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毛大丁草的本草考证



全 文 :图 1 杜若
的 。 我们认为指姜科和 山姜 人 一p an aa j a p o n i e a ( T h u -
nb ) M i g
. 似乎更合适 , 因为该种相对 来 说整个植株
比高良姜小 , 子 又类似豆落 , 称为土 砂仁。 至今江西
民间还有称此种为 “ 高良姜” 的。
而竹叶莲的原植物却是鸭趾草科植物竹叶花 P 。 -
l li a j
a p o n i e a T h u n b
. 。 根茎 : 补肾。 治腰痛 , 跌打损
伤。 全草 : 解毒消肿 。
宋 · 苏领 《 图经本草 》 载有一张 “ 杜若图 ” , 这
圈 2 鸭石草科竹叶花
是有关杜若一药最早的墨线图。 图中所绘的花序呈顶
生并且成对 , 这与姜科山姜属植 物 的 花 序是相符的
( 图 1 ) 。 相反 , 鸭趾草科的竹叶花是聚伞花序 , 呈
蝎尾状成轮地集成圆锥花序 , 明显与杜若最 一早的附图
不同 ( 图 2 ) , 这充分说明竹叶莲不是杜若 , 把竹叶
花的中文学名订为杜若是错误 的。
总之 , 杜若一药的原植物应是姜科山 姜 属 的 植
物 , 应以和山姜为合适 。
毛 大 丁 草 的 本 草 考 证
广东医药学院
毛大丁草系菊科毛大丁草属植物 G er b er a iP ot se -
n ol de s( L
:
) aC .s
, 以其地下部分或全草入药。性平 ,味
微苦 、 辛。 具清热解毒、 祛风活络 、 止咳化痰 、 消滞
活血等功效。 毛大丁草之名在古代和近代本草著作中
均未见记载。 它是 1 956年新拟的植物名山 , 1 9 58年裴
鉴和后太炎先生将它收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 。 它在
植物形态上具有须根丛生、 根状茎密被白色绵毛 、 倒
卵形叶片柔厚被毛 、 花序单 一 直立等特点 。 所 以在云洲
南一些地区作 ` 白头翁” 使用 。 在四川成都及青城山
一带作草药 “兔耳风 ” 应用 [ 2 ] 。 在广东 、 广西和福建
一些地区又被用作 “ 白薇” 或讹称 “ 白眉 ” [幻 。 因此 ,
对本品进行本草学考证 , 以达正本清源 、 保证合理安
中药材第 1 1卷第万期丙 g一万 启1乖李月-
卢鸿涛
全用药是十分必要的。
一 、 毛大丁草与云南白头翁
《滇南本草》兰茂云 41[ : “ 小一支箭 ,一名白头翁 ” 。
“ 白头翁 ,滇中最验 。 如白薇而柔细稍长 ,茎上有毛 。 ”
陈封怀先生在五十年代就鉴定过云南习用的 “ 白头翁 ’
原植物 , 系菊科毛大丁草无误 s[] 。 吴其溶日 t’] : “ 滇
南有小一 枝箭 , 亦名白头翁花 , 老作茸 , 久不 飞落 ,
真如种种白发也 ” 。 又云 : “ 一 枝香生广信 。 铺地生
叶 , 如桂叶而柔厚 , 面光绿 , 背淡有白毛 , 根 须 长
三 、 四寸 , 储色 。 土人以治小儿食积 ” 。 广 if’J 今广西
苍梧县。 毛 大丁草主产云南 、 广西 、 广东 、 湖南 、 四
川 、 福建等省区 。 《 广西 ` ! ,药志 》 云 , 该品在广西民
DOI : 10. 13863 /j . i ssn1001 -4454. 1988. 04. 027
间用作治疗小儿食积 。 再结合 《 图考 》 一枝香之原植
物图 , 不难看出 , 广信一枝香即滇南小一 枝箭 , 也即
菊科之毛大丁草 。
二 、 毛大丁草与白彼
古代本草中白薇与同科属之柳叶白前有 混 淆情
况 , 并一直延续至今 。 但历代本草中从未提及白筱具
“ 近根处有白茸 ” 之毛大丁草 的重 要 特征 , 其 花 、
果 、 茎 、 叶形态以及产地均与毛大丁草全不相符。 将
毛大丁草误作白截是缺乏本草学依据的 。 《 岭南 采 药
录 》 收载有 “ 白面枫 ” 一药 , 别名白薇。 萧步丹云 :
“多年生草本 , 茎高一 、 二尺 。 叶为椭圆形 , 背有白
毛 。 夏月开小花五瓣 , 深紫 , 花序为穗状 , 结英长二
寸余。 根细微 , 黄白色 ” 。 所述与萝摩科白袱完全相
符。 今岭南粤北地区确有萝摩科白薇分布。
三 、 毛大丁草与典耳风
清 . 《 草木便方 》 最早 收载 “ 兔耳 风 ” 一药 , 别
名毛耳风 、 一枝箭 。 刘善述云川 : “ 兔耳 风 热 主 洽
血 ,祛风解毒筋骨热 , 久嗽风痰面目肿 , 行气活血劳疮
灭 ” 。 并绘有药图 。 该图虽线条粗糙 , 又缺少地下部
分和花果 。 但仍可看出 ,其叶根出成丛并密披毛茸 , 叶
柄短 。 不似今之菊科兔耳风属 ( A主sn l i ae a )植物 , 而与
菊科毛大丁草属植物颇相似 。 所述之功效也同毛大丁
草。 裴鉴先生等曾鉴定过四川成都及青城 山一 带 的
“ 兔耳风 ” 标本 , 系菊科之毛大丁草 。 由此可推断 ,
自清 · 同治年间 ( 18 7 0 年左右 )起 , 毛 大丁草已在 川
黔民间作 “兔耳风 ” 广为使用 。
四 、 小结及趁议
1
、 毛大丁草 G e r b e r a p i l o s e l lo i d e s (L . ) C a s s .
