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全 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17(4):75-80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李秀珍1,2 陈苏丹2 李天忠1*
(1.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2.河南科技大学 林学院,河南 洛阳471003)
摘 要 为探讨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的关系,以休眠期欧李1年生基生枝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等
方法,分析了韧皮部、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休眠阶段欧李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
含量均高于淀粉,二者比值最高可达4.77,其中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自然休眠期芽中
检查不到果糖含量,但在被迫休眠期和芽萌动期迅速增加,至芽萌动期质量分数达2.05%;休眠期韧皮部和芽中酶
活性变化与糖含量变化一致;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其他酶的活性,在自然休眠期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迅速降
低至自然休眠解除时达最低值,降低幅度分别为芽94.18%、韧皮部84.78%;β-淀粉酶活性高于α-淀粉酶活性。综
上,欧李休眠期贮藏的碳水化合物以可溶性糖为主;蔗糖含量变化及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降低与自然休眠解除
关系明显;果糖含量变化与芽的被迫休眠和芽的萌动有关。
关键词 欧李;休眠期;碳水化合物;酶活性;休眠
中图分类号 S 662.9   文章编号 1007-4333(2012)04-0075-0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2012-01-02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624090004)
第一作者:李秀珍,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栽培生理研究,E-mail:lxzly737@163.com
通讯作者:李天忠,教授,主要从事果树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E-mail:litianzhong1535@163.com
Relation of bud dormancy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Cerasus humilis(Bge.)Sok.
LI Xiu-zhen1,2,CHEN Su-dan2,LI Tian-zhong1*
(1.Co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
2.Forestry Colege,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100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on the relation of bud dormancy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The annual shoots from
underground stem was used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e components of carbohydrates and the enzymes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in phloem and bud of dormant Cerasus humilis (Bge.)Sok.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oluble sugar
content was higher than starch in phloem and bud in dormancy period.The highest ratio of soluble sugar and starch
reached to 4.77.Most sugar was sucrose and then fructose,sorbitol and glucose.A few amount of fructose in bud were
detected in natural dormancy stage.But its content increased rapidly in enhanced dormancy stage and in germination
period,reaching to 2.05%in germination period.The changes in enzyme activities in phloem and bud were in line with
that of soluble sugar.The activity of S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enzymes,but quickly decreased in natural
dormancy stage,and reached to minimum at the end of the natural dormancy.The reduction in bud and phloem was
94.18%and 84.78%respectively.The activity ofβ-amylase was higher that ofα-amylase.Based on the integrated
analyses above,the main accumulated carbohydrate in dormant Chinese dwarf chery was soluble sugar.The relief of
natural dormancy was obviously linked with the change of sucrose and reduction of the SPS activity.Change in the
fructose contents was related to the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of bud.
Key words Cerasus humilis(Bge.)Sok.;dormancy stage;carbohydrate;enzyme activity;dormancy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年 第17卷 
  碳水化合物作为植物体内的能量物质、结构物
质和信号物质[1],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
用,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是低温条件下植物代谢较
为敏感的生理指标之一[2]。休眠期是果树重要的物
候期,体内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是抵御冬季低温胁迫、
维持最基本的生理代谢、花芽进一步分化和春季萌
芽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3]。果树休眠期碳水化合物
代谢的研究并不系统,多集中于测定果树芽休眠前
后[4-5]、人工低温[6]和喷施化学物质[7]等不同条件下
蔗糖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
变化。对果树休眠期其他碳水化合物组分及碳水化
合物代谢相关酶研究较少。本试验以休眠期欧李
[Cerasus humilis(Bge.)Sok.]枝条为材料,通过
测定枝芽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和淀粉等含
