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108 9年 6月
第 1 1卷第 3期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Vol.1 1,
J u n
抛 . 3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1 9 8 9
火棘生物学特性初报
生物学基础部 王三根 邓如福
[ 摘要 l 本文时火棘 ( P 夕 r a C a n 忿人a f o几。 。 e a n a L i ) 的形态 特 征 、 生 态 环
境 、 花果物候和 引种驯化等进行 了调查研 究 。
主题词 : 生物学 ; 特性 ; /火棘 。
火棘属 ( P y : a o a 爪五a R o e m ) 属蔷薇科苹果亚科 ,广泛分布 于亚洲东部至欧洲 南部 ,我
国尤以南方山区及丘陵地带为多 。 本属共有 10 种 , 我国已发现 7种 。 其 中 , 分布最 广 、 贮 量
最大的是火棘 ( p y r a e a n t人a f o r t u o e a n a L i ) 〔 ` ’ 。 其果实红艳似火 , 幼枝变态成 刺 状 ,
故名。
198 6年以来 , 我们开展了火棘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及果实化学成分的分析 。 本文又对火
棘的生物学特性 、 生态环境及引种驯化栽培等作了调查研究 , 为进一步开发与保护这一丰富
的野生植物提供参考 。
1 材料与方法
调查观察及取样在四川省大 巴山和重庆市绪云山及西南农业大学附近地区进行 , 并作了
插扦和栽培试验 。
含水量分析用烘干法测定 。 叶绿素含量用丙酮提取 , 72 1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 。用蕙酮硫
酸法测定可溶性糖 , F一 D试剂法测定单宁 , 2 , 6一二氯酚靛酚法测定维生 素 C , o . I N N a O H
滴定总酸度 。
2 火棘的生态环境
火棘多分布于海拔 25 0~ 2 5 0 o m 的山地 、 丘陵阳坡灌丛草地及荒坡 、 河滩 、 沟渠 、 道旁 。
抗性强 , 耐干早 。 在 p H S一 8及富含C a 、 M g 、 K 等元素的土壤上生长良好 ; 在 极 贫 瘩 、 浅
薄的沙滩 、 石砾 、 崖缝也能生长 。 但在肥沃深厚土层上植株高大 , 枝叶繁茂 , 结实多 。
火棘适宜生长在 日照较多的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 如大 巴山区 , 年平均 温 约 1 4 O C , 最
低最高温为一 。~ 3。 。 C , 无霜期 2 : o天 , 年降水量 8 0 0~ z 0 0 0 m m , 日照 1 5 0 0小时 , 土壤有黄
壤、 黄棕壤 、 棕壤等 , 火棘生长 良好 。
与火棘混生的树木常有马桑 、 青刚等小乔木 或灌丛植物 。
3 火棘的形态特征
火棘为常绿灌木 , 高 1一 4 m 。 枝 圆柱形 , 含水量 40 ~ 70 肠 , 老枝暗褐色 或 红 褐 色 , 无
毛 , 嫩枝外被锈色短柔毛 , 侧枝常短 、 先端成刺状 。 芽小 , 外被短柔毛 。
1日89年2月2 1日收到 .
3 1 2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10 5 9年 6月
单叶互生 , 革质或半革质 , 随着叶片生长 夕 质地逐渐坚硬易脆 , 含水量降低 。 叶片倒卵
形或倒卵状长圆形 , 中部以上最宽 , 先端圆钝或微凹或具短尖头 , 基部楔 形 , 下 延 连 于 叶
柄 , 边缘有钝锯齿 , 齿尖向内弯 , 近基部全缘 , 表面深绿色 , 稍有光 泽 , 背面淡绿色 , 两面
皆无毛 。 叶柄短 , 约 s m m , 无毛或幼嫩时有柔毛 。
花为两性花 , 白色 , 偶有 淡红色 , 复伞房花序 , 直径 3~ cs m 。 花尊筒短 , 多 呈 钟 状 ,
无毛 , 尊片 5 , 三角卵形 , 先端钝 , 无毛 。 花瓣 5 , 近似圆形 。 雄蕊 20 , 花药黄色 。 花柱 5 , 离
生 , 与雄蕊等长 , 子房上部密生白色柔毛 。 花含水量约 5 5~ 85 肠 。
梨果 、 球形 、 略扁 。 成熟果皮富含 色素 , 鲜红色 或金黄色。 果实长 径 。 . 61 ~ 。 . 93 c m 夕
短径 0 . 4 7、 o . 6 o e m , 体积 0 . 1 0 ~ o . 3 l e m ’ , 鲜重 0 . 0 5 、 0 . 2 3 9 。 含水量随成熟度而增加 , 为
7 3、 7 6肠 。 种 子 5粒 ,外壳坚硬 , 长径 2 . 0 、 2 . s m m , 短径 2 . 4 、 l . s m m , 每 20 0粒鲜 重 0 . 2 4
、 0 . 2 59 , 含水率 24 肠 。 鲜果皮肉与种子的重量比约为 3 . 8 、 4 . 。 : l 。
表 1 火棘叶片形态及叶绿亲含通
项 目 大 叶 中 叶 小 {仆
长 轴 ( e m ) 3 . 2 , 4 . 5 2 . 4、 2 . 7 1 . 4“ 1 . 8
短 轴 ( e m ) a .遵 , 1 . 7 1 . 1, 1 . 3 0 . 7、 0 , 9
叶面积 ( e m Z ) 5 . 2 6、 4 . 2 5 1 . 5 5~ 2 . 15 0 . 7 2 , 1 . 0 0
含水率 ( 肠 ) 5 8~ 7 2 6 0 . 7 6 6 5“ 7 9
叶绿素 ( m g / g鲜重 ) 0 . 7 6 5 . 生. 0 5 4 1 . 0 6 9 . 一 15 3 1 . 0 0 9、 1 . 2 7 2
