 1. 01 mm;S1B
和 S2B处理的根粗最小,平均根粗分别为 0. 74 mm
和 0. 75 mm。
不同处理毛茉莉扦插的生根率为 24. 4% ~
100. 0%。S2T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达 100%,S3B 处
理的生根率最低,仅有 24. 44%;除 S2T 处理外,生
根率在 95%以上的处理有 S1T、S3T 和 S5T,生根率
分别为 97. 8%、95. 6%和 97. 8%;除 S3B 处理外,生
根率在 50%以下的处理有 S1B、S4B 和 S5B,生根率
分别为 28. 9%、46. 7%和 42. 2%;其余处理的生根
率为 53. 3% ~86. 7%。
2. 2 基质和插穗类型及其交互效应对扦插效果的
影响
2. 2. 1 基质和插穗类型及其交互效应对插穗生根
数、根长和根粗的影响 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基质
(S)因素和插穗部位(ST)因素的各处理组合的生根
数、根长和根粗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对于生根数指标,S 和 ST 的主效
应均不显著(P > 0. 05) ,S 和 ST 的交互效应(S ×
ST)也不显著;对于根长指标,S和 ST的主效应均极
显著(P < 0. 01) ,S 和 ST 的交互效应(S × ST)不显
著;对于根粗指标,S 和 ST 的主效应均极显著
(P < 0. 01) ,S和 ST 的交互效应(S × ST)不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S和 ST因素对生根数指标的影响不
显著,对根长和根粗指标的影响均极显著。
表 2 基质、插穗部位对插穗生根数、根长、根粗的影响
源变量 因变量
III 型
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校正
模型
截距
基质
(S)
插穗
部位
(ST)
基质 ×
插穗部位
(S ×ST)
误差
总计
校正的
总计
生根数 185. 590 14 13. 256 1. 015 0. 442
根长 1 314. 630 14 93. 902 9. 030 0. 000
根粗 0. 878 14 0. 063 5. 796 0. 000
生根数 4 719. 756 1 4 719. 756 361. 539 0. 000
根长 14 519. 910 1 14 519. 910 1 396. 298 0. 000
根粗 111. 840 1 111. 840 10 342. 672 0. 000
生根数 40. 770 4 10. 193 0. 781 0. 540
根长 176. 339 4 44. 085 4. 239 0. 003
根粗 0. 363 4 0. 091 8. 399 0. 000
生根数 66. 488 2 33. 244 2. 547 0. 082
根长 895. 322 2 447. 661 43. 049 0. 000
根粗 0. 401 2 0. 200 18. 527 0. 000
生根数 79. 845 8 9. 981 0. 765 0. 635
根长 138. 732 8 17. 342 1. 668 0. 112
根粗 0. 166 8 0. 021 1. 919 0. 062
生根数 1 697. 100 130 13. 055
根长 1 351. 852 130 10. 399
根粗 1. 406 130 0. 011
生根数 6 807. 000 145
根长 17 784. 940 145
根粗 118. 943 145
生根数 1 882. 690 144
根长 2 666. 482 144
根粗 2. 283 144
各因素水平生根数、根长和根粗差异分析见
表 3。
表 3 不同处理插穗生根数、根长、根粗均值比较
因素 水平 生根数 /条 根长 / cm 根粗 /mm
基质 S1 5. 36 ± 4. 74 a 12. 34 ± 4. 55 a 0. 89 ± 0. 19 a
S2 6. 13 ± 3. 36 a 10. 66 ± 3. 97 ab 0. 81 ± 0. 12 b
S3 5. 87 ± 3. 07 a 8. 99 ± 4. 10 b 0. 92 ± 0. 11 a
S4 5. 13 ± 3. 07 a 8. 71 ± 3. 69 b 0. 96 ± 0. 10 a
S5 6. 57 ± 3. 85 a 10. 72 ± 4. 51 ab 0. 90 ± 0. 06 a
插穗部位 T 6. 74 ± 4. 62 a 13. 15 ± 3. 62 a 0. 96 ± 0. 09 a
SF 5. 24 ± 2. 45 a 10. 45 ± 3. 06 b 0. 88 ± 0. 10 b
B 5. 47 ± 3. 30 a 6. 68 ± 3. 59 c 0. 84 ± 0. 15 c
注:数据值为 X ± SD,表中不同的字母之间表明差异显著(P <
0. 05)。
36第 6 期 周 亮:毛茉莉扦插繁殖试验
从表 3 可看出:S 因素各水平根长排序为:S1 >
S5 > S2 > S3 > S4,其中 S1 显著高于 S3 和 S4;根粗排
序为:S4 > S3 > S5 > S1 > S2,其中 S1、S3、S4、S5 之间
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 S2。ST因素各水平根长
排序为 T > SF > B,各水平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根
粗排序为 T > SF > B,各水平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2. 2. 2 基质和插穗类型对扦插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第 1 根形成时间、2 /3 根形成时间及生根率的影响
使用一般线性模型对基质(S)因素和插穗部位
(ST)因素各处理组合的愈伤组织形成时间、第一根
形成时间、2 /3根形成时间及生根率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 4。
表 4 基质、插穗部位与愈伤组织形成时间、第 1 根形成时间、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及生根率的方差分析
源变量 因变量 III 型平方和 df 均方 F Sig.