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休眠期欧李枝条中
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规律及其与休眠的关系,旨在为
欧李休眠期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果树糖代
谢的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以河南科技大
学周山校区试验田内生长良好、无病虫侵染的6年
生欧李自根苗为试材,株高60~80cm,2008年10
月下旬开始落叶,2009年3月初芽开始萌动,常规
管理。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0株(丛)为1个小区,3次
重复。在休眠期(10月25日)至次年的3月25日
每月采样1次,每次每株采集长势整齐一致的欧李
一年生基生结果枝1枝,共30枝,用自来水冲洗,再
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然后将枝条的
韧皮部和芽等组织器官分解。装入自封袋置于-80
℃冰箱中保存待测。同时于2008年10月25日(气
温降至7.2℃之前)起每10d采样1次,每次采集
长势整齐一致的欧李一年生结果基生枝5枝,重复
3次,用于休眠解除的测定。
1.2 自然休眠结束时的测定
将每次采集的欧李一年生结果基生枝剪成10
cm长的枝段,插入盛有约3cm深清水的三角瓶中,
再放入25℃、RH(相对湿度)80%、光照/黑暗为
12h/12h的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每天换水一
次,每5d剪去枝条基部2~3mm以露出新茬防止
木质部堵塞。1个月后统计萌芽情况,以芽体明显
膨大为标准,当萌芽率≥50%时表示欧李已满足需
冷量通过自然休眠[8]。
1.3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等单糖含量的测定参照
姜波[9]和关紫烽[10]的气相色谱法,蔗糖的测定采用
间苯二酚比色法[11],可溶性糖的测定采用3,5-二硝
基水杨酸比色法[12],淀粉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13]。
1.4 酶液制取和酶活性测定
酶液的制取参照Keler F[14]的方法进行。中性
转化酶(NI)、酸性转化酶(AI)活性的测定参照
Miron D[15]的方法,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测定
参照Najeh Dali[16]的方法,蔗糖合成酶(SS)活性的
测定参照孟海玲[17]的方法,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
性的测定参照王晶英[12]的方法进行。
1.5 数据统计分析
测定数据使用Excel绘图,SPSS13.0统计软件
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条件下欧李休眠结束时期确定
2008年10月25日气温为8~19℃,之前的最
低温度都高于8℃,欧李没有冷积累,10月29日气
温为7~20℃,开始有冷积累。2008年10月25日
开始采样时欧李的萌芽率仅21.52%,说明欧李处
于自然休眠状态,随着采样时间的推进,冷积累时间
越来越长,欧李萌芽率逐渐升高,至2008年11月
25日,已超过50%(达50.32%)。至此,欧李已经
满足需冷量解除了自然休眠,之后进入被迫休眠阶
段。2009年2月25日至3月25日随着气温回升
被迫休眠逐渐解除,进入芽萌动期。
2.2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含量分析
如图1所示,在休眠期间欧李枝条韧皮部和芽
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淀粉含量,休眠初期可溶
性糖含量达淀粉含量的3倍之多,说明欧李休眠期
以贮藏可溶性糖为主。韧皮部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
12月25之前持续缓慢增加,而淀粉含量略有上升
后呈缓慢下降的趋势至1月25日,12月25后可溶
性糖含量持续下降,至2月25日(芽萌动前)达低
谷,而淀粉含量在1月25至2月25日有所回升,但
在芽萌动期二者又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即可溶性糖
含量增加而淀粉含量降低。芽中淀粉和可溶性总糖
的含量均低于韧皮部中淀粉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
自然休眠阶段及芽萌动期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和淀粉
67
 第4期 李秀珍等: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a)、(c)为韧皮部;(b)、(d)为芽。
图1 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中不同糖含量的变化
Fig.1 Changes of different carbohydrate contents in phleom and bud of dormant
Cerasus humilis(Bge.)Sok.
含量下降相对应,但在被迫休眠阶段二者变化趋势
相似。
韧皮部及芽内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变化虽有
不同,但两组织中各糖含量的高低顺序基本相同,即
含量最高的为蔗糖、其次是果糖、葡萄糖和山梨醇,
而且韧皮部中各糖的含量有高于芽中各糖含量的趋
势。在自然休眠初期,蔗糖的含量高于其他糖组分
含量的总和,说明休眠期芽和韧皮部主要以贮藏蔗
糖为主。韧皮部中蔗糖含量在自然休眠过程中逐渐
降低,与果糖含量增加相对应,糖组分累计含量不断
增加,但在被迫休眠阶段有所降低。而芽中蔗糖含
量除12月25至1月25日有回升外,其他时期均呈
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果糖含量的变化,韧皮部
中的果糖含量在自然休眠阶段逐渐增加,进入被迫
休眠阶段后含量持续下降,只在萌芽前有所提高,而
芽中果糖在自然休眠阶段没有检测到,进入被迫休
眠阶段后含量逐渐增加,说明果糖含量的变化可能
与休眠的阶段及萌芽有关。
相关性分析可知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中的可
溶性糖与蔗糖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82,0.96),但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没有显
著的相关性,说明在休眠期可溶性糖的来源并不一
定全部来自于淀粉的水解,也可能来自于其他形式
的糖或其他物质。
2.3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2.3.1 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
SPS是催化蔗糖不可逆合成的酶类。如图2所
示,韧皮部和芽中均以SPS活性为最高,在自然
休眠初期远高于其他酶的活性,自然休眠解除过程
中,不论芽或是韧皮部SPS活性均迅速下降,下
降幅度分别达94.18%和84.78%,且酶活性的下降
与蔗糖含量的下降相对应,在自然休眠解除时SPS
活性达最低值,之后回升,韧皮部中的SPS在12月
25日达一较小的峰值后呈下降趋势至萌芽前,而芽
中的SPS在11月25日后增长缓慢,12月25日后
迅速增加至最大值,增长幅度达696.26%,这一增
长与芽中蔗糖含量的增长一致,之后一直降低至芽
萌动期。
77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年 第17卷 
(a)、(c)和(e)为韧皮部;(b)、(d)和(f)为芽。
图2 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中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Fig.2 Changes of sucrose metabolic enzymes activities in phloemand bud of dormant
Cerasus humilis(Bge.)Sok.
