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佛甲草对冬季自然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



全 文 :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櫄
(上接第 174 页)
3 结论
吉林市适生的城市绿化树种滞尘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单
位叶面积的滞尘量可以相差约 1 倍。乔木中的杜松、红皮云
杉、火炬树、白桦,花灌木中的金露梅、榆叶梅等都是吉林市优
良的滞尘树种。不同树木类型间的滞尘量有较大差异。常绿
乔木滞尘量最大,阔叶花灌木其次,阔叶乔木最小。同一树种
不同位点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其滞尘能力顺序依次为水泥
厂 >解放大路 >鸿博御园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江南公园。
树种间滞尘能力的差异是由树冠(形状、分枝角等)、叶
片的形态结构(皱纹、粗糙、绒毛、油脂等)决定的。本研究仅
对不同树种的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重量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比
较,虽然能从一个方面反映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但距全面反
映树种在阻挡、截留与吸滞尘埃方面的差异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对于成片的绿地或森林,如何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从而
达到最优的滞尘能力,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单运峰. 酸雨、大气污染与植物[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9:11 - 85.
[2]高金晖,王冬梅,赵 亮,等. 植物叶片滞尘规律研究———以北京
市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2) :94 - 99.
[3]蔡永立,宋永昌.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藤本植物的适应生态学 I.
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J].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1) :90 - 98.
[4]贺 勇,李 磊,李俊毅,等. 北方 30 种景观树种净化空气效益
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5) :37 - 39.
[5]柴一新,祝 宁,韩焕金. 城市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以哈尔
滨市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9) :1121 - 1126.
[6]张 楠,贺学林,韩 英. 榆林市城区常绿针叶植物滞尘能力的
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 :12519 - 12520.
[7]张新献,古润泽,陈自新,等. 北京城市居住区绿地的滞尘效益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19(4) :12 - 17.
[8]吴中能,于一苏,边艳霞.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
[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 :780 - 783.
[9]程政红,吴际友,刘云国,等. 岳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J]. 中国城市林业,2004,2(2) :37 - 40.
[10]刘 霞,李海梅,李 想,等. 青岛市城阳区主要绿化树种滞尘
能力研究[J]. 北方园艺 2008(4) :167 - 169.
李秋娜,孔 郑,张身嗣. 佛甲草对冬季自然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6) :175 - 177.
佛甲草对冬季自然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
李秋娜1,孔 郑2,张身嗣3
(1.淮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安徽淮南 232001;2.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
3.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 232008)
摘要:以屋顶绿化植物佛甲草为材料,研究其地上部分对冬季自然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冬季随着气
温先降后升,佛甲草茎、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与温度变化趋势一致;而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表现
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在最低气温来临之前调整到最大值;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结果显示佛甲
草茎、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 - 8. 79 ℃和 - 4. 61 ℃。
关键词:佛甲草;低温;生理响应;抗寒性
中图分类号:S688. 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 1302(2012)06 - 0175 - 03
收稿日期:2011 - 10 - 12
基金项目:安徽省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9A05022)。
作者简介:李秋娜(1981—) ,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园
林植物生理生化研究。E - mail:hamiguajsd@ yahoo. com. cn。
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是城市建设与美化过程中不
可忽视的环节[1]。屋顶绿化具有改善环境,提高城市绿化覆
盖率,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生态平衡[2 - 4]等生态功
能,越来越受到城市建设者们的追捧。但屋顶风速大、年温差
大、日照强烈,植物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因此,绿化植物的正
