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西双版纳香荚兰庭院种植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全 文 :热带农业科技 2009,32(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 9 -
- 2 9 -
西双版纳香荚兰庭院种植模式的实施与思考
许 锐1,杨祖武1,赵维华2
(1.云南省香料研究开发中心,昆明 650051;2.原云南香荚兰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景洪 666100)
摘要:回顾了2002年在西双版纳实施香荚兰庭院种植项目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提出了继续实施这一项目
的建议和改进办法;提出了通过各种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香荚兰庭院种植,有可能把香荚兰发展成为西
双版纳热区一种高经济收入的特色产业。
关键词:香荚兰;庭院种植;西双版纳
中图分类号:S5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50X(20 9)01-0029-04
—————————————— 
Implementation and Thought of Courtyard Planting Models on Vanilla in Xishuangbanna
XU Rui1, YANG Zu-wu1, ZHAO Wei-hua2
1. Yunnan Flavour and Fragranc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Kunming 650051, China
2. Yunnan the Former Vanilla Industrial Company Ltd, Jinghong 666100, China
Abstract: Courtyard planting models on vanilla in Xishuangbanna in 2002 was reviewed.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on vanilla cultivation
we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Vanilla might become a potential industry through the practice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 vanilla; courtyard planting; Xishuangbanna
——————————————————
收稿日期:2009-01-30
香荚兰(Vanilla fragrans)规模化栽培和产业化开
发,是我省“八五”期间18生物工程的重大项目,虽
然经大批科技人员10多年的艰苦努力,但仍未获得
最终成功。经总结经验教训,需要在开发初期小面积
丰产栽培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调整为分散的、小面积
栽培的模式,以克服大面积连片栽培出现的环境、技
术难于控制,投入高、风险大的弊病,把该项高经济
价值的名贵香料作物的开发继续下去。为此,在开发
初期曾进行过的分散到农户庭院种植成功的基础上,
我们于2002年提出和实施了香荚兰庭院种植的推广。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后续跟踪指导、培训、扶持的力
度不够,以及香荚兰定植3年后才能开花结荚的特
性,使种植户对香荚兰种植的热情和信心不断下降,
从而导致原已定植的香荚兰失管、荒废,最终不了了
之。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应该在过去香荚兰庭院种
植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改进方
法,调整措施,把该项目进行下去。香荚兰是我省热
区值得开发的项目,据现有的技术和实践经验是能以
庭院栽培模式把资源及其发展蕴储在民间,而且香荚
兰初加工简单,能以分散或相对集中的方式形成商品
(包括旅游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经一定的发展是能
形成地方特色产品的。再者,随着深入的研究和庭院
栽培技术的更加成熟,可逐步扩大到与其他热带作物
作混农林栽培或小面积集约栽培,很可能通过因地制
宜的多种栽培、经营模式,最终发展成为地区的香荚
兰产业。为此,笔者特将原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意见报
告于下。
1 香荚兰庭院种植方案和管理办法
1.1 实施区域的选择
开展香荚兰庭院种植的乡镇,选择最低温不低
于5℃[1,2],海拔800m以下的静风、近水源,排水良好,
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的种植环境,
平地或有一定坡度的土地均可。
1.2 种植模式与技术要求
