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翻白草糖尿病防治物质基础研究近况与展望



全 文 :2010 第十二卷 第二期 ★Vol.12 No.2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翻白草糖尿病防治物质基础研究近况与展望*
□刘 顺**
单 淇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周渭渭
辛 宁 (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30001)
侯文彬**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收稿日期:2009-10-20
修回日期:2009-12-16
*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33187511):天津市中药对照品库的建设,负责人:侯文彬。
** 联系人:刘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药及天然产物的研究,E-mail:liushun12@yahoo.com.cn;侯文彬,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
方向: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及中药新制剂新工艺的研究,Tel:022-23006295,E-mail:houwenbin@tom.com。
摘 要:翻白草对糖尿病尤其是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但对其产生综合治疗作用的具
体物质还未确定。本文结合现代药效筛选技术,提出以“方药指纹-药代标示物-药效靶标”三维模式
的思路研究翻白草糖尿病防治物质基础,为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中药新药研发以及中药毒性研究提
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翻白草 糖尿病防治 物质基础
doi: 10.3969/j.issn.1674-3849.2010.02.005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近年来,糖尿病发
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
3位严重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自从发现并使用胰岛
素治疗之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的
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恶化,仍
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目前世界上尚无满意
的治疗方法。而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医药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已日渐彰显其优势。
翻白草,别名鸡腿儿、土人参、山萝卜,是蔷薇科
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带
根全草,味甘、微苦、性平,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
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主治肺热咳喘,疟疾,咳血吐
血,泻痢便血,崩漏,痈肿疮毒,瘰疬结核等症[1]。现代
医学研究表明,翻白草中多种化学成分在治疗糖尿
病、抗菌、抗病毒、止泻和免疫增强等方面具有显著
的药理活性。翻白草具有清热、润燥、凉血之功效,可
清除“消渴”患者的燥热,燥热既除,则阴津自生,达
到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之目的,故能有效缓解“消渴”
之症状[2]。
本品能显著降低血糖,其机理可能与翻白草所
含黄酮类有关。广西医学院糖尿病科研组证实,黄酮
类有促进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专一受体结合的作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30001)
(天津药物研究院 天津 300193)
(广西中医学院 南宁 530001)
165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图 6 R,R’=H,OH
图 7 R=OG,R’=H
图 1 R1=R2=H,R3=ara,R4=glc
图 2 R1=R3=R4=H,R2=gluA
图 3 R1=OH,R2=gluA,R3=R4=H
用,能调整糖、脂肪代谢[3]。但其化学防治的物质基础以及具体机理如何,是
否还有其他因素起作用,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化学成分
从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中分离并鉴定出结构的天然化合物有黄酮类、
鞣质类、萜类和其他类型的化合物。
1. 黄酮类
R4
R2O
R3
OH O
O OH
R1
图 4 Agrimoniin
HO
HO
HO
HO
HO
HO
O
C
C
O
O
O
CH2O
O O
OCO
O
CO CO
OH
OH OH HO HO
HO
OH
OH
OH
OH
OH
O
CO
O
CH2
COO
OOC
OH
HO
HO
OH
OH
OH
OO
CO OC
HO
HO
HOOHOH
OH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Flavonoids)是翻白草的主
要活性成分,含量较大。根
据研究发现[4~9],翻白草中所
含有的主要黄酮类成分有
儿茶素、槲皮素、柚皮素、山
柰素、槲皮素-3-O-β-D-
葡萄糖、山萘酚-3-O-β-
D-葡萄糖、芹菜素-6-C-阿
拉伯吡喃糖基-8-C-葡萄
吡喃糖苷(图 1)、芹菜素-
7-O-8-D-葡萄糖醛酸苷
(图 2)、木犀草素-7-O-8-
D-葡萄糖醛酸苷(图 3)等。