校正模型 生根率 4 667. 618a 6 777. 936 19. 030 0. 000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6. 400b 6 1. 067 1. 000 0. 485
第 1 根形成时间 188. 133c 6 31. 356 2. 606 0. 105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508. 533d 6 84. 756 3. 093 0. 071
截距 生根率 55 570. 351 1 55 570. 351 1 359. 382 0. 000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792. 067 1 792. 067 742. 562 0. 000
第 1 根形成时间 1 440. 600 1 1 440. 600 119. 717 0. 000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2 483. 267 1 2 483. 267 90. 630 0. 000
基质(S) 生根率 315. 133 4 78. 783 1. 927 0. 199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4. 267 4 1. 067 1. 000 0. 461
第 1 根形成时间 61. 733 4 15. 433 1. 283 0. 353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160. 400 4 40. 100 1. 464 0. 299
插穗部位(ST) 生根率 4 352. 485 2 2 176. 242 53. 236 0. 000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2. 133 2 1. 067 1. 000 0. 410
第 1 根形成时间 126. 400 2 63. 200 5. 252 0. 035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348. 133 2 174. 067 6. 353 0. 022
误差 生根率 327. 033 8 40. 879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8. 533 8 1. 067
第 1 根形成时间 96. 267 8 12. 033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219. 200 8 27. 400
总计 生根率 60 565. 003 15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807. 000 15
第 1 根形成时间 1 725. 000 15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3 211. 000 15
校正的总计 生根率 4 994. 651 14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 14. 933 14
第 1 根形成时间 284. 400 14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 727. 733 14
由表 4 可知,对于生根率指标,S 的主效应不显
著(P > 0. 05) ,ST的主效应极显著(P < 0. 01) ;对于
愈伤组织形成时间指标,S和 ST 的主效应均不显著
(P > 0. 05) ;对于第 1 根形成时间指标,S 的主效应
不显著(P > 0. 05) ,ST的主效应显著(P < 0. 05) ;对
于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指标,S 的主效应不显著
(P > 0. 05) ,ST的主效应显著(P < 0. 05)。
上述结果表明,S 因素对 4 个指标的影响均不
显著;ST极显著地影响生根率,显著影响第 1 根形
成时间和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指标,对愈伤组织
形成时间影响不显著。进一步使用 SNK 法进行两
两比较,结果见表 5。
表 5 各处理插穗愈伤形成时间、第 1 根形成时间、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及生根率的均值比较
因素 基质
愈伤组织
形成时间
第 1根形
成时间
2/3以上插
穗生根时间
生根率
%
基质 S1 7. 0 ±0. 0 a 7. 0 ±0. 0 a 7. 0 ±0. 0 a 75. 36 ±18. 00 a
S2 7. 0 ±0. 0 a 8. 3 ±2. 3 a 12. 7 ±9. 8 a 86. 56 ±13. 49 a
S3 7. 0 ±0. 0 a 11. 3 ±7. 5 a 13. 7 ±11. 5 a 72. 97 ±18. 64 a
S4 7. 0 ±0. 0 a 12. 7 ±6. 7 a 14. 0 ±5. 2 a 66. 42 ±5. 01 a
S5 8. 3 ±2. 3 a 9. 7 ±2. 3 a 17. 0 ±5. 2 a 78. 45 ±12. 37 a
插穗
部位
