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干旱胁迫对东方草莓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全 文 :·研究简报· 北方园艺2015(13):40~43
第一作者简介:郭思佳(1989-),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研
究方向为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E-mail:1244172467@qq.com.
责任作者:刘冬云(1971-),女,河北赞皇人,硕士生导师,现主要从
事百合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E-mail:dongyunliu@hebau.edu.cn.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10253)。
收稿日期:2015-01-20
DOI:10.11937/bfyy.201513011
干旱胁迫对东方草莓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郭 思 佳,朱 玉 菲,刘 冬 云
(河北农业大学 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摘 要:以东方草莓为试材,研究了干旱胁迫下东方草莓形态学指标变化、土壤含水量、叶片
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膜相对透性、
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了解东方草莓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东
方草莓对干旱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干旱胁迫25d后,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相对
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了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分别比对照高出了
46.60%、53.05%、60.00%、79.61%、55.07%、57.14%。
关键词:东方草莓;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S 66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009(2015)13-0040-04
  干旱胁迫是植物最常见的逆境因子之一,在干旱胁
迫下,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都会发生重要的变
化[1],因此,对于干旱胁迫的研究将在植物的引种、生长
及繁育等各个方面产生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属蔷薇科草莓属多
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30cm,花期5—7月,生于山坡
草地或林下。果艳株低,管理简单,容易繁殖,是良好的
观果地被植物。目前,关于东方草莓的适应性研究报道
还较少,仅有周玉迁等[2]对东方草莓的耐阴性进行了研
究。现以东方草莓为试材,通过人工控制对东方草莓进
行了干旱胁迫,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其形态表现及生理生
化的影响,以期为东方草莓的园林应用提供一定的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东方草莓,采自蔚县小五台。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4年6—8月在河北农业大学西校区苗
圃内进行田间试验,2014年8月底在河北农业大学园林
与旅游学院实验室完成。将试验地分为6个1m×1m
的区域,每个区域四周铺设塑料膜以防侧方渗水,以使
各个试验小区互不影响;上方设置防雨棚。于2014年6
月选择生长相对一致、生长健壮的2年生苗进行移栽,
每小区种植20株苗,在进行了充分的缓苗后开始进行
干旱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干旱处理的区域采用连
续干旱的方法,一直不浇水,并且要防止雨水渗入;对照
的区域每隔2d浇水1次。每5d采样1次,共5次。每
次采样时要选择生长部位相同的叶片进行各项生理指
标测定,每个指标重复测定3次。
1.3 项目测定
1.3.1 形态指标测定 每5d对植株叶片、新梢的受害
情况及枝条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干旱胁迫危害程
度轻重分为以下5个级别,级数越小,抗性越强:1级:植
株生长受抑制不明显,无受害症状;2级:植株生长受抑
制较轻,叶片萎缩,并失去应有光泽;3级:部分植株生长
受抑制,30%叶片萎缩焦枯;4级:植株生长受抑制,生长
基本停止,大多数叶片失绿枯落;5级:植株生长完全停
止,茎叶明显萎缩,大多数叶片枯死。
1.3.2 生理指标测定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选取10cm
深的土层称鲜重,80℃烘干24h后称烘干重,土壤含水
量(%)=(烘干重-瓶重)/(鲜重-瓶重)×100%。叶片
含水量的测定:称取新鲜叶片0.1g,80℃烘干24h后测
定干重,叶片含水量(%)=(饱和鲜重-干重)×100%。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采用NBT光还原法;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丙二醛
(MDA)含量的测定采用TBA法;质膜相对透性采用电
导仪法;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法;可溶性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3-4]。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旱胁迫对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东方草莓的枝
条在逐渐生长。干旱胁迫15d后,对照组枝条生长速度
04
北方园艺2015(13):40~43 ·研究简报·
要明显大于胁迫组;干旱胁迫25d后,胁迫组枝条长度
比对照组短20.65%,且叶片逐渐出现萎缩现象,叶缘开
始枯黄,枝条也越来越纤细,与对照组相比植株的差异
显著,同时覆盖程度也远小于对照;在处理后的15、20、
25d,胁迫组的形态指标分别达到旱害症状的2、3、4级,
说明随干旱胁迫的时间越长,受害情况越严重。
图1 干旱胁迫对枝长的影响
Fig.1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length of the branch
2.2 干旱胁迫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2.2.1 干旱胁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干
旱胁迫对土壤含水量也有影响,在干旱处理10d后,胁
迫组土壤含水量开始明显下降,25d后,胁迫组的含水
量为76.85%,小于对照组的90.20%。
图2 干旱胁迫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Fig.2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soil water content
图3 干旱胁迫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Fig.3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leaf water content
2.2.2 干旱胁迫对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干旱胁迫对叶
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其含水量的下降,从图3可以看
出,干旱处理10d后,叶片含水量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
在处理15、20、25d后,胁迫组和对照组间均出现了显著
差异。在处理25d后,胁迫组的叶片含水量为47.76%,
远低于对照组的76.38%,说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
长,叶片保水能力也随之减弱。
2.2.3 干旱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SOD活性出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图4表