香荚兰庭院种植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
不同农户种植地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方便操作
的栽培模式。依据遮荫物、攀缘物的不同,可以归纳
为以下六种庭院种植模式:
1.2.1 模式一:遮光网荫棚桁架种植
对于土地连片且无遮荫条件的,可采用建遮光
网荫棚模式。建园时先进行测量规划,按7m×7m间
距设置等高网蓬支撑柱,柱高3.5m,入土1m,地上高
度2.5m,柱顶用尼龙钢丝线牵连挂网。遮光网采用荫
蔽度50%~70%的尼龙遮光网,网棚顶面离地面高度
2.5m,要求平整,松紧适度。攀缘柱按15cm×15cm
×2m设置,地上高度1.5m,材料可用砖砌成空心砖
柱或制作竹筋水泥柱、木桩、竹子等简易攀缘物。攀
缘柱之间用钢筋、铁丝或压膜线连接。以攀缘柱为中
DOI:10.16005/j.cnki.tast.2009.01.001
热带农业科技 2009,32(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3 0 -
- 3 0 -
心沿水平方向理墒,墒宽1.3m,塘沟0.35m。在攀缘
物两侧定植香荚兰苗。该模式具有容易操作、便于管
理、不需经常更换遮荫物及攀缘物、荫蔽效果好等优
点,但投入成本较高。
1.2.2 模式二:简易荫棚种植
用木桩或竹子搭建棚架,用油棕树叶、茅草等盖
在棚架上做荫蔽物,或种植西蕃莲、葫芦瓜等藤本植
物在棚架攀缘作为活的荫蔽物。攀缘物可用木桩或竹
子。该模式投入成本低,通风透气效果好,但需经常
更换荫蔽物,或随时监控荫蔽度并及时进行调整。
1.2.3 模式三:橡胶树林下种植
利用橡胶树树冠作自然遮荫,直接在胶林内排
布攀缘柱后种植,攀缘物可用空心砖柱、竹筋水泥
柱,或用木桩、竹子等制作。因为橡胶树根系发达,
吸水、肥能力强,因此在胶林下种植香荚兰需挖隔离
沟,以避免橡胶树和香荚兰争水争肥。该模式投入成
本低,通风透气效果好,但需处理好橡胶树与香荚兰
的水肥管理问题,并且在橡胶树近3个月的落叶期做
好香荚兰的遮荫工作。橡胶林下种植香荚兰在西双版
纳发展潜力大。
1.2.4 模式四:常绿水果林下简易攀缘种植
利用常绿果树如芒果树、荔枝树、三丫果树等树
种作香荚兰的自然遮蔽物。攀缘物可用木桩或竹子。
该模式投入成本低,通风透气,但要控制好果树与香
荚兰争水争肥的问题,注意调节香荚兰荫蔽度。
1.2.5 模式五:常绿果树下麻疯树攀缘种植
利用常绿水果树如芒果树、荔枝树、三丫果树等
不落叶或少落叶的树种做香荚兰的天然遮蔽物。用麻
疯树做活攀缘物种植香荚兰。该模式投入成本较低,
建园简单,通风透气性能较好,但要注意加强园地的
水、肥管理,并及时对香荚兰进行理蔓。
1.2.6 模式六:次生林下种植
利用次生林的林内环境为香荚兰提供遮荫和攀
缘条件种植香荚兰。该模式投入成本较低,建园简
单,通风透气性能较好,但要加强香荚兰的理蔓、病
虫害防治,对香荚兰的常规管理需要更加细致。
1.3 香荚兰庭院种植管理办法
不论采用哪种种植模式都需要对香荚兰进行适
时管理,才能有收获。
(1)定植:在每个攀缘柱下定植香荚兰扦插苗或
组培过渡苗,定植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5月初定植
最佳。由于香荚兰是浅根系植物,在定植时只需覆土
1~5cm。双苗定植,定植后浇透水。
(2)覆盖:香荚兰根系分布于土表表层,为有利
于香荚兰生长,可用枯枝落叶、稻草、甘蔗渣、腐熟
过的糖泥等进行死覆盖,也可有意识培育卷柏科植
物、小叶冷水花、苔藓、地衣[3]等植物作为活覆盖。
(3)理蔓与修剪:香荚兰是藤本攀缘植物,在栽
培过程中要加强香荚兰理蔓工作,引导茎蔓生长方
向,否则植株延着攀缘物不断向上生长,不便于后续
的修剪、授粉、采摘技术操作,影响收益;适时进行
修剪,促进腋芽的萌发,当香荚兰枝条生长2年后,
实施理蔓、培育倒挂枝等技术,促进香荚兰营养生长
向生殖生长转化,达到丰产的目的。
(4)人工授粉:香荚兰开花后,自然授粉率极低,
需要人工授粉。因此,人工授粉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
产量,也是优质丰产栽培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授粉通
常要求在上午完成。用小竹签将横在花粉与柱头之间
的蕊喙轻轻戳掉,将花粉压向柱头,使花粉块与柱头
附着在一起,即完成一朵花的授粉操作[4]。通常一位
熟练工每个上午可授粉2 000多朵。
(5)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香荚兰出现病
害后应尽早剪除感病部位,带离种植地进行销毁。并
定期喷施低残高效广谱抗菌剂。香荚兰虫害常见的是
蝶蛾幼虫、介壳虫等,通常采用捕捉并结合喷施乐果
等杀虫剂防治。
2 项目实施结果
2002年在西双版纳地区的景洪市、勐腊县、勐海
县的勐罕镇、景哈乡、橄榄坝、勐满乡、勐往乡[5]等
29个乡镇发动249户农户实施了16.87hm2香荚兰庭院
种植,其种植模式及分布详见表1。
在6种种植模式中,从农户选择和实施情况来
看,以模式一遮光网荫棚桁架种植、模式二简易荫棚
种植两种模式居多,有80.7%的农户选择这两种模
式,种植面积占总庭院种植面积的79.45%。而其它四
种种植模式的选择者与种植面积均不到10%。这与
开展香荚兰庭院种植时的宣传有关。在动员香荚兰庭
院种植期间,农户们参观的香荚兰集约化人工荫棚桁
架式种植模式,及先期发展的种植户在庭院周围采用
简易荫棚、简易攀缘的种植模式对农户们的选择起了