T 7. 0 ±0. 0 a 8. 6 ±2. 2 a 8. 6 ±2. 2 a 96. 90 ±1. 81 a
SF 7. 0 ±0. 0 a 7. 0 ±0. 0 a 10. 4 ±5. 6 a 81. 07 ±1. 46 b
B 7. 8 ±1. 8 a 13. 8 ±5. 9 b 19. 6 ±7. 6 b 38. 81 ±1. 59 c
注:数据值为 X ± SD,表中不同的字母之间表明差异显著(P <0. 05)。
46 西 南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第 33 卷
ST因素各水平生根率排序为 T > SF > B,各处
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指
标排序为 T > SF > B,即嫩尖达到 2 /3 以上插穗生根
时间最早,老枝最迟;第 1 根形成时间指标排序为
SF > T > B。
3 结论与讨论
在本试验中,毛茉莉插穗扦插后 7 d 观察到愈
伤组织和不定根,基质和插穗部位对毛茉莉插穗愈
伤组织和不定根形成时期有影响,混合基质扦插生
根时间相对单一基质短,其中草炭土 + 珍珠岩
(1∶1)基质上扦插的各类插穗生根用时均最短,只
需 7 d,这可能和基质的持水能力、透气性和松软程
度有关,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基质因素在愈伤组
织形成时间、第 1 根形成时间、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
间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老枝相对嫩尖和嫩枝扦插
在愈伤组织形成时期上基本同步,但形成不定根所
需时间相对较长,最长达 20 d,而嫩尖和嫩枝均仅需
7 ~ 11 d,经方差分析,嫩枝和嫩尖第 1 根形成时间、
2 /3 以上插穗生根时间均显著早于老枝。这可能和
插穗的木质化程度、插穗内源激素水平、与生根相
关的酶及插穗养分分布与运输状况有关。
毛茉莉扦插各处理插穗平均生根数量为 3. 5 ~
7. 7 条,在 15 个处理间,插穗生根数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基质和插穗部位对插穗生
根数影响均不显著。插穗根长和根粗在处理间存
在显著差异,而且基质和插穗部位因素对这 2 个指
标的影响均极显著;草炭土 +珍珠岩(1∶ 1)基质的
插穗有最长的根,河沙基质内插穗的不定根最粗;
毛茉莉插穗不定根长度和粗度均有嫩尖 >嫩枝 >
老枝的关系,且插穗部位间差异显著,此结果说明,
随木质化程度的增加不定根长度和粗度随之减小,
这可能是因为枝条越幼嫩,其生长代谢活力越旺
盛,促进了养分、激素等的积累和运转,从而促进不
定根的伸长和增粗生长。姜云天等[2]研究结果显
示,以茉莉花成熟枝为试材,其在河沙基质上扦插
最适宜;袁海燕等[4]认为,泥炭 +珍珠岩基质上的
茉莉花插穗生根效果最好。
毛茉莉在秋季保护地扦插,嫩尖在草炭土 +蛭
石 +河沙(1 ∶ 1 ∶ 1)基质上扦插的生根成活率达
100. 0%,而老枝在河沙 +珍珠岩(7∶ 3)的基质上扦
插生根率只有 24. 4%;在本研究的 2 个因素中,生
根率主要受插穗部位的影响,其趋势为嫩尖 > 嫩
枝 >老枝,这一趋势和生根长度、生根粗度相同,这
可能和幼嫩枝条生长代谢活力旺盛有关,更多的促
进不定根发生的物质被合成和运转从而促进了不
定根的形成,不定根形成后,整个插穗成为一个完
整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协同配合从而促进了整个
插穗的成活和生长。大多数针叶树扦插繁殖中存
在位置效应,即下部穗条生根好于上部穗条[5],李
淑英等[6]以杂种紫衫(Taxus × media)和欧洲紫衫
(T. baccta)为试材,研究发现其中 1 个品种遵循位
置效应而另一个则相反;勒栋梁等[7]研究杂交榛
(Corylus heterophylla × C. avellana)的扦插结果认
为,其上段生根效果优于中段和下段,与本研究结
果类似。
[参 考 文 献]
[1] 姜云天,王德礼,顾地周. 不同生长调节剂及土壤基质
对茉莉花扦插生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9,
37(32) :15817 - 15818.
[2] 张福平,杨少珍. 茉莉花扦插试验研究[J]. 北方园
艺,2007(11) :144 - 146.
[3] 袁海燕,齐敏,黄苏珍. 南京地区茉莉的扦插繁殖
[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 :237.
[4] 赵丽惠,张兴祥,彭冬梅,等. 红皮云杉的扦插繁殖
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1) :15 - 18.
[5] 李淑英,杜蕊,郑红娟,等. 杂种紫杉西科斯和欧洲紫
杉夏日金的扦插繁殖[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
42(5) :622 - 625.
[6] 勒栋梁,董凤祥,李宝,等. 杂交榛不同枝段绿枝扦
插生根特性及相关氧化酶活性变化[J]. 林业科学研
究,2009,22(4) :526 - 532.
(责任编辑 张 坤)
56第 6 期 周 亮:毛茉莉扦插繁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