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退耕宜林地甘肃桃高效栽培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全 文 :多采用顺山带状整地或横山带垦打穴造林 , 有的甚至采取全垦
造林 ,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为了给林木幼苗较好的营养空间 , 加快
幼苗生长。如果这种方式应用于陡坡地或干旱地 , 原来的植被
被破坏 , 林木幼苗暂时不能发挥其防风固沙的功能 , 甘肃省造林
季节多大风 ,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情形出现 , 这与我们造林的
目的是相反的。
那就让我们换一种思路 , 先从种草开始。 有关研究表明:草
地涵养水源的能力是森林的 0.5 ~ 3 倍 , 固沙保土的能力是森林
的 2~ 4 倍 , 并且与林地相比 , 具有易建成 、成本小的优点。而且
这样也能符合自然生态系统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的规律。同时随
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牛羊肉在肉类总消费中的
比例将会上升。但近 10 年来 , 我国猪肉的消费占肉类总消费的
70%左右 , 鸡肉约占 15%, 牛羊肉却很少 ,而一些发达国家生产
的牛羊肉占肉类的 50%以上 ,有的甚至在 90%。因此 ,搞好草场
建设 , 扩大牧草栽培 , 黄土高原区改放养为舍饲是很重要的 , 也
是很有前途的 ,特别是在降雨量小于 400 毫米的地区 , 种植牧草
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不仅可以改善生态 , 而且还能推动农村产业
结构调整。
三 、如何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管理
根据以往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 , 管理不好将使造林工作功
亏一篑。我国林业长期存在重造林轻管护的问题。 在造林季
节 ,党政齐动员 , 林业部门组织调运苗木 , 乡村组织村民上山挖
穴植树 , 整个造林是在行政命令下的完任务式群众造林 ,造林后
的管护多停留在文件里 、口头上 , 实际不落实 , 结果是年年造林
不见林 , 使我国的造林保存率一直处于 20%~ 30%的低水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除了苗木质量和栽植技术原因外 , 就
是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管护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果退耕
还林还草工作不与农民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结合起来 , 让农民
自觉自愿地造林种草 ,积极主动地去管林护林 , 那么一旦失去外
界的压力 ,农民又要回到毁林开荒的老路上去。同时 , 如果不能
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管护经费不足也将成为一个不容
忽视的问题。尽管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西部退耕还
林 ,但相对“再建山川秀美的西部”如此一项巨大的工程而言 , 是
远远不够的。特别是营造的生态林草和长期(十年甚至几十年)
得不到收益的用材林 ,农民不主动出力管护 , 而由省财政部门来
支付此项管护费用 ,不能不说又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同时 , 无人
管护的林草可能还会出现过度放牧和暗中毁坏现象。因此 , 如
何让“星星之火”的政府指导 , “点燃”群众自觉自愿植树造林护
林的“燎原大火” ,是退耕还林还草中的一个难题。
为此 , 要加强思想宣传教育 , 使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深入人
心。过去人们指责农民毁林开荒 , 破坏生态环境 ,其实这是过去
的政策造成的。在“以粮为纲”的时代 , 鼓励地方开荒种地 , 如不
积极开荒种地 , 就会加上种种政治罪名。农民正是在这种历史
背景下 , 才开始砍伐山林 , 开荒耕地。 由此可见 , 政策导向在实
际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 ,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
关退耕还林还草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做好退耕还
林还草工作 ,首先应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国务院把生态环
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的重要性和必