4 花果物候
火棘垂直分布虽广 , 但 以海拔 6 0 、 1 5。。 m 内生长最佳 , 5 0 m 以 下 或 Z o o o m 以 上 生 长
较差 , 表现出植株矮小 , 叶片稀少 , 果实小而颜色浅淡 , 味涩而酸 。 随着海拔升高 , 开 花成
熟期也相应推迟 。 一般每上升 30 0 、 50 Om , 成 熟推迟 10 ~ 15 天 。
火棘挂果期较长 , 在成熟过程中 , 其色泽 、 硬度 、 化学成分等发生显著变化 。 根 据这些
特点 , 可正确制定适合当地果实采收与加工的方案 。
5 引种驯化研究
火棘种子发芽力强 , 几乎没有休眠期 , 在适宜条件下 即能萌发。 、
火棘种子萌发时 , 二片子叶同时破土而出 , 为子叶出土幼苗 。 叶色 由浅黄转为浅绿 , 鲜
绿 , 同时幼根伸长 。 当第一片真叶长出时 , 侧根也开始发生 。 幼茎浅褐微红色 , 根褐色 。 但
茎与根的交接处多为白色 , 约长 0 . 5 、 l . co m 。 以后产生的叶片均有较深 锯 齿 , 基部楔形夕
同时夕 侧根增多 夕 并开始分枝。
在室外自然条件下扦插 , 成活率约为 60 肠 。 整株移栽即使在土质 、 营养 、 水分较差条件
第 11卷第 3期 主 三根等 火棘生物学特性初报 1 3 3
表 2海拨高度与火棘花期及果实成熟期
海 拨 (m )30 5月 50 0 8 0 0川 1 0 0 0 1 30 0 ~1 0 0 51 8 0 0 ~0 0 20 2 20 0以上
花 期
果实成熟期
4月中旬
1 2月中句
5月上句
1 2月下旬
5月中旬
I月中 下旬
5月 一卜句
2月上中旬
6月上旬
3月上旬
表 3火棘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 (鲜样 )
采样日期 含水
量
(帕 )
维生素 c可溶性 塘 总酸 单宁
(m g八 0 0 9 )(肠 ( )帕 )(帕 )质
地感观
1。月上旬
1明 中旬
比月上旬
1月中下旬
7 3
.
8 8
7 4
.
0 9
7 5
.
8 4
7 6
。
40
5
。
8 9
8
。
8 2
1 0
.
8 9
1 1
.
9 6
5
.
8 4
6
.
1 9
8
.
2 4
1 1
.
59
工 .1 2 50
.
8 4质硬色浅 、 酸爵味重
1
.
7 0 0 0
.
4 5质较硬 、 色浅酸涩
0
.
9 60 6
.
0 4质较钦 、 色变深 、 微甜 、 有酸涩味
0
.
0 90 2
.
2 3质软 、 色深暗、 甜微酸
注 :采样 点万源县 , 海 拨 1 。。。一 1 3 0 0 m .
裹4
温 度
火棘种子发芽率单位 : 肠
采收后天数
2 O
12~ 1 8
20~ 2 5
6 9
。
7
9 2
。
l
下 , 成活率也可达 80 肠以上 。
火棘果虽小 , 但单株产量较高 。 据抽样调查 , 成熟单
株一 般 为 5 、 12 . 5 k g 。 在 火 棘 产区 , 还有若干优质丰产
植株 , 可选育驯化作繁殖母本 。
112
八JQ甘九匕8八OQ`654Q
自。。
2340
参 考 文 献
l 中国科学院植物志编委会 . 中国植物志 . 科学出版社 , 19 74 : 36
2 四川植被协作组 . 四川植被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 9 8 0
3 王三根、 邓如福 、 李关荣 . 火棘的营养成分及利用研究 . 西农科技 , 1 987 ; 3 : 2 10 一 2 13
4 邓如福等 . 野生植物火棘的酿酒技术 . 四川制糖发酵 , 19 8 ; 2 : 19 “ 2
P R E L I M IN A R Y R E P O R T O N T H E B I O L O G Y O F
F I R E T H O R N ( P y
; a e a n t h a f o r t u 。 。 a n a L i )
w a n g S
a n g e n ; D e n g R u f u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B i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e C o u r s e s
,
S o u t h w e s t A g r i e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A b s t r a e t
T h e P r e s e n t P a P e r d e a l s w i t h t h e b i o l o g y o f f i r e t h o r n ( P y
r a e a o t h a
f o r 亡“ 。 e a o a L i ) i n e l u d i n g i t s m o r p h o l o g i e a l e h a r a e t e r , e e o t o p e , p h e n o l o g i 一
e a l P h a s e s o f b l o o m i n g a n d f r u i t p i e k i n g
,
i n t r o d u e t i o n a n d a e e l i m a t i z a 一
t i o n
.
Su b j
e e t w o r d s : b i o l o g y , e h a r a e t e r i s t i e s ; / f i
r e t h o r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