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菘蓝育种研究现状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全 文 :·综  述·
菘蓝育种研究现状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程春松1,2,彭代银1,黄和平1,郭友平1
(1.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现代中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007)
[关键词]菘蓝;育种;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282;R9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2.04.029
  药用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
菘蓝属二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及叶入药,分别称
板蓝根和大青叶,为常用中药材[1],在防治严重急性
呼吸 综 合 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方面疗效显著[2]。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
生物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建立和完善了多种系统方法学[3],各种分子生物学技
术也向中药资源鉴定、道地药材保护、新品种培育、有
效成分生产、作用机制研究等中药领域不断渗透。
1 菘蓝的育种现状
黄璐琦等[4]认为:随着1999年国家良好农业规
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基地建设的推
广,盲目引种现象依旧严重。品种退化、药用价值降
低甚至消失,已经存在于多种中药材的栽培。生物
技术是以生物体系或者生物工程原理生产生物产
品、培育新品种的综合技术。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
在药用植物菘蓝育种方面广泛运用,主要有单倍体
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
1.1 菘蓝的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技术是生物技术
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的一种育种新途径,目前,在育
种上通常采用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单倍体,其方
法[5]主要有花药培养、化学药剂诱导、孤雌生殖诱
导、远缘杂交诱导产生单倍体、辐射花粉诱导法等。
李焘等[6]以适宜发育时期的花药为外植体,进行花
药培养及单倍体诱导,获得了完整植株,为菘蓝的花
药培养、单倍体诱导及育种等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1.2 菘蓝的多倍体育种 多倍体药用植物一般具
有根、茎、叶和花果的巨型性、抗逆性强、药用成分含
量高等特性,这正是药材优质、高产育种所期望达到
的目标[7]。刘冬莲[8]的实验证明多倍体菘蓝中铁、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73091);安徽省高校
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1A189)
作者简介:程春松(1987-),男,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彭代银,0551-5169189,pengdaiyin@163.com
锰、铜、锌含量普遍高于二倍体植株。另外,早期的
研究也证明四倍体菘蓝中靛玉红、氨基酸含量也高
于二倍体菘蓝。对于菘蓝多倍体研究方法的考察,
段英姿等[9]试验显示以加入培养基法的诱导效果明
显优于直接浸种的诱导效果。
1.3 转基因抗虫育种研究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研
究中,常用于抗性研究。丁如贤等[10]构建的转基因
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许铁峰
等[11]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技术培育抗虫的
菘蓝新品系,通过对根癌农杆菌介导获得的转半夏
凝集素基因四倍体菘蓝进行了分子生物学检测,聚
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反转
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结果表明其DNA可以正
常转录成mRNA。
1.4 胁迫诱导法育种 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显示,植
物受到逆境胁迫会产生某些化学成分。胁迫诱导法
用于育种,常常是人为地给植物生长过程制造逆境,
让植物形成对该环境的抵抗能力。陈桂平等[12]用
一定浓度根腐病菌粗毒素的胁迫下诱导抗性植株,
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分析,初步获得有
抗性的植株。陈怡平等[13]采用微波预处理菘蓝种
子,结果证明适当时间的微波预处理可以提高植物
对增强紫外线B辐射的抵抗能力。陈怡平等[14]还
研究了微波辐射对菘蓝种子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并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波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幼苗光合
作用的机制。客绍英等[15]探讨了青霉素和氨苄青
霉素对菘蓝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2 菘蓝育种过程中基因研究技术
2.1 基本检测技术的应用 现代生物检测技术在
药用植物的基源鉴定研究、转基因育种等各方面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菘蓝的育种研究PCR及 RT-
PCR技术、Southern Blot分析、RAPD技术在外源
基因检测、抗性基因的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8
Website http://xuebao.ahtcm.edu.cn                  E-mail ahxbbjb@163.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31卷 第4期2012年8月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l.31 No.4 Aug.2012
