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人参研究 GINSENG RESEARCH 2016 年第 2 期
翻 白 草 性 状 与 显 微 鉴 别 研 究
程海涛 1 韩 娜 1 曲寿河 1 张志诚 1 王维宁 2 殷 军 1*
(1.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沈阳 110016;2.辽宁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沈阳 110023)
摘 要:对翻白草的性状与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以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质量标准。通过对翻白草的性
状鉴别和显微鉴别,观察并描述了翻白草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为翻白草的生药学
鉴别提供依据,增加 2015年国家药典中翻白草的显微特征。
关键词:翻白草;植物形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Studies on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lla discolor
CHENG Hai-tao1, ZHANG Zhi-cheng1, HAN Na1, WANG Wei-ning2, YIN Jun1*
(1.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2.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Food and Drug Control, Shenyang 110023)
Abstract:This paper to studied for the morpholog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Potentilla discolor so as
to perfect the Chinese Pharmacopeia 2015 edition. The Potentilla discolor was identified by
methods of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he original plant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were described.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lla discolor, and adds to the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Pharmacopeia.
Key words:Potentilla discolor; Plant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干燥全草。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要用于痢疾、腹泻、肠炎、疔疮肿毒等病症,为成药
消炎止痢丸的主要原材料[1,2]。 主要分布于我国安徽、
河北、辽宁等地。近年来有对该药材药效成分的报道,
对其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资料却很少,药材质量标准
在 2010版国家药典中就有收载, 但却未谈及药材的
显微特征 [3],本文从原植物特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
方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可为药材的真伪鉴别、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共收集 10 批样品,分别采自或购于河北、
安徽、湖北、辽宁本溪、辽宁锦州等地,经辽宁省食品
药品检验所王维宁老师鉴定,10 批样品均为国家药
典中要求的正品。
基金项目:2015 年版《中国药典》修订项目。
作者简介:程海涛,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栽培。
* 通讯作者:殷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质量评价与新药研究。 E-mail:yinjun826@sina.com.
31
人参研究 GINSENG RESEARCH 2016 年第 2 期
表 1 样品的来源与产地
1.2 方法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徒手切片法制作翻白草
切片,每批样品分别将根、茎、叶、叶柄进行制片,每个
部位制作 5张片子。 粉末制片采用常规方法,最后取
上述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构造的特征、拍摄
图像并记录。
1.3 仪器与试剂
显微镜(奥林巴斯-CX41);烘干箱(型号:XMTD-
2002); 旋转式切片机 (型号:SPENCER LENS-CO
NO2304);显微数码成像系统(BX50-OLYMPUS);粉
碎机;其他显微鉴定常用器具。 无水乙醇、冰醋酸、二
甲苯、95%乙醇、水合氯醛、番红、丁香油等,以上均为
分析纯。
2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 15~30 cm。根多分枝,下部肥厚,成
纺锤形或圆锥形,褐色。 茎上部向外倾斜,具卷绒毛。
基生叶丛生,羽状复叶,小叶 5~9;茎生叶较小,三出复
叶,小叶长椭圆形,长 1~5 cm,边缘具钝齿,上面有柔
毛,下面密被白绒毛;具托叶。 聚伞花序,多花,花萼、
花梗外面均密生白色绒毛;花瓣 5,黄色,倒心形;雄
蕊和雌蕊多数。 瘦果卵形,淡黄色。 花期 5~8月,果期
6~10月(见图 1)。
图 1 翻白草原植物
3药材性状
根纺锤形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暗褐色,长 5~
8 cm,直径 0.5~2 cm,有不规则扭曲沟纹;质硬而脆,
粉性,断面黄白色;根头部常有 2~3 个分枝;折断面平
坦,呈灰白色或黄白色。 皮部薄,木质部占大部分,导
管稀少。 基生叶丛生,单数羽状复叶,多皱缩弯曲;小
叶 5~9片,柄短或无,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上表面暗绿
色或灰绿色,下表面密被白色绒毛,边缘有粗锯齿。
4 显微鉴别
4.1 根横切面显微特征
木栓层由 5~10列扁平细胞,木栓外层可见灰褐色
落皮层,细胞壁稍厚。栓内层为 1~2列薄壁细胞。 韧皮
部狭窄,外侧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
宽广,约占横切面的 4/5,内有数列放射状排列的导管。
射线宽广。 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见图 2、图 3)。
1.木栓层 2.皮层 3.韧皮部 4.形成层 5.木质部 6.
