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结果与四川省果树研究所在梨园的试验结果
(迷向率 95%)一致[ 4] 。
2.2 桃梢被害率
应用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诱导迷向 ,可使
第 2代和第 3 代幼虫危害的虫梢率明显降低。
调查看出 , 2000年迷向区桃梢被害率 0.24%,
而对照区为 1.34%。2001年 ,第 2代幼虫危害
的虫梢率为 0.26%,对照区为 1.36%。两年的
结果基本一致 。2001年第 3代幼虫期 ,迷向区
的虫梢率为 12.4%,而对照区高达 48.5%。
3 讨论
研究表明 ,利用人工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
外激素实施迷向法能够明显干扰成虫的正常交
配 ,使雌成虫不能产下有效卵 ,从而减少下一代
幼虫的发生数量 ,使被害桃梢率明显下降 ,获得
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两年的试验表明 ,在虫口密度不大的桃园 ,
每公顷挂有效成份含量 200μg/个的梨小食心虫
性外激素诱芯 1110个(在 3m ×3m 的果园 ,每
树挂 1个),即可获得理想的迷向效果。2001年
的试验表明 ,性外激素诱芯的持效期可达 2个
月。在早熟品种桃园 ,从第 1 代成虫发生期开
始挂上诱芯 ,在整个生长季可不喷化学农药防
治梨小食心虫 。
用性外激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对减少
果园农药用量 ,保护天敌 ,生产绿色果品具有重
要意义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联系电话:(0532)7621649]
参考文献:
[ 1] 孟宪佐.性外激素在果树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J] .中
国果树 , 1981(3):31~ 34.
[ 2] 陈汉杰 ,邱同铎 , 张金勇.用性外激素加农药诱杀器防治
梨小食心虫田间试验[ J] .昆虫知识 , 1998 , 35(5):280 ~
282.
[ 3] 景国良.提高梨小食心虫诱蛾量的一种方法[ J] .中国果
树 , 1982(1):33.
[ 4] 四川省果树研究所.性外激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研
究初报[ J] .四川果树 , 1979(2):1~ 4.
[ 5] 孟宪佐 , 魏康年.合成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
[ J] .植物保护 , 1981(5):36~ 37.
播种前去壳对甘肃桃出苗期和出苗率的影响
甘肃桃(Amygdalus kansuensis Skeels)又称毛桃 ,
其种子虽经层积处理 , 但播种后出苗率仍比较低。
2000 年 3~ 5 月笔者在荆州湖北农学院园艺系实习基
地以层积 3 个月的甘肃桃种子为试材 , 进行了播前去
壳和播后覆膜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 4 个处理:①去
壳覆地膜;②去壳不覆地膜;③不去壳覆地膜;④不去
壳不覆地膜(对照)。采用间比法设计 , 每处理 100 粒
种子 ,重复 3 次 , 3 月 21 日播种 ,播前整平土地 , 开沟点
播 ,株行距 10cm ×20cm , 播深 5 ~ 6cm , 处理间间距
30cm。 3月 26 日开始 , 每隔 5 天统计一次出苗数 , 直
至再无幼苗出土为止 , 计算出苗率并采用新复极差法
进行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①播后 5 天开始出苗 , 比处理
②、③和对照的出苗期分别提前 5 天 、5 天和 10 天;处
理②与处理③的出苗期大致相同 , 比对照的出苗期均
提前 5 天。
不同处理对出苗率也有显著的影响。处理①的出
苗率为 35.7%, 处理②为 43.7%, 明显高于处理③
(14.3%)和对照(15.3%)。将统计结果反正弦转换后
进行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 , 表明处理②和①的出
苗率极显著高于处理③和对照;处理②的出苗率极显
著高于处理①;处理③的出苗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试验看出 , 播后覆地膜可使出苗期提前 , 覆地膜
(去壳或不去壳)比不覆地膜(去壳或不去壳)的出苗期
均提前 5 天以上。这与覆地膜可升高地温 , 从而加速
桃种萌发有关。但覆地膜(去壳或不去壳)比不覆地膜
(去壳或不去壳)的出苗率要低一些 , 特别是去壳覆地
膜的出苗率(35.7%)极显著低于去壳不覆地膜的出苗
率(43.7%),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覆地膜后土壤湿度过
大 , 引起种子霉烂 ,从而降低了出苗率。因此用甘肃桃
培育砧木苗 , 以种子层积后去壳播种 ,播后不覆盖地膜
为好。
桃核去壳播种解除了壳对种仁萌发产生的机械阻
力 ,可极显著提高出苗率 , 但本试验出苗率仍较低 , 其
原因可能与试验地土壤干旱以及种仁霉烂或地下害虫
危害有关。
何开平 , 刘东桥
(湖北农学院园艺系 ,荆州 434103)
10
DOI :10.13855/j.cnki.lygs.2002.0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