2.1.1 PCR及RT-PCR技术:1985年,Kary Mul-
lis发明了PCR技术,引用到药用植物育种研究中,
可以通过分离植物基因来鉴定中药中的目的基因以
及DNA指纹图谱研究。许铁峰等[11]为了验证外源
基因是否转入植物细胞内,对抗生素抗性植株进行
了PCR检测,对转基因菘蓝利用农杆菌介导外源半
夏凝集素基因进行 RT-PCR分析,由于PCR只能
证明在转基因植株体内存在外源目的基因片段,而
不能完全确定外源目的基因片段已整合进植物基因
组,且PCR可能存在假阳性结果,因此通常配合采
用Southern Blot分析验证。
2.1.2 RAPD与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1990
年代提出RAPD技术,该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生
物的品种鉴定、系谱分析及进化关系的研究[16]。陈
桂平等[12]选取同一个无性系植株及其亲本进行
RAPD分析,得出结果无性系植株的遗传背景一致
性很好,但也发生了DNA水平的变异。这项工作
为进一步分离抗性基因和培育抗病品种打下基础。
相对于RAPD技术,AFLP技术与之相类似,它是
一项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能检测10倍的轨迹,并且
可以检测任何DNA。
2.2 染色体研究技术的应用 药用植物染色体研
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主要是包括总 DNA
的提取、染色体制片技术、核型研究以及其结构
分析。
2.2.1 菘蓝总DNA的提取:核酸样品质量将直接
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所得的DNA应达到满足试验
要求的量和纯度。陈桂平等[12]运用的菘蓝总DNA
提取方法是采用改良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微量提取法提取DNA。丁如
贤等[10]采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法提取总
DNA。CTAB是阳离子去污剂,可以很好地去除多
糖,因此对于植物DNA的提取具有较高的广谱性,
而SDS是阴离子去污剂,对多糖含量高的植物样品
效果比较差。
2.2.2 染色体制片技术:菘蓝染色体很小,因此,在
测量长臂和短臂时,难以确定长、短臂的分界线,只
有制作染色体分散、染色体分开,而着丝粒未分开的
染色体标本,并把染色体相片尽量放大,才能较准确
地确定着丝点的位置,使数据可靠[17]。杨飞等[18]在
大麦、玉米染色体研究中多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
压片法,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植物染色体制片。
2.2.3 核型研究:核型是指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
期的表型,是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的总和。
核型研究就是在对染色体进行测量计算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排队、配对,并进行形态分析的过程。杨
飞等的报道[18]表明: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
14=10m(2SAT)+4sm,菘蓝核型的对称等级为
2A,是一种比较对称的核型。鹿萍[17]报道二倍体
染色体数为14条,核型公式为2n=2x=14=14m,
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8条,核型公式为4n=4x=28=
28m。以上研究基本确定了菘蓝染色体的数目、大小
及形态特征。
2.2.4 染色体分析:随着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的进
步,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染色体识别和
分析[19]。45SrDNA和5SrDNA是编码核糖体
rRNA的基因,参与构建核糖体,已被作为十字花科
核型进化分析及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细胞学标
记[20]。杨飞等[18]为了深入研究菘蓝的分子细胞学
特征,以45SrDNA、5SrDNA和端粒序列为探针,
对菘蓝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实
验,建立菘蓝荧光染色体核型。为菘蓝分子细胞遗
传图谱的构建提供了必要依据。
2.3 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是药用植物育
种过程中一项基本技术。客绍英等[21]以菘蓝幼叶
为外植体,对其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启动、脱分化、
组织分化和器官(芽和根)发生,进行了石蜡切片观
察和分析。李连华等[22]以菘蓝愈伤组织为试验材
料,分析比较了不同培养基对菘蓝愈伤组织增殖和
分化的影响。
此外张胜珍等[23]用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混合
酶液提取菘蓝无菌苗幼叶原生质体,他们探索了菘
蓝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的条件,为菘蓝的细胞工程
育种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3 展望
3.1 菘蓝育种方向 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是指单倍体细胞经染色体加倍后的产物,是快
速培育纯合自交系的捷径,但是存在技术难、耗时和
费用高等问题,导致DH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多数情
况下技术难点与基因型有关。目前进行染色体加倍
成DH 并且培养成植株这一部分工作还没有
完成[6]。
单倍体的鉴定方法有细胞遗传学方法、形态学方
法、放射性方法、遗传标记法、油分标记鉴定法等,目
前只有通过实验室鉴定,而在田间育种过程中单倍体
的鉴定方法是另一个探索的方向。遗传标记法有望
成为菘蓝育种研究中可靠有效的单倍体鉴定方法。
DH的获得技术是植物育种的主要难点,由于
58
Website http://xuebao.ahtcm.edu.cn                  E-mail ahxbbjb@163.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31卷 第4期2012年8月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l.31 No.4 Aug.2012
秋水仙素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并且可能释放到环
境中,不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而除草剂可在土壤中