2. 鞣质类
翻白草中鞣质是含量
较大的另一类化合物,根据
冯卫生,吉田隆志等 [10]研究
表明主要有 Agrimoniin(图
4)、Gemin A(图 5)、Pedun-
culagin (图 6)、Casuarictin
(图 7)、TellimagrandinⅠ(图
8)5种。
OH
OH
OH
OH
OH
HO
OH
OH HO HO HO
HO
COCO
OO
O
O
CH2
R
R
O
OC
C
O
3. 萜 类
从翻白草中提取得到的萜类物质主要是单萜和三萜类物质。据研究
发现 [6、8~9],翻白草中含有的萜类物质有乌苏酸、2α,3β-二羟基-乌苏-12-
烯-28-酸(图 9)、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图 10)、2α,3β,
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图 11)、3β,l9α-二羟基乌苏酸 (坡模醇
酸)(图 12)、齐墩果酸、3-O-乙酰坡模酸、2α-羟基白桦酯酸等。
4. 其他类型化合物
翻白草中还含有有机酸等其它类成分,如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间苯二
酸、富马酸、肉豆蔻酸、棕榈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无机物等[4、6~8]。
二、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及翻白草防治糖尿病研究近况
药物筛选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步骤,通过药物筛选,可以使一些天然产
图 5 Gemin A
OH
OH
OH
HO
HO
HO
HO
HO
HO
O
CH2 O
O
O
C
CO
OCO
O
CO CO
HO
HOHOOHOH
OH
OH
OH
OO
CO
O
O
O
CO OC
HO
HO
HOOHOH
OH
OH
OH
OH
OH
HO
HO
COO
OOC
CH2
O
166
2010 第十二卷 第二期 ★Vol.12 No.2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物、人工合成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开发成新药。而药物筛选模型的选择是其
中的关键。目前,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自发性 2型糖尿病动
物模型、实验性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基因敲除复制 2型糖尿病模型和胰
岛素抵抗的细胞模型等 4种,实验性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可操
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
究 2型糖尿病、筛选有效成分的最主要动物模型[11]。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
生物活性成分的不断发现,2 型糖尿病新药的筛选技术也产生了巨大的
进步,从单一的动物筛选模型发展为以快速、微量、大规模为特征的高通
量筛选。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主要分为受体[12]、酶、通道[13~14]、基因[15]
和其他类型的模型,分子水平的药物筛选具有耗材量少、药物作用机制明
确、筛选规模大等优点。在此前提下,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out
Screening,HTS)作为一种药物筛选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它以疾病相关的酶
和受体为作用靶点,采用体外的实验方法(分子和细胞水平药物筛选模型)
对天然或合成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16~17]。就目前而言,对天然或者合成药
物的糖尿病防治的分子水平上的筛选主要与以下几种酶或者受体有关:
1. α-葡萄糖苷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竞争性的抑制 α-葡萄糖苷酶催化 α-1,4-
糖苷键水解的能力,延缓和阻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有效推迟并减轻糖尿
病病人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及进程,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尤其是并
发症的发生[18]。高小平等[19]采用 3种酶活性测定方法对 126种常用中药的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显示,某些中药提取物能
显著抑制 α-葡萄糖苷酶活性。
2. 醛糖还原酶
醛糖还原酶(AR)是聚醇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限速酶,当血糖浓度升高
时,大量葡萄糖经醛糖还原酶转变为山梨醇在细胞内大量聚集而引起细
胞内的高渗效应,从而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18,20]。因此,通过抑制 AR的活性
能减少山梨醇的生成,有效的防止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黄伟等[21]建立微
剂量的醛糖还原酶筛选模型,研究分析了 64种中药对 AR的抑制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部分中药对醛糖还原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治疗糖尿病
并发症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3. GLP-1受体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在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方面有
