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研究



全 文 :第 35卷 第 2期 生 态 科 学 35(2): 98103
2016 年 3 月 Ecological Science Mar. 2016

收稿日期: 2014-12-07; 修订日期: 2015-01-23
基金项目:“动物学”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湘教发(2011)76); 湖南常德市科技重大专项(900197060001)
作者简介: 成钢(1976—), 男, 山西太谷人, 博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动物健康养殖与疾病分子机理研究, E-mail: chenggang876@126.com

成钢, 曾婷婷, 田李果, 等.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研究[J]. 生态科学, 2016, 35(2): 98103.
CHENG Gang, ZENG Tingting, TIAN Liguo,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ommon ornamental snake
in artificial breeding conditions[J]. Ecological Science, 2016, 35(2): 98103.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
较研究
成钢, 曾婷婷, 田李果, 王京仁, 王文龙, 曾文虎
湖南文理学院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环洞庭湖生物资源保育与利用研究中心, 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 对几种常见观赏蛇的生长及繁殖情况进行比较, 为观赏蛇人工高效养殖提供科学参考。实验采用室内温度控
制个体单独饲养法, 分别对玉米蛇、王蛇、黑眉曙蛇、赤链蛇、王锦蛇、白条锦蛇 6 种常见观赏蛇进行饲养与观察, 测
量与记录取食、增重、蜕皮、交配、产卵、孵化、子蛇存活、患病及死亡等相关生物学特性指标,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 20—32 ℃人工养殖条件下, 大鼠和小鼠的幼鼠是各观赏蛇的主要食物; 王锦蛇在出生重与 1—4 龄重等指
标明显高于其它品种蛇; 进食越多的个体蜕皮次数越多, 3 龄前为各蛇种生长高峰期; 3 龄蛇可达性成熟, 多数在 3—5
月份交配; 玉米蛇、王蛇的孵化率、成活率较其他四种观赏蛇高。人工养殖条件下, 各观赏蛇生长与繁殖生物学特性
不同, 中小规模人工养殖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人工养殖; 观赏蛇; 生物学特性
doi:10.14108/j.cnki.1008-8873.2016.02.015 中图分类号:Q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73(2016)02-098-06
Comparative study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common ornamental
snake in artificial breeding conditions
CHENG Gang, ZENG Tingting, TIAN Liguo, Wang Jingren, WANG Wenlong, ZENG Wenhu
Zoology Key Laboratory of Huna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on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Dongting Lake Area,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 China
Abstract: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everal common ornamental snake were compared by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individual feeding method in our study which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fficient artificial breeding. Six kinds of
common ornamental snakes, Elaphe guttata, Lampropeltis, Orthriophis taeniura mocquardi, Dinodon rufozonatum, Elaphe carinata
and Elaphe dione, were fed and observed respectively. Severa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dexes such as the weight gain,
eeding, mating, oviposition, hatching, molt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re measured,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 showed that rat and
mouse pups are the main food for various ornamental snakes under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birth weight and 1 to 4 years
weight index of Elaphe carinat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snakes; eating more times led to more molting. The time before
the age of 3 years was the peak growth stage of each kind of snake, 3 years old was the sexual maturity age of most snakes, and most of
them were in march-may mating. The hatch rate and survival rate of Elaphe guttata and Lampropeltis were higher than the
other four species of ornamental snakes. 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six species of
ornamental snake were different under artificial culture conditions. It is more feasible for artificial breeding in small and medium scale.
Key words: artificial breeding; ornamental snak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2 期 成钢, 等.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研究 99

