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
中
药
研
究
●
正交设计法优选三黄泡腾片处方
*
★ 郭慧玲** 向竹枝 胡律江 金鑫 赵晓娟 谢颖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 330006)
摘要:目的:选用正交设计法对三黄泡腾片的处方进行筛选,得出最优处方组成。方法:按正交设计 L9(3
4)表安排实验,选择
柠檬酸、碳酸氢钠、PEG6000、安赛密为三黄泡腾片辅料,以崩解时限、pH、硬度等为考察指标,对三黄泡腾片的处方进行筛选。
结果:三黄泡腾片的最优处方为:干浸膏(34%)、柠檬酸(29. 5%)、碳酸氢钠(29. 5%)、PEG6000(4%)、安赛密(3%)。结论:
按优化处方制备的三黄泡腾片崩解迅速,口感良好,服用方便。
关键词:三黄泡腾片;正交设计;处方
中图分类号:R 944. 4 文献标识码:B
三黄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匾要略》,由大
黄、黄连、黄芩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
解毒、除痞止血的功效[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三黄
汤具有良好的抗菌、解热、抗炎、止血、通便及一定的
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2]。为改善传统汤剂存在
服用不方便、稳定性差、口味欠佳等缺点,选择三黄
泡腾片进行研究。泡腾片是一种遇水可放出大量二
氧化碳气体而达到快速崩解作用的新型片剂。本研
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三黄泡腾片的处方组成进行了
优化筛选。
1 仪器与材料
1. 1 仪器
DP30A单冲压片机(北京国药龙立科技有限公
司) ,pH S - 3C 型精密 pH 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
YD -20 智能片剂硬度仪(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
公司) ,AB204 - N 型精密分析天平(METTLER TO-
LEDO上海衡器有限公司)。
1. 2 材料
柠檬酸(湖南华日制药有限公司) ,碳酸氢钠
(河北海骅制药厂) ,PEG6000(辽宁华兴药用辅料
有限公司) ,安赛密(河南省亿特化工产品有限公
司) ,甘露醇(青岛胶南月海藻工业有限公司)。
2 方法和结果
2. 1 药材原料处理
三黄泡腾片的药材组成包括大黄、黄连、黄芩。
本课题组已对药材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考察[3],其
方法是:大黄经水提后采用 D101 大孔树脂纯化,再
经减压干燥制成浸膏粉,备用;黄连和黄芩分别用水
提后采用酸沉法,经减压干燥制成浸膏粉,备用。
2. 2 实验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4、5]及预实验结果,确定以酸碱
不同比例、酸碱总量和 PEG6000 的用量为考察因
素,选择三个不同水平,采用正交表 L9(3
4)安排实
验,以泡腾片的外观、硬度、PH和崩解时限为评价指
标,优化三黄泡腾片处方组成的最佳配比。因素水
平如表 1。
表 1 因素水平表
水平
A
酸碱比例
B
酸碱总量(%)
C
PEG6000 用量(%)
1 0. 75:1 51 2
2 1:1 55 3
3 1. 25:1 59 4
按正交设计表中辅料的比例,将 PEG6000 熔融
后,加入碳酸氢钠,搅拌均匀,冷却粉碎,过 100 目
筛,得 PEG 6000 包裹物细粉,备用。另将柠檬酸、
34%药材浸膏粉(相当于三黄汤处方每日服用药材
量的 1 /3 )、安赛密(3%)、甘露醇等分别粉碎过 100
目筛,与 PEG6000 包裹物细粉混匀,压制成 0. 7 g的
泡腾片。
·44·
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Z01)
通讯作者:郭慧玲,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 E - mail:ghl6262@ 126. com,Tel:0791 - 7118645
●
中
药
研
究
●
2. 3 实验结果
以泡腾片的外观、硬度、PH 和崩解时限为评价
指标,结果见表 2。
表 2 三黄泡腾片处方筛选 L9(3
4)正交试验表
试验号
1
A
2
B
3
C
4
D
pH
(n =3)
崩解时间 / s
(n =6)
硬度 /kg
(n =6)
1 1 1 1 1 5. 98 187. 5 6. 37
2 1 2 2 2 6. 05 201. 25 7. 85
3 1 3 3 3 6. 08 230. 5 7. 08
4 2 1 2 3 5. 25 208. 25 7. 15
5 2 2 3 1 5. 31 255. 5 6. 98
6 2 3 1 2 5. 30 189 6. 2
7 3 1 3 2 4. 76 247 7. 01
8 3 2 1 3 4. 74 200. 75 7. 70
9 3 3 2 1 4. 70 220. 5 6. 31
K1 6. 037 5. 330 5. 340 5. 330
K2 5. 287 5. 367 5. 333 5. 370
K3 4. 733 5. 360 5. 383 5. 357
R1 1. 304 0. 037 0. 050 0. 040
L1 205. 667 214. 250 192. 417 221. 167