降解,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另外玉米的单倍体
加倍方法中有用 N2O处理成功的报道[5]。基于药
用植物在生产工程中质量控制严格,菘蓝DH 的探
索中染色体加倍方法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难题。
3.2 菘蓝育种质量控制 药用植物菘蓝的药效物
包括氨基酸、靛玉红等,对氨基酸、靛玉红进行动态
监测,可以有效评价该植物的育种成果。刘冬莲[24]
采用苯酚-硫酸法、茚三酮比色法,在不同的生长季
节,测定了菘蓝中总多糖和游离总氨基酸含量;闫相
伟等[25]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板蓝根醇浸出物、腺
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的影响。另外,考虑
菘蓝生物学特性和药用的特殊性,郭巧生等[26]采用
田间小区试验显示选育时应重点考虑根长及单株叶
片数,同时兼顾对叶长较长和叶宽较窄株系的选择。
叶青等[27]研究春播和秋播两种不同播期,结果表明
南方地区两种种子繁殖方式均适宜,而北方地区更
适宜于春播繁殖方式。陈宇航等[28]研究了不同播
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唐
文文等[29]探讨了大青叶的采收次数对大青叶及板
蓝根产量品质的影响。
药用植物的育种不同于普通植物,以上总结了
科研人员在有效物质动态监测、生物学特性及药用
特性各方面对菘蓝质量的控制。为了得到好的育种
材料,菘蓝的育种方向应在保证有效成分含量高表
达的基础上追求一般农艺性状,包括产量、抗性等,
需要在育种过程中探索一个操作简单、技术可靠的
质量控制方法。围绕提高菘蓝的药用价值,应从以
下几点综合考虑: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
志性成分(R,S)-告依春(C5H7NOS)的含量作为指
标育种,以提高菘蓝的商品价值;②按照其重要活性
成分靛蓝、靛玉红的高含量作为育种目标;③板蓝根
抗病毒是其一种重要药理作用,鉴于板蓝根抗病毒
机制不明确,可以通过含药血清指纹图谱法以及含
药血清抗病毒活性高低来判断菘蓝育种成果的质
量。只有通过多种方法的考察,才能更加有效地控
制、提高中药规范化种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
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91.
[2]Cheng-Wen Lin,Fuu-Jen Tsai,Chang-Hai Tsai,et al.
Anti-SARS coronavirus 3C-like protease effects of Isatis
indigotica root and plant-derived phenolic compounds
[J].Antiviral Research,2005,68(1):36.
[3]谢琦敏,方哲,叶忠伟.分子生物技术在现代中药发展中
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0,29(3):234-236.
[4]黄璐琦,彭华胜,肖培根.中药资源发展的趋势探讨[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1-4.
[5]王丹.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5):519-521.
[6]李焘,林文媛,王喆之.菘蓝花药培养及单倍体的诱导
[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33(2):225-228.
[7]张爱民,常莉,薛建平.药用植物多倍体诱导研究进展
[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9):645.
[8]刘冬莲.秋水仙碱诱导多倍体菘蓝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
析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26(5):27-28.
[9]段英姿,陈玉琴,柴凤瑞.秋水仙碱诱导菘蓝多倍体的研
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21-23.
[10]丁如贤,肖莹,王凯,等.转双价抗虫基因Bt-CpTI提高
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J].中草药,2009,40(4):
621-624.
[11]许铁峰,张磊,刘成洪,等.四倍体菘蓝转抗虫基因研
究:转半夏凝集素基因菘蓝的分子生物学检测[J].中
草药,2003,34(9):846-849.
[12]陈桂平,客绍英,陈玉芹.宽叶菘蓝体细胞无性系根腐
病抗性的 RAPD初步分析[J].中药材,2009,32(3):
326-328.
[13]陈怡平,李冉,杨薇,等.微波处理对 UV-B损伤菘蓝幼
苗非酶类抗氧化剂生物合成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
物学报,2008,14(6):830-833.
[14]陈怡平,王勋陵.微波辐射菘蓝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J].西北植物学报,2004,24(6):1057-1060.
[15]客绍英,刘冬莲,石洪凌,等.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对菘
蓝种子的生物学效应[J].中药材,2006,29(12).1270-
1272.
[16]邵棚柱,曹晖.中药分子鉴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04:73-95.
[17]鹿萍.菘蓝的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研究[J].赤峰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22-24.
[18]杨飞,李立家.菘蓝rDNA及端粒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分
析[J].中草药,2011,42(5):972-975.
[19]徐延浩,杨飞,程有林,等.45SrDNA和5SrDNA在
南瓜、丝瓜和冬瓜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J].遗传,
2007,29(5):614-620.
[20]Terezie Mandakova,MartinA Lysak.Chromosomal phy-
logeny and karyotype evolution in x=7crucifer species
(Brassicaceae)[J].Plant Cel,2008,20(10):2559-2570.
[21]客绍英,张胜珍,郭月霞.菘蓝组培过程中细胞组织学
观察[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2):17-20.