1 前言
观赏蛇人工养殖在国外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 我
国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蛇类的保护, 以及蛇类宠物化,
蛇类人工养殖发展较为迅速, 市场需求潜力较大。
玉米蛇(Elaphe guttata), 加州王蛇(Lampropeltis)等
品系由于适应能力强、自然分布较广是目前国外人
工养殖观赏蛇的主要蛇种[1]。国内人工观赏蛇种大
多为野生个体, 无大量稳定的人工养殖种群, 养殖
的蛇种一般为王锦蛇(Elaphe carinata), 黑眉曙蛇
指名亚种(Orthriophis taeniurus taeniurus), 赤链蛇
( Dinodon rufozonatum )等。由于野生个体一般性情
凶猛、胆小急躁, 常携带寄生虫, 对人工养殖环境不
适应等原因, 死亡率远高于人工繁殖的个体。国内
人工养殖环境参差不齐, 技术含量低, 成活率和繁
殖率较低[2–3]。本实验针对以上问题, 采用室内整体
温度控制法, 对国内目前几种常见观赏蛇的相关生
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并分析中、小规模人工养殖观
赏蛇类的可行性, 为广大养蛇户和蛇类爱好者开展
观赏蛇人工健康养殖提供科学的饲养方法和可行的
操作依据。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动物来源
常德市北站市场, 长沙市西长街水产市场, 长
沙市马王堆水产市场购买受精卵人工孵化, 或购买
当年孵化幼体, 玉米蛇、王蛇为民间蛇类养殖者繁
殖孵化而来, 国产的 4 种蛇的受精卵购买和收集月
份为 6—7 月, 玉米蛇、王蛇受精卵采集月份为 2—8
月。共购买或孵化实验用玉米蛇 192 条, 王蛇 23 条,
黒眉曙蛇 475 条, 赤链蛇 34, 王锦蛇 84 条, 白条锦
蛇 65 条。实验用蛇 90%为当年孵化幼体。
2.1.2 饲养工具
塑料饲养箱, 蛇勾, 镊子, 杉木木屑、纸巾、报
纸等垫材, 水盆, 地暖电热膜, 电暖气, 电子温湿度
计, 微电脑温控器(精创 ATC-300), 电子称等。
2.2 方法
2.2.1 蛇的挑选与引入
用两手执蛇的头尾自然拉直后, 放在平地上任
其爬行, 观察爬行动作是否灵活、自然和协调, 观察
卷缩能力是否强劲迅速, 检查蛇有无内伤, 观察口
腔、泄殖腔闭合是否正常。挑选体格健壮、生猛有
力、肌肉丰满、伸缩自如、活泼好动、无病、无内
外伤、体表光滑、有光泽及体重适中的蛇种个体进
行实验。
2.2.2 室内温度控制个体单独饲养法
根据实验用蛇的品种、年龄、个体大小, 选择
相应的塑料箱或保鲜盒单条饲养, 在箱或盒的 4
个侧面用电钻打 1—2 排孔径为 0.3—0.7 cm, 间距
为 5—10 cm 的小孔通风, 盒底部根据不同的蛇种、
大小放置不同垫料, 用以吸附排泄物和模拟自然栖
息地提供躲避处, 定期清理箱内垫料。每个饲养箱
外底部放置占其底面积 1/4—1/3 的电热膜, 并连接
温控器, 营造人工温度梯度热区和冷区以供蛇类选
择, 热区温度设为 32 ℃(热带品种)和 30 ℃(温带品
种), 放置温度计于热区进行实时测量。在冷区放置
一个大小合适的水盆供蛇饮用, 根据品种的需要放
置躲避穴。本实验各类观赏蛇饲养在湖南常德市滨
湖公园两栖动物饲养馆内。养殖场地室内实施整体
温度控制, 常年保持 20—32℃, 室温低于 20 ℃时,
开启电暖气提高室温; 室温高于 32 ℃时, 顶棚铺设
遮阳网并用空调控温。根据蛇类品种及大小饲喂不
同日龄及体重人工养殖的不同日龄的大鼠或小鼠。
用镊子夹住提前处死或已解冻大、小幼鼠背部, 缓
慢靠近蛇头部正前方并轻晃食物, 诱其捕食。喂食
死食以避免蛇被活体食物咬伤。对于不吃死食的个
体先喂食活鼠, 待进食稳定后尝试喂食死食。水盆
大小根据饲养盒内湿度调整, 底面积为饲养盒底面
积的 1/8—1/4, 高度 5—10 cm。水盆里保持充足、
干净饮水, 3—5d 换水一次。
2.2.3 相关生物学特性指标测定
玉米蛇、王蛇养殖时间为 4 年, 其他蛇种为 3
年, 对不同品种蛇食物的种类、大小; 喂食、饮水方
法、频率进行定期观察与测定; 记录不同品种个体
每年蜕皮的次数及患病、死亡情况。用电子称每隔
30—90 d 定期称量不同个体的体重, 对每条蛇的交
配时间、繁殖率、子蛇成活率、窝卵数, 窝卵重、
平均卵重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
2.2.4 蛇的交配
母蛇一般达到两岁半, 体重达到 300 g 左右; 公
蛇年龄达到 1 岁半—2 岁时即可进行交配繁殖。待
母蛇蜕皮后, 马上放入公蛇, 在 30 min 内公蛇抖动
100 生 态 科 学 35 卷