要性 , 能意识到甘肃省贫困的根源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 ,充分认
识到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恶劣自然条件 , 减少与国内其它地区
差距的唯一途径 , 是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 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 , 取得在 21世纪新胜利的关键性的生态工程。真正弄
清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实施技术和操作规范 , 使广大群众能做
到思想上明白 , 又能在技术上掌握 ,积极主动地投入退耕还林还
草这项生态工程。只有思想认识提高了 , 广大群众才能自觉地
植树造林 、爱林护林 , 积极投身到退耕还林还草的伟大事业中 ,
才能燃起全民还林还草的燎原之火。
四 、如何解决退耕后农民的燃料问题
国家规定黄河中上游地区每退耕一亩 , 若审验达到标准 , 可
获得补助粮食 100千克 , 医疗 、教育补助 20 元 , 这对常年粮食产
量低的甘肃省各地是较适当的。 但另一个小问题随之而来 , 锅
里有了米 ,灶下没有火 , 饭还是吃不到嘴里的。 1998 年甘肃省农
村生活用能源人均耗能 380 千克标准煤 , 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70
千克标准煤。据典型调查 , 在生活用能中 ,甘肃省农村仍以生物
质能源为主 ,生物质能源占消费总量的 67%, 其中畜粪 、落叶 、草
皮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 18%。根据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和实际维
持生活用能需求 , 5 口之家每户每天有效用能需 6000 千卡左右 ,
农村能源综合转换效率为 15%, 按此计算平均每人每年生活用
能至少需要 455千克标准煤 。1998 全省农村生活用能平均短缺
两个月 , 而在生态环境状况差的干旱 、半干旱及贫困地区 , 生活
燃料短缺达4 个月左右。根据实际调查 , 燃料短缺地区的群众是
以减少冬季取暖时间 、上山砍林 、挖草根 、铲草皮以及煨烧畜粪
来弥补。据测算 ,退耕还林还草直接涉及 140 万户村民的燃料问
题 ,若不能妥善解决 , 这个小问题将可能引起大麻烦。
为此 , 一方面要在政策上向退耕还林的农民给予燃料补助;
另一方面要改造农村电网 ,降低农民生活用电的价格 , 还要在农
村推广使用节能灶 ,改变农民主要以柴禾为燃料的传统习惯。
五 、如何解决退耕农民的就业和增加收入问题
解决退耕农民的就业并不断增加他们的收入 , 是保证退耕
还林效果的必要条件 。为此 , 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民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放弃农民就要种粮食的传统观念 , 根据当地
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 ,多种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 , 并在政策上
加以鼓励引导 , 使其走上专业化生产的道路;另一方面 , 要组织
退耕还林后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劳务输出 ,增加其货币收入。
退耕宜林地甘肃桃高效栽培与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何 瑾
(平凉市农业学校 甘肃 平凉 744000)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平凉市退耕宜林地甘肃桃再栽培优
势 、成效及主要障碍的基础上 , 提出了该区域以甘肃桃为主栽品
种的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退耕还林 甘肃桃 高效栽培 农业可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还草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 ,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退耕宜林区主栽树种的选择既要重视其
水土保持效应 ,又要注重经济效益 , 由此才能高效利用该区农业
资源 ,推进退耕宜林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桃作为一种典型的水土保持 、经济兼用型树种 , 在黄土
高原有很强的适宜性 ,其对改善微地形生态环境 、控制水土流失
具有显著效果。另一方面 , 甘肃桃栽培及管理技术简单易行 , 更
适宜大面积推广。地处甘肃东部的平凉市自 1996 年以来 , 以甘
肃桃作为退耕宜林地主栽树种 , 至 2001 年底已建立栽培示范园
5000 亩 ,挂果面积达到 2000 亩。目前甘肃桃果实初加工产品作
为绿色产品已销往广东 、深圳并出口日本 、东南亚等国家和地