重要作用的肠道内分泌激素[22],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刺激胰岛 B细胞增
生、抑制胰升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作用。环奕等[23]建立以 GLP-1信号
通路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通过构建该细胞模型,可以对肽类或非
肽类 GLP-1类似物进行高通量筛选。
4. 二肽基肽酶Ⅳ
二肽肽激酶 IV(DPP-IV)是一种多功能Ⅱ型跨膜糖基化蛋白,以 T细
胞活化抗原 CD26和腺苷脱氨酶结合蛋白二聚体形式存在。DPP-Ⅳ在体
内可以迅速且特异性地裂解 GLP-1 肽链 N 末端第二位的脯氨酸或丙胺
酸,导致 GLP-1 的失活。因此,抑制 DPP-Ⅳ就可以增强 GLP-1 的活性,
图 8 Tellimagrandin
CH2COO
OOC O OG
HO
HO
HO
OC
OO
CO
OH
OH OH
OH
OH
OH
OH
HO
HO
OH
OH
OH
O
G=
图 10 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
12-烯-28-酸
CH3H3C
OH
OH
CH3 CH3
CH3
H3C
H
OH
OH
OH CH3
O
OH
CH3
H3C
CH3 CH3
CH3
CH3H3C
OH
OH
H
图 9 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H
OH
CH3
H3C
OH
CH3 CH3
CH3
CH3H3C
OH
OH
H O
图 11 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
12-烯-28-酸
H
167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从而提高葡萄糖耐受水平[24~26]。
5. 其 他
近年来,发现了不少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如乙酰辅酶 A 羧化
酶 [27]、TORC2[28]、内脂素 [29]、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30]、糖原合成酶激
酶-3[31]、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蛋白激酶 C(PKC)[32]
等等。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通过上述药效筛选模型,研究并发现了翻白草
的水提物、醇提物具有明显的防治糖尿病的作用(表 1)。另外,对翻白草中
图 12 3β,l9α-二羟基乌苏酸
HO
OH
OH
O
H
H
所含有的一些化学成分所具有的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也有报道(表 2)。
三、翻白草物质基础研究未来前景展望
虽然经典的药理学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
物学技术在化学药物的研究中也能发现其作用的靶
点或受体,并能阐释其作用的机制。然而,面对中药
及其复方以多成分、多靶点、多代谢途径发挥作用的
复杂体系,这种利用单一机制药理模型的研究方法
往往难以全面地解释药物与药物之间以及药物与多
个靶点、多个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6]。
例如,在传统的翻白草有效成分研究过
程中,虽然翻白草中的某些黄酮、三萜
类已知成分具有醛糖还原酶或 α-糖苷
酶等的抑制活性,但翻白草的糖尿病防
治活性是否由该类成分所提供还没有
明确的报道,是否存在针对其它糖尿病
靶点的活性成分也没有深入的研究。这
就需要将代谢组学的方法应用到中药
及其复方的研究中,结合系统生物学及
生物学等知识,分析确定整个生物体内
系统生化谱图和功能调控规律,从而突
破中药及其复方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
础有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等
研究“瓶颈”。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作为一种
系统方法,应用核磁共振(NMR)、气相
色谱-质谱(GC-MC)以及液相色谱-质
谱(HPLC-MS/MS)等高通量、高分辨、
高灵敏度的现代分析仪器分析手段,定
性定量研究生物体体液中(包括血浆、
尿液、组织液、细胞培养液等)的内源性
代谢产物即代谢组 [47],结合模式识别等
化学信息学技术,分析生物体在不同状
态下(比如生理与病理状态、给药前后等的代谢指纹
图谱的差异,获得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群(Biomarkers),
从而揭示生物体在特定时间、环境下的整体功能状
态。代谢组学是反应机体状况的分子集合与其功能
之间的关系,所有对机体健康影响的因素均可反映
在代谢组中,基因、环境、营养、药物(外源物)和时间
(年龄)最终通过代谢组对表达施加影响,即具有明
显的整体反应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与中医治疗疾病
的整体观念十分吻合,因此,代谢组学用于中医药现
代化研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48~49]。
表 1 翻白草提取物防治糖尿病研究近况
成分 研究模型 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提取物
水提物
糖尿病小鼠
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预防糖尿
病;降低胰岛素抵抗;
33、34、35
小鼠肝细胞
促进胰岛素抵抗原代小鼠肝细胞
的葡萄糖代谢;提高正常小鼠肝细
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提高大
鼠血清 NOS活性;提高大鼠的胸
腺指数;增加 NO的含量
35、36、37
醇提物 糖尿病小鼠
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提高血清胰
岛素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增强
免疫力
38、39、40