身体并缠绕母蛇进行求偶, 并交配。交配完成后拿
出公蛇, 3 d 后再次放入公蛇交配, 直至交配成功。
2.2.5 受精卵的孵化
母蛇产卵过程通常在 24 h 内完成, 卵的重量与
大小受基因, 环境, 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卵通常相互
连接成团, 数量 10—20 个, 产卵完成 12—24 h 后,
将所产卵转移至大小合适的保鲜盒内进行孵化。卵
放入盒子中心后距离四壁 5—10 cm 为宜, 盒壁上打
2—6 个小孔保证通风, 3—5 d 打开盒子检查一次。
未受精的卵发黄, 卵壳较薄, 通常一周内坏死, 应
及时剔除。用蛭石作为孵化垫材, 将干蛭石与水按
重量 1:1 混合后, 至蛭石可握成团且挤不出水滴为
宜, 将蛭石垫满孵化盒底部 3—4 cm 厚, 将卵放置
盒子中央, 卵周围放置水苔以保持湿度, 盖上盒盖,
放入恒温箱内, 将温度设置为 27—29 ℃。孵化 58—
67 d 后, 幼蛇出壳, 采用挤压泄殖腔法用于幼蛇雌
雄的区分。
2.2.6 数据统计学分析
实验中各种蛇类的体重、摄食量、卵重等指标
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
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蛇种喂食情况比较结果
实验发现, 玉米蛇等 6 种蛇类, 在食物种类、
食物大小、喂食、喂水频率等指标略有不同, 食物
大小一般为蛇本身重量的 10%—20%。实验主要
用大鼠和小鼠作为蛇类的主要食物, 不同品种的
蛇有更偏好于采食活食的习性。换水的频率根据
温度而变, 放置松木垫料的饲养箱换水次数较多。
详见表 1。
3.2 不同蛇种各年龄阶段的体重比较结果
实验中数据为采集的 4 个年龄段的蛇种体重,
并非每条都是从出生养到 4 龄, 不同蛇种在不同年
龄阶段体重是不同的, 王锦蛇在出生重与 1—4 龄重
等指标上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蛇, 详见表 2。
3.3 不同蛇种的摄入与增重情况比较结果
不同的蛇种其食物转化率不同。根据日常饲养
观察发现, 食物转化成体重的转化率从高到低依次
为王锦蛇、王蛇、玉米蛇、赤链蛇、黑眉曙蛇、白
条锦蛇, 详见表 3。

表 1 不同蛇种喂食情况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feed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nakes
蛇种 喜食食物 幼蛇喂食频率次/月 成蛇喂食频率次/月 喂水频率次/月
玉米蛇 大鼠/小鼠 6 4 4—5
王蛇 大鼠/小鼠 5 5 4—5
黑眉曙蛇 大鼠/小鼠 5 3 4—6
赤链蛇 两栖类, 鱼类, 鼠类 8 6 4—5
王锦蛇 鼠类, 禽类, 蛋 5 4 5—7
白条锦蛇 大鼠/小鼠 6 4 5—6

表 2 不同蛇种各年龄阶段的体重比较
Tab. 2 Comparison of weight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nakes in each age stage
蛇种 数量/条 出生重/g 一龄重/g 二龄重/g 三龄重/g 四龄重/g
玉米蛇 50 8±2 56±5 151±8 295±6 309±6
王蛇 10 17±3 70±5 200±5 338±9 /
黑眉曙蛇 70 17±4 95±5 267±6 692±7 /
赤链蛇 20 6±2 38±6 98±4 155±5 192±9
王锦蛇 30 26±7 234±7 786±6 1286±9 /
白条锦蛇 30 5±4 26±4 59±3 130±8 /

2 期 成钢, 等.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研究 101

表 3 不同蛇种的摄入与增重情况比较
Tab. 3 Comparison of intake and weight gain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nakes
蛇种 数量/条 每条摄入总量/g 每条增重总量/g 增重/摄入/%
玉米蛇 20 1241±29 270±25 22±0.7
王蛇 4 3553±18 1206±32 34±0.5
黑眉曙蛇 37 15807±21 5072±20 32±0.3
赤链蛇 7 10972±24 3625±17 33±0.4
王锦蛇 13 23462±23 8444±12 36±0.2
白条锦蛇 9 2398±16 735±9 31±0.5