重要作用。
在项目实施初期,无论州、县、乡政府,有关部
门以及种植农户的热情都很高,跃跃欲试,信心十
热带农业科技 2009,32(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3 1 -
- 3 1 -
足,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在项目实施的3年时
间里,仅有5户0.4hm2开始投产,共收鲜荚305kg,种
植户获益14 525元。在随后的几年,只有少数坚持香
荚兰种植而获得收益,其余的逐渐放弃,所种植的香
荚兰亦失管荒废。
3 影响项目进展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因素
(1)作为一项新作物、新技术的推广,农民还不
能自觉应用科技,依靠市场,自然要依靠政府。香荚
兰庭院种植项目推行初期得到了政府重视与支持,西
双版纳州生物资源创新办、各乡镇纷纷出台文件,成
立香荚兰庭院种植推广小组,支持项目的推广工作,
很好地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然
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不
够,特别是对这种种植3年以后才能开花结荚、见到
效益的作物,缺乏持续的宣传和有力的扶持与引导,
农户对种植香荚兰的热情与信心逐渐下降,当在实施
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困难后,更是灰心丧气,甚至
放弃种植。
(2)项目开始推广的覆盖面太广,导致项目组人
力、物力、财力分散,对种植户的技术支撑、实地指
导和后续服务都难以落实到位。而对于才开始接触香
荚兰的种植户,仅依靠前期的培训、参观和发放的栽
培技术手册,是难以解决其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
题和困难的。这是造成项目半途而废的一个重要原
因。
(3)种植农户对香荚兰这种用途广、价值高的外
来作物没有直观的认识,不清楚该项目的前景及可能
带来的经济效益,对龙头企业采取签订协议现金现价
收购鲜荚的办法持怀疑态度,也是使项目不能继续的
一个原因。
4 讨论
(1)虽然香荚兰庭院种植的推广不尽人意,但香
荚兰庭院种植仍是我省热区值得开发的项目,有必要
继续开展下去。只要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改善实施方
案,注重措施落实,一定会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
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践已经证明,香荚兰在西双
版纳种植是可行的。在香荚兰小面积栽培过程中,曾
出现过每公顷产鲜荚4 125kg的高产栽培记录,并且
连续4年保持每公顷3 375kg。结合西双版纳庭院经济
特点,利用庭院零星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因地制
宜地对这种高附加值和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香荚兰开
展庭院种植,对增加农户收入,形成地方特色产品,
热带农业科技 2009,32(1)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3 2 -
- 3 2 -
拉动地方区域经济,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以及保护种质
资源都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2)有选择的对素质高、认识香荚兰、了解信息、
愿意投入的有识之士、农户重点扶持,强化指导,培
养香荚兰庭院种植能手,建立高效的香荚兰庭院种植
示范园、示范点。在高效益、好前景的带动下,向周
边农户进行扩散、推广种植,最终把香荚兰庭院种植
作为一种地方特色经济的新亮点凸显出来。
(3)把传统的香荚兰生香方法传授给种植户。农
户自己种植的香荚兰在收获豆荚后,通过简单的清
洗、杀青、晾晒、生香等工序,制成香荚兰商品,这
不但有助于提高对种植香荚兰的认识和兴趣,更重要
的是直接提高了香荚兰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户带来更
大收益,得到更多实惠,更能促进香荚兰庭院种植的
发展。
(4)引导农户生产香荚兰商品荚,除了作为原料
供应外,还可以结合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开发香
荚兰旅游产品,推出香荚兰庭院种植旅游精品线路,
让游客充分感受“游香荚兰园、赏香荚兰花、品香荚
兰茶、喝香荚兰酒、吃香荚兰宴”等独具地方特色的
香荚兰风情,自身亦能获得更大效益。
致谢: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杨雄飞研究员参加讨
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加工编写组,中国香料植物栽培与
加工[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
[2] 林进能,黄维南.香荚兰栽培[M].北京:科学普及出
版社,1986.