  AI和NI是催化蔗糖不可逆分解的酶类。休眠
期韧皮部和芽中的AI和NI的活性均较低,且在11
月25日前均呈升高趋势,这一变化趋势与蔗糖含量
的减少相对应,之后韧皮部中 NI活性呈持续缓慢
下降趋势,而芽内NI活性在2月25日迅速升高达
20.59μmol/(g·h)(FW)(韧皮部中 NI活性仅为
5.84μmol/(g·h))(FW),这一变化趋势与果糖含
量的迅速增加相对应,韧皮部的AI活性在11月25
日后持续下降至芽萌动,但芽中的 AI活性在芽萌
动期略有回升。
SS是蔗糖的双向作用酶类,不仅可以促进蔗糖
的合成,还可以促进蔗糖的分解。休眠期韧皮部中
SS活性较低而芽中的SS活性较高,韧皮部中的SS
活性在解除自然休眠过程中持续缓慢下降至12月
25日达最低值,之后又缓慢上升至2月25日,萌芽
前又有所下降。芽中的SS活性变化较剧烈,在自
然休眠期下降,而在被迫休眠期的12月25日达最
大值后又下降,但在芽萌动期有所升高,它的变化与
蔗糖含量变化有时一致而有时相反,这一点也体现
了该酶的特性,但其变化不易反应器官所处的休眠
阶段。
2.3.2 淀粉酶活性分析
如图3所示,在解除休眠过程中韧皮部和芽中
β-淀粉酶活性均高于α-淀粉酶活性。韧皮部中二者
的变化趋势相似,在自然休眠过程中,二者都呈下降
趋势,11月25日后又迅速升高至12月25日均达
最大值,之后β-淀粉酶活性迅速下降至1月25日达
最低值,在被迫休眠后期一致呈上升趋势,α-淀粉酶
活性缓慢下降至2月25日才又有所上升。
芽的β-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韧皮部中β-淀粉
87
 第4期 李秀珍等: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休眠关系的分析
(a)为韧皮部;(b)为芽。
图3 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Fig.3 Changesα-amylase andβ-amylase activity in pheolm and bud of dormant
Cerasus humilis(Bge.)Sok.
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α-淀粉酶活性变化趋势与韧
皮部的不同。芽内α-淀粉酶活性呈稳定上升趋势,
至芽萌动期提高了3.3倍达最大值6.48mg/(g·
min)(FW)。相关分析知芽所含的果糖及山梨醇与
α-淀粉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
0.94),淀粉含量与β-淀粉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
关系数为-0.78)。
3 讨 论
3.1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含量与休眠的关系
碳水化合物是植物在休眠期间及春季萌芽开花
期间进行代谢变化的主要能量来源[3],但其种类和
含量的变化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苹果在秋冬
季时,韧皮部中糖分以山梨醇为主,其次为蔗糖,葡
萄糖和果糖都很少[18],桃、油桃和李韧皮部中在秋
季落叶之前以山梨醇、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的含
量最少[19],葡萄在休眠期开始时芽和节附近以淀粉
含量最高[6]。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休眠期间,欧李韧
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淀粉,尤其休眠初
期韧皮部和芽中可溶性糖含量超过淀粉含量的3
倍,测定各糖组分含量也能得到高可溶性糖含量的
结果。其他果树[20-21]的抗性研究结果表明,高的可
溶糖含量提高了树体的抗性,这或许是欧李抗旱和
抗寒能力强的原因之一。休眠期可溶性糖含量最多
的是蔗糖,其含量高于其他糖组分之和,其次是果
糖、山梨醇和葡萄糖。蔗糖含量的变化与自然休眠
的解除相关,随自然休眠的解除显著降低。果糖在
休眠过程中变化明显,尤其在芽中,自然休眠阶段没
有检查出果糖的存在,但在被迫休眠和芽萌动期迅
速增加,说明果糖与欧李被迫休眠有关,也可能是欧
李芽萌发所必须的。淀粉含量的变化随休眠阶段的
变化而变化,但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
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可溶性糖的来源并
不一定都来自于淀粉,可能还有其他来源,这一点还
需进一步探讨。
3.2 休眠期欧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活性与碳
水化合物及休眠的关系
本试验表明,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中的β-淀
粉酶活性比α-淀粉酶活性高,这与王蕾[22]对野生杏
种子研究相一致,与α-淀粉酶相比,休眠期野生杏
种子具有较高的β-淀粉酶酶活性,打破休眠后β-淀
粉酶活性显著下降,较高的β-淀粉酶活性对野生杏
种子打破休眠是必要的。而龙雯虹[23]研究认为,在
休眠过程中山药、日本薯蓣和黄独珠芽α-淀粉酶比
β-淀粉酶活性高;陈远平
[24]研究也发现,休眠期卵
叶韭的芽α-淀粉酶活性迅速升高,这些研究结果与
本试验结果不同之处可能是由于试材的差异造成。
韧皮部和芽中SPS活性的变化与休眠阶段相关,在
自然休眠解除阶段SPS活性迅速降低,自然休眠解
除时达最低值,可以以此判断自然休眠的解除。相
关分析表明韧皮部SPS活性与葡萄糖含量呈显著
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NI和 AI活性与果糖
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
0.92),SS活性与蔗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
为-0.82),而芽中蔗糖代谢关键酶与蔗糖、果糖和
葡萄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芽中各可溶性糖的
变化可能与韧皮部的运输有关。
97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2012年 第17卷 
4 结 论
欧李于11月25日前后解除自然休眠,之后进
入被迫休眠阶段;休眠期欧李韧皮部和芽贮藏碳水
化合物以可溶性糖为主,其中蔗糖含量最高;蔗糖含
量及SPS活性与自然休眠的解除关系明显;果糖含
量与芽的被迫休眠和萌动有关。
参 考 文 献
[1] 张永平,乔永旭,喻景权,等.园艺植物果实糖积累的研究进展