3.4 不同蛇种各龄阶段蜕皮次数比较结果
蛇种的蜕皮次数反映出蛇的生长速度, 通过
对不同蛇的饲养观察发现, 进食越多的个体蜕皮
次数越多, 其中一、二龄蛇蜕皮次数最多, 三、四
龄蛇次数较少(详见表 4), 三龄前为各类蛇生长高
峰期, 需要足够的食物和空间以保证蛇种正常生
长发育。
3.5 不同蛇种交配年龄与交配时间比较
单尾养殖是根据蛇类在非休眠期、非交配期为
独居动物, 如何交配见 2.2.4; 交配数量少是由于成
体蛇种少, 且人工培育品种需考虑花色、品系选育
问题。通过对玉米蛇、王蛇、黑眉曙蛇、赤链蛇、
王锦蛇、白条锦蛇等几种常见人工观赏蛇的饲养与
观察发现, 蛇饲养三年后基本上可达到性成熟, 蛇
类交配有一定的季节, 多数在 3—5 月份交配, 不同
蛇种各项繁殖指标详见表 5。
3.6 不同蛇种受精率与孵化率比较结果
大多数蛇类的孵化温度都是 23—33 ℃之间,
根据蛇类孵化所需的温度, 温带蛇种 25—30 ℃, 热
带蛇种 30—32 ℃, 在室内通过人工温度控制使蛇
卵人工孵化, 孵化率较自然条件下高。不同品种蛇
的孵化情况见表 6 及图 1、图 2。
3.7 不同蛇种患病与死亡情况比较结果
通过对玉米蛇等 6 种观赏蛇的饲养发现, 王蛇、
白条锦蛇等人工孵化个体,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患病
率最低, 成活率较高(详见表 7); 其中黒眉曙蛇、赤
链蛇为存活率相对较低的蛇种, 原因主要为幼体对
环境适应性不高, 对温、湿度及食物质量等要求较
高, 赤链蛇幼体进食时易将垫材吞入, 导致消化道
阻塞而死亡。
表 4 不同蛇种各龄阶段蜕皮次数比较
Tab. 4 Comparison of molt times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nakes in each age stage
蛇种 数量/条 一龄蜕皮数/次 二龄蜕皮数/次 三龄蜕皮数/次 四龄蜕皮数/次
玉米蛇 194 10±2 10±2 9±1 7±2
王蛇 23 7±3 8±2 6±2 /
黑眉曙蛇 475 8±3 8±3 6±2 /
赤链蛇 34 10±3 10±2 8±2 8±1
王锦蛇 84 8±2 8±2 7±1 /
白条锦蛇 65 10±1 7±1 6±2 /
表 5 不同蛇种交配年龄与交配时间比较
Tab. 5 Comparison of mating age and mating time of different species of snakes
蛇种 数量/条 交配年龄/岁 交配体重/g 交配月份 窝卵数/枚 窝卵重/g 卵重/g
玉米蛇 8 3 335±5 12—7 17±8 150±8 7±3
王蛇 2 3 465±10 12—7 10±5 185±5 16±3
黑眉曙蛇 9 4 516±8 3—5 10±5 185±4 16±2
赤链蛇 2 3 206±6 3—5 11±4 77±3 7±1
王锦蛇 4 3 1029±9 3—5 11±3 295±5 26±3
白条锦蛇 2 3 216±11 3—5 9±4 52±2 6±2
102 生 态 科 学 35 卷

表 6 不同蛇种受精率与孵化率比较
Tab. 6 Comparison of fertilization rate and hatching rate of different snake species
蛇种 数量/条 孵化月份 产卵数/枚 受精卵数/枚 受精率/% 孵出成活数/条 孵化率/%
玉米蛇 8 9 120 114 95 114 100
王蛇 1 9 17 17 100 17 100
黑眉曙蛇 9 7 180 168 93 141 84
赤链蛇 2 8 36 29 80 23 79
王锦蛇 4 7 87 83 95 80 96
白条锦蛇 2 8 71 67 94 63 94