表 2 翻白草所含化学成分防治糖尿病研究近况
成分 研究模型 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槲皮素 糖尿病大鼠
抑制非酶糖化;抑制蛋白糖化来抑
制醛糖还原酶活性
41、42
山奈酚 体外研究 保护溶酶体膜;抑制糖苷酶释放 42
儿茶素 体外研究 保护溶酶体膜;抑制糖苷酶释放 42、43
齐墩果酸
四氧嘧啶诱
导的糖尿病
小鼠
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对抗由肾上
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对抗外
源葡萄糖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
44
柚皮苷
STZ 糖尿病
大鼠
剂量依赖性降低血糖;降低血浆
H2O2和 TBARS含量;升高血浆胰
岛素水平;增加 CAT,SOD,GSPx和
对氧磷酶(PON)活性
45
168
2010 第十二卷 第二期 ★Vol.12 No.2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代谢组学也可应用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代
谢组学研究“代谢指纹图谱”,可以揭示药物引起的
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直接反映体内生物化学过程
和状态的变化。人体复杂的多细胞系统有赖于遗传
信息和神经及体液因素的正常传递,而这种信息传
递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各种受体。通过认识体液“代
谢指纹图谱”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阐明药物作用靶
点或受体。从药物学角度看,则依据药物分子与受体
分子之间的反应规律,在药物分子结构和效应的关
系基础上,发现新药并最终使新药具有更好的疗效
和更少的毒性和副作用[50]。
生命体-疾病-中药作用三者之间是一个有机
的动态作用的整体,代谢组学则是连接的枢纽和中
心,其全景式、整体互动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
观念、证候的复杂体系及动态连贯性、中药作用的
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是中医药现代化
的最佳切入点 [51]。根据肖学凤、刘昌孝“方药指纹-
药代标示物-药效靶标”三维模式思路 [52],用由小到
大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翻白草提取浓缩液,将所得
不同极性部位给 2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灌胃,筛选确
定出翻白草防治糖尿病的有效部位所在极性区间,
将该区间的物质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该部位
的各种组成成分,然后采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对得到的各种成分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有效成分
的分子结构经过在 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上校验构象后在分子计算软件上搭建。选择对糖尿
病疾病重要的靶标靶酶:α-葡萄糖苷酶、醛糖还原
酶、二肽基肽酶Ⅳ、乙酰辅酶 A 羧化酶、GLP-1 受体
等,从蛋白质数据库(Protein Data Bank)下载其三维
结构,将结构中的配体剪切出来,然后将翻白草系
统分离出的成分分子分别对接到每个靶酶的结合
位点,通过 Cerius2 软件包的 QSAR 模块计算包括片
段描述符、电性描述符、拓扑描述符、空间描述符、
结构描述符、热力学描述符等函数,进行主成分分
析 (PCA),通过计算相关矩阵、对角化得到特征值和
特征向量, 将对接得到的预测结合自由能即打分函
数作为一个维度,形成三维靶标-配体空间。根据对
接结果运用代谢组学的方法探讨其中可能的多靶
点、多途径作用及其可能的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
得到的靶标-配体空间的分布,经过进一步的实验
验证提高其可靠性后,可以通过化学基因方法用于
进一步虚拟筛选对糖尿病有疗效的翻白草有效成
分以及推测其作用的靶标,以代谢物靶标分析和代
谢轮廓分析为指导,开展中药翻白草防治糖尿病活
性物质的追踪、筛选,研究翻白草中具有防治糖尿
病活性的有效成分(群)及作用机理,解决目前中药
翻白草及其制剂中防治糖尿病作用的物质基础不
明确,作用机理不清楚的问题,同时代谢组学在安
全性评价中也具有其独有优势 [53]:可动态无伤害的
检测机体生物体液的代谢图谱的变化,动态评价药
物毒性效应,其分析技术简便而快捷,这些都为进
一步开发以翻白草为原料的防治糖尿病新药提供
理论依据。
以代谢组学研究为主线,建立并分析“方药指
纹-药代标示物-药效靶标”三者的内在联系,以此
研究翻白草糖尿病化学防治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
阐述翻白草中有效物质、物质基础、功能组分与体
内代谢成分和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之间的联系,
可以整体性的评价翻白草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安
全性,为进一步研究翻白草进而开发其他中药提供
依据。
四、结 语
代谢组学的发展使中医药进入系统的科学化
领域,将代谢组学应用到翻白草防治糖尿病的物质
基础研究之中,结合中药指纹图谱等相关技术,可
以阐明翻白草的效应物质基础,确定其在人体内的
系统生化谱图和功能调控规律,有可能在中药及其
复方的有效成分筛选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
为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以及中药制剂研发提供新
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海:上海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9.