[3] 许锐.香荚兰园地植被植物调查[J].云南热作科技,
1998,(3):13-18.
[4] 许锐.优质香荚兰栽培技术手册[Z].云南香荚兰产业
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资料.
[5] 许锐,杨祖武.西双版纳地区香荚兰庭院种植适种地区
域分布研究[C]//.第七届中国香料香精学术研究会论
文集,2008:61-65.
(上接第10页)
[3] 盛世法,杨雄飞,黄雅志.橡胶树衰退与小蠹虫危害的
关系[J].热带农业科技,2003,(3):21-24.
[4]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植保组.橡胶树割面条溃疡
病在云南植胶区的发生及其现状[J].云南热作科技,
1977,(2):3-8.
[5] 云南省农垦总局.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实施细则[Z].
2003:81.
[6] 德宏农垦分局热带作物试验站.橡胶树小蠹虫防治试验
[J].云南热作科技,1978,(2):25.
[7] 陈克南。景洪农场橡胶小蠹虫危害现状调查报告[J].
云南热作科技,1993,(4):16-17.
[8] 东风农场病虫防治组.橡胶树小蠹虫防治技术初报[J].
云南热作科技,1994,(1):28-29.
[9] 范思伟,杨少琼.巴西橡胶死皮病的概念、假说和发病
机理[J].热带农业科学,1990,(2):73-80.
[10] 许文献,魏小弟,校现周,等.刺激割胶制度对橡胶树
死皮病发生的生理效应[J].热带作物学报,1995,(2):
9-14.
[11] 刘志昕,郑学勤.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和假说[J].
生命科学研究,2002,(1):82-85.
[12] 吴继林,谭海燕,郝秉中.乙烯利过度刺激采胶诱导巴
西橡胶树割面干涸病的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8,
(1):1-9.
[13] 王利溥.云南垦区橡胶大面积高产的气候学基础[J].
云南热作科技,1996,(2):25-32.
[14] 张汝,郭玉清.西双版纳垦区气候与橡胶生产的相互影
响[C].云南热带北缘高海拔植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
选集),2005:798-812.
[15] 敖硕昌、赵淑娟、何长贵.橡胶高产生理条件的研究[C]
‖.云南热带北缘高海拔植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选集),
2005: 09-517.
[16] 蒋青年.云南天然橡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探讨[J].云
南热作科技,2002,(4):34-38.
[17] 何天喜,瞿意明,高东风.西双版纳农垦橡胶树大面积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C]‖.云南热带北缘高海拔
植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选集),2005:37-55.
[18] 李传辉,罗仲全,陈积贤.橡胶树高产高效新割制[C]
‖.云南热带北缘高海拔植胶的理论与实践(论文选集),
2005: 18-527.
[19] 蔡磊,校现周,蔡世英.乙烯利与橡胶树排胶及死皮关
系[J].云南热作科技,1994,(4):18-21.
[20] 周海斌.高浓度乙烯利刺激割胶对胶树产生的不良影响
[C]‖.橡胶树割胶制度改革论文集(第三集),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1-93.
[21] 校现周.橡胶生产与乙烯刺激及活性氧化代谢的探讨
[C]‖.橡胶树割胶制度改革论文集(第三集),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2-194.
[22] 敖硕昌、赵淑娟、何长贵.不同种植形式橡胶产量及其
生理的研究[J].云南热作科技,1997,(3):3-6.
[23] 许文献,曾庆,黄文成.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三十年[C]
‖.橡胶树割胶制度改革论文集(第三集),北京:中国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