草酸钙簇晶 7.射线
图 2 翻白草根横切面(4×10)
8 草酸钙簇晶 9导管
图 3 翻白草根横切面(40×10)
程海涛等:翻白草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来源 样品产地 收集时间
1 翻白草 河北祁新中药颗粒饮片有限公司 河北 2012年 10月
2 翻白草 沈阳浩天医药公司 湖北 2012年 10月
3 翻白草 安国市冷背药材有限公司 安徽 2012年 10月
4 翻白草 沈阳德草堂传统中药房 辽宁 2013 年 5 月
5 翻白草 本溪市永丰长白山大药房 本溪 2012年 10月
6 翻白草 河北安国药材市场 河北 2013 年 6 月
7 翻白草 采自锦州北镇市龙岗村 锦州 2013 年 5 月
8 翻白草 采自锦州北镇市罗罗卜乡马家岭村 锦州 2011年 10月
9 翻白草 采自沈阳棋盘山 沈阳 2013 年 4 月
10 翻白草 采自抚顺清原县南山城镇西山 清原 2013 年 4 月
32
人参研究 GINSENG RESEARCH 2016 年第 2 期
4.2 茎横切面显微特征
最外层为 1列排列紧密的类圆形细胞, 表皮上生
有非腺毛。皮层由数列薄壁细胞组成,内侧有中柱鞘纤
维,形成环状,纤维细小而壁厚。形成层不明显。髓部宽
广,呈空洞状,占整个茎部横切面直径的 3/5(见图 4)。
1.表皮 2.皮层 3.木纤维 4.韧皮部 5.木质部 6.髓
图 4 翻白草茎的横切面(4×10)
4.3 叶横切面显微特征
上表皮为一列切向排列的类椭圆形薄壁细胞,细
胞较大,有非腺毛。 下表皮类圆形,密生非腺毛;上表
皮下面有 1~2 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较窄;叶肉组织
含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较发达,侧脉小不
发达,木质部半圆形(见图 5、图 6)。
1.上表皮 2.栅栏组织 3.草酸钙簇晶 4.木质部
5.韧皮部 6.下表皮 7.非腺毛
图 5 翻白草叶片横切面(4×10)
8 草酸钙簇晶 9非腺毛
图 6 翻白草叶片横切面(40×10)
4.4 叶片表面观
非腺毛有两种:一种极细长,多在 1000 m 以上,
扭曲,直径 3~8 m,壁薄,下表皮较多;另一种平直或
稍弯曲,多在 1000 m 以下,胞腔稍大,壁厚 3~7 m,直
径 8~22 m,基部膨大。 叶肉细胞含较多草酸钙簇晶,
靠近叶脉处较多, 直径 8~32 m. 上表皮细胞类多角
形,细胞壁平直或稍弯曲。 下表皮除去密被的非腺毛
可见毛茸脱落后的疤痕(见图 7)。
1.非腺毛 2.草酸钙簇晶 3.上表皮细胞
图 7 翻白草叶片表面观(40×10)
5 小结
翻白草根横切面木质部宽广,有数列放射状排列
的导管。 茎部皮层内侧有细小而壁厚的中柱鞘纤维。
叶肉组织含草酸钙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较发达;
木质部半圆形。叶片表面观:非腺毛有两种,一种细长
弯曲,一种平直或稍弯曲。 以上可作为药材的显微鉴
别要点。 本文对翻白草做了系统的原植物特征、药材
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 可为该药材的生药学鉴别、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中国药典中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
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
出版社,1986:1369.
[2] 徐国钧.何宏贤.徐珞珊,等.中国药材学(上册)
[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143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59.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