图 1 玉米蛇产卵
Fig. 1 Pantherophis guttatus is spawning

图 2 蛇卵的孵化
Fig. 2 Snake is hatching

表 7 不同蛇种患病与死亡情况比较
Tab. 7 Comparison of illness and death rate of different snake species
蛇种 数量/条 患病数/条 患病率/% 死亡数/条 死亡率/%
玉米蛇 192 4 2.08 2 1.00
王蛇 23 0 0.00 0 0.00
黑眉曙蛇 475 10 2.11 18 3.78
赤链蛇 34 1 2.94 6 17.65
王锦蛇 84 2 2.38 8 9.52
白条锦蛇 65 2 3.07 1 1.53
合计 824 17 2.06 43 5.11

4 讨论
目前养蛇业在国内外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开发
养殖潜力巨大, 人工养殖蛇类既使野生蛇类得到了
有效保护, 又可满足人们吃蛇或以蛇作为宠物的需
求[4–6]。实验针对国内人工养殖环境参差不齐, 技术
含量低, 成活率和繁殖率低的问题[7–15], 采用室内
整体温度控制个体饲养法, 对国内目前几种常见观
赏蛇的相关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实验发现, 人工
养殖的观赏蛇喂食量、喂食频率需控制在一定范围
内, 喂食量过大、过频易导致蛇吐食、消化不良, 甚
至死亡, 亦可导致个体肥胖; 喂食量过小、喂食频率
过低可导致蛇个体发育缓慢, 体型瘦小, 抗病性、适
应性差, 影响正常的发育和繁殖。黑眉曙蛇孵化率
相对于玉米蛇略低, 受精卵适应性较差, 受温度、湿
度影响较大, 运输引起的应激可直接导致卵内胚胎
死亡, 孵化失败。幼体赤链蛇个体较小, 性情胆小,
易产生应激性导致患病或拒食, 人工养殖需根据其
特性改进其饲养条件, 从而提高存活率。结果表明,
采用室内整体温度控制个体饲养法, 养殖的蛇类能
良好的生长、繁殖, 成活率较高, 验证了观赏蛇类
中、小规模人工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相关实验数据
2 期 成钢, 等. 几种常见观赏蛇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与繁殖特性比较研究 103

为广大养蛇户和蛇类爱好者开展观赏蛇人工健康养
殖提供科学的饲养技术方法和可行性操作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延伟, 顾学玲. 成年种蛇的养殖[J]. 中国畜牧兽医文
摘, 2011, 27(5): 79–80.
[2] 刘军, 钟福生. 我国养蛇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中国林副特长, 2003, 64 (1): 20–21.
[3] 孙传奇.我国蛇类药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 中药研究
与信息, 2001, (11): 57.
[4] 黄勇, 王跃招. 海南岛两栖爬行动物生物地理学研究进
展[J]. 四川动物, 2011, 30 (2): 304–309
[5] 周正彦, 李王鹏, 陆宇燕, 等. 中国特有蛇类资源及保护
建议[J]. 四川动物, 2008, 27 (1): 44–47.
[6] Astley HC, Jayne BC. Arboreal habitat structure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and modes of locomotion of corn snake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A Ecological
Genetics & Physiology. 2009, 311(3): 207–216.
[7] 彭德姣, 孟宪文. 湘西五步蛇的人工养殖利用技术探讨[J].
湖南农业科学, 2011, (8): 30–31.
[8] 张耀忠, 潘仁华. 王锦蛇的规模化人工生态繁养技术研
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10, 37(05): 1–4.
[9] 陶吉兴, 刘安兴, 杨友金, 等. 浙江重点蛇类资源数量与
生态分布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 29 (5): 563–568.
[10] 罗探基, 陈羽, 陶君, 等.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蛇类多样性及保护研究[J]. 蛇志, 2010, 22(2): 100–103.
[11] 刘军, 钟福生, 黄鹤. 王锦蛇幼蛇的饲养与子一代的繁
育实验[J]. 经济动物学报, 2005, 9 (1): 39–42.
[12] 戴邦元. 养殖王锦蛇应把好五关[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 5 (5): 8.
[13] 朱惠平. 王锦蛇的人工养殖方法[J]. 蛇志, 2001, 13 (4):
79–80.
[14] 刘军, 钟福生, 何华西, 等. 王锦蛇的高效饲养技术研究[J].
蛇志, 2005, 17 (2): 72–75.
[15] 刘鹏, 陈辉, 赵文阁, 贾竞波. 中国蛇类的物种多样性及
保护现状[J]. 野生动物杂志. 2009, 30(01): 44–46.
[16] 黄松, 黄接棠. 尖吻蝮的人工繁育[J]. 动物学报, 2003,
49 (6): 85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