明,在处理的前5d,胁迫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是
在胁迫10d后,胁迫组的SOD活性开始快速增强,25d
时比对照组高出了46.6%,差异显著。
图4 干旱胁迫对SOD活性的影响
Fig.4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SOD activity
2.2.4 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从
图5可以看出,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POD活性也
出现了快速的增强,从处理10d开始,胁迫组的POD活
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越来越显著,到25d时达到
了5.09U·g-1·min-1 FW,远高于对照组的2.39U·
g-1·min-1 FW。
图5 干旱胁迫对POD活性的影响
Fig.5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POD activity
图6 干旱胁迫对MDA含量的影响
Fig.6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MDA content
2.2.5 干旱胁迫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植物器
官在逆境条件下遭受伤害时,往往由于发生膜脂过氧化
作用而产生丙二醛(MDA),其含量高低常用来说明过氧
化作用的程度。由图6可知,干旱胁迫前10d,2组没有
14
·研究简报· 北方园艺2015(13):40~43
显著差异,但是从处理15d开始,胁迫组 MDA含量显
著高于对照组,到25d时,胁迫组比对照组高出了60%。
这表明干旱胁迫对东方草莓叶片膜系统的伤害随着时
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
2.2.6 干旱胁迫对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影响 由图7
可知,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东方草莓的叶片质膜相对
透性增大。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下的质膜相对电导
率随着胁迫的加深数值增大,且从第10天开始,出现了
急剧的增长。处理15d后,胁迫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
显著。处理25d后,胁迫组比对照组高出了79.61%。
图7 干旱胁迫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Fig.7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relative conductivity
2.2.7 干旱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脯
氨酸含量会增加。图8表明,在处理的前5d,2组间差
异不显著,从第10天开始,胁迫组的脯氨酸含量快速增
加,和对照组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且2组均呈现出了
显著差异水平。
图8 干旱胁迫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Fig.8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proline content
2.2.8 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高温
逆环境可影响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由图9
可知,处理的前5d,2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随着
胁迫时间的延长,胁迫组植株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
直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处理25d后,胁迫组比对
照组高出了57.14%,且2组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的根部主要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在干旱条件
下,土壤的含水量会下降,从而导致植物缺水。韩瑞
宏[5]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干
图9 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Fig.9 E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旱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且胁迫前期土壤含水量下降的幅度较大,后期下降的幅
度较小。该试验也证明了在干旱胁迫初期,土壤的含水
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到了后期,下降的趋势逐渐趋于
平缓。
水分在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
重要的作用,水分主要通过叶片散失。因此,植物叶片
含水量的变化,可以作为植物的耐旱能力的一个基本指
标。抗旱性强的植物,在受到干旱胁迫时叶片含水量下
降的也缓慢,而抗旱性弱的植物,其叶片含水量下降的
相对较快。蒋理[6]研究了5种地被植物在干旱胁迫下
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葱兰的叶片含水量
变化最小,一直保持在90%左右,所以它的抗旱性在5
种地被植物中是最强的。该试验中,胁迫处理的叶片的
含水量在前10d和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从胁迫的
15d开始胁迫组的叶片含水量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说
明东方草莓的耐旱性较强。
SOD和POD都是植物保护酶系统的重要酶类,
SOD可以清除植物体内的氧自由基、控制膜脂过氧化水
平,因而在可以对减轻膜的伤害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而SOD分解产生了H2O2,要想把H2O2彻底清除,就需
要POD的参与。而植物在受到逆境胁迫时,膜受到伤
害,会产生一部分的氧自由基,所以SOD和POD通常一
起被认为是植物体内有毒物的清除剂,而作为植物抗逆
性研究中的常用指标[7-9]。该试验中随着胁迫时间的延
长,东方草莓中的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出了明
显的增加,这与 Wang等[10]发现在干旱胁迫下SOD、
POD活性都呈现大幅度上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丙二醛是膜脂的过氧化最终分解产物,其含量可以
反映植物遭受伤害的程度[11-12]。MDA含量的累积和植
物自身的保护能力呈负相关关系,MDA含量越高表明
植物受到的伤害越大。该试验中,在处理初期,2组的
MDA含量相差不多,但是从处理15d开始,胁迫组的
MDA含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说明膜脂的过氧
化程度已经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韩玉林等[13]、钱春
等[14]也发现在干旱胁迫下 MDA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
升高。
24
北方园艺2015(13):40~43 ·研究简报·
细胞膜透性对植物抗旱性而言是一种重要的生理
指标,常被作为抗旱性研究的重要内容[15]。植物在干旱
胁迫下,细胞膜透性会因为膜结构受到损害而增加,而
电解质外渗值可被用来检验膜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16],
电导值越大,表明细胞膜透性变化越大,植物受到的伤
害也就越大,其抗寒性就越弱。该试验中,胁迫组的电
导值在前期与对照组差别不大,从处理15d开始出现了
明显的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细胞膜
受到伤害的程度也在逐渐加深。这与大多数研究结论
一致。
渗透调节是指植物体在受到逆境胁迫时,体内会积