确选择是屋顶绿化成败的关键因素[5]。国内外已筛选出许
多可供屋顶绿化的植物,其中应用最多的为景天科植物[6]。
佛甲草属于景天科植物,具有耐干旱、耐低温、根系穿透
力弱等特点,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人们对佛甲草的研究主要
集中在株高、盖度、越冬景观色等形态学方面[7 - 8],但有关自
然降温条件下其生理指标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本试验通过
研究佛甲草对自然降温的生理生化响应,揭示生理生化指标
与其抗寒性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淮南市大通区淮南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地
处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属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
候,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 15. 3 ℃,全年无霜期
224 d,年日照 2 279. 2 h,年平均降雨量为 937. 2 mm。土壤类
型为黄棕壤。
1. 2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供试的佛甲草引自上海绿世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金山苗
—571—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2.06.131
圃基地。2009 年 9 月栽植于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院内,栽
植后进行常规管理。2010 年 12 月初至 2011 年 2 月末每 14 d
随机取样一次,每次均取佛甲草中间的茎和成熟完整的叶片,
取样后即用湿纱布包裹,装入密封塑料袋,带回实验室测定生
理指标,并在 2011 年 1 月 15 日采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测定
佛甲草茎、叶的低温半致死温度。
1. 3 测定指标及方法
相对电导率采用电导法[9]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
比色法[10]测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愈创木酚比色
法[10]测定;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10]测定。低温半
致死温度(LT50)测定方法见参考文献[11]。电解质渗透率
用 DDS - 11A型电导率仪测定。
2 结果
2. 1 试验期间气温变化
试验期间温度变化如图 1 所示,自 2010 年 12 月初至
2011 年 2 月,气温变化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0 ℃以下
的低温主要出现在 1 月份,2 月中旬出现一次“倒春寒”。
2. 2 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佛甲草半致死温度
对测定结果(表 1)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用 Logistic方程
Y = K /(1 + ae - bX)拟合,得到佛甲草叶片 Y叶 = 0. 957 3 /(1 +
3. 935 9e0. 297 2t) ,佛甲草茎 Y茎 = 1. 103 3 /(1 + 5. 860 5e
0. 201 1t)。
其中 r2叶 为 0. 858 5,r
2
茎 为 0. 934 5,拟合度较高。
表 1 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佛甲草的电导率
佛甲草
电导率(%)
4 ℃ 0 ℃ -4 ℃ -8 ℃ -12 ℃ -16 ℃ -20 ℃
叶 12. 6 15. 3 21. 3 78. 1 88. 7 91 95. 1
茎 10. 4 11. 2 25. 1 50. 2 85 92. 1 96
根据朱根海等[12]研究结果,求该 Logistic 方程的二阶导
数,并令其等于 0,即可获得曲线的拐点 X = lna /b,X 即为半
致死温度(LT50)。求得佛甲草叶片的 LT50为 - 4. 61 ℃,茎的
LT50为 - 8. 79 ℃。说明佛甲草茎比叶片的耐低温能力强,这
与杜永吉等在结缕草上的研究结果[13]相同。
2. 3 佛甲草对低温变化的生理生化响应
2. 3. 1 细胞膜透性 从图 2 可知,佛甲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呈
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最高值(73%,1 月 29
日)是最低值(15%,12 月 4 日)的 4. 87 倍,整体变化较明显。
而佛甲草茎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则较为平缓,最高值(58%,12
月 4 日)仅为最低值(32%,2 月 12 日)的 1. 81 倍。说明茎具
有较高的自我调节和适应低温的能力。
2. 3. 2 MDA含量 MDA是植物遭受低温逆境时,生物膜系
统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本试验中佛甲草茎和叶的 MDA
含量随气温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图 3)。不同部
位出现最高值的时间一致,只是叶片中 MDA 含量的波动较
明显,茎的变化则较为平缓。
2. 3. 3 POD活性 试验结果显示,在冬季自然界温度变化
过程中佛甲草茎和叶片中的 POD活性与温度的变化一致,均
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图 4)。不过佛甲草茎的 POD 活
性远远高于叶片,特别是在温度显著降低的 12 月份和最冷的
1 月份,说明佛甲草茎在低温胁迫下的表现优于叶片。到了
温度回升后的 2 月份,佛甲草叶片中 POD 活性显著提高,即
外界的低温胁迫一旦解除,叶片中钝化的 POD 会被立即
激活。
—671—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年第 40 卷第 6 期
2. 3. 4 可溶性糖含量 由图 5 可知,佛甲草叶、茎中可溶性
糖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均随气温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
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的最大值出现在气温低的 1 月 15 日
(5. 24%) ,最小值出现在 12 月 4 日(1. 99%) ,最大值为最小
值的 2. 6 倍。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在第一次降温时(12 月 18
日)就达到了最大值(4. 39%)。
3 讨论
细胞膜是低温伤害的原初部位和主要部位,低温胁迫能
引起植物细胞电解质渗透率的明显改变,导致溶质外渗。植