区 ,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退耕宜林地高效开发利用模式 ,
为同类型区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范。
20  甘肃农业 2003年第 7期(总第 204期) 
DOI :10.15979/j.cnki.cn62-1104/f.2003.07.014
一 、退耕宜林地甘肃桃栽培的优势 、成效与制约因素
1.退耕宜林地甘肃桃栽培的优势
(1)土地及气候资源优势。平凉市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和
黄土丘陵沟壑区 , 总面积 1.114 万 k㎡。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 年
均温 8.5℃, 年降水量 500 ~ 700mm , 日照时数 2239h , 无霜期
175d。全区总耕地 665838h㎡,其中坡耕地 323400h㎡, 依据平凉
市退耕还林还草计划至 2005 年全区退耕面积 136000h ㎡,其中
宜林地 81600h㎡。退耕宜林地大部分是陡坡地 ,土壤瘠薄 , 因此
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对主栽树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甘肃桃喜
光 、耐旱 、耐寒 、耐瘠薄 、适应性强 、抗病虫害能力强 , 产量高 , 在
干旱山区均能正常生长发育的特点 , 为开发利用丰富的退耕地
资源提供了种源基础。
(2)甘肃桃栽培的技术优势。甘肃桃育苗对圃地要求不严 ,
在坡度较缓的半阴地 、山窝地 、林间空地 、耕地等处均可育苗。
育苗多在秋季进行 , 种子发芽率较高 , 造林整地以反坡台 、水平
沟或鱼鳞坑为主 ,采用直播 、植苗方式造林 , 造林以春 、秋季造林
效果好 ,株行距以 1×2m 为宜 ,由于甘肃桃育苗 、造林技术简单 ,
群众易于接受 ,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3)甘肃桃桃仁及果实初级加工产品市场优势。甘肃桃种
子出仁率 10.2%, 种仁含油率 45%, 出油率 34.6%, 且油质好 ,
人可食用。 桃仁油皂化值 251.32 , 碘值 99.65 , 酸值 1.23 ,折光
率1.369 ,可作为制皂 、油漆 、润滑剂 、化妆品等轻工业原料。果
肉含糖量较高 ,果实初加工以精盐腌制后晾晒 , 脱去其中水分 ,
便于运销。甘肃桃初加工产品 1.8 元/ kg ,在南方经深加工后达
到 12 元/kg , 目前产品已销往广东 、深圳并出口日本 、东南亚等国
家和地区。甘肃桃产量较高 ,亩产鲜桃 9000kg , 经加工初级产品
产量 2400kg , 每 h㎡产值 60750 元 ,是种植粮食作物的 20 倍 , 因
此甘肃桃栽培推广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 也是高效开发利用
退耕地的有效途径之一。
(4)甘肃桃栽培的水土保持功效。 甘肃桃枝叶重叠 ,丛间交
错 ,能较大限度地截持降水 , 削弱雨滴对地面的击溅侵蚀。据采
用浸水法测定 ,平均降雨截留率为 26.7%, 折合每 h㎡截留量(饱
和持水量)为 0.9T;其枯落物可拦蓄 、分散 、阻拦地表径流。增加
土壤入渗 , 枯落物持水率 122%~ 134%, 每 hm2持 水量 3 ~ 15T;
甘肃桃侧根发达 ,大大增强了土体抗冲能力与防蚀能力 ,有效地
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据测定 ,在 0~ 80cm 土层内 , 林地比无林
地土壤容重低 0.07%~ 0.08g/c , 孔隙度高 1.94%~ 3.4%, 土
壤通透性大 ,提高了土壤蓄水能力。因此从整体上看 , 甘肃桃具
有显著的水土保持功效 , 对改善退耕还林区生态环境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2.甘肃桃栽培的制约因素
(1)人增地减经济落后 , 栽培初期效益欠佳。人口与资源矛
盾日益突出 ,是平凉市甘肃桃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主要
障碍之一。在退耕地甘肃桃栽培初期 , 由于群众对国家退耕还
林还草及相应补贴政策未能全面理解 , 因此 , 复垦 、盗垦现象时
有发生 , 不但导致了新的水土流失 , 而且使甘肃桃栽培技术在一
些贫困山区推广受到影响 ,栽植面积随之下降 。
(2)农业基础脆弱 , 自然灾害频繁。平凉市属典型的雨养农
业区 , 自然灾害频繁 ,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尤以干旱和春寒对甘肃
桃的生长危害最大。由于桃树开花较早 , 春季骤然低温极易使
花芽受冻 ,导致座果率下降 , 影响产量。 2001 年 4 月 6 日的降温
冻害使平凉市果园山的甘肃桃栽培基地的 100h㎡桃树花芽严重
受冻 , 冻害率达 85%以上 ,使大片桃园绝收。另一方面 , 该区春
旱连伏旱是造成产量下降的又一制约因素 ,尽管桃树是耐旱 、耐
瘠薄树种 , 但在其生长发育初期对水肥的需求量仍较大 ,而山区