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来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
势,从而提高细胞保水能力,以此来适应逆境胁迫环境。
参与渗透调节物质的种类很多,其中脯氨酸和可溶性蛋
白质就是比较重要的2种渗透调节物质[17]。研究表明,
植物在正常条件下,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很低,但在受
到干旱胁迫时,游离脯氨酸就会大量积累[18]。在干旱胁
迫下,蛋白质和合成抑制和降解作用较大,也会导致可
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持续增加[19]。有研究认为,干旱下叶
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用以维持其它代谢所需的
能量和碳架,而且增加幅度与品种抗旱性密切相关,即
抗旱性强的品种比抗旱胜弱的品种增加的多[20-21]。该
试验中,胁迫组的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胁
迫期间相对于对照组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说明在干
旱胁迫下,东方草莓的渗透调节不断增加,这也可以看
出东方草莓对于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冯道俊.植物水涝胁迫研究进展[J].中国水运,2006,6(10):253-
254. 
[2] 周玉迁,李滨胜,李永辉,等.地被植物委蔓陵菜和东方草莓的耐荫
性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5):37,86.
[3] 史树德,孙亚卿,魏磊.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林业出
版社,2011:126-142.
[4] 张以顺,黄霞,陈云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9:77-78.
[5] 韩瑞宏.苗期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
林业大学,2006.
[6] 蒋理.几种地被植物抗旱性比较及园林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
业大学,2008.
[7] 王宝山,赵思齐.干旱对小麦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关系
[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7(1):29-32.
[8] 聂华堂,陈竹生.水分胁迫下柑橘的生理变化和抗旱性关系[J].中
国农业科学,1991,16(2):126-130.
[9] 武宝.小麦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与幼苗脱水忍耐力相关性的研究
[J].植物学报,1985(27):152-155.
[10]Wang X,Hou P,Yin L K,et al.Efect of soil moisture stress on the
menbrane protective enzyme and the membrane liquid peroxidation of tamarix
[J].Arid Zone Res,2002,19(3):17-20.
[11]赵世杰,许长成,邹琦,等.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J].植
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207-210.
[12]王爱国,邵从本,罗广华.丙二醛作为植物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探讨
[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2):55-57.
[13]韩玉林,孙桂弟,黄苏珍.干旱胁迫对莺尾属5种观赏地被植物部分
生理代谢的影响[J].园林花卉,2006(6):96-98.
[14]钱春,刘素君,尹克林.水分胁迫对草每膜保护系统的影响[J].西南
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541-546.
[15]邹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6]Bajin M,Kinet J M,Luttes S.The use of electrolyte leakage method for
assessing cel membrane stability as a water stress tolerance test in durum
wheat[J].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02,36:61-70.
[17]陈珂.蛇莓等四种地被植物抗旱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8. 
[18]苏日古嘎.禾本科牧草抗旱、耐寒、耐贫瘠特性比较研究[D].呼和浩
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9]王海珍,梁宗锁,韩蕊莲,等.辽东栋幼苗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适应
性研究[J].植物研究,2005,23(1):106-110.
[20]康俊梅,杨青川,樊奋成.干旱对苜蓿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影响[J].草
地学报,2005,13(3):199-202.
[21]刘玲玲,李军,李长辉,等.马铃薯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及ATP含量
变化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4,18(4):201-204.
Effect of Drought Stress o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ragaria orientalis
GUO Sijia,ZHU Yufei,LIU Dongyun
(Colege of Gardens and Tourism,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0)
Abstract:Taking Fragaria orientalis as test material,the morphological indexes variation,together with the water content
of soil,the water content of leaf,the activity of the super oxide dismutase(SOD),the activity of the peroxidase(POD),the
content of the malondialdehyde(MDA),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of membrane,the content of proline 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under drought stress were researched,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daptation of Fragaria orientalis to
drought str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agaria orientalis had strong tolerance to drought stress.After 25days of
drought stress,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POD,the MDA content,the relative conductivity,the content of proline 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showed a continuous increase trend and were 46.60%,53.05%,60.00%,79.61%,55.07%,
57.14%higher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Keywords:Fragaria orientalis;drought stress;physiological index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