2 韩永明,张业辉,熊迎春,等.中药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
响.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23~24.
3 广西医学院糖尿病科研组. 番石榴叶治疗成年型糖尿病的临床观
察.广西医学,1980,(4)∶1.
4 张颖,张立木,赵雪梅,等.翻白草中化学成分研究,泰山医学院学
报,2007,28(3)∶168~169.
5 Xue Peifeng,Liang Hong,Wang Bin,et al.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Potentilla multifida 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
2005,14(2)∶86~88.
6 薛培凤,尹婷,梁鸿,等 .翻白草化学成分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5,40(14)∶1052~1054.
169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思路与方法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7 刘艳南,苏世文,朱廷儒 .翻白草抗菌活性成份的研究,沈阳药学
院学报,1983,18(6)∶17~23.
8 金泉.翻白草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2007.
9 刘普,李军波,李立英,等 .翻白草化学成分的研究,时珍国医国
药,2009,20(1)∶122~123.
10 冯卫生,吉田隆志,郑晓珂,等.翻白草根中可水解丹宁的研究 .天
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3)∶26~30.
11 赵保胜,董淑云,霍海如,等.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中国
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5)∶62~66.
12 Marc Ferrer, Garrett D. Kolodin, Paul Zuck, et al. A fully automated
[35s]GTPYS scintillation proximity assay for the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Gi-link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Assay and Drug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2003, 1(2)∶261~273.
13 Gill S, Gill R, Lee SS, et al. Flux assays in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of ion channels in drug discovery. Assay Drug Dev Technol,2003,1(15)
∶709.
14 Pan YP, Xu XH, Wang XL.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method of
potassium channel regulators. Yao Xue Xue Bao, 2004, 39(2)∶85.
15 Pinhasov A, Mei j, Amaratunga D, et al.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for
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applications. Comb Chem High Throughput
Screen,2004,7(2)∶133.
16 罗傲雪,范益军,罗傲霜,等.2型糖尿病药物筛选技术研究进展.生
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4)∶895~898.
17 Ozaki H , Imaizumi Y, Oishi K, et al. High throughput pharmacology
for drug discovery. Nippon Yakurigaku Zasshi,2001, 118(3)∶187~196.
18 谢洁琼,吕秋军.抗 2 型糖尿病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国外医
学药学分册,2005,32(2)∶105~109.
19 高小平,张蔚瑜,邹文俊,等.中药提取物中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的筛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6)∶536~538.
20 Drel VR , Pacher P, Stevens MJ, et al. Aldose reductas inhibition
counteracts nitrosative stress and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 activa-
tion in diabetic rat kidney and high-glucose-exposed human mesangial
cells.Free Radic Biol Med, 2006, 40(8)∶1454~1465.
21 黄伟,唐灿.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生命科学仪器,
2008,6(11)∶52~54.
22 陶枫,蔡淦. 糖尿病治疗领域新热点-胰高血糖素样肽-1研究概
况.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2)∶1093~1095.
23 环奕,申竹芳. 以 GLP-1受体为靶点的药物筛选细胞模型的建立
和应用.药学学报,2009,44(3)∶309~313.
24 沙向阳,张惠斌,周金培.以二肽基肽酶Ⅳ为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
药学进展,2006,30(6)∶241~244.
25 Lambeir A M,Durinx C,Scharpe S, et al. Dipeptidylpepitdase,funci-
tons,and clinical aspects of the enzyme DPP-Ⅳ .Crit Rev Clin Lab
Sci,2003,40(3)∶209~294.
26 Hiramatsu H,Kyono K,Higashigama Y, et al. The structure and func-
tion of human dipeptidyl peptidase IV.possessing a unique eight-blad-
ed β-propeller fold. Biochem Biophys Rse Commun, 2003, 302 ∶849~
854.
27 李宏亮,萧建中,杨文英.乙酰辅酶 A羧化酶作为糖尿病治疗新靶
点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6)∶2586~2588.