[22]李连华,张丽琼,樊振宇.菘蓝愈伤组织增殖及分化培
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3):86-87.
[23]张胜珍,客绍英,马作东,等.菘蓝叶肉原生质体游离与
纯化研究[J].中药材,2009,32(5):664-666.
68
Website http://xuebao.ahtcm.edu.cn                  E-mail ahxbbjb@163.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31卷 第4期2012年8月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l.31 No.4 Aug.2012
茵陈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王 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代动力学实验室,上海 201203)
[关键词]茵陈;药理作用;保肝;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85.5;R96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2.04.030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或 茵 陈 蒿 (A.capillarie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黄疸性肝胆疾
病[1]。根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根
据采收季节的不同,茵陈可分为绵茵陈和花茵陈2
种,前者为春季幼苗期采摘,后者为秋季花蕾长成至
花初开时采摘。茵陈中的活性成分为其药理作用的
基础,目前从茵陈中分离鉴定出来的成分有70余
种,主要分为以下5类:香豆素类,包括滨蒿内酯(6,
7-二甲氧基香豆素)、东莨菪素、七叶亭、东莨菪苷、
异东莨菪苷等;苯环有机酸类,包括咖啡酸、阿魏酸、
香草酸、绿原酸、茵陈香豆酸乙等;黄酮类,包括中国
蓟醇、蓟黄素、杜荆素、槲皮苷、金丝桃苷、泽兰黄酮、
胡麻素等;色酮类,包括茵陈色原酮、7-甲基茵陈色
原酮,6-去甲氧基茵陈色原酮等,烯炔、三萜、甾体;
醛酮类,包括三十二烷醇、二十烷酸二十六烷醇酯、
β-胡萝卜苷等
[2]。
1 药理作用
1.1 保肝作用
1.1.1 对脂肪肝的作用:在体内药理学研究中,众
多资料表明,茵陈提取物对高脂高糖饲养诱致脂肪
肝大鼠模型的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目前认为发
挥其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可能为对羟基苯乙
作者简介:王茜(1987-),女,硕士研究生
酮[3]。茵陈提取物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
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同时降低天冬氨酸
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丙氨
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活
性、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和丙二醛(malonalde-
hyde,MDA)含量[4]。Lee HI等[5]还发现茵陈能显
著增加肝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luta-
thione,GSH)的水平,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肝脏三酰
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并抑制肝脏中脂肪酸
合酶、脂肪酸β-氧化和肉碱软脂酰转移酶的活性。
体外实验中,用游离脂肪酸刺激事先分别用正
常血清和含茵陈醇提物的药物血清培养的肝癌细
胞,结果显示茵陈醇提物组细胞内TG和肿瘤坏死
因子-α含量降低,组织蛋白酶B和磷酸化κB抑制
蛋白表达下降,从而显著抑制由游离脂肪酸刺激引
起的肝脂毒性[6]。
1.1.2 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茵陈中的茵陈蒿
油[7]与茵陈色原酮[8]均能明显改善酒精肝小鼠的肝
脏损伤程度。前者能使酒精肝损伤小鼠体内 MDA
和TG含量下降,GSH含量升高;后者则可降低血
清ALT、AST水平,并升高肝胞浆醛脱氢酶、谷胱
甘肽过氧化酶水平与血清总蛋白水平。
1.1.3 对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复方茵陈片剂能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复制,具有潜在的治疗乙型
[24]刘冬莲.不同生长期中菘蓝多糖和氨基酸含量变化规
律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0,26(3):199-202.
[25]闫相伟,陈宇航,郭巧生,等.种植密度对板蓝根醇浸出
物、腺苷及大青叶中靛玉红动态积累的影响[J].中国
中药杂志,2011,36(8):977-980.
[26]郭巧生,陈宇航,闫相伟,等.菘蓝不同种质生长特性及
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9,
34(16):2034-2936.
[27]叶青,梁宗锁,董娟娥.不同播期菘蓝的生长及结籽差
异性研究[J].中草药,2006,37(7):1089-1092.
[28]陈宇航,闫相伟,郭巧生,等.播种期对板蓝根形态学特
征、产量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
(21):2709-2712.
[29]唐文文,张欣旸,何尤,等.陇中半干旱地区大青叶采收
次数对药材产量品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
36(8):955-958.
(收稿日期:2012-02-05)
78
Website http://xuebao.ahtcm.edu.cn                  E-mail ahxbbjb@163.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第31卷 第4期2012年8月JOURNAL OF ANHUI TCM COLLEGE Vol.31 No.4 Aug.2012