农业基础能力脆弱 ,因而导致落花 、落果 、座果率下降 , 进而影响
鲜桃产量。
(3)信息渠道不畅 , 技术服务滞后。由于退耕宜林地主要分
布于交通不便的贫困山区 , 因此科技与市场信息的传播服务较
少 ,使桃园管理仅停留在传统的粗放经营状态下 ,未形成有效的
果园管理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 , 交通不便使甘肃桃果实及
初级加工产品难以及时走出深山 , 销往市场 , 造成产品积压 、浪
费 ,降低了生产效益。
二 、退耕还林区甘肃桃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 增加财力物力投入。依靠科技进步
和增加资金投入 , 是强化山区农业基础地位 , 提高资源持续利用
的有效途径。目前应把甘肃桃栽培作为平凉新的特色支柱产
业 ,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对退耕还林
还草的投入机遇 , 发挥国家 、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 , 结合
全省“ 121 雨水集流节灌工程 , 根据地形修建水窖 , 扩大灌溉面
积 ,逐步增加对甘肃桃栽培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 提高山区桃
园的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 , 投入要做到资金 、劳力 、科技综合配
套 ,以获取高产出 、高效益。
2.建立产品深加工基地 ,提高产品附加值。据初步调查 , 甘
肃桃果实以精盐淹制的初加工产品产值 60750 元/ h㎡, 而深加工
产值达 15.1 万元/h㎡, 是初级加工产品的 2.5 倍。因此 ,增加资
金技术投入 , 建立甘肃桃产品深加工基地 ,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
重要方式 ,也是甘肃桃产业化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
3.建立高效示范园区 , 拓展产品营销渠道。在推进甘肃桃
产业化持续发展中 ,要联合社会相关方面力量 , 逐步形成区域化
种植 、专业化生产 、一体化经营 、社会化服务。在全区典型的黄
土高原沟壑区 , 丘陵沟壑区的退耕宜林地建立和完善 3 ~ 5 处
5000 亩的甘肃桃高效栽培示范园 ,并通过政府引导建立“龙头企
业”对甘肃桃进行深加工 、精加工和产后的商品化处理措施 , 拓
展和完善已有的东南沿海销售渠道 , 进一步增加甘肃桃绿色产
品在沿海的销售量 ,使其成为我区又一个出口创汇的农副产品。
4.推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 , 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
已于 2001 年 12 月加入WTO , 因此农业向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在
必行 , 所以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设计上 , 必须从长远考虑重视国
内 、国际的两个市场 , 具体在甘肃桃产业发展上 , 要大力推广应
用无公害的栽培技术 、土肥技术 、植保技术 、产品加工 、储藏技术
等 ,确保绿色食品优质 、安全的特性 , 使甘肃桃栽培及产品加工
符合国际绿色产品要求 ,进一步开发区位耕地资源 , 促进山区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①雷泽湘等《荆州草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技术对策》.农业
现代化研究 , 1999.
②严宏生《泰州银杏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农业现代化研究 ,
2001(专刊):158~ 161.
关于环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几点思考
李海红
(环县党校   745700)
  摘要:退耕还林是党和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
的一项长期的富民工程。旨在促进人与自然 、社会经济的协调
发展。本文通过对环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的深入分析 , 对如何
正确处理退耕还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环县 退耕还林 思考
一 、退耕还林工程形势喜人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总面积约为 9236平方公里。
境内丘陵起伏 , 沟壑纵横 , 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给土壤沙化 、水
21 甘肃农业 2003年第 7期(总第 2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