28 郭晓强.TORC2: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生命的化学,2006,26(1)∶1~3.
29 樊立娜,刘素筠.内脂素——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医学研究杂志,
2009,38(1)∶7~9.
30 孙颖,刘德敏.糖尿病新型分子靶点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的检测
及应用.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4)∶489~492.
31 刘率男,申竹芳.糖尿病治疗新靶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 抑制剂的
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07,42(12)∶1227~1231.
32 康雪峰,童志平,唐康,等.2型糖尿病药物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现
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1)∶4946~4948.
33 王晓敏,王建红,徐冬平,等.翻白草水提液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
用.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2)∶53~54.
34 崔荣军,郭新民,李怀慧.翻白草对 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中
国临床康复,2005,9(11)∶84~85.
35 郭新民,崔荣军.翻白草对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和胸腺指数
的影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4,25(4)∶1~3.
36 张红芝,何计国,陈金兰,等.翻白草水提液对离体肝细胞糖代谢影
响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26(4)∶229~232.
37 张淑芹. 翻白草对 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改变的实
验.中国林副特产,2005,75(2)∶37~38.
38 王琦,周玲仙,罗晓东,等.翻白草不同方法提取物对小鼠降血糖作
用.中国公共卫生,2007,23(2)∶225.
39 邹志坚,王晓敏,冯劲松,等.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的作
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3)∶64~65.
40 王晓敏,邹志坚,陈月梅,等.翻白草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
和胰岛素抗体的作用.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338~339.
41 徐向进,张家庆,黄庆玲.槲皮素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非酶糖化及氧
化的抑制作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1)∶34.
42 Decharneux T., Dubois, F., Beauloye, C., et al. Effect of various
flavonoids on lysosomes subjected to an oxidative or an osmotic stress.
Biochem Pharmacol,1992,44 (7)∶1243~1248.
43 耿鹏,朱元元,杨洋,等.桑枝生物碱与儿茶素的降血糖作用 .中草
药,2007,38(8)∶1228~1230.
44 王立新,韩广轩,刘文庸,等.齐墩果酸的化学及药理研究.药学实
践杂志,2001,19(2)∶104~107.
45 Ali MM , El-Kader MAA .The influence of naringin on the oxidative
state of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 -induced acute hyperglucaemia.Z
Naturforsch,2004,59(9210)∶726~733.
46 邓海山,段金廒,尚尔鑫,等.代谢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方剂量效
关系中的应用.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36(3)∶198~203.
47 杨萍,贾钰华,李杰.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辽
宁中医杂志,2009,36(1)∶32~35.
48 刘昌孝 .代谢组学的发展与药物研究开发 .天津药学,2005,17(2) ∶
1~6.
49 刘昌孝,司端运,万仁忠,等.代谢组学与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国
天然药物,2008,6(2)∶82~88.
50 司端运 . 代谢组学技术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 中国药理通讯 ,
2009,26(2)∶8.
51 李文兰,孙志,杜娟,等.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思路
探讨.中国药理通讯,2009,26(2)∶69~70.
170
2010 第十二卷 第二期 ★Vol.12 No.2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责任编辑:李沙沙,责任译审:张立崴)
52 肖学凤,刘昌孝.基于代谢组学的降脂中药的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
机制研究探索.2009, 28(1)∶54~56.
53 Nicholson J K,Connelly J,Lindon J C, et al. Metabonomics: a plat-
form for studying drug toxicity and gene function.Nat Rev Drug Dis-
cov, 2002, 1(2)∶153~161.
Research and Prospects of the Therapeutic Material Basis of Potentilla Discolor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Liu Shun1,2, Shan Qi1, Zhou Weiwei1,2, Xin Ning2, Hou Wenbin1
(1. Tianjin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ianjin 300193, China;
2. Guna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bstract: Potentilla discolor has shown therapeutic effect on diabetes, especially type 2 diabetes, but its specific
substanc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remain unknow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okinetics
screening techniques, a three-dimensional mode, named “herbs fingerprint-pharmacokinetic markers- pharmacody-
namic targe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Potentilla discolor for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
ment. This research methodology may also be used for the pharmacodynamic basis study, drug discovery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of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Keywords: Potentilla discol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abetes, Material basis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