的最早记载可溯至明代的 《 滇南本草 》 。 《 滇 南 本
草 》 的 “ 小一枝箭 ” 、 《 草木便方 》 的 “ 兔耳风 ” 、
《 图考 》 的 “ 一枝香 ” 之原植物均为本品 。 它长期以
来在云南作 “ 白头翁 ” , 在两广地区作 “ 白薇 ” , 在
川黔地区作 “ 兔耳风 ” 入药。
2
、 毛大丁草在云南用作 怕 头翁” 是有其本草
学依据的。 它是古代商品白头翁之一 。 但多数本草记
载之白头翁为毛食科植物白头 翁 p u ls ; ti l la e h i n e n s i s
R e g
. , 其根含止痢有效成分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 ,
应视作药材之正品 。而毛大丁草的全草含熊果贰 、 紫花
前胡素 、 异乔木素等 。二者的亲缘关系和化学成分相差
甚远 , 因此将毛大丁草作为白头翁入药是不妥当的。
3
、 毛大丁草在两广地区误作 “ 白薇 ” 入药是缺
乏本草学依据的 。 将它改称 “ 白眉 ” 亦很不妥 , 以广
东为例 , 虽广东省卫生厅于 1 9 8 5年 1 月就 正式通知省
内各地纠正毛大丁草的误用情况 , 但由于各种原因收
效不大。 据笔者调查 , 迄今为止省内大多数地区 , 包
括广州市的一些中药厂和医疗单位仍继续以毛大丁草
代 “ 白旅” 或代呼之 “ 白眉” 。 而在两广地区 , 旅与
眉这二字为谐音 , 致使上述混乱情况不能得以彻底纠
正 。 所以 , 笔者建议将商品毛大丁草也称 其 植 物 名
“ 毛大丁草 ” 为宜 , 以示其与中药白截的区分 。
致谢 : 赵瑶金副教授审阅全文 , 广州中医学 院 图书馆提
供帮助 , 谨此谢忱。
参 考 文 做
1[ 〕 侯宽昭 : 广州植物志 , 5 31 页 , 5 53 页 , 科学
出版社 , 1 5 5 6
〔2〕 裴鉴等 : 中国药用植物志 , 第六册 , 第二九
九图 , 科学出版社 , 1 958
〔3〕 谢宗万等 : 药学学报 , 7 ( 5 ) : 1 7 5 , 一。 5 9
〔4〕 兰茂 : 淇南本草 (整理本 ) , 第一卷 , 375 页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 9了5
〔5〕 徐国钧等 : 药学学报 , 4 ( 1 ) , 2 5 , 1 9 5 6
〔6〕 吴其溶 : 植物名实图考 , 1 6 7页 , 1 79页 , 2 2 3
页 , 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 1 95 7
7[ 」刘善述著 , 杨济中等注释 : 草木 便方 今 释
(一元集) , 2 3 4页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19 86
清华中医学校函授部面向全国招生
本校以振兴中医事业 ,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 为广大城乡培养相当于大专水平的中医人 才为宗旨 , 凡
具高中或相当高中语文程度者 , 不分职业 , 不限年龄 , 均可报名。 教材用卫生部组织全国十一所高 等中医院校
编写的 《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 》 , 《 清华中医 》 和 《 中医函授通讯 》 为辅导材料 。 学制四 年 , 按全国中
医 自学考试专业必考课和部分选考课设置十六门课程 , 每科学完后开卷考试 , 凡所设 必考课程均合格者发给清
华中医学校结业证书 。 1 9 8 8年 9 月 1 日正式开学 。 前两年共计学杂费 1 4 0 元 ( 包 括教材 、 通讯、 辅导 、 试卷 、
邮寄费等 ) , 须一次交清 。 后两年另行通知 。 报名时间至 10 月底 , 汇报名费 1元至安徽颖 _ L县 清华中医学校函
授部 , 即寄招生简章和学员登记表 。
.
,。 . 下嚼育甭万骊而丽而万厄译万万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