[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1151-1157
[2] 赵昶灵,武绍波,杜孝宇,等.人工低温条件下滇中砀山酥梨休
眠花芽及其着生处枝条中糖类含量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0,36(5):414-417
[3] 王慧.自然休眠期油桃花芽碳水化合物变化规律及相关基因的
表达分析[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4] 毕磊.七月酥梨休眠期内含物变化及生理代谢研究[D].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2009
[5] 高东升,束怀瑞,李宪利,等.桃自然休眠过程中外源激素对花
芽碳水化合物的调控效应[J].果树学报,2002,19(2):104-107
[6] Hatem B M,Ahmedou M V,Jan M C,et al.Biochemical
changes in dormant grapevine shoot tissues in response to
chiling:Possible role in dormancy releas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10,124(4):440-447
[7] 李小芳,王洋,邓新杰,等.温度、GA3 和乙烯对中国水仙休眠
的解除[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10):953-957
[8] Linsley-Nokes G C,Louw M,Alan P.Estimating daily positive
Utah chil units using daily minimum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J].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s,1995,5(1):19-23
[9] 姜波,刘长建,成建立,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
可溶性单糖[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45(2):182-184
[10]关紫烽,赵丽杰.气相色谱法分析天麻中单糖含量[J].大连民
族学院学报,2004,6(1):51-52
[11]韩振海,陈昆松.实验园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王宪泽.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2
[13]王晶英,敖红,张杰,等.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技术与原理[M].哈
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
[14]Keler F,Ludlow M M.Carbohydrate metabolism in drought-
stressed leaves of Pigeonpea(Cajanus caja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93,44(8):1351-1359
[15]Miron D,Schaffer A.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ucrose
synthase and invertase activities in developing fruit of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 and sucrose accumulation
Lycopersicon hirsutum humb and bonp[J].Plant Physiology,
1991,95:623-627
[16]Najeh D,Dominique M,Serge Y.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sucrose phosohate synthase in the pathway of sugar
accumulation in sucrose-accumulating tomato fruits[J].Plant
Physiology,1992,99(2):434-438
[17]孟海玲,王有年,李奕松,等.桃树子房发育初期蔗糖含量及其
相关酶活性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3):779-785
[18]夏国海,宋尚伟,张大鹏.苹果幼树休眠前后可溶性糖和氨基酸
的变化[J].园艺学报,1998,25(2):129-132
[19]González-Rossia D,Reig C,Dovis V,et al.Changes on
carbohydrates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bark tissues induced
by artificial chil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dormancy bud
break in Prunus sp.[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8,118(4):
275-281
[20]刘艳,赵虎成,李雄,等.梨枝条中淀粉、还原糖及脂类物质动态
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2,24(1):
57-60
[21]沙广利,郭长城,雎薇,等.梨抗寒性遗传的研究[J].果树科学,
1996,13(3):167-170
[22]王蕾,海利力·库尔班,萨拉木·艾尼瓦尔.野生杏种子对外源
赤霉素的生理响应[J].干旱区研究,2009,26(5):701-706
[23]龙雯虹,郭华春,高星,等.3种薯蓣植物珠芽休眠过程中糖类
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J].西部林业
科学,2009,38(3):21-27
[24]陈远平.卵叶韭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更新芽休眠解除机理的研
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6
责任编辑:王燕华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