物细胞电解质渗漏的多少常反映出低温下植物受伤害的严重
程度[14]。在自然降温过程中测定的佛甲草叶片的细胞膜透
性增大快而明显,茎的细胞膜透性变化平缓,说明佛甲草的茎
的耐寒能力大于叶片,这与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下测定的佛
甲草叶和茎的半致死温度表现一致。半致死温度反映了植物
组织的耐寒能力和所能耐受的低温极限,可作为植物抗寒性
鉴定的重要指标,已在很多植物上得到了应用[15]。
正常条件下,植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动态平
衡状态。低温胁迫下,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超出一定限度时,
就会引起膜脂过氧化[15]。MDA 是植物遭受低温逆境时,生
物膜系统膜脂过氧化的最终产物,其浓度的高低代表膜脂过
氧化强度及膜系统的伤害程度,直接关系到植物耐寒能力的
强弱[16]。本试验中佛甲草茎和叶的 MDA含量在外界气温降
低时升高,气温回暖后降低,说明佛甲草地上部分在遭受低温
胁迫时膜脂剧烈氧化,胁迫解除膜脂氧化水平随之降低。
一般认为 POD是植物体内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一
种酶,在适度的低温下 POD 活性会增强,可反映植物耐寒能
力的高低[16 - 19]。也有人认为 POD活性的高低并不能代表植
物的抗寒性,因为 POD 在植物体内具有非专一性,其既与膜
脂过氧化有关,又是细胞防御活性氧毒害酶系统的成员之
一[20 - 21]。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过程中,佛甲草茎的
POD活性远远高于叶片,茎的抗寒性比叶片好,这也与田间
的观察结果一致。
可溶性糖的积累既可提高细胞液浓度,使冰点降低,缓冲
细胞质过度脱水,保护细胞质胶体不致遇冷凝固,又可防止细
胞膜因结冰引起伤害[22]。佛甲草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第一
个极端低温(12 月 18 日,- 1 ℃)出现后达到最高水平,表明
其对瞬时低温刺激较敏感,体内的低温适应机制在最低温度
到来时将可溶性糖含量调整到最高水平[23]。
可见,在低温胁迫下,同一种植物,部位不同,生理变化不
同,说明不同部位对低温胁迫的应答机制不同[13,15]。
参考文献:
[1]秦 俊,王丽勉,胡永红,等. 生态建筑低维护屋顶绿化技术的研
究———以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1) :59 - 60,63.
[2]Brenneisen S. Green roofs:How nature returns to the city[J]. Acta
Horticulturae,2004,643:289 - 293.
[3]王祥荣.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
[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4) :349 - 354.
[4]Wong N H,Chen Y,Ong C L,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rmal benefits
of rooftop garden in the tropical environment[J]. Building and Envi-
ronment,2003,38:261 - 270.
[5]冷 宇,张卫国,严秀珍,等. 屋顶绿化植物研究综述[J]. 黑龙
江农业科学,2008(2) :145 - 147.
[6]魏 艳,赵慧恩. 我国屋顶绿化建设的发展研究———以德国、北
京为例对比分析[J]. 林业科学,2007,43(4) :95 - 101.
[7]赵定国. 屋顶绿化的材料佛甲草初考[J]. 园林,2002(2) :43
- 44.
[8]胡玉咏,刘 露,刘一明,等. 四种屋顶绿化候选植物的耐热性研
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27(3) :210 - 214.
[9]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8:18 - 19.
[10]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 2 版.广州:华南理
工大学出版社,2006:64 - 66.
[11]严寒静,谈 锋. 自然降温过程中栀子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变化
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2000,24(1) :
91 - 95.
[12]朱根海,刘祖棋,朱培仁. 应用 Logistic 方程确定植物组织低温
半致死温度的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6(3) :11 - 16.
[13]杜永吉,于 磊,孙吉雄,等. 结缕草品种抗寒性和抗寒机理研
究[J]. 草地学报,2008,16(4) :347 - 352.
[14]简令成. 生物膜与植物抗寒害和抗寒性的关系[J]. 植物学通
报,1983(1) :17 - 23.
[15]刘 颖,沈益新,顾洪如,等. 两种结缕草品系对低温胁迫的生
理响应研究[J]. 草地学报,2010,18(2) :228 - 232.
[16]张文娇,王小德. 低温胁迫对 5 个不同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
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3) :203 - 205.
[17]杜永吉,于 磊,孙吉雄,等. 结缕草 3 个品种抗寒性的综合评
价[J]. 草业学报,2008,17(3) :6 - 16.
[18]费永俊,杨 娟,韩烈保. 工程绿化草种垂盆草对低温的生理响
应[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 :65 - 68.
[19]叶亚新,金 琎,陈佳佳,等. Ce3 +对低温胁迫下萝卜幼苗抗寒
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0(1) :153 - 156.
[20]王代军,温 洋. 温度胁迫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抗性机制的研
究[J]. 草业学报,1998,7(1) :75 - 80.
[21]童贯和,刘天骄,黄 伟. 模拟酸雨及其酸化土壤对小麦幼苗膜
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6) :1509 -1515.
[22]马德华,卢育华,庞金安. 低温对黄瓜幼苗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J]. 园艺学报,1998,25 (1) :61 - 64.
[23]薛建辉,苏 敬,刘金根,等. 5 个常绿阔叶园林树种对低温变化
的生理响应[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 :
38 - 42.
—771—李秋娜等:佛甲草对冬季自然温度变化的生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