L2 217. 583 218. 417 209. 250 211. 667
L3 222. 750 213. 333 224. 333 213. 167
R2 17. 083 5. 084 51. 916 9. 500
M1 7. 100 6. 843 6. 757 6. 553
M2 6. 777 7. 510 7. 103 7. 020
M3 7. 007 6. 530 7. 023 7. 310
R3 0. 323 0. 980 0. 346 0. 757
注:K1、K2、K3 为 pH 值指标;L1、L2、L3 为崩解时限指标;M1、
M2、M3 为硬度指标。
2. 4 结果分析
采用综合平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
差分析(SPSS15. 0 软件) ,结果见表 3 - 5。
表 3 pH分析结果
因素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
酸碱比例 2. 567 2 1. 284 1031. 524 < 0. 05
酸碱总量 0. 002 2 0. 001 0. 920 > 0. 05
PEG用量 0. 004 2 0. 002 1. 777 > 0. 05
误差 0. 002 2 0. 001
表 4 崩解时限分析结果
因素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
酸碱比例 414. 597 2 207. 299 2. 997 > 0. 05
酸碱总量 60. 181 2 30. 090 0. 435 > 0. 05
PEG用量 4186. 097 2 2093. 049 30. 258 < 0. 05
误差 138. 347 2 69. 174
表 5 硬度分析结果
因素 离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值 P
酸碱比例 0. 166 2 0. 083 0. 190 > 0. 05
酸碱总量 1. 503 2 0. 752 1. 719 > 0. 05
PEG用量 0. 198 2 0. 099 0. 226 > 0. 05
误差 0. 874 2 0. 437
由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对指标 pH,
因素 A的影响有显著性,结合其极差分析,同时考
虑到三黄泡腾片的性质及口感,选择 A2 水平,B、C
可任选;因素 C 对崩解时限有显著性影响,但三种
水平下样品的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考虑到 C3
情况下,压片时不易黏冲,因此选择 C3 水平;硬度的
正交实验结果显示,三个因素对硬度均无显著性影
响,A、B、C水平可任选;综合分析,确定三黄泡腾片
的最佳处方为 A2B3C3,即酸碱比例为 1∶ 1,泡腾崩
解剂总量为 59%,PEG6000 的用量为 4%。
按上述优化处方制备三批小样进行验证,结果
如表 6。所制得的泡腾片表面光洁,pH 在 5 左右,
崩解时限符合药典要求、硬度适中。故三黄泡腾片
的最佳处方组成为 A2B3C3,即酸碱比例为 1∶ 1,泡
腾崩解剂总量为 59%,PEG6000 的用量为 4%。
综上所述,三黄泡腾片的最佳处方组成为:干浸
膏(34%)、柠檬酸(29. 5%)、碳酸氢钠(29. 5%)、
PEG6000(4%)、安赛密(3%)。
表 6 三批样品的验证实验结果
批次
pH值
(n = 3)
崩解时限
/ s(n = 6)
硬度
/kg(n = 6)
1 5. 24 222 7. 79
2 5. 25 228 7. 19
3 5. 24 232 7. 96
平均 5. 24 227. 3 7. 65
3 讨论
本实验采用 PEG6000 包裹碳酸氢钠,可有效的
避免酸源与碱源发生反应,且制备过程中不容易黏
冲,制得的泡腾片硬度合格。同时,由于碳酸氢钠被
PEG6000 包裹,崩解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但均在规定
范围内。
在泡腾片的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黏冲现象,因
此在制备过程中必须严格防止水份的吸收[6]。本
实验在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湿度在 30%以
下。
参考文献
[1]耿慧春,辛 颖,艾凤伟,等.三黄泻心汤 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草药,2008,39(4) :524 - 529.
[2]曾南,沈映君,陈延清,等.一清片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J].四川
生理科学杂志,2001,23(3) :129.
[3]郭慧玲,向竹枝,谢颖,等.三黄泡腾片纯化工艺考察[J].江西中
医药,2011,42(340) :59 - 61.
[4]俞加林,刘莉,孙湘莉,等.清开灵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J].中成
药,2001,23(8) :559 - 561.
[5]温文清,陈斌.中药泡腾片的工艺研究[J].中成药,1992,14(5) :
6.
[6]于晶,邱宇虹,邹凤玉,等.中药口服泡腾片的制备工艺[J].中国
现代中药,2006,8(4) :33 - 36.
(收稿日期:2011-10-21 责任编辑:曾文雪)
·54·
江西中医药 2011 年 11 月第 11 